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主编的近百种《中国戏曲艺术家列传》中,有一部《范均宏传》。为了将该书写得更好,我与范均宏先生之女范慧苓、该传之作者郝荫柏等诸人,曾经有请齐致翔先生到中国戏曲学院,讲解他对范先生的认识和追忆。齐先生娓娓道来,博闻强识,头头是道,令我等佩服不已,惊为天人。
2019年秋,齐先生又不要车接,不要迎候,自己乘坐了将近四个小时的公交车,长途跋涉来到国戏,给我和一众研究生讲叙他的京剧新作《李少春》。从余叔岩到李少春的师徒道义,到李少春与孟小冬的同门情谊,处处皆好戏,时时是修为。齐先生讲到动情时热泪盈眶,我与研究生们听得犹如醍醐灌顶,如醉如痴。如此好戏,什么时候国家京剧院或者国戏,能够将该剧搬上舞台以酬观众呢?
荀子有言,学莫便乎近其人。有了两次聆听教诲的契机,我便开始关注齐先生“五进宫”的人生际遇。
一进宫,是齐先生于1958年考上大名鼎鼎的北京外国语大学德语系。这是中国最著名的国家外语大学,乃是外国语的“皇家学宫”。此间毕业者,都是职业的外交官和国家级别的专业翻译。
二进宫,是来到中国京剧院(现国家京剧院)任职。从小酷爱京剧的齐同学,在1962年毕业之后,居然放弃了外交官的国际大舞台,主动要求分配到梨园小舞台,来担任专职编剧,后来历任中国京剧院文学组组长、艺术室主任和一级编剧。
三进宫,是被打进冷宫,投入监狱长达八年之久。近3000个日夜的狱中岁月,齐编剧还能够自得其乐地唱京剧。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他居然还让狱友和狱警等一批人,都对唱京剧产生了极为浓厚的兴趣。一时间,冷宫之内皮黄悠扬,大墙之内响彻京腔。
四进宫,是粉碎四人帮之后的入主中国戏剧家协会,齐编剧从人生的低谷一个鹞子翻身,便得以身居高位,成为剧协的党组成员和书记处书记,《剧本》杂志社的社长兼主编,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全国委员、组联部副部长、艺术指导委员会常务副主任。
在这段时间内,齐先生在中国剧协繁杂的管理事务之外,发扬蹈厉,锻造辉煌,先后上演并出版了《齐致翔、张之雄剧作集》《欲望燃情·齐致翔戏剧论文集》等多部专著。其历史剧《鉴真东渡》获1980年文化部调演优秀剧目奖,京剧剧本《大明魂》《草莽劫》均获全国优秀剧本创作奖,昆剧《少年游》获文化部昆剧新剧目调演优秀剧目奖,桂剧《大儒还乡》获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优秀剧本奖,现代京剧《香港行》获文化部全国京剧新剧目调演优秀剧目奖,《风雪云山路》获北京市庆祝新中国成立35周年征文奖,论文《艺术的奇妙与伟大》获中宣部文艺局、《人民日报》文艺部优秀评论奖。
壮年得志,人生美景,获奖无数,兰桂齐芳。就连中國艺术研究院戏曲所的安葵所长为其写评论,还称其是一位大有作为的中年编剧。
但是如日中天之后,便是夕阳晚景,这是任何人都不能避免的生命历程。
于是齐先生“五进宫”,来到帝都的一处养老院中,开始了随物赋形、颐养天年的最美不过夕阳红的新时期。船到码头车到站,回顾苍茫人生,都是精彩无限,即便无端蒙难,也有皮黄相伴。
山水悠游,有诗有酒,仰观天象,俯察众生,醉生梦死,归于大化。太平岁月,寿星无限。老去将至,夫复何求?
但是齐先生不然,他老人家闲不住,难消停,挥彩笔写新剧,浮大白品梨园,于是便有了近50万字的《评戏品角,抚今追昔——齐致翔京剧文史论稿》的集腋成裘,蔚为大观。
这部书最大的亮点,在于渊源有自的传统追溯和踌躇满志的天下情怀。从梅派及其剧目谈起,这当然是齐先生的强项。论余派与李少春的渊源,阿甲与杜近芳的成就,总起来称为李袁叶杜与李张张,包括于魁智等多位新一代大家的崛起,这自然是国家京剧院的特色,家里之事,“宫内”之戏,自然烂熟于心。然而本书绝不止步于此,他还将天下京剧囊括在心,形容于文,诸如京津沪汉四大码头,福建江苏云南成都的新编京剧,甚至连湖北鄂州儿童京剧团的《梁子湖的传说》,他都去看,都要品评、鼓励和支持,这就殊大不易。
以公交车和地铁为主要交通工具,以渐老之身躯而辗转于剧场之间,以耄耋之形体而为新生代喝彩,以永远不老的青春矍铄之精神而高唱京剧新时代的赞歌,呼唤京剧发展的新生面和新潮流,齐先生身在养老院,心在大舞台,令人神往,引人膜拜。因其终身热爱京剧,又悠游在戏痴、编剧和管理层面三界之间,所以每有所述,都是行内之眼,专业之言,生命之叹;其文化修养充分,所以字字珠玑,再再酷评,使人如入山阴道中,繁花满眼,目不暇接。
该书之好之美之新之精辟,正在于齐先生始终保持着对于京剧的痴迷热度,对于艺术的人文温度,对于民族文化振兴的历史高度。惟其如此,齐先生才能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未已,五进宫之后的锦绣华章,这才达到了一般人所难于企及的审美角度与历史、哲学和艺术的生命深度。
(作者系中国戏曲学院教授。)
2019年秋,齐先生又不要车接,不要迎候,自己乘坐了将近四个小时的公交车,长途跋涉来到国戏,给我和一众研究生讲叙他的京剧新作《李少春》。从余叔岩到李少春的师徒道义,到李少春与孟小冬的同门情谊,处处皆好戏,时时是修为。齐先生讲到动情时热泪盈眶,我与研究生们听得犹如醍醐灌顶,如醉如痴。如此好戏,什么时候国家京剧院或者国戏,能够将该剧搬上舞台以酬观众呢?
荀子有言,学莫便乎近其人。有了两次聆听教诲的契机,我便开始关注齐先生“五进宫”的人生际遇。
一进宫,是齐先生于1958年考上大名鼎鼎的北京外国语大学德语系。这是中国最著名的国家外语大学,乃是外国语的“皇家学宫”。此间毕业者,都是职业的外交官和国家级别的专业翻译。
二进宫,是来到中国京剧院(现国家京剧院)任职。从小酷爱京剧的齐同学,在1962年毕业之后,居然放弃了外交官的国际大舞台,主动要求分配到梨园小舞台,来担任专职编剧,后来历任中国京剧院文学组组长、艺术室主任和一级编剧。
三进宫,是被打进冷宫,投入监狱长达八年之久。近3000个日夜的狱中岁月,齐编剧还能够自得其乐地唱京剧。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他居然还让狱友和狱警等一批人,都对唱京剧产生了极为浓厚的兴趣。一时间,冷宫之内皮黄悠扬,大墙之内响彻京腔。
四进宫,是粉碎四人帮之后的入主中国戏剧家协会,齐编剧从人生的低谷一个鹞子翻身,便得以身居高位,成为剧协的党组成员和书记处书记,《剧本》杂志社的社长兼主编,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全国委员、组联部副部长、艺术指导委员会常务副主任。
在这段时间内,齐先生在中国剧协繁杂的管理事务之外,发扬蹈厉,锻造辉煌,先后上演并出版了《齐致翔、张之雄剧作集》《欲望燃情·齐致翔戏剧论文集》等多部专著。其历史剧《鉴真东渡》获1980年文化部调演优秀剧目奖,京剧剧本《大明魂》《草莽劫》均获全国优秀剧本创作奖,昆剧《少年游》获文化部昆剧新剧目调演优秀剧目奖,桂剧《大儒还乡》获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优秀剧本奖,现代京剧《香港行》获文化部全国京剧新剧目调演优秀剧目奖,《风雪云山路》获北京市庆祝新中国成立35周年征文奖,论文《艺术的奇妙与伟大》获中宣部文艺局、《人民日报》文艺部优秀评论奖。
壮年得志,人生美景,获奖无数,兰桂齐芳。就连中國艺术研究院戏曲所的安葵所长为其写评论,还称其是一位大有作为的中年编剧。
但是如日中天之后,便是夕阳晚景,这是任何人都不能避免的生命历程。
于是齐先生“五进宫”,来到帝都的一处养老院中,开始了随物赋形、颐养天年的最美不过夕阳红的新时期。船到码头车到站,回顾苍茫人生,都是精彩无限,即便无端蒙难,也有皮黄相伴。
山水悠游,有诗有酒,仰观天象,俯察众生,醉生梦死,归于大化。太平岁月,寿星无限。老去将至,夫复何求?
但是齐先生不然,他老人家闲不住,难消停,挥彩笔写新剧,浮大白品梨园,于是便有了近50万字的《评戏品角,抚今追昔——齐致翔京剧文史论稿》的集腋成裘,蔚为大观。
这部书最大的亮点,在于渊源有自的传统追溯和踌躇满志的天下情怀。从梅派及其剧目谈起,这当然是齐先生的强项。论余派与李少春的渊源,阿甲与杜近芳的成就,总起来称为李袁叶杜与李张张,包括于魁智等多位新一代大家的崛起,这自然是国家京剧院的特色,家里之事,“宫内”之戏,自然烂熟于心。然而本书绝不止步于此,他还将天下京剧囊括在心,形容于文,诸如京津沪汉四大码头,福建江苏云南成都的新编京剧,甚至连湖北鄂州儿童京剧团的《梁子湖的传说》,他都去看,都要品评、鼓励和支持,这就殊大不易。
以公交车和地铁为主要交通工具,以渐老之身躯而辗转于剧场之间,以耄耋之形体而为新生代喝彩,以永远不老的青春矍铄之精神而高唱京剧新时代的赞歌,呼唤京剧发展的新生面和新潮流,齐先生身在养老院,心在大舞台,令人神往,引人膜拜。因其终身热爱京剧,又悠游在戏痴、编剧和管理层面三界之间,所以每有所述,都是行内之眼,专业之言,生命之叹;其文化修养充分,所以字字珠玑,再再酷评,使人如入山阴道中,繁花满眼,目不暇接。
该书之好之美之新之精辟,正在于齐先生始终保持着对于京剧的痴迷热度,对于艺术的人文温度,对于民族文化振兴的历史高度。惟其如此,齐先生才能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未已,五进宫之后的锦绣华章,这才达到了一般人所难于企及的审美角度与历史、哲学和艺术的生命深度。
(作者系中国戏曲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