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中物理课程包含了理论知识、实验操作、计算题解答等等。高一学生在物理学习中提升解题能力,不仅能够提升逻辑思维,满足现阶段的学习需求,还能够提升学习成绩,挖掘学习的潜能。由于,教师在物理教学中缺乏教学手段,影响了高一学生解题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理解计算理论;构建分组教学,解决计算难点;创设竞赛教学,提高计算效率等教学方式教导高一学生,提升高一学生的解题能力。
关键词:高一物理 ;计算题;教学
物理计算题的解题基于物理理论知识之上,需要学生具备丰富的物理知识以及解题思维才能完整、正确的解答。因此,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可以利用科学的教学手段教导高一学生,提升高一学生的解题能力。
一、利用多媒体教学,理解计算理论
物理计算题包含了一定的物理理论知识,需要学生掌握其理论知识才能将计算题完整解答。由于,高一学生处于初次接触高中物理计算题阶段,对高中物理知识理论还存在陌生的学习时期,影响了解题的进程。因此,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帮助高一学生理解计算题蕴含的理论。
例如:教师在教学“功率”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一辆在水平路面上沿直线匀速行驶的货车”的视频,让高一学生观看,以这段视频作为出题核心,使高中学生解答。教师可以根据视频出题“货车行驶时所受的阻力为车总重的0.1倍,货车包含驾驶员空载时重为2.5×104 N,求货车以36km/h的速度空载匀速行驶,10内货车牵引力做的功?”首先,学生可以求出汽车在10s内行驶的路程,即: , ;其次,学生可以根据汽车匀速行驶的条件推理出汽车的牵引力为: ;最终,学生可以根据物理公式计算出10s内货车牵引力做的功: 。学生在解答“货车牵引力做的功”物理计算题的过程中,运用到了一定的物理公式以及物理知识,能够进一步加深对物理功率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提升物理计算能力。
二、构建分组教学,解决计算难点
分组教学教学是根据学生学习的能力,将学生分成不同学习小组的教学方式,能够融合学生的智力,让学生自主解决现阶段的学习难点。由于,物理計算题具有较强的逻辑性与推理性,为高一学生的学习带来了较大的困难。因此,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可以利用分组教学,帮助高一学生解决计算的难点。
例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成绩情况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学习小组在解题“用手握住0.5kg的酱油瓶子静止悬在空中,瓶口竖直向上,此时手的握力为30N,瓶子受到竖直向上的摩擦力为多少?在瓶中加入水,摩擦力如何变化?如何测定最大静摩擦力?(g取 )”的过程中。针对这道关于摩擦力的计算题,学习小组可以推理出“瓶子水平方向受到各个方向的握力,竖直方向受到重力和静摩擦力,瓶子处于静止状态,所以在竖直方向,重力与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以此学习小组能够计算出瓶子受到竖直向上的摩擦力为: 。学习小组根据瓶子处于平衡状态,重力与摩擦力大小相等的分析,能够推理出瓶中加水时重力增大且摩擦力变大的结论。学习小组根据最大静摩擦力的概念,能够推理出“瓶子在即将滑落,却又未滑落的平衡临界点时,静摩擦力最大”的结论,因此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在数值上认为是相等的。教师在物理教学中构建分组教学,不仅能够帮助高一学生解决计算中的难点,还能够培养高一学生科学的学习习惯。
三、创设竞赛教学,提高计算效率
效率是现阶段教师教学中重要的教学目标,是学生学习中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高一学生在物理计算体的解答中提升计算效率,可以缩减解题时间,挖掘学习潜能,一定程度上提升学习的成绩。由于,教师在物理计算题教学中 缺乏教学手段,影响了高一学生学习思维发展的同时,也降低了高一学生计算的效率。因此,教师可以创建竞赛教学,提升高一学生的计算效率。
例如:教师教导高一学生完整学习“相互作用”的这一章节时,可以根据章节中的内容制作相关题目让高一学生比赛,并将比赛分成基础赛与升级赛两种赛制,以此提升高一学生的解题能力。即,教师在制作基础赛计算题目过程中可以根据重力、弹力、摩擦力等公式简单制作,能够加强高一学生的学习自信,提升高一学生解答基础计算题型的能力。教师在制作升级赛计算题目过程中,可以将力的合成与分解、共点力的平衡、牛顿第三定律等计算知识融入一道题目中,能够提升高一学生综合性的解题能力。
总而言之,高一学生处于学习的关键时期,在物理学习中提升计算能力,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成绩,还可以塑造科学、严谨的思维品质。因此,教师在物理计算题教学中可以利用科学的教学方式,帮助高一学生理解计算理论、让高一学生自主解决计算的难点、提高高一学生计算的效率。
参考文献:
[1]邬荣人.高中物理计算题应试技巧之我见[J].经贸实践,2016(23):228.
[2]刘树祥,帅衣弘.高中物理计算题解题技巧分析[J].江西教育,2015(27):30-31.
张永亮 广东省阳江市阳西县第二中学
关键词:高一物理 ;计算题;教学
物理计算题的解题基于物理理论知识之上,需要学生具备丰富的物理知识以及解题思维才能完整、正确的解答。因此,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可以利用科学的教学手段教导高一学生,提升高一学生的解题能力。
一、利用多媒体教学,理解计算理论
物理计算题包含了一定的物理理论知识,需要学生掌握其理论知识才能将计算题完整解答。由于,高一学生处于初次接触高中物理计算题阶段,对高中物理知识理论还存在陌生的学习时期,影响了解题的进程。因此,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帮助高一学生理解计算题蕴含的理论。
例如:教师在教学“功率”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一辆在水平路面上沿直线匀速行驶的货车”的视频,让高一学生观看,以这段视频作为出题核心,使高中学生解答。教师可以根据视频出题“货车行驶时所受的阻力为车总重的0.1倍,货车包含驾驶员空载时重为2.5×104 N,求货车以36km/h的速度空载匀速行驶,10内货车牵引力做的功?”首先,学生可以求出汽车在10s内行驶的路程,即: , ;其次,学生可以根据汽车匀速行驶的条件推理出汽车的牵引力为: ;最终,学生可以根据物理公式计算出10s内货车牵引力做的功: 。学生在解答“货车牵引力做的功”物理计算题的过程中,运用到了一定的物理公式以及物理知识,能够进一步加深对物理功率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提升物理计算能力。
二、构建分组教学,解决计算难点
分组教学教学是根据学生学习的能力,将学生分成不同学习小组的教学方式,能够融合学生的智力,让学生自主解决现阶段的学习难点。由于,物理計算题具有较强的逻辑性与推理性,为高一学生的学习带来了较大的困难。因此,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可以利用分组教学,帮助高一学生解决计算的难点。
例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成绩情况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学习小组在解题“用手握住0.5kg的酱油瓶子静止悬在空中,瓶口竖直向上,此时手的握力为30N,瓶子受到竖直向上的摩擦力为多少?在瓶中加入水,摩擦力如何变化?如何测定最大静摩擦力?(g取 )”的过程中。针对这道关于摩擦力的计算题,学习小组可以推理出“瓶子水平方向受到各个方向的握力,竖直方向受到重力和静摩擦力,瓶子处于静止状态,所以在竖直方向,重力与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以此学习小组能够计算出瓶子受到竖直向上的摩擦力为: 。学习小组根据瓶子处于平衡状态,重力与摩擦力大小相等的分析,能够推理出瓶中加水时重力增大且摩擦力变大的结论。学习小组根据最大静摩擦力的概念,能够推理出“瓶子在即将滑落,却又未滑落的平衡临界点时,静摩擦力最大”的结论,因此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在数值上认为是相等的。教师在物理教学中构建分组教学,不仅能够帮助高一学生解决计算中的难点,还能够培养高一学生科学的学习习惯。
三、创设竞赛教学,提高计算效率
效率是现阶段教师教学中重要的教学目标,是学生学习中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高一学生在物理计算体的解答中提升计算效率,可以缩减解题时间,挖掘学习潜能,一定程度上提升学习的成绩。由于,教师在物理计算题教学中 缺乏教学手段,影响了高一学生学习思维发展的同时,也降低了高一学生计算的效率。因此,教师可以创建竞赛教学,提升高一学生的计算效率。
例如:教师教导高一学生完整学习“相互作用”的这一章节时,可以根据章节中的内容制作相关题目让高一学生比赛,并将比赛分成基础赛与升级赛两种赛制,以此提升高一学生的解题能力。即,教师在制作基础赛计算题目过程中可以根据重力、弹力、摩擦力等公式简单制作,能够加强高一学生的学习自信,提升高一学生解答基础计算题型的能力。教师在制作升级赛计算题目过程中,可以将力的合成与分解、共点力的平衡、牛顿第三定律等计算知识融入一道题目中,能够提升高一学生综合性的解题能力。
总而言之,高一学生处于学习的关键时期,在物理学习中提升计算能力,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成绩,还可以塑造科学、严谨的思维品质。因此,教师在物理计算题教学中可以利用科学的教学方式,帮助高一学生理解计算理论、让高一学生自主解决计算的难点、提高高一学生计算的效率。
参考文献:
[1]邬荣人.高中物理计算题应试技巧之我见[J].经贸实践,2016(23):228.
[2]刘树祥,帅衣弘.高中物理计算题解题技巧分析[J].江西教育,2015(27):30-31.
张永亮 广东省阳江市阳西县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