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朗读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表演性朗读这种特殊的朗读模式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表达感情。学生凭借教材中的精彩内容,更为深刻地体会语言的真正魅力,同时也对课文包含的感情进行整体感受。教师科学地利用合适的朗读方式,引导学生正确学习,从而提升学生的表达水平。本文针对表演性朗读,对其含义和意义科学进行分析,并提出几点运用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表演性朗读;运用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朗读是非常关键的,这种生动且形象的方式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表达情感。很多课文都拥有十分丰富的插图,学生通过仔细阅读,有感情表达,深刻体会,必将能够感知语言艺术的真正魅力,同时强化运用语言的能力,体会文章的含义,感受其中包含的感情。教师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科学朗读,客观利用朗读这一教学方法,制定可行性的教学对策。
一、表演性朗读内涵及意义
由于持续深入推进的新课改,结合全新素质教育思想,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语文教师应不断改变教学思想,在教学过程中创新教学方法,从而提升教学水平。在这种教学环境中,顺势形成了表演性朗读。
(一)内涵
表演性朗读,具体是指凭借表演的方式科学朗读课文,如此有利于学生深刻把握课文的内容,还可以深刻记忆这部分内容。教师凭借这种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全面开展学习,引导学生更加深刻地体验课文表达的情感,从而获得更好的教育。这种朗读要求学生利用表演方法表达课文感情,结合自己把握的课文感情,借助面部表情和对应的肢体语言,成功传递文本感情。学生通过接受情感朗读训练,更加轻松地了解课文感情,提高表达情感的水平。
(二)意义
在开展教育的过程中,结合表演性朗读可以达到更为科学的教育,同时积极创新教学方法。一部分教师开展教育时,依然使用传统灌输方法,学生难以在学习中表达情感,也无法凭借教育获得大量的知识,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教师在组织训练时可以不断创新教育方式,帮助学生准确表达情感,使学生更为深刻地了解课本内容。吸引学生更加主动地接受教育,使学生逐步成为教育的核心,并凸显科学性。另外,教师积极组织这项教育时,学生全方位了解知识内涵,不断体会人物的感情,强化本身的价值理念,能逐步提升教育的有效性。
二、科学运用策略
(一)科学选择朗读教材
在全面实施表演性朗读教学时,应认真挑选教材,如此才可以获得科学的课程教育。虽然能够进行朗读教学的语文教材内容十分丰富,但在表现模式与教学意义方面出现明显不同。在训练学生朗读的过程中,应合理挑选内容,并结合学生实际特点与表达的情感模式等,科学挑选阅读材料。
比如《大青树下的小学》,这篇课文主要描写了大青树下民族小学的学生幸福开展学习生活。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表演性地朗读课文,促使学生全面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感受课文表现出的赞美之情,侧面接受民族团结教育。有的认为学校附近的环境写得不错,有的认为大青树写得很好,还有的学生认为各种鲜艳的服装写得最好。认为写得好的内容,学生更喜欢朗读,也愿意带有情感进行朗读。因此,在全面改革新课程以后,在课堂上时常出现的一句话“挑选你感兴趣的内容朗读”,表现出教师异常尊重学生自由挑选材料的权利,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朗读兴趣与学习基础,挑选自己感情需要的阅读素材。如此一来,不但提升了學生的阅读兴趣,还使学生更为轻松地把握朗读内容,进一步达到培养兴趣的目的。
(二)重视对学生开展情感朗读的教育
教师在开展朗读训练的过程中,应高度关注情感朗读教学。通过对他们开展情感朗读教育,可以全面掌握文章的实际内容与作者的感情,并引导学生深入发现文章的情感内容。表演性朗读的优势在于学生注入情感,在学习课程的过程中获得情感体验。为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生在朗读中融入自己的认知感情,全身心投入到作者设计的情感世界中,深刻体验朗读材料牵涉的情感与价值理念。比如,在学习《花的学校》的过程中,学生凭借自身的感情不断重复实施阅读,有利于学生深刻感受文章包含的情感,了解文字发生的改变,引导学生感受文章内容表述的特点。
要想较好引导学生利用朗读深刻理解和感悟课文内容,主要在于唤醒他们对情感的积极性。在指导学生开展朗读时,引导学生凭借自己的表情、动作等表现课文内容,从而对学生身体状态积极唤醒。
比如在《大自然的声音》一课中,教师开展教学时,选择一个学生上台按照大屏幕上的课文内容朗读,鼓励学生通过表演朗读内容,联想自己处在大自然环境中。当读到动物歌声时,学生不由自主地做出抬头、下蹲等动作,仿佛自己也身在自然环境中。在这个教学中,讲台已经吸引了全体学生的注意力,基本上全部学生都在仔细观察,感受课本带来的意境。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除了要求学生利用表演的方式展示漫步在大自然的情境之外,还要带领学生重点朗读最后一句:“同学们,小动物们说他们在快乐地唱歌,大家想一想,小动物讲这句话的过程中会出现怎样的表情?”有的学生回答是快乐的表情,轻轻上扬的嘴角,喜笑颜开。接着,教师安排一位学生在朗读这句话时分别加入和不加入感情。经过比较,学生自己评价“带有情感的开展朗读使我更为快乐”。相对来讲,其他学生评价时也普遍认为充满感情的朗读能够获得最好的效果。甚至有学生这样评价:“这位同学快乐地朗读,他的声音仿佛充满了魔力,他能够更为自然、生动地朗读,并向我传递了这种快乐。”教师交还给学生体验的机会,引导他们自主开展朗读。基本上学生都愉快地投入到学习中,亲切、自然的表情融合了激情的朗读。教师最终把握机会提问总结、呼之欲出的课本核心思想,学生更加轻松地找出这种美妙的大自然的声音。由此可知,学生凭借朗读,无形之中提升了理解水平。小学生正处在形象思维阶段,高度集中注意力的时间短暂,利用朗读可以对他们的视、听觉高度刺激,同时教师科学指导主要句子,帮助学生掌握文章核心思想。
(三)制订有关的训练计划
教师结合学生学习状况,科学制订训练计划。在组织教学活动中,可以按照学生真实朗读情况科学划分小组,有利于学生通过合作方法开展朗读。在这种朗读教学过程中,最关键的是单人与多人朗读。当课文内容相对单一以及人物数量比较少时,教师帮助学生凭借单人朗读的模式开展训练。而多人朗读对学生之间的学习合作和学生评价课本中的人物语气特性有更严格的要求,对于学生来讲,产生了学习难度。只有积极训练朗读,才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大量的学习技巧。
比如,在《秋天的雨》教学过程中,安排学生不断朗读第二自然段,初步体会本段关键内容是对秋天的各种美景进行描述。而这一段中比喻句是哪句?学生很快就发现了,是“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那么余下的句子描写的内容是什么?学生通过更为认真的阅读,找出果树上的橘子和柿子。逐步深入,逐层推进,学生更加容易掌握这样的总分结构。在安排课后作业时也结合这种方式,采取相同的修辞方法。
三、结语
表演性朗读这种形式可以获得最佳的效果,但对其应用时若丧失了内涵,忽略了目标,缺少了必要的要求,也仅仅属于一种花里胡哨的形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认真联系实际情况,在全面把握教材内容与学生实际特点的前提下,认真设计、科学引导。只有这样,才可以全面彰显教学价值。
参考文献
[1]于龙.语文课堂朗读教学的现状、成因及对策[J].课 程·教材·教法,2015(8).
[2]祖琴.小学语文课堂表演性朗读的运用策略[J]教学与管理(小学版),2017(3).
[3]董凤丽.浅谈课堂表演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J].赤峰教育学院学报,2016(1).
(编辑:龙贤东)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表演性朗读;运用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朗读是非常关键的,这种生动且形象的方式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表达情感。很多课文都拥有十分丰富的插图,学生通过仔细阅读,有感情表达,深刻体会,必将能够感知语言艺术的真正魅力,同时强化运用语言的能力,体会文章的含义,感受其中包含的感情。教师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科学朗读,客观利用朗读这一教学方法,制定可行性的教学对策。
一、表演性朗读内涵及意义
由于持续深入推进的新课改,结合全新素质教育思想,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语文教师应不断改变教学思想,在教学过程中创新教学方法,从而提升教学水平。在这种教学环境中,顺势形成了表演性朗读。
(一)内涵
表演性朗读,具体是指凭借表演的方式科学朗读课文,如此有利于学生深刻把握课文的内容,还可以深刻记忆这部分内容。教师凭借这种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全面开展学习,引导学生更加深刻地体验课文表达的情感,从而获得更好的教育。这种朗读要求学生利用表演方法表达课文感情,结合自己把握的课文感情,借助面部表情和对应的肢体语言,成功传递文本感情。学生通过接受情感朗读训练,更加轻松地了解课文感情,提高表达情感的水平。
(二)意义
在开展教育的过程中,结合表演性朗读可以达到更为科学的教育,同时积极创新教学方法。一部分教师开展教育时,依然使用传统灌输方法,学生难以在学习中表达情感,也无法凭借教育获得大量的知识,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教师在组织训练时可以不断创新教育方式,帮助学生准确表达情感,使学生更为深刻地了解课本内容。吸引学生更加主动地接受教育,使学生逐步成为教育的核心,并凸显科学性。另外,教师积极组织这项教育时,学生全方位了解知识内涵,不断体会人物的感情,强化本身的价值理念,能逐步提升教育的有效性。
二、科学运用策略
(一)科学选择朗读教材
在全面实施表演性朗读教学时,应认真挑选教材,如此才可以获得科学的课程教育。虽然能够进行朗读教学的语文教材内容十分丰富,但在表现模式与教学意义方面出现明显不同。在训练学生朗读的过程中,应合理挑选内容,并结合学生实际特点与表达的情感模式等,科学挑选阅读材料。
比如《大青树下的小学》,这篇课文主要描写了大青树下民族小学的学生幸福开展学习生活。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表演性地朗读课文,促使学生全面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感受课文表现出的赞美之情,侧面接受民族团结教育。有的认为学校附近的环境写得不错,有的认为大青树写得很好,还有的学生认为各种鲜艳的服装写得最好。认为写得好的内容,学生更喜欢朗读,也愿意带有情感进行朗读。因此,在全面改革新课程以后,在课堂上时常出现的一句话“挑选你感兴趣的内容朗读”,表现出教师异常尊重学生自由挑选材料的权利,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朗读兴趣与学习基础,挑选自己感情需要的阅读素材。如此一来,不但提升了學生的阅读兴趣,还使学生更为轻松地把握朗读内容,进一步达到培养兴趣的目的。
(二)重视对学生开展情感朗读的教育
教师在开展朗读训练的过程中,应高度关注情感朗读教学。通过对他们开展情感朗读教育,可以全面掌握文章的实际内容与作者的感情,并引导学生深入发现文章的情感内容。表演性朗读的优势在于学生注入情感,在学习课程的过程中获得情感体验。为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生在朗读中融入自己的认知感情,全身心投入到作者设计的情感世界中,深刻体验朗读材料牵涉的情感与价值理念。比如,在学习《花的学校》的过程中,学生凭借自身的感情不断重复实施阅读,有利于学生深刻感受文章包含的情感,了解文字发生的改变,引导学生感受文章内容表述的特点。
要想较好引导学生利用朗读深刻理解和感悟课文内容,主要在于唤醒他们对情感的积极性。在指导学生开展朗读时,引导学生凭借自己的表情、动作等表现课文内容,从而对学生身体状态积极唤醒。
比如在《大自然的声音》一课中,教师开展教学时,选择一个学生上台按照大屏幕上的课文内容朗读,鼓励学生通过表演朗读内容,联想自己处在大自然环境中。当读到动物歌声时,学生不由自主地做出抬头、下蹲等动作,仿佛自己也身在自然环境中。在这个教学中,讲台已经吸引了全体学生的注意力,基本上全部学生都在仔细观察,感受课本带来的意境。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除了要求学生利用表演的方式展示漫步在大自然的情境之外,还要带领学生重点朗读最后一句:“同学们,小动物们说他们在快乐地唱歌,大家想一想,小动物讲这句话的过程中会出现怎样的表情?”有的学生回答是快乐的表情,轻轻上扬的嘴角,喜笑颜开。接着,教师安排一位学生在朗读这句话时分别加入和不加入感情。经过比较,学生自己评价“带有情感的开展朗读使我更为快乐”。相对来讲,其他学生评价时也普遍认为充满感情的朗读能够获得最好的效果。甚至有学生这样评价:“这位同学快乐地朗读,他的声音仿佛充满了魔力,他能够更为自然、生动地朗读,并向我传递了这种快乐。”教师交还给学生体验的机会,引导他们自主开展朗读。基本上学生都愉快地投入到学习中,亲切、自然的表情融合了激情的朗读。教师最终把握机会提问总结、呼之欲出的课本核心思想,学生更加轻松地找出这种美妙的大自然的声音。由此可知,学生凭借朗读,无形之中提升了理解水平。小学生正处在形象思维阶段,高度集中注意力的时间短暂,利用朗读可以对他们的视、听觉高度刺激,同时教师科学指导主要句子,帮助学生掌握文章核心思想。
(三)制订有关的训练计划
教师结合学生学习状况,科学制订训练计划。在组织教学活动中,可以按照学生真实朗读情况科学划分小组,有利于学生通过合作方法开展朗读。在这种朗读教学过程中,最关键的是单人与多人朗读。当课文内容相对单一以及人物数量比较少时,教师帮助学生凭借单人朗读的模式开展训练。而多人朗读对学生之间的学习合作和学生评价课本中的人物语气特性有更严格的要求,对于学生来讲,产生了学习难度。只有积极训练朗读,才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大量的学习技巧。
比如,在《秋天的雨》教学过程中,安排学生不断朗读第二自然段,初步体会本段关键内容是对秋天的各种美景进行描述。而这一段中比喻句是哪句?学生很快就发现了,是“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那么余下的句子描写的内容是什么?学生通过更为认真的阅读,找出果树上的橘子和柿子。逐步深入,逐层推进,学生更加容易掌握这样的总分结构。在安排课后作业时也结合这种方式,采取相同的修辞方法。
三、结语
表演性朗读这种形式可以获得最佳的效果,但对其应用时若丧失了内涵,忽略了目标,缺少了必要的要求,也仅仅属于一种花里胡哨的形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认真联系实际情况,在全面把握教材内容与学生实际特点的前提下,认真设计、科学引导。只有这样,才可以全面彰显教学价值。
参考文献
[1]于龙.语文课堂朗读教学的现状、成因及对策[J].课 程·教材·教法,2015(8).
[2]祖琴.小学语文课堂表演性朗读的运用策略[J]教学与管理(小学版),2017(3).
[3]董凤丽.浅谈课堂表演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J].赤峰教育学院学报,2016(1).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