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学方式改革研究

来源 :装备维修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anyuantuif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互联网出现后,又出现了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我们的生活节奏在不断加快,而且也影响了教学方式。在这样的背景下,高等院校的计算机基础教育需要进行改革创新,才可以符合一直变动的新环境。因此,本文主要是研究“互联网+”的环境给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带来的影响,分析现在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学问题,指出对应的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对策,希望能够更加切实互联网的发展需要。
  关键词:“互联网+”;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学方式;改革
  1、前言
  现在讲求网络化,计算机是教育的大热趋势,因此备受关注与重视,计算机基础课程不仅需要理论性知识,也需要实践上的经验[1]。因此,不能在教学时只重视理论知识,忽視实践性,这样无法实现对计算机的真正应用,所以,在互联网时代,需要不断改革创新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方式,通过先进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切实提升计算机的实际应用水平。
  2、“互联网+”背景下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学的现状与问题
  现在社会越发信息化,广泛应用计算机为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遇,但是也一起提供了较大的压力。现在,我国现代化信息技术发展得越来越快,而且全球一体化也在加快,所以,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需要深入强化与完善,不过看现在的情况,还是会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影响。
  2.1 高校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
  虽然我国科学技术一直在发展,网络化技术也得到了普及应用,可是高校是对全国招生,那么学生因为所在地区不同,很容易在计算机基础教育方面产生较大差距,特别是有些学生来自较偏远的山区或少数民族地区,因为教学环境所限,这些学生尽管也了解一部分的计算机,可是却无法实践,因此无法充分认识网络、程序等,学习也十分不得劲,这样的情况直接降低了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整体质量与效果,这些条件不好的学生没有了学习信心,同时也对计算机课程产生了敌意,如此无法确保有效教学,而且传统教学经常需要统一考核与评价所有的课程,所以学生对于学习计算机基础理论十分没有兴趣,不利于改革创新计算机教学方式。
  2.2 计算机操作能力不能满足就业需求
  应用计算机给各个领域都提供了极大方便,特别是企业做战略决策的时候,能够通过计算机分析数据,不过高校大学生在应用计算机方面却造诣不多,大部分学生还是只会简单打字与做作PPT等,以及管理数据,在操作上没有太高的能力,这个问题是现在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2.3 教学条件的改善跟不上时代的发展
  教育领域在新的时代越发受到关注,人们也越来越重视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同时,高校已经将其当成了必修课,不过看其改善教学条件方面,高校网络、机房与多媒体教学环境还是没有与时俱进,设置课程和创新教学方式都没有太大的起色,如果想实现计算机基础教育的质的飞跃,一定要加强资金投入,并考虑到现在社会的需求,加强网络建设,制定科学的教学方案,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进行实践,切实提高计算机教学效果。
  2.4 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师资力量需要进一步提高
  我国高校教育体系中负责学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的通常是计算机院系等,需要承担差不多百分之八十的教学责任,比较之下,能够确保教学水平与质量。可是需要注意,我国还是有一些高校缺乏专业化的教学承担模式,也没有管理好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学校师资力量需要再提高[2]。一般高校的教学还是靠老师讲授,学生只需要带上耳朵,大多数学生实际参与教学是没有机会的,如此一来,学生只能被动学习,所以无法深入理解知识,无法扎实地了解重难点。并且,该上课形式不能活跃课堂气氛,只能一味听老师讲,师生间缺少互动,老师也无法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这样无法有效衔接课时内容。
  2.5 学生与老师的沟通渠道不够顺畅
  在之前的教学方式中,老师和学生交流通常是利用手机、邮件、布置作业等。且大多数的沟通为一对一讲解。这样尽管也有针对性,可是无法有效了解学生的整体学习进步,也没有共同讨论与质疑的内容[3]。其次,需要持续完善优化高校计算机基础教材,因为计算机教育之前也有过改革,特别是最近这几年,更新了不少教材内容,不断提高了基础教材质量。
  3、“互联网+”背景下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学方式改革的办法和策略
  由于网络化发展,社会现在对计算机基础教学有着愈发严格的要求,所以要想提升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水平,一定要从改变教学方式开始,先强化老师自己的教学能力,再充分结合现在的社会需求,完善教学体制,如此才可有效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积极性。
  3.1 改变思维,创新教学
  要想确保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有效,应先考虑改变老师的教学理念与思想观念,必须抛弃之前的教学方法,计算机基础教育才有新的活力[4]。所以,老师应考虑到课堂教学实践,改革创新教学内容,要让教学变得更加有趣,需要结合互联网和校园网,引导大学生正确利用网络,搜集自己所需的学习资料与资源,不但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培养了实践操作能力,有效结合了理论和实践,切实提升了教学效果。
  3.2 加强实践,多加应用
  现在社会竞争越发残酷,大学生面临极大的就业压力,而且十分缺乏专业性的计算机人才,因此在互联网时代,必须重视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实践,不断更新信息化技术内容,及时更新教学结构,明确锻炼学生的应用能力,才可使其更好地学以致用。那么,在设计计算机课程教学时,应该结合不同的专业课程标准与社会需求,更新和调整知识结构,融合大学生的实际操作与具体应用到理论中,并勇于突破旧的教学模式,大胆尝试新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实践应用,不仅能够确保共同自主学习,还可结合计算机基础教育和将来的工作,为大学生今后更好地融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3.3 建立互联网学习平台   网络化为大学生学习提供了很多便利条件,也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界限,能够让老师通过网络平台教学,时间很灵活,教学效果也很理想,而且,学生自己也能自行安排听课时间[5]。此外,通过网络平台教学,师生感情会更好,学生也能更加端正学习态度,增加学习资料的丰富性,激发更多的学习兴趣。此外,老师还能了解学生的心理,多和学生沟通,引导其思考,锻炼其自主探究能力,切实推动提升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学质量。
  3.4 注重因材施教
  现在的大学生已然能够独立思考,往往不甘愿墨守成规,因此,计算机老师需要考虑到不同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并针对应用不一样的教学方法,即分层次教学,如此一来,不仅学生能够有不同的收获,还能调动起学习兴趣,从而互补优劣,避免由于区域问题造成的计算机基础教育水平不同的问题[6]。因为学生每天要接收好多信息,一直在扩充自己的知识储备,所以老师也需要在教学内容上跟紧时代发展的步伐,并及时调整课堂的教学形式。
  3.5 老师定期进修学习,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互联网时代给老师的知识面提出了更严的要求,需要老师大量查阅在线资料,尽量得到新的数据资料,所以应把握住合适的机会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计算机教学能力,从而确保课堂效率。
  4、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探讨了“互联网+”背景下,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现状与问题,还提出了对应的解决措施,后续探索还需要通过互联网更有效地处理在教学时发现的问题,让互联网给现代教育提供更好的服务,实现最理想的教学效果,并圆满达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白玲.“互联网+教育”在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信息技术,2016(01):179-180.
  [2]于晓敏.“互联网+教育”下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探索[J].高师理科学刊,2016(07):87- 89.
  [3]唐坤剑.“互联网+”模式下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思考和探索[J].亚太教育,2019(01):100- 101.
  [4]李英杰.基于“互联网+”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模式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8(09):96- 97.
  [5]黄永灿, 汤伟.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与实施[J].科技信息,2019 (09): 477-478.
  [6]周存芝,阎丽珍.对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的若干思考[J].石家莊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8,5(03):33-34.
其他文献
期刊
近代从丹参中分离得到多种脂溶性菲酮类成分,如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丹参酮ⅡB、隐丹参酮、二氢丹参酮等。此外,从丹参的水溶性部位还分离出原儿茶醛及一种具有生理活性的成分
摘要: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加大了对道路桥梁的需求,扩大道路桥梁的规模,为保障道路桥梁工程的有效实施,规范的施工技术与管理是关键。基于此,本文从道路桥梁工程特点及技术管理要求入手,结合工程实例,阐述工程现场施工技术的应用及施工管理要点,为施工单位建设道路桥梁工程提供帮助。  关键词:道路桥梁; 预应力; 加固施工;  在道路桥梁工程项目建设中,对施工技术与施工管理的忽视,易导致道路桥梁出现桥头跳车、结
<正> “主典”是泛称,系指唐代中央及地方内外官府中具体办事的官吏,是唐朝“四等官制”中的重要环节。 一、“四等官制”的提出及主典的含义 《唐律疏议》卷5《名例律》“诸
<正>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其病原微生物可通过血液循环播散至全身,细菌感染可导致化脓性病灶。但合并化脓性腹膜炎病例临床上罕见报道。
摘 要:核电生产运行过程中,放射性监测是电厂稳定、安全的重要保障。福清核电在排放过程中,废液排放监测仪频繁发生故障报警,影响日常生产运营,对设备故障原因进行分析,对关键主要原因采取针对性措施,提高设备稳定运行水平,保障核安全。  关键词:放射性监测;废液排放监测;设备稳定  0.引言  近年来核电正是秉着“清洁、环保、高产能”的发展,被国家大力推荐、建设。但由于核电厂发电的特殊原理使得其运行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