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古而化,我法相忘”r——《山静居画论》“法古观”探微

来源 :艺术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LIYAD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法古是中国画界历久弥新的话题,方熏在《山静居画论》中也对法古进行了讨论.他认为师古是学画必经之路,凡画者必须根柢乎古,同时也认为画无定法,画者不能仅仅模仿古人的笔墨、画意,还应在领会古人精神命脉的基础上创造自家意境.事实上,无论是对法古的提倡还是对自造意境的强调,方熏最终想表达的都是超脱我法与古法的分别,去领会画之神妙而穷至万理.
其他文献
社会现象往往是一定时期经济、政治的媒介产物.民国时代背景独特,是中国广告业在内容和形式上进行现代转型的重要时期.民国广告史作为中国广告史的重要组成部分,透溢着师法的积累,又彰显开新的锐意.在民国时期的商业广告中,以女性作为宣传形象是一种习以为常却举足轻重的商业策略,这一重要的元素折射出了民国时期的政治导向、经济状况、时代特征和审美趣味.
铜版画源于欧洲,以工匠技艺为基础,经过长期的发展形成了自身较为完善的技术手段和体系.铜版画虽为版画艺术门类下的一种艺术形式,但其因所依托材料及较强的制作性又具有一种独特的艺术美感.文章从铜版画艺术创作中的偶然性、线条美及印痕美三个方面进一步分析铜版纸特有的艺术魅力及感染性.
绘画作为一种极其重要的艺术形式,在推动社会发展方面作用巨大.从出土的汉代墓葬文物来看,汉代的绘画内容与汉代的社会观念密切联系,帛画、壁画和画像石等绘画内容更是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的灵魂观,由此可见灵魂观对绘画的影响.灵魂观是一种社会观念,在古代,由于受儒家思想观念的影响和引导,灵魂观念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内化为了人们的一种信仰,甚至成了人们的一种思维方式.汉朝是中国封建社会启程飞跃的关键时期,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异常活跃,对外交流意义深远.两汉时期的人们对于灵魂观有不同认知,这种社会观念对于人们的生活、习俗和
在我国传统文化艺术形式的发展中,一直都有非常完整的人文传承,古代文人在进行绘画创作时往往会将自己对社会和自然的理解融入其中,多讲求个人之性灵心神与物象之真理意趣相感和,他们试图追求一种高层次的意境和品质,这使其作品中往往具有较强的抒情性和思想性,充分展现出我国传统文人群体的审美追求和精神追求,由此形成一种既尊重客观物态又抒发个人心绪的艺术风格.我国当代水彩画同样呈现出这一特征,当代水彩画家仍然受到传统文人精神的感染和影响,他们并没有放弃对传统意义上“文人”身份的认同与追求,同时也乐于承担起“文人”的历史责
架上绘画是传统的绘画形式之一,在过去的研究中,早期的架上绘画大多描绘的是宗教题材和人物肖像,为教会和宫廷服务.在这个时期,绘画是视觉记录人类体验的最高形式.然而随着摄影技术的不断发展及日臻成熟,以及现成品与大众文化的冲击,架上绘画受到了新材料和新技术的影响和挑战,其社会影响力和展示空间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挤压,架上绘画作为曾经最贴近人们生活的艺术门类,形式与内容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钢琴改编曲是20世纪初钢琴传入中国后中国音乐工作者对其进行民族化改造后的硕果,由王建中改编自古琴曲的《梅花三弄》则是其中优秀的代表.作品形式完整,内容丰富,呈现出了鲜明的艺术特色.基于此,文章简要介绍这部作品,总结其审美特征,并就如何高质量地演奏提出思考和建议,以期起到相应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两汉时期,诸多异域文化涌入中国已经成为一个事实,并且在目前的艺术材料中多有反映.文章分析汉代艺术面对纷杂的异域文化时作出的抉择.汉代社会将本土艺术置于主体地位,用通用的艺术手段改造外来艺术,融合而不失本质,顺应汉代社会风向,体现了汉代人的文化坚守以及显著的文化自信.
清代是女性题材绘画异常繁荣的时期,在其丰富多样的风格面貌中,美人图与传统文人画之审美旨趣相去甚远,一直以来未曾得到应有的关注.在美人图中,尽管美人形象是画家着墨的中心,但在形象塑造之外,画家都无一例外地对美人所处私密环境空间作出别有意味的处理.文章选取此类画作中的一些典型作品,就画面中空间环境、陈设布置的内容和表现方式进行剖析,分别从摆件饰物的情色寓意、文人化的室内布置、女性私密空间的展示、三维立体的空间感塑造等角度透视美人画中女性私密空间的构建,进而揭示其图像制作中存在的性别意识.
黑格尔在1828年提出艺术终结论,这个话题在中国引发了人们的辩论和思考.文章通过阐述“艺术的终结”的由来、艺术的本质与发展、艺术与当代生活的关系来表达观点,进而提出艺术并没有终结.艺术是结合生活的评释,会在未来不断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文章以老年群体的特征为切入点,对现有老年运动康复机进行市场调研,分析老年群体的个性需求,对用户使用情况进行市场反馈,结合人机工程的相关知识,从产品的尺寸、材料、功能性、使用模式以及个性化设计等方面,对现有老年家用运动康复机进行整合、改造.通过对产品的改进,增强产品使用的灵活性,减轻产品重量,提高用户使用舒适度和对产品的满意度,为后续家用运动康复机的设计提供设计参考和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