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通过研究第三产业在各个地区的发展情况,利用聚类分析,借助SPSS对我国31个省2009年第三产业的结构进行统计分析,将第三产业发展水平分为五类,根据聚类分析的结果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 第三产业 产业结构 聚类分析
中图分类号:F327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第三产业的兴旺发达,是现代经济的重要特征。李江帆等(2003)通过对我国第三产业及其内部结构升级趋势及发展特征实证分析,并对物流业、生产服务业等的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李江帆(2005)的进一步研究表明: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升级表现为流通部门比重下降,生活生产服务部门比重提高,传统服务业比重下降,现代服务业比重上升,认为我国很有必要全面推进第三产业现代化。
本文利用聚类分析对我国31个省的第三产业发展水平进行聚类分析,以期发现各区域之间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的差异,为我国各地区第三产业向着协调方向发展以及根据地区间发展水平差异制定合理的引导政策提供有效的参考。
二、实证分析
(一)聚类分析思想方法简介。
聚类分析认为样本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相似性。根据一批样本的多个观测指标,找出一些能够度量样本之间相似程度的统计量,以这些统计量为划分类型的依据,把一些相似程度较大的样本聚为一类,把另外彼此之间相似程度较大的样本又聚为另一类,从而可观察各类数据的特征。本文采用Q型聚类法,对第三产业地区差异进行聚类分析。
(二)SPSS聚类分析结果。
根据图形和定性的了解给出分类结果。
表1各类成员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0。
三、结果分析
(一)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受地域影响存在例外。
虽说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是影响不同地域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但不同地域的第三产业发展水平也可能相似。如分类结果中天津和内蒙古等地区属一类,它们之间地理位置相距甚远。这种相似的产生有着多方面的原因,如:经济发展水平相似、居民消费观念相似等。
(二)发达省市第三产业发展重点逐步向金融业转移。
金融作为第三产业里面的龙头。以北京、浙江、上海、广东这四个城市金融业生产总值分别占第三产业的17.47%,19.15 %,20.20%,12.65%都的明显高于同期全国其他地区的金融业生产总值的平均比重11.09%。金融业的发展主要源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发展,使他们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财能力,将自己的钱投入股票,基金等方面,同时促使了各种与之相关的岗位的诞生,促进了相应的第三产业的发展。上海作为金融中心,银行、证券、保险业都相对发达,而浙江除银行业实力较强,证券和保险业发展都相对滞后,但最近几年发展相当迅速。
目前金融业建立了多层次的金融机构体系和金融市场体系,金融机构资本实力、资产质量和经营效益不断提高,金融业在未来城市发展的地位将白的越来越明显。
(三)传统批发零售贸易及餐饮业保持了稳定发展。
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稳步提高和国家拉动内需的持续奏效,消费品市场始终繁荣活跃,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不断发展壮大,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以聚类分析的第四类为例,山东的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占第三产业生产总值的26.40%,江苏占第三产业生产总值的26.27 %,第四类地区相对于其他地区的相对明显比重偏重。此外,全国总体看均值为20.36%,总体呈现下降趋势。
(四) 房地产业在发达省市的比重明显增加,但其他地区比重仍偏低。
自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实施以来,土地供应结构不断完善优化,区域分布日趋合理,房地产开发企业对市场的预期也逐步回归理性。
以聚类结果中第一类省市为例:北京、上海、浙江这3个城市的房地产业占第三产业的比重分别为11.57%,13.86%和13.28%。2009年,房地产开占第三产业比重均值仅为10.02%。但是相对于经济落后的地区,以西藏和青海为例:西藏 2009房地产业生产总值为13.28亿元,占西藏第三产业的5.51%。青海2009房地产业生产总值为23.05亿元,占青海第三产业的5.78%。我们可以看到房地产业在相对落后的省市发展比重仍然偏低。较发达的城市的发展相对较稳定,处于稳步增长,其他处于中下水平的的城市增长较快。说明房地产商对于发达城市的房地产容量有一定的认识,转向相对有较大潜力的中下等水平的城市。
四、结语
聚类结果中所得的五类省市,应将其各自的消费结构特点加以利用,因地制宜的制定各种政策法规,引导消费、发展经济。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也是消化富余劳动力,解决就业的一个重要途径,在当前尤其是今年显得迫切。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是推动消费、拉动内需、搞活经济的一招好棋。当前形势下,加快我国第三产业发展,定能使我国国民经济逆势而上,获得更大发展。□
(作者: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专业2010级硕士研究生)
参考文献:
[1]何晓群.多元统计分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2]薛薇.SPSS统计分析方法及应用.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公式、注解等请以PDF格式阅读”
关键词 第三产业 产业结构 聚类分析
中图分类号:F327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第三产业的兴旺发达,是现代经济的重要特征。李江帆等(2003)通过对我国第三产业及其内部结构升级趋势及发展特征实证分析,并对物流业、生产服务业等的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李江帆(2005)的进一步研究表明: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升级表现为流通部门比重下降,生活生产服务部门比重提高,传统服务业比重下降,现代服务业比重上升,认为我国很有必要全面推进第三产业现代化。
本文利用聚类分析对我国31个省的第三产业发展水平进行聚类分析,以期发现各区域之间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的差异,为我国各地区第三产业向着协调方向发展以及根据地区间发展水平差异制定合理的引导政策提供有效的参考。
二、实证分析
(一)聚类分析思想方法简介。
聚类分析认为样本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相似性。根据一批样本的多个观测指标,找出一些能够度量样本之间相似程度的统计量,以这些统计量为划分类型的依据,把一些相似程度较大的样本聚为一类,把另外彼此之间相似程度较大的样本又聚为另一类,从而可观察各类数据的特征。本文采用Q型聚类法,对第三产业地区差异进行聚类分析。
(二)SPSS聚类分析结果。
根据图形和定性的了解给出分类结果。
表1各类成员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0。
三、结果分析
(一)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受地域影响存在例外。
虽说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是影响不同地域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但不同地域的第三产业发展水平也可能相似。如分类结果中天津和内蒙古等地区属一类,它们之间地理位置相距甚远。这种相似的产生有着多方面的原因,如:经济发展水平相似、居民消费观念相似等。
(二)发达省市第三产业发展重点逐步向金融业转移。
金融作为第三产业里面的龙头。以北京、浙江、上海、广东这四个城市金融业生产总值分别占第三产业的17.47%,19.15 %,20.20%,12.65%都的明显高于同期全国其他地区的金融业生产总值的平均比重11.09%。金融业的发展主要源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发展,使他们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财能力,将自己的钱投入股票,基金等方面,同时促使了各种与之相关的岗位的诞生,促进了相应的第三产业的发展。上海作为金融中心,银行、证券、保险业都相对发达,而浙江除银行业实力较强,证券和保险业发展都相对滞后,但最近几年发展相当迅速。
目前金融业建立了多层次的金融机构体系和金融市场体系,金融机构资本实力、资产质量和经营效益不断提高,金融业在未来城市发展的地位将白的越来越明显。
(三)传统批发零售贸易及餐饮业保持了稳定发展。
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稳步提高和国家拉动内需的持续奏效,消费品市场始终繁荣活跃,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不断发展壮大,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以聚类分析的第四类为例,山东的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占第三产业生产总值的26.40%,江苏占第三产业生产总值的26.27 %,第四类地区相对于其他地区的相对明显比重偏重。此外,全国总体看均值为20.36%,总体呈现下降趋势。
(四) 房地产业在发达省市的比重明显增加,但其他地区比重仍偏低。
自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实施以来,土地供应结构不断完善优化,区域分布日趋合理,房地产开发企业对市场的预期也逐步回归理性。
以聚类结果中第一类省市为例:北京、上海、浙江这3个城市的房地产业占第三产业的比重分别为11.57%,13.86%和13.28%。2009年,房地产开占第三产业比重均值仅为10.02%。但是相对于经济落后的地区,以西藏和青海为例:西藏 2009房地产业生产总值为13.28亿元,占西藏第三产业的5.51%。青海2009房地产业生产总值为23.05亿元,占青海第三产业的5.78%。我们可以看到房地产业在相对落后的省市发展比重仍然偏低。较发达的城市的发展相对较稳定,处于稳步增长,其他处于中下水平的的城市增长较快。说明房地产商对于发达城市的房地产容量有一定的认识,转向相对有较大潜力的中下等水平的城市。
四、结语
聚类结果中所得的五类省市,应将其各自的消费结构特点加以利用,因地制宜的制定各种政策法规,引导消费、发展经济。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也是消化富余劳动力,解决就业的一个重要途径,在当前尤其是今年显得迫切。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是推动消费、拉动内需、搞活经济的一招好棋。当前形势下,加快我国第三产业发展,定能使我国国民经济逆势而上,获得更大发展。□
(作者: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专业2010级硕士研究生)
参考文献:
[1]何晓群.多元统计分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2]薛薇.SPSS统计分析方法及应用.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公式、注解等请以PDF格式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