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之我见

来源 :信息教研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J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从小学语文教学实际情况看,学生的作文兴趣呈现出明显的冷淡趋势。大部分学生认为作文是一种“苦差事”,讨厌作文,惧怕作文,甚至产生谈“文”色变的压抑心理。写作时为文生情,为文编事的现象相当普遍。写出的文章或虚假或空洞或雷同或陈旧或平庸,令人读之味同嚼蜡,兴味索然。笔者认为,造成这种局面与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有着直接的关系。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目标过高,使学生对作文失去兴趣
  小学作文教学重在培养学生初步书面表达能力。小学生作文的性质是练笔,是习作,不是创作。而目前还有不少教师对作文教学的目的不够明确,常常追随考试这根指挥棒,讲求“近期效益”。作文教学超纲、拔高的现象及其普遍。如有的教师要求学生的习作向“优秀作文”看齐。三年级就要求命题作文,高年级则要求“面面俱到”。在作文教学指导中,产生了盲目、偏高、偏难及对学生习作评估要求过高等现象。使学生觉得写作“高不可攀”,严重地反冲了作文教学应有的效果。长此以往,学生学习作文的情绪受到挫伤,对作文失去兴趣。
  二、封闭式教学,造成学生作文空洞、千篇一律
  在作文教学中,许多教师依然固守旧的教学理念,仿袭旧有的封闭教学模式,侧重命题作文的指导,重形式,轻内容。习惯于教师讲,学生写。导致学生“举一”有余,“反三”不足。这样不以学生生活为基础来引导的作文教学模式,无异于“闭门造车”。此类奉命作文,学生的思想受到牵制,个性遭受制约,在这种心理的驱使下,学生围着《优秀作文选》和教师的指挥棒转,依样画瓢,奉命而作,无论是选材定意,安排结构,还是语言特点,总是小心翼翼,不敢越雷池半步。作文成为无源之水,毫无生活气息和儿童情趣。从而,导致学生作文内容空洞、千篇一律。
  三、不做及时鼓励,学生对习作丧失信心
  学生学习习作有一定的艰苦性,但是一旦产生兴趣时,就会“乐此不疲”,积极、主动、愉快地学习。但有些教师总拿自己的喜好和标准对学生的习作求全责备,或用命令的方式去禁止,或用不屑一顾地挖苦讥讽,使学生觉得无法用自己理解和想象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欲望。多次消极的体验就会发展为对作文的怨恨,原先掌握的一些技能也会自行消退。特别是一些水平稍差的学生,他们对作文本身就心存畏惧,教师若再不给他们信心,只会是雪上加霜,使之产生一种反抗的心理和一蹶不振的自卑感。
  四、批改缺少反馈交流,不能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学生每次作文,只要一写完,上交给老师,似乎就是任务完成了。不管它好还是不好,自己不會再去修改。大部分教师对学生交上来的作文也只是打个成绩,大概写几句评语,发还给学生,就算是一次作文教学结束了。学生面对作文的单一读者——教师,得到的反馈仅仅是一个分数和一些模棱两可的评语,当然提不起习作的兴趣,每次的作文教学也不可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根据上述原因,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应该对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方法进行反思,努力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要采取一些相应的措施,以消除学生对作文的惧怕心理,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在教学中做好:
  1.以调动学生积极情绪为主,制定适当的目标
  教师应从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水平和文字表达能力等实际情况出发,以班级的基础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作文教学目标。在教学活动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应敞开思想,互相沟通,取长补短。教师要信任学生、鼓励学生,使他们增强写作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对写作基础较差的学生,要降低要求,进行前后比较,以激起写好每次作文的情绪。尽量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的写作氛围,逐步消除作文对学生的压力。
  2.大胆开放学生的作文内容和形式,鼓励自由表达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开放是语文存在的特性,作文教学也应该向开放迈进。在小学阶段,我们一直认为只要指导学生学会写记叙文即可。因此,一个模式化的记叙文由始而终,显得单调乏味。一篇作文我们不需要对学生灌输太多写作技巧、写作方法。要求过多,限制过多,往往会束缚学生的手脚,抑制学生自由表达。要想作文真正成为一种表达的需要,一种情感的倾吐,必须开方放作文内容和形式,让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在作文教学时,我们应鼓励学生张扬个性,用自己喜欢的独特表达方式布局谋篇。学生由于不受许多条条框框的束缚,就容易写出构思新颖、别具一格的好文章。
  3.努力为学生创造成功机会,提高习作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成功动机能激发人们的奋斗精神,成功是兴趣的支柱。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捕捉每一个学生作文的成功点、闪光点,并及时加以肯定。“数予十过,不如奖子一长”,教师的评判对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点滴的成功会使学生心理立即兴奋,激起喜悦之情。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要尽可能多鼓励,努力为学生创作成功机会,比如在班里展示、校刊上刊登、推荐发表等,从而提高学生对习作的兴趣。
  4.采用多元批改,增加反馈交流
  为了提高学生习作水平,老师们往往重视指导方法的研究,却很少在“批改”这一环节改革创新。几乎是清一色的学生写教师批。其实,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在指导写作的同时进行多元批改,不但老师可以减负,学生的作文也会因此而精彩。
  总之,作文教学是一项艰巨的工程。比如在平时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积累,养成勤动手、勤练笔、勤修改的习惯等,都要我们不断研究和探索。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转变观念,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从教学的点滴入手,在教学改革中勤于探索,不断创新,使学生写出大量有个性、有品位的文章。
其他文献
中学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和基础阶段。它不仅能为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学习有关专业奠定基础,也能为毕业生参加工作解决处理一些实际问题打下基础,要想大面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必须从初中抓起,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入手,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做起,引导学生突破初中化学课时少、任务重、内容分散及有些概念极易混淆等矛盾,帮助他们过好基本概念关,实验操作关等,使他们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开发他
期刊
在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实验课存在的最显著的问题往往是课堂纪律不好,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分析出现纪律不好的原因,常常是由于教师未使学生充分认识实验课的意义,忽视学生实验课的准备和组织指导工作等因素而造成的。  例如,教师忽略了指导和严格要求学生认真预习实验教材,以致不少学生对实验目的、内容、操作步骤不甚明确。有的学生只是抱着“好玩”的态度来实验。到实际操作时,就形成盲目混乱。又如教师在课前没有准备
期刊
我从事教育十多年来,一直与学生零距离接触,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不让一个学生掉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一个不可忽视的艰巨任务,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客观要求。对后进生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特殊群体,教育者必须正确认识他们,研究他们,将融融的师爱洒向他们,让这些迟开的“花朵”沐浴阳光雨露,健康成长。在日常的工作实践中,我特别注意后进生的转化问题,对后进生的成因及其对应的教育教学策略进行了深入研究,让我们
期刊
自2003年以来,笔者一直进行信息学奥赛辅导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刚进行奥赛辅导的前两年,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刚开始有大批学生报名参加,可一讲到循环结构,就会有一部分学生选择退出。为什么这种现象会重复出现?最后,找到了问题的答案,那就是:循环结构是个难点,也是很容易让学生丧失信心的内容。很多同学一遇到循环就一头雾水,于是“知难而退”了。所以,教学过程中,处理好循环结构的相关内容
期刊
摘要:一般而言,一个时代的思想、精神资源主要来自于自己的传统。在世界文化的长河中,早在数千年前,中国就产生了老子、孔子、孟子、庄子等一批思想家,他们的思想成为中国文化大系的主要源头。其中的儒家思想后来成为国家的正统的意识形态。通过建制得以实现了思想的政治化、世俗化。政治化主要表现为儒家思想与一人专制的政治体制相结合,以儒家礼仪安排政治秩序与法律秩序,以儒家的仁、忠、义等观念安排君臣等角色的关系,而
期刊
摘要:数学活动课是小学数学课程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每一位数学教师必须面临和重视的课题。然而教师们对数学活动课的认识是不尽相同的,有的教师认为活动课可上可不上;有的教师对活动课内容界定模糊;有的教师将数学课与活动课的要求和教学特点混为一谈。基于此,结合自己的教学尝试与实践略表拙见。  关键词:兴趣;创新意识;智力;实践能力  我们开设数学活动课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开发智力、培养创新
期刊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标志着我国语文教育教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表明我国语文教育教学改革已开始越过“瓶颈”,向改革的纵深方向发展。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才能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我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探索出以下几点:  一、
期刊
捡起一片静静地躺在地上的树叶,泛黄的叶面看起来憔悴无力,但它俊秀工整的脉络仍然清晰可见,折射出无尽的光辉与力量。也许在那些烈日炎炎的夏季,高过枝头的它随风摆动,为人们带来一丝凉意,为大地铺上一层绿荫。终于,伴随着秋风对它的赞礼,它悠然落下,让自己的身躯与大地连为一体。待来年春暖花开时,那开得灿烂的花丛中绽放的,必有它的一丝英魂。  它是平凡的一片树叶,但它却展示出了自己不平凡的一生,它在自己的岁月
期刊
如何在目前体育教学不被重视的现实情况下,面向全体中学生,最大限度地激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体育教学的热情,使教师的教育教学要求能够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最终形成学生主动的学习习惯,从而达到提高体育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目的。为此,在近几年的体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尝试着应用激励教学法组织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激励,就是激发鼓励的意思,是利用某种外部诱因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人有一股内在的动力,朝着
期刊
一、运用谈话法,以提高学生求知积极性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边缘学科,内容涉及到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和天文学等学科,且现行教 材越来越重视阐述人地关系这一主题,增强了它的趣味性和实用性。教师抓住这一特点,运用谈话法,调动学 生求知积极性,更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1.巧妙设计导语,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教师运用谈话法,精心设计问题,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教学环 境。通过一些问题的提出和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