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江苏历史高考试题在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和相关能力的要求方面与以往有了明显提高。高考的现实让我们历史教师认识到高考不仅是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考查,还是对教师教学能力的考验。面对高考升学的压力,许多历史教师都在探讨如何上好高三历史复习课提高学生学习能力这一问题上进行了大量深入的研究和尝试,希望提高学生的历史成绩。作为年轻教师,由于对教材整体知识的把握程度不够以及教学经验的不足,要上好高三历史复习课是有相当难度的。前段时间,本人参加了本县教研室举办的高三历史调研公开课,所教内容为必修2关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初步发展以及进一步发展的问题。从中得到些许感悟,并以此课为例谈谈自己的感受,希望能与年轻的同仁共勉。
一、课前抓好教材与学情的研究
1.研究《考试说明》。《考试说明》是高考大纲,每一位高三教师都应该在复习课之前认真研究,以便更好地把握高考方向,确定重难点,联系热点。如对于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问题,通过研究《考试说明》我们可以准确地确立资本主义产生发展的阶段背景、特征及其历史影响为本专题的重难点,以便于在复习过程中讲深讲透相关内容,使学生更好地把握历史现象和历史规律。
2.研究教材。高考试题是以教材为依据的。复习课前要充分研究教材,整合教材相关知识。复习过程中讲究条理性,以便于学生更好地学习把握知识的整体性。所以,我在结合《考试说明》研究教材过程中,注重通览教材,把握好教材中的知识哪些是主要和较为重要的;哪些是属于一般过程;哪些又是属于辅助性的;哪些知识有前后联系,怎样处理,如何整合等都做到心中有数。如这部分内容与必修一的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与必修三的维新思想、三民主义,与选修一的维新变法运动等都是相关联的内容。
为了让学生对这一知识点有一个整体把握,通过整合教材及知识点,将三者结合在一起复习。并重点探究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在不同时期有不同表现的历史背景、特点及其历史作用,而不同时期的表现则相对简略,让学生进行归纳总结,以便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更好的把握重点知识。
3.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本部分内容是学生高一所学内容,现在高三复习这些内容,这中间有一年多的时间,学生对这些知识接触不多,其中大多数学生已经遗忘了很多知识。为了更好地复习,先了解有多少学生在课前进行了复习预习,掌握了多少,疑难点在哪里?这些我们要通过课前和部分学生进行交流,然后对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以便于确定课堂知识讲解的深度和广度。
4.诚心求教于有经验的教师,特别是从事多年高三历史教学的老教师。他们对高考的研究,教材前后知识的迁移整合,以及高考重点、热点的把握上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向他们求教,和他们探讨,让我对许多知识点有了更好的理解升华。在复习中的许多重点、热点知识,讲解得更透彻,分析更到位,联系更广泛,也更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和运用。得到这些有经验教师的帮助,我对自己的高三复习课充满信心。
二、课堂注重讲与练的结合
高三复习课的时间相对有限。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有效地实现既要巩固掌握大量信息,又要发展学科能力的目标培养学生能力素质?所以,在教学中我注重讲与练的结合,讲中有练,练中有讲。
1.讲。课堂中教师是引导者,学生是主体。教师在复习课上所讲内容是为学生服务的,那应该是前后知识的联系深化,有关知识的规律和认识,以此引导学生对相关知识做更深入的探讨、理解和掌握运用。例如,在探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之间的联系时,首先,让学生分析产生的历史条件;然后,教师分析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于19世纪60、70年代产生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中,导致了其“先天不足,后天畸形”的特点;那么,在此基础上产生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具有革命性和妥协性的双重性特点。当然,这都是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所决定的。其次,组织学生讨论:19世纪末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领导中国民主革命,但无论是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戊戌变法,还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辛亥革命都失败了,都没有完成中国民主革命任务,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为什么?通过前面的分析,以及学生的讨论,很快得出资产阶级没有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的原因是由于其自身的阶级局限性所决定的这一结论。然后,再引导学生思考:农民阶级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和洋务派主持的洋务运动也没有成功的原因。依据刚才的结论,学生很快总结出这也是由于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局限性所决定的。通过这样的讲练结合,讨论评价以及分析归纳,一方面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掌握,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总结把握以及运用规律的能力,引导学生从宏观角度把握历史知识结构。
2.练。高三复习课中的练非常重要。练,不仅要有量,更要有质。所以,在练习的设置选择上要针对重点、热点知识;同时关注理论方法、思想教育、能力培养等教学目标,以便在练习过程中,围绕目标进行实践操作,教师再作精讲分析。例如,授课过程中讲到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最早产生于广州、上海、天津等沿海地区时,提问:为什么最早产生于沿海地区?学生可以回答:是因为外商企业和洋务企业都集中于沿海地区,最早使这些地区的封建自然经济开始瓦解,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提供了必要条件。我肯定学生的回答,并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分析,因为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瓦解了封建自然经济,为资本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市场、劳动力以及科学技术等要素。同时,提醒学生这也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一大特点,扩充学生的信息量。此外,针对这节课的重点内容布置学生课后思考:1840年至1919年,中国近代工业在中国发展的历程及其历史地位。从思维角度提示学生:(1)历程可以从外商企业、洋务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顺序解决;(2)历史地位要侧重于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角度。有了这些提示学生可以更准确地思考,及时巩固重点知识,也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敢于动手,勤于动脑及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课后加强对教与学的反思
复习课的课前备课和课堂操作固然很重要。但课后总结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只有及时总结反思,才能及时对课堂教学的不足进行有效的补救。而且,在不断的总结反思中我们还可以不断地提高自己。例如,通过这节复习课的反思,我进一步认识到年轻教师要上好高三历史复习课,还应多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如何结合《考试说明》研究教材,整合教材相关知识,处理相关知识之间的迁移和联系;
2.如何处理课堂容量和知识深化程度;
3.如何解决教材基础知识,给学生更多的思考时间;
4.如何进一步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
5.如何简化精练总结性的语言,让学生能更好地吸收。
以上这些,是本人在一堂复习课上的些许感悟和反思,希望能与和我同样年轻的教师共勉,更希望得到有经验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促进我们年轻教师更快地成长!
一、课前抓好教材与学情的研究
1.研究《考试说明》。《考试说明》是高考大纲,每一位高三教师都应该在复习课之前认真研究,以便更好地把握高考方向,确定重难点,联系热点。如对于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问题,通过研究《考试说明》我们可以准确地确立资本主义产生发展的阶段背景、特征及其历史影响为本专题的重难点,以便于在复习过程中讲深讲透相关内容,使学生更好地把握历史现象和历史规律。
2.研究教材。高考试题是以教材为依据的。复习课前要充分研究教材,整合教材相关知识。复习过程中讲究条理性,以便于学生更好地学习把握知识的整体性。所以,我在结合《考试说明》研究教材过程中,注重通览教材,把握好教材中的知识哪些是主要和较为重要的;哪些是属于一般过程;哪些又是属于辅助性的;哪些知识有前后联系,怎样处理,如何整合等都做到心中有数。如这部分内容与必修一的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与必修三的维新思想、三民主义,与选修一的维新变法运动等都是相关联的内容。
为了让学生对这一知识点有一个整体把握,通过整合教材及知识点,将三者结合在一起复习。并重点探究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在不同时期有不同表现的历史背景、特点及其历史作用,而不同时期的表现则相对简略,让学生进行归纳总结,以便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更好的把握重点知识。
3.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本部分内容是学生高一所学内容,现在高三复习这些内容,这中间有一年多的时间,学生对这些知识接触不多,其中大多数学生已经遗忘了很多知识。为了更好地复习,先了解有多少学生在课前进行了复习预习,掌握了多少,疑难点在哪里?这些我们要通过课前和部分学生进行交流,然后对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以便于确定课堂知识讲解的深度和广度。
4.诚心求教于有经验的教师,特别是从事多年高三历史教学的老教师。他们对高考的研究,教材前后知识的迁移整合,以及高考重点、热点的把握上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向他们求教,和他们探讨,让我对许多知识点有了更好的理解升华。在复习中的许多重点、热点知识,讲解得更透彻,分析更到位,联系更广泛,也更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和运用。得到这些有经验教师的帮助,我对自己的高三复习课充满信心。
二、课堂注重讲与练的结合
高三复习课的时间相对有限。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有效地实现既要巩固掌握大量信息,又要发展学科能力的目标培养学生能力素质?所以,在教学中我注重讲与练的结合,讲中有练,练中有讲。
1.讲。课堂中教师是引导者,学生是主体。教师在复习课上所讲内容是为学生服务的,那应该是前后知识的联系深化,有关知识的规律和认识,以此引导学生对相关知识做更深入的探讨、理解和掌握运用。例如,在探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之间的联系时,首先,让学生分析产生的历史条件;然后,教师分析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于19世纪60、70年代产生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中,导致了其“先天不足,后天畸形”的特点;那么,在此基础上产生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具有革命性和妥协性的双重性特点。当然,这都是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所决定的。其次,组织学生讨论:19世纪末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领导中国民主革命,但无论是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戊戌变法,还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辛亥革命都失败了,都没有完成中国民主革命任务,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为什么?通过前面的分析,以及学生的讨论,很快得出资产阶级没有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的原因是由于其自身的阶级局限性所决定的这一结论。然后,再引导学生思考:农民阶级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和洋务派主持的洋务运动也没有成功的原因。依据刚才的结论,学生很快总结出这也是由于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局限性所决定的。通过这样的讲练结合,讨论评价以及分析归纳,一方面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掌握,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总结把握以及运用规律的能力,引导学生从宏观角度把握历史知识结构。
2.练。高三复习课中的练非常重要。练,不仅要有量,更要有质。所以,在练习的设置选择上要针对重点、热点知识;同时关注理论方法、思想教育、能力培养等教学目标,以便在练习过程中,围绕目标进行实践操作,教师再作精讲分析。例如,授课过程中讲到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最早产生于广州、上海、天津等沿海地区时,提问:为什么最早产生于沿海地区?学生可以回答:是因为外商企业和洋务企业都集中于沿海地区,最早使这些地区的封建自然经济开始瓦解,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提供了必要条件。我肯定学生的回答,并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分析,因为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瓦解了封建自然经济,为资本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市场、劳动力以及科学技术等要素。同时,提醒学生这也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一大特点,扩充学生的信息量。此外,针对这节课的重点内容布置学生课后思考:1840年至1919年,中国近代工业在中国发展的历程及其历史地位。从思维角度提示学生:(1)历程可以从外商企业、洋务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顺序解决;(2)历史地位要侧重于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角度。有了这些提示学生可以更准确地思考,及时巩固重点知识,也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敢于动手,勤于动脑及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课后加强对教与学的反思
复习课的课前备课和课堂操作固然很重要。但课后总结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只有及时总结反思,才能及时对课堂教学的不足进行有效的补救。而且,在不断的总结反思中我们还可以不断地提高自己。例如,通过这节复习课的反思,我进一步认识到年轻教师要上好高三历史复习课,还应多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如何结合《考试说明》研究教材,整合教材相关知识,处理相关知识之间的迁移和联系;
2.如何处理课堂容量和知识深化程度;
3.如何解决教材基础知识,给学生更多的思考时间;
4.如何进一步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
5.如何简化精练总结性的语言,让学生能更好地吸收。
以上这些,是本人在一堂复习课上的些许感悟和反思,希望能与和我同样年轻的教师共勉,更希望得到有经验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促进我们年轻教师更快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