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的《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学生在数学领域要全面,离开不数学概念,要持续、和谐的发展,离不开作为基石一要样的数学概念,可是说,学生在数学上的发展,是从数学概念开始的。作为概念教学是数学科的基础,怎样开展数学概念的教学使用课堂更有效,使概念真正成为数学知识的支柱,文章重点对此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数学;概念;直观形象
引言
数学概念是客观现实中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本质属性在人脑中中的反映。数学的研究对象是客观事物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在数学中,客观事物的颜色、材料、气味等方面的属性都被看作非本质属性而被舍弃,只保留它们在形状、大小、位置及数量关系等方面的共同属性。在数学科学中,数学概念的含义都要给出精确的规定,因而数学概念比一般概念更准确。概念是思维形式之一,也是判断和推理的起点,所以概念教学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能起重要作用。没有正确的概念,就不可能有正确的判断和推理,更谈不上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1.直观形象地引入概念
数学概念比较抽象,而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小学生,由于年龄、知识和生活的局限,其思维处在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认识一个事物、理解一个数学道理,主要是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如教师忽视小学生这个特点,而单纯抽象地进行概念教学,那么教学效果一定不会好,因此,教师在数学概念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到细心、耐心,尽量从学生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事物开始引入。这样,学生学起来就有兴趣,思考的积极性就会高。在教长方体表面积这一概念时,为了使学生既避免把体积与表面积弄混,又看到面与体的联系,我不仅做了一个长方体的教具,还给长方体做了一个外套包在外面,通过教具的演示,使学生清楚地看到表面积和体积是两件事。防止了概念的混淆。我在外套的上、下,左、右,前、后六面涂上三种不同的颜色,这样就启发了学生求长方体表面积的规律:
两个红面:长×宽×2
两个白面:长×高×2
两个蓝面:宽×高×2
六个面的面积相加,再运用乘法分配律在形象直观的启迪下,在步步运用概念的过程中,逐步简便,加深理解。在长方体外套的背面,沿着长、宽、高的数据,我还画出了正方形方格,算出表面积后,再用背面的方格印证他们计算的结果正确与否。这节课由于使用了直观教具,学生观察得清楚、明白,对表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理解得清晰,掌握得牢固,教学效果很好。
2.在小组合作中拓展概念
数学概念教学中教师作为组织者,引导者,要多为学生提供交流的机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交流,让学生充分阐述自己的观点和思考过程,并分享他人的成果,在心与心得交流,思维之间的碰撞中进行思维的拓展与整合,从而找到探究的最优方法,归纳、总结并概括出概念的本质属性,进一步明确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教师要根据编者意图组织学生合作交流、讨论探索,在合作学习中掌握知识。在教学“有余数除法”后,教师设计了这样的题供学生交流学习。30人的旅游团乘车到机场,面包车每辆限坐7人,的士每辆限座4人。小组讨论:若是你,你要怎样租车?学生列式为30÷7=4……2,要租5辆面包车;30÷4=7……2,要租8辆的士。这时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大家想一想“还可以怎样租车?”分组讨论,学生又列出各种租车方案。学生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培养了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3.运用旧知识引出新概念
数学中的有些概念,往往难以直观表述。如比例尺、循环小数等,但它们与旧知识都有内在联系。我就充分运用旧知识来引出新概念。在备课时要分析这个新概念有哪些旧知识与它有内在的联系。利用学生已掌握的旧知识讲授新概念,学生是容易接受的。苏霍姆林斯基说:“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我们都知道:课堂教学最活跃最积极的时候,就是在已会的知识基础上启发诱导学习新知识之时。从心理学来分析,无恐惧心理,学生容易活跃;无畏难情绪,易于启发思维;旧知识记忆好,容易受鼓舞;所以运用旧知识引出新概念教学效果好。总之,把已有的知识作为学习新知识的基础,以旧带新,再化新为旧,如此循环往复,既促使学生明确了概念,又掌握了新旧概念间的联系。
4.运用变式,突出概念本质属性
在教学中既要注意适应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也要注意培养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在概念教学中,要善于为学生创造条件,引导他们通过观察、思考、探求概念的含义,沿着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过程去掌握概念。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如圆周率这个概念比较抽象。一般教师都是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认识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分析,很快就发现不管圆的大小如何,每个圆的周长都是直径的3倍多一点。教师指出:“这个倍数是个固定的数,数学上叫做“圆周率”。这样,引导学生把大量感性材料,加以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抛弃事物非本质东西(如圆的大小,纸板的颜色,测量用的单位等)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不论圆的大小,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点),形成了概念。
5.通过实际应用,巩固概念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而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势必加深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如学生学了小数的意义之后,我就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到商店了解几种商品的价钱,写在作业本上,第二天让他们在课上向大家汇报。通过了解的过程,非常自然地对小数的意义,读、写法得以运用与理解。通过调查老师还可以看出小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如小女孩和男孩调查的商品不一样,参加家务劳动的同学,注意的都是油、盐、酱、醋,萝卜、青菜、蜂窝煤等等商品。听起来很有意思。又如学了各种平面图形后,我让学生回家后,脱掉自己的衣服看看上面有那些图形。有的同学观察分析后写出:衣服口袋是长方形的,正方形的、梯形的;口袋盖是平行四边形的,三角形的;还有的写出袖子和肩部连接的地方是半圆形。通过这种形式的作业,学生感到新鲜,有趣。这不仅巩固了所学概念,还提高了学生运用数学概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使我深刻地体会到:要想提高教学质量,教师用心讲好概念是非常重要的,既是落实双基的前提,又是使学生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关键。但这也仅仅是学习数学的一个起步,更重要的是在学生形成概念之后,要善于为学生创造条件,使学生经常地运用概念,才能有更大的飞跃。只有学生会运用所掌握的概念,才能更深刻地理解概念,从而更好地掌握新的数学知识。只有这样,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才会有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许中丽.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策略研究[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5,03:40-44.
[2]尹春晓.浅谈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2,19:118.
[3]李淑玲.浅谈小学数学中的概念教学[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1,01:48-49.
【关键词】:数学;概念;直观形象
引言
数学概念是客观现实中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本质属性在人脑中中的反映。数学的研究对象是客观事物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在数学中,客观事物的颜色、材料、气味等方面的属性都被看作非本质属性而被舍弃,只保留它们在形状、大小、位置及数量关系等方面的共同属性。在数学科学中,数学概念的含义都要给出精确的规定,因而数学概念比一般概念更准确。概念是思维形式之一,也是判断和推理的起点,所以概念教学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能起重要作用。没有正确的概念,就不可能有正确的判断和推理,更谈不上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1.直观形象地引入概念
数学概念比较抽象,而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小学生,由于年龄、知识和生活的局限,其思维处在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认识一个事物、理解一个数学道理,主要是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如教师忽视小学生这个特点,而单纯抽象地进行概念教学,那么教学效果一定不会好,因此,教师在数学概念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到细心、耐心,尽量从学生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事物开始引入。这样,学生学起来就有兴趣,思考的积极性就会高。在教长方体表面积这一概念时,为了使学生既避免把体积与表面积弄混,又看到面与体的联系,我不仅做了一个长方体的教具,还给长方体做了一个外套包在外面,通过教具的演示,使学生清楚地看到表面积和体积是两件事。防止了概念的混淆。我在外套的上、下,左、右,前、后六面涂上三种不同的颜色,这样就启发了学生求长方体表面积的规律:
两个红面:长×宽×2
两个白面:长×高×2
两个蓝面:宽×高×2
六个面的面积相加,再运用乘法分配律在形象直观的启迪下,在步步运用概念的过程中,逐步简便,加深理解。在长方体外套的背面,沿着长、宽、高的数据,我还画出了正方形方格,算出表面积后,再用背面的方格印证他们计算的结果正确与否。这节课由于使用了直观教具,学生观察得清楚、明白,对表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理解得清晰,掌握得牢固,教学效果很好。
2.在小组合作中拓展概念
数学概念教学中教师作为组织者,引导者,要多为学生提供交流的机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交流,让学生充分阐述自己的观点和思考过程,并分享他人的成果,在心与心得交流,思维之间的碰撞中进行思维的拓展与整合,从而找到探究的最优方法,归纳、总结并概括出概念的本质属性,进一步明确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教师要根据编者意图组织学生合作交流、讨论探索,在合作学习中掌握知识。在教学“有余数除法”后,教师设计了这样的题供学生交流学习。30人的旅游团乘车到机场,面包车每辆限坐7人,的士每辆限座4人。小组讨论:若是你,你要怎样租车?学生列式为30÷7=4……2,要租5辆面包车;30÷4=7……2,要租8辆的士。这时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大家想一想“还可以怎样租车?”分组讨论,学生又列出各种租车方案。学生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培养了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3.运用旧知识引出新概念
数学中的有些概念,往往难以直观表述。如比例尺、循环小数等,但它们与旧知识都有内在联系。我就充分运用旧知识来引出新概念。在备课时要分析这个新概念有哪些旧知识与它有内在的联系。利用学生已掌握的旧知识讲授新概念,学生是容易接受的。苏霍姆林斯基说:“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我们都知道:课堂教学最活跃最积极的时候,就是在已会的知识基础上启发诱导学习新知识之时。从心理学来分析,无恐惧心理,学生容易活跃;无畏难情绪,易于启发思维;旧知识记忆好,容易受鼓舞;所以运用旧知识引出新概念教学效果好。总之,把已有的知识作为学习新知识的基础,以旧带新,再化新为旧,如此循环往复,既促使学生明确了概念,又掌握了新旧概念间的联系。
4.运用变式,突出概念本质属性
在教学中既要注意适应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也要注意培养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在概念教学中,要善于为学生创造条件,引导他们通过观察、思考、探求概念的含义,沿着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过程去掌握概念。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如圆周率这个概念比较抽象。一般教师都是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认识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分析,很快就发现不管圆的大小如何,每个圆的周长都是直径的3倍多一点。教师指出:“这个倍数是个固定的数,数学上叫做“圆周率”。这样,引导学生把大量感性材料,加以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抛弃事物非本质东西(如圆的大小,纸板的颜色,测量用的单位等)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不论圆的大小,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点),形成了概念。
5.通过实际应用,巩固概念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而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势必加深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如学生学了小数的意义之后,我就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到商店了解几种商品的价钱,写在作业本上,第二天让他们在课上向大家汇报。通过了解的过程,非常自然地对小数的意义,读、写法得以运用与理解。通过调查老师还可以看出小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如小女孩和男孩调查的商品不一样,参加家务劳动的同学,注意的都是油、盐、酱、醋,萝卜、青菜、蜂窝煤等等商品。听起来很有意思。又如学了各种平面图形后,我让学生回家后,脱掉自己的衣服看看上面有那些图形。有的同学观察分析后写出:衣服口袋是长方形的,正方形的、梯形的;口袋盖是平行四边形的,三角形的;还有的写出袖子和肩部连接的地方是半圆形。通过这种形式的作业,学生感到新鲜,有趣。这不仅巩固了所学概念,还提高了学生运用数学概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使我深刻地体会到:要想提高教学质量,教师用心讲好概念是非常重要的,既是落实双基的前提,又是使学生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关键。但这也仅仅是学习数学的一个起步,更重要的是在学生形成概念之后,要善于为学生创造条件,使学生经常地运用概念,才能有更大的飞跃。只有学生会运用所掌握的概念,才能更深刻地理解概念,从而更好地掌握新的数学知识。只有这样,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才会有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许中丽.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策略研究[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5,03:40-44.
[2]尹春晓.浅谈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2,19:118.
[3]李淑玲.浅谈小学数学中的概念教学[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1,01: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