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市场经济形态下,市场的秩序化对经济的正向发展是非常重要的,成熟的市场经济必然蕴含着一系列非正式制度基础,市场经济与它们是无法割裂开的,我们习以为常的非正式制度(伦理规范、风俗习惯、意识形态)对市场秩序的影响尤其要引起密切的关注。文章试图通过一些认真的分析与论证阐明在建立市场秩序的过程中,正确地、客观地融八非正式制度因素,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关键词:市场秩序;非正式制度;伦理价值
中图分类号:F1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1)06-0178-02
1 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的一般阐释
现代汉语对制度的解释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体系。”人们对制度有着不同的理解。现代产权经济学的代表诺斯是这样定义制度的:制度是“一个社会的游戏规则,或更正式的说是人类设计的构建人们相互行为的约束条件,它们是正式规则(成文法、普通法、规章)、非正式规则(习俗、行为、规则和自我约束的行为规范)以及两者执行的特征组成”正式制度具有一定的确定性,它是指人们有意识创造的一系列政策法规。包括有关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法律、法规和制度以及由这些规则构成的等级结构;非正式制度有较大的灵活性,它是人们长期交往中形成的世代相传的文化的一部分,社会上自发存在的传统、习俗、观念、思想意识形态等都属于非正式制度的范畴。
2 市场秩序对伦理价值观的内在要求
道德伦理规范是非正式制度的主要内容,伦理价值观念对市场经济的启动和发展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市场经济所要求的伦理道德基础可以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尊重人的独立、自由,肯定人在人格、个性、尊严和机会等方面的平等。马克思说说:“商品是天生的平等派。”市场交换以其特有的方式抹去了人与人之间的等级关系和等级意识,客观上要求交换各方权利是平等的。
②充分肯定和凸显个体价值与主体性价值原则。市场经济作为一种利益驱动型和竞争型的经济,既以承认主体利益的存在和独立经营为前提,又以主体承担经营后果、经营责任为归缩,决策正确、管理得体、经营有方可以赢利,反之则会亏损。这就不断地强化着主体的自主观念、利益观念、效益观念、责任观念,练就着勤奋、敬业、节约等等主体品质。
③市场经济内含着伦理道德规范的原则。现代市场经济是政府宏观调控和市场充分运作两者的有机结合,政府要完成市场不能有效完成的任务,弥补市场的不足与缺陷,维护社会的公正,这样就能补偿市场运行中人的随利益导向而动所产生的对伦理道德规范的践踏和腐蚀,保证社会在稳定健康的秩序中不断进步。
④市场经济的发展内在地要求建立严格的经济行为伦理规范和市场伦理规范。它对市场主体(包括企业、个人和政府)的经济活动不仅有清晰的法律规范界定而且有明确的伦理道德约束。
3 市场秩序失范的主要表现和基本特征
在进行经济转型、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初期,交易主体在“经济人”利益最大化驱动下所表现出来的急功近利和“发财饥渴”,无意或有意地违背了市场经济的行为规则,损害了自身以外的其他经济主体的利益,造成了市场秩序的混乱。其主要表现如下:
①违规违法成本过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商品的供给能力迅速提高,使绝大部分消费品摆脱了短缺,形成了买方市场。但是这种买方市场还只是数量扩张的结果,产品质量和消费水准普遍较低,人们甚至对许多假冒商品持有容忍和纵容态度。而许多工商企业在低水平无序竞争中,为追逐利润,则利用民众的宽容,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淡薄,进行商业欺诈,从事违法生产和经营活动。
②交易行为不规范。主要有假冒伪劣问题、商品市场的价格过度竞争等。假冒伪劣商品使消费者的权益受到严重侵害。由于前文所述假冒伪劣商品生产与销售的成本收益对比决定了许多企业趋之若鹜,致使假冒伪劣商品不仅在城市中不断蔓延,手法越加狡猾隐蔽,而且大举进攻农村市场。商品市场的价格过度竞争。在企业使用价格策略作为营销手段时,普遍采用降价、打折这一招,打折不再是季节性的,而成为经常性和普遍性的。单纯通过降价、打折等价格竞争手段扩大市场占有率,对市场秩序带来巨大的冲击。一是企业生产和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的概率增加。由于商品打折是在原有成本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打折就意味着同等经营条件下利润率的下降,企业为了维持利润水平,只能偷工减料,粗制滥造,以次充好。二是引发同行业恶性竞争,导致全行业的亏损,扰乱正常的经济秩序。企业打折所引起的连锁反应是全行业同时大幅度降价,随着企业经营费用的不断上升,同行业的利润率下降,并出现一家亏损引起行业亏损的局面。
③中介组织行为的不规范。市场中介组织,受到经济利益的驱动,使相当一批中介组织如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公证机构、信用评估机构只顾眼前利益,置客观公正的职业道德于不顾,为交易主体的违规、违法交易推波助澜。例如,出具虚假的验资报告、虚假的会计报表、制造伪证、贿赂司法人员,到政府主管部门为企业“疏通关系”,谋求上市指标,国有银行为了个人或本单位的利益进行“灰市信贷”,劳动力市场上的职业介绍部门传递虚假信息等。
④政府部门某些行为的不规范。政府部门某些行为的不规范主要表现在行政性垄断、过度干预、国有企业预算约束软化、地方保护主义、政府需求膨胀等方面。在政府执法方面,由于地方保护主义和部门保护主义,滋生了“分利集团化”,宗法主义盛行起来,人情使法律失效,亲疏使政策变形,利害使政令走样,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假公共利益,实为私人利益、局部利益的现象就日益膨胀,使公共行政执法和惩处不力,有些市场规则形同虚设。诸如各种商品交易中的计量、假冒伪劣。公款私存,等等。
4 市场秩序混乱的非正式制度分析
由于传统势力的影响,很多带有计划经济色彩的所谓“正式制度”也存在不利于市场经济秩序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维系市场运行的非正式制度就会成为正式制度的一种抗衡力量。这种“非正式制度”既对市场秩序推进,又对正常秩序有破坏,如民间借贷、地下钱庄等。在新旧体制转轨过程中,造成市场秩序混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制度真空”和“信息漏洞”;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法律失效等,但其中有一些非正式制度方面的原因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①市场主体道德水平较低。除体制、法律以及执法不公、不严,管理错位、不到位等方面存在问题外,市场秩序的混乱与目前相当一部分市场主体的职业道德。经营管理水平较低有重要关系。广义地说,所有发生交易行为的个人、企业、团体、单位都是市场主体。几亿人、几亿家庭、成千上万的企业、团体、单位无不同市场打交道。从这个意义上说,他们都是市场主体。政府的法律、法令、条例较难全面、系统、准确地传到这几千万户“散兵游勇”处。他 们目前的职业道德、法制观念、经营管理水平低下等决定着他们的市场行为,是产生目前混乱市场秩序的基础。
②社会信用基础不牢。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同时也是信用经济,信用是市场关系的基本准则。在成千上万的市场主体进行经济活动的过程中,维持市场经济有效运行的一个基本的、重要的因素,就是社会以契约的方式确定经营者之间经济联系的信用关系。中国当前市场混乱,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似乎不守信誉更有利可图。
③缺乏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文化、观念和风俗支撑。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是儒家文化,它以“孝”为根本,“忠”是“孝”的延伸,这种价值取向形成了传统社会中的亲族协作形态,中国的家庭主义伦理所强调的是牺牲个人利益以维护集体。义与利最终统一于“义”。而市场经济的基本立足点就是人的利已心,人的利已心是经济高速发展的原动力,这样就与市场经济的原则产生重大隔阂。
5 发挥非正式制度在建构和完善市场秩序中的思考
建构和完善社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市场秩序已经是当务之急。《国务院关于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决定》指出:“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是一项涉及面广、十分复杂的工作。必须坚持深化改革与加强法制并举的指导思想,标本兼治,边整边改,着力治本。”并提出加大打击力度,严惩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的违法犯罪活动;深化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健全市场法律法规,严格执法;完善市场监督机制,加大监管力度,建立健全以行业自律、新闻监督、群众参与为主要内容的社会监督体系;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建立健全社会信用制度;加强领导,分工负责等措施。
①树立契约平等观念,以信任为宗旨构造道德秩序。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必须用契约和法律来保证,通过契约与合同关系确立彼此的权利和义务,约束彼此的行为,真正做到恪守信用,按合同办事。从节约交易成本的角度看,市场经济更要求以信任为宗旨构造道德秩序,这种非制度安排和法律规章等制度安排共同构成了市场经济。
②加强市场道德建设。我们建设市场秩序,维护市场道德,目的就在于调节人们在市场上生意、金钱和竞争的关系。作为市场主体的“经济人”会在其经济性的指引下,发现在市场交易中只有“利人”才能“利己”,市场交易可以使各方都得到好处或者在不损害他方利益的前提下使某一方得到好处,人们因此才愿意加入到市场中来,因而形成了人们自愿互利交易的场所和体系。
③培育市场经济精神。在经济转型中,培育市场经济精神,实际上是要在文化方面补几百年的课。这是一件非三日五日就能办成的事情,但若拒绝文化转型,必将最终影响和拖累经济改革。
④建立市场秩序的基本观念。现代市场秩序摒弃了一切原始的带有宗教色彩成分的契约社会观念,在接受人类一切先进思想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其构成要素,构成了推动现代市场秩序形成的要素。现代市场秩序的精炼而深透的内涵,使其具有科学的属性和人类文化规范的意义。
关键词:市场秩序;非正式制度;伦理价值
中图分类号:F1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1)06-0178-02
1 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的一般阐释
现代汉语对制度的解释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体系。”人们对制度有着不同的理解。现代产权经济学的代表诺斯是这样定义制度的:制度是“一个社会的游戏规则,或更正式的说是人类设计的构建人们相互行为的约束条件,它们是正式规则(成文法、普通法、规章)、非正式规则(习俗、行为、规则和自我约束的行为规范)以及两者执行的特征组成”正式制度具有一定的确定性,它是指人们有意识创造的一系列政策法规。包括有关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法律、法规和制度以及由这些规则构成的等级结构;非正式制度有较大的灵活性,它是人们长期交往中形成的世代相传的文化的一部分,社会上自发存在的传统、习俗、观念、思想意识形态等都属于非正式制度的范畴。
2 市场秩序对伦理价值观的内在要求
道德伦理规范是非正式制度的主要内容,伦理价值观念对市场经济的启动和发展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市场经济所要求的伦理道德基础可以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尊重人的独立、自由,肯定人在人格、个性、尊严和机会等方面的平等。马克思说说:“商品是天生的平等派。”市场交换以其特有的方式抹去了人与人之间的等级关系和等级意识,客观上要求交换各方权利是平等的。
②充分肯定和凸显个体价值与主体性价值原则。市场经济作为一种利益驱动型和竞争型的经济,既以承认主体利益的存在和独立经营为前提,又以主体承担经营后果、经营责任为归缩,决策正确、管理得体、经营有方可以赢利,反之则会亏损。这就不断地强化着主体的自主观念、利益观念、效益观念、责任观念,练就着勤奋、敬业、节约等等主体品质。
③市场经济内含着伦理道德规范的原则。现代市场经济是政府宏观调控和市场充分运作两者的有机结合,政府要完成市场不能有效完成的任务,弥补市场的不足与缺陷,维护社会的公正,这样就能补偿市场运行中人的随利益导向而动所产生的对伦理道德规范的践踏和腐蚀,保证社会在稳定健康的秩序中不断进步。
④市场经济的发展内在地要求建立严格的经济行为伦理规范和市场伦理规范。它对市场主体(包括企业、个人和政府)的经济活动不仅有清晰的法律规范界定而且有明确的伦理道德约束。
3 市场秩序失范的主要表现和基本特征
在进行经济转型、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初期,交易主体在“经济人”利益最大化驱动下所表现出来的急功近利和“发财饥渴”,无意或有意地违背了市场经济的行为规则,损害了自身以外的其他经济主体的利益,造成了市场秩序的混乱。其主要表现如下:
①违规违法成本过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商品的供给能力迅速提高,使绝大部分消费品摆脱了短缺,形成了买方市场。但是这种买方市场还只是数量扩张的结果,产品质量和消费水准普遍较低,人们甚至对许多假冒商品持有容忍和纵容态度。而许多工商企业在低水平无序竞争中,为追逐利润,则利用民众的宽容,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淡薄,进行商业欺诈,从事违法生产和经营活动。
②交易行为不规范。主要有假冒伪劣问题、商品市场的价格过度竞争等。假冒伪劣商品使消费者的权益受到严重侵害。由于前文所述假冒伪劣商品生产与销售的成本收益对比决定了许多企业趋之若鹜,致使假冒伪劣商品不仅在城市中不断蔓延,手法越加狡猾隐蔽,而且大举进攻农村市场。商品市场的价格过度竞争。在企业使用价格策略作为营销手段时,普遍采用降价、打折这一招,打折不再是季节性的,而成为经常性和普遍性的。单纯通过降价、打折等价格竞争手段扩大市场占有率,对市场秩序带来巨大的冲击。一是企业生产和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的概率增加。由于商品打折是在原有成本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打折就意味着同等经营条件下利润率的下降,企业为了维持利润水平,只能偷工减料,粗制滥造,以次充好。二是引发同行业恶性竞争,导致全行业的亏损,扰乱正常的经济秩序。企业打折所引起的连锁反应是全行业同时大幅度降价,随着企业经营费用的不断上升,同行业的利润率下降,并出现一家亏损引起行业亏损的局面。
③中介组织行为的不规范。市场中介组织,受到经济利益的驱动,使相当一批中介组织如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公证机构、信用评估机构只顾眼前利益,置客观公正的职业道德于不顾,为交易主体的违规、违法交易推波助澜。例如,出具虚假的验资报告、虚假的会计报表、制造伪证、贿赂司法人员,到政府主管部门为企业“疏通关系”,谋求上市指标,国有银行为了个人或本单位的利益进行“灰市信贷”,劳动力市场上的职业介绍部门传递虚假信息等。
④政府部门某些行为的不规范。政府部门某些行为的不规范主要表现在行政性垄断、过度干预、国有企业预算约束软化、地方保护主义、政府需求膨胀等方面。在政府执法方面,由于地方保护主义和部门保护主义,滋生了“分利集团化”,宗法主义盛行起来,人情使法律失效,亲疏使政策变形,利害使政令走样,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假公共利益,实为私人利益、局部利益的现象就日益膨胀,使公共行政执法和惩处不力,有些市场规则形同虚设。诸如各种商品交易中的计量、假冒伪劣。公款私存,等等。
4 市场秩序混乱的非正式制度分析
由于传统势力的影响,很多带有计划经济色彩的所谓“正式制度”也存在不利于市场经济秩序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维系市场运行的非正式制度就会成为正式制度的一种抗衡力量。这种“非正式制度”既对市场秩序推进,又对正常秩序有破坏,如民间借贷、地下钱庄等。在新旧体制转轨过程中,造成市场秩序混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制度真空”和“信息漏洞”;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法律失效等,但其中有一些非正式制度方面的原因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①市场主体道德水平较低。除体制、法律以及执法不公、不严,管理错位、不到位等方面存在问题外,市场秩序的混乱与目前相当一部分市场主体的职业道德。经营管理水平较低有重要关系。广义地说,所有发生交易行为的个人、企业、团体、单位都是市场主体。几亿人、几亿家庭、成千上万的企业、团体、单位无不同市场打交道。从这个意义上说,他们都是市场主体。政府的法律、法令、条例较难全面、系统、准确地传到这几千万户“散兵游勇”处。他 们目前的职业道德、法制观念、经营管理水平低下等决定着他们的市场行为,是产生目前混乱市场秩序的基础。
②社会信用基础不牢。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同时也是信用经济,信用是市场关系的基本准则。在成千上万的市场主体进行经济活动的过程中,维持市场经济有效运行的一个基本的、重要的因素,就是社会以契约的方式确定经营者之间经济联系的信用关系。中国当前市场混乱,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似乎不守信誉更有利可图。
③缺乏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文化、观念和风俗支撑。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是儒家文化,它以“孝”为根本,“忠”是“孝”的延伸,这种价值取向形成了传统社会中的亲族协作形态,中国的家庭主义伦理所强调的是牺牲个人利益以维护集体。义与利最终统一于“义”。而市场经济的基本立足点就是人的利已心,人的利已心是经济高速发展的原动力,这样就与市场经济的原则产生重大隔阂。
5 发挥非正式制度在建构和完善市场秩序中的思考
建构和完善社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市场秩序已经是当务之急。《国务院关于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决定》指出:“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是一项涉及面广、十分复杂的工作。必须坚持深化改革与加强法制并举的指导思想,标本兼治,边整边改,着力治本。”并提出加大打击力度,严惩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的违法犯罪活动;深化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健全市场法律法规,严格执法;完善市场监督机制,加大监管力度,建立健全以行业自律、新闻监督、群众参与为主要内容的社会监督体系;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建立健全社会信用制度;加强领导,分工负责等措施。
①树立契约平等观念,以信任为宗旨构造道德秩序。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必须用契约和法律来保证,通过契约与合同关系确立彼此的权利和义务,约束彼此的行为,真正做到恪守信用,按合同办事。从节约交易成本的角度看,市场经济更要求以信任为宗旨构造道德秩序,这种非制度安排和法律规章等制度安排共同构成了市场经济。
②加强市场道德建设。我们建设市场秩序,维护市场道德,目的就在于调节人们在市场上生意、金钱和竞争的关系。作为市场主体的“经济人”会在其经济性的指引下,发现在市场交易中只有“利人”才能“利己”,市场交易可以使各方都得到好处或者在不损害他方利益的前提下使某一方得到好处,人们因此才愿意加入到市场中来,因而形成了人们自愿互利交易的场所和体系。
③培育市场经济精神。在经济转型中,培育市场经济精神,实际上是要在文化方面补几百年的课。这是一件非三日五日就能办成的事情,但若拒绝文化转型,必将最终影响和拖累经济改革。
④建立市场秩序的基本观念。现代市场秩序摒弃了一切原始的带有宗教色彩成分的契约社会观念,在接受人类一切先进思想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其构成要素,构成了推动现代市场秩序形成的要素。现代市场秩序的精炼而深透的内涵,使其具有科学的属性和人类文化规范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