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业银行规模经济实证研究(1992—2003)

来源 :金融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inx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采用超越成本对数模型,对我国四家国有商业银行和十家股份制商业银行1992—2003年的经营情况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商业银行已经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整体规模不经济改变为如今的整体规模经济。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在规模经济状态和发展趋势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股份制银行存在的非理性规模扩张行为已经导致其规模经济递减。
其他文献
当前,在利率非市场化与银行市场退出机制不完善的情况下,我国银行业竞争的结构性矛盾以及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日益突显,银行监管部门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市场准入压力。本课题通过对现有银行市场准入制度的检讨,并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在银行牌照管理(市场准入)方面的做法或得失,提出完善我国银行牌照管理的思路,以期能发挥银行牌照在区分银行层次、促进银行市场定位、提升银行竞争力和整体效率等方面的作用。
期刊
本文运用一个绝对优势的修正模型考察了本币升值的社会福利效应,分析了得自本币升值的利益,并对日本稳定增长时期日元升值的社会福利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进而指出人民币升值有利于我国社会福利水平提高。
本文以江苏省的经济发展、体制格局和政策趋势作为金融业发展所立足的市场资源.研究金融市场的动态变迁和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竞争策略。优化资源配置、实施业务结构调整和加大不良资产处置力度是当前国有银行必须采取的竞争策略,以此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巩固先发优势,
本文侧重研究个人消费信贷对中国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系统总结了中国近年个人消费信贷政策的发展实践和总体取向,深入分析了个人消费信贷在促进中国地区经济差异发展变化方面的影响和作用,在认真剖析当前中国经济欠发达地区发展个人消费信贷面临的困难和机遇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欠发达地区消费信贷业务发展的政策建议,并强调要充分发挥好消费信贷政策的积极作用,防止因消费信贷业务发展进一步拉大中国地区经济发展差距,努力实现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随着改革的深入,我国中央银行在宏观经济凋控中的地位日渐重要。特别是去年以来,面对国际和国内的经济形势变化,中央银行依据自己的判断.在运用市场手段调节货币供应量,稳定人民币汇率.保持宏观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方面贡献颇多。在今后金融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和我国经济对外开放进程加快的背景之下,中央银行宏观调控的任务将更加艰巨,而中央银行宏观调控的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对宏观经济的判断能力。因此,确立和完善中央银行视角的宏观经济分析体系,是提高我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制定水平与实施效果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准确地把握以科学发展观发展金融事业的含义;我国既要商业性金融、政策性金融.也要互助性金融、扶贫性金融;以人为本必须关注人们的资产回报,合理确定利率水平;发展商业性金融和互助性金融需要更注重市场推动,而发展政策性金融和扶贫性金融需要更注重政府推动。
本文以中间业务为例,通过考察国有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制度背景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国有商业银行目前治理机制改革之重点。文章认为,产权是重要的.但并不表明产权改革和治理机制改革之间存在严格的先后顺序,短期内治理机制改革完全可以先行;改革国有商业银行治理机制应从优化治理机制内部基础构造入手。
期刊
制度变迁虽然表现形式各异,但终究可以归结为相关利益主体成本—收益的一种权衡。制度需求主体的弱势和相对缺乏,使得中国的制度转变集中于政府主导的强制性变迁。通过时政府金融效用函数和Kaldor—Hicks准则的界定,文章将中国金融制度演变和选择过程纳入到成本一收益分析框架之中。作为一个展望,文章在最后对我国民间信用的发展前景进行了构想,同时对政府监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