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旁腺高血压因子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

来源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_hai19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探讨153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中甲状旁腺高血压因子(PHF)对正常大鼠的升压作用,并测定了血浆中的甲状旁腺素(PTH)水平。结果表明61例血浆PHF可使正常大鼠的血压产生延迟性升高,在注射后10分钟开始有反应,50分钟达高峰,70分钟恢复到注射前血压水平;另92例血浆未能产生升压效应。153例血浆PTH水平远高于正常对照组,有PHF组和无PHF组间无明显差异,但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提示升高血压不依赖于PTH,而是通过PHF起作用。

其他文献
期刊
利用从人B细胞来源的IM-9淋巴母细胞株为体外模型,通过细胞培养、溶液杂交等方法,研究观察了IGF-II受体mRNA水平与细胞增殖的关系,以及GH、IGF-I、IL-I对其的影响与调节。结果发现,IGF-II受体mRNA转录水平与细胞增殖状态有关;GH、IGF-I和IL-I均能在细胞增殖的一定阶段对IGF-II受体基因表达水平产生调节。
测定17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和14例正常人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空腹血糖(FBS)、糖化血红蛋白(GHb)、血甘油三酯(TG)及血胆固醇(Ch)的变化,并观察糖尿病组SOD、G-6-PD活性与肾小球滤过率(GFR)、尿微白蛋白排泄率(UMA)、血肌酐(Cr)、尿(β2-微球蛋白排泄率(β2-MG)及尿总蛋白排泄率(UPR)的相关性。结果:(1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正常胰岛及52例胰岛细胞内分泌肿瘤中第X因子样抗原进行观察。内分泌肿瘤分为良性及恶性并根据其分泌激素的种类进行命名。结果发现正常胰岛的A细胞,PP细胞及良性胰升血糖素瘤、PP瘤含有较多的第X因子样抗原阳性物质,产生胰岛素的B细胞并不分泌第X因子,但某些胰岛素瘤中第X因子样抗原阳性。恶性胰岛细胞肿瘤很少产生第X因子。并对第X因子在胰岛细胞肿瘤患者血液凝固障碍中的作用进行了探讨。
以亲和纯化的人甲状腺过氧化物酶作免疫原,用经典的杂交瘤技术制备出29株抗人甲状腺过氧化物酶单克隆抗体(TPOmAb),探讨了甲状腺微粒体抗体(TMAb)与TPObmAb之间的关系。发现TMAb对TPObmAb与125I-hTPO的结合抑制性呈显著的量-效关系(r=0.982,P<0.001);经间接免疫荧光技术证实原代培养的人甲状腺细胞膜表面存在hTPO,而FRTL-5细胞膜表面不存在hTPO,说
研究短期和长期热量限制(caloric restriction,CR)对大鼠胰岛素抗性的影响。结果显示:短期和长期CR鼠显著减轻其肝重、体重;血糖、胰岛素浓度显著低于自由进食(ad libitum,AL)鼠;胰岛素抵抗指数和敏感指数分别显著低于和高于对应的AL鼠。提示短期和长期CR鼠均能适应低浓度的葡萄糖与胰岛素环境,并有效地利用葡萄糖;胰岛素抗性随鼠龄增加而增高,此现象可通过CR而延缓;CR鼠可
期刊
期刊
期刊
用改进的最小模型分别对正常人、IGT(糖耐量减退)和NIDDM(II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胰岛素敏感指数(SI)、胰岛素自身代谢效能(SG)及胰岛β细胞功能分析。结果表明:改进的最小模型与标准的最小模型相比较,两种方法对评估SI和SG有高度的相关性(SI,r=0.856,P<0.0025;SG,r=0.717,P<0.0025);在正常人中,其SI与SG均明显高于IGT和NIDDM者。在IGT和N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