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次欣赏儿童画时,都会被孩子们纯真无瑕的天性所感动。他们笔下的形象稚趣可爱,真的让人忍俊不禁。但是,如果单纯用成人的审美标准来欣赏儿童画,会使人觉得是幼稚可笑。其实,衡量儿童绘画决不能仅仅用“像或不像”做标准。魏书生说过:“走入孩子的内心世界中去,就会发现那是一个广阔而又迷人的新天地。”作为小学美术教师要学会“倾听”孩子们的画作,才能走进学生心灵。
一、如何 “听”低年级孩子的画
低年级的孩子对美术的兴趣往往比较浓厚,对画画热情较高。但有时他们是把画画当作游戏来对待,绘画技巧单一,对此,我们可以善用以下两种方法去“听”。
1. 善于俯下身去“听”
许多孩子在家活泼开朗、畅所欲言,可在园里却害羞少言。这时如果教师能俯下身体,蹲在座位旁边轻轻地问一句:“孩子,我真想知道你画的是什么,告诉老师好吗?”当他们觉得你不再是那个威严的老师时,这时你就能听到他们的精彩画面了。一年级有个性格偏内向的小男孩叫乐乐,上美术课时,他经常自己安静地画画,有时候还自言自语,不太愿意和老师沟通。一次在上《太阳花》一课时,我见他画上了几朵不算“漂亮”的太阳花,且基本没有颜色。旁边的小朋友指着他的画说:“老师,你看他的花都没颜色,一点啊不漂亮呢!”这时候我蹲下身子,轻轻抚摸着他的小脑袋问:“为什么它们都没颜色呢?老师真的很好奇,因为你和别的小朋友画得都不一样哦!”这时他看了我一眼,露出自豪的笑容说:“你们都不知道了吧?我画的是神奇的太阳花,它们的颜色是可以随着风而改变的,现在是冬天的风把花的颜色都吹走了,等到春天,春风一吹,它们就都变粉色的了!”我惊讶了,这孩子的画面可真有故事性,多可爱的变色太阳花啊,我顺手给他的作业纸上画了一颗五角星,还把他画的故事告诉了全班。一个星期后的美术课前,乐乐拿着一张五彩缤纷的画纸送到我手里,说:“老师,你喜欢我的变色太阳花,所以我把被风吹过的各种颜色的花都画了下,送给你啦!”多美的花,多美的笑脸呀!
2. 善于鼓励着去“听”
低年级的孩子几乎都喜欢画画,但随着年龄的增长画画的兴趣会逐渐减弱,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应如何让他们保持对画画的兴趣呢?这时需要鼓励。二年级美术课《会变的线条》,我让孩子们到黑板上随意画几根线条,但上来的几个都不太敢画,都画得特别短小,这时候我问其中一个:“为什么你的线条这么短呢?”他说:“我怕画长了把黑板画乱了呀!”“哦,原来是这样。”我明白了,灵机一动说:“今天我可要闭着眼睛来画线。”说完就闭上眼睛在黑板上乱画了几条长长的线条,用自己的行动鼓励,今天我们就是要来“乱”画线条。后来作业时他们都能放开来画了。
一次,一位家长拿着他家孩子的画给我看,说:“老师,你看看,我可真不理解他画的是什么,真难看。”这时,这个孩子低下了脑袋,很懊恼的样子。我赶紧和家长说:“您别急,要不您先问问他画的是什么吧!”孩子说:“我画的是《海底世界》,这是能发光的深海鱼,就是我昨天在动物世界里看见的,还有这个会吹出泡泡的氧气鱼,还有……”我摸摸孩子的脑袋说:“你画得可真棒,说得也很好,再给爸爸看看吧!”这时候这位家长才意识到,他的孩子把自己在电视里看到的都画了来,他有一个善于观察的细心儿子呢!
二、如何 “听”中年级孩子的画
对中年级的孩子,可以善用以下两种方法去“听”。
1. 善于抓重点来“听”
中年级孩子求知欲更强烈,手部的控制力大为增长,能掌握一些简单的绘画技法,通常这个时候他们强烈地想把每样画面里的内容都表现得很具体很仔细,但往往这样会钻进死胡同里。浩浩造型能力很强,总能把东西画得惟妙惟肖。一次他在画《热闹的节日》时,对于一个拿着鞭炮的人物描绘了很久,画了又擦,擦了又画,我就问了:“你画的是什么节日呀?怎么都不热闹,我就看见一个人物哦!”浩浩说:“我画的是春节,看他手里拿着鞭炮呢!”“我觉得你画的拿着鞭炮的人已经画得很好了,但是如果只有他一个在放鞭炮,这个春节可有点呀不热闹啊,不如我们继续往下画吧,不要忘记我们今天重点是表现节日哦!”听完我的话,浩浩就开始丰富画面的其他部分了,不再一味地修改一个人物了。
2. 善于深入着来“听”
这阶段的孩子虽然喜欢更具体的表现画面内容,但他们注意力和耐性还不是很持久,往往会出现虎头蛇尾的现象,这时候教师要善于把他们引进去深入着来听。
三、如何 “听”高年级孩子的画
进入少年期,孩子逐渐失去了儿童的天真。对过去的画已不再满足。要求画得更像,不只是形状、颜色要求真实,而且初步有了立体、空间的感觉。但是这时候他们既缺乏天真稚气又不成熟的画面,不大讨人喜欢,往往不被承认。其积极性也易挫伤。这时可用以下几种方法去“听”。
1. 探讨着去“听”
高年级孩子都有自己思想和个性。有时他们不愿意和别人分享他们的画。这时要想听听他们画面想表达的东西,似乎比前两个阶段都要难,这时更应该加强沟通,才听到他们画面。五年级艺术课《装扮我们的校园》,孩子们都在制作着个性课程表,他们的作品千奇百怪。有个较调皮孩子的制作不算很美观,但倒是很有趣,因为她的是立体的。看到了这个亮点,教师想听听她的创意。果然,她制作的是一个立体课程表。于是教师建议再加上一些立体装饰,她觉得不错就加上了。我们的“讨论”渐渐引起了周围同学的注意,他们也参与讨论,最后这个立体课表获得最佳创意奖。
2. 引导着去“听”
在探讨着听之后,为了更好地带领孩子们参与审美体验,更多的学习绘画技法,我们可以做适当的引导。比如:你可以再多加一点色彩;你可以把它画得再大一点,这样构图就更加饱满了;你的创意很好,但表现得要更加细心点等等。
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艺术的基础在于教师能够在多种程度上理解和感觉到学生的内心世界。” 倾听是一项技巧,是一种修养,甚至是一门艺术。学会倾听应该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一种职责,一种追求。一个教师如果只知说教,而缺乏倾听的意识,那么他所进行的教育必定是残缺、低效的教育。所以用心倾听,可以发现孩子们的画面是如此的精彩。
(江苏省昆山市蓬朗中心小学)
一、如何 “听”低年级孩子的画
低年级的孩子对美术的兴趣往往比较浓厚,对画画热情较高。但有时他们是把画画当作游戏来对待,绘画技巧单一,对此,我们可以善用以下两种方法去“听”。
1. 善于俯下身去“听”
许多孩子在家活泼开朗、畅所欲言,可在园里却害羞少言。这时如果教师能俯下身体,蹲在座位旁边轻轻地问一句:“孩子,我真想知道你画的是什么,告诉老师好吗?”当他们觉得你不再是那个威严的老师时,这时你就能听到他们的精彩画面了。一年级有个性格偏内向的小男孩叫乐乐,上美术课时,他经常自己安静地画画,有时候还自言自语,不太愿意和老师沟通。一次在上《太阳花》一课时,我见他画上了几朵不算“漂亮”的太阳花,且基本没有颜色。旁边的小朋友指着他的画说:“老师,你看他的花都没颜色,一点啊不漂亮呢!”这时候我蹲下身子,轻轻抚摸着他的小脑袋问:“为什么它们都没颜色呢?老师真的很好奇,因为你和别的小朋友画得都不一样哦!”这时他看了我一眼,露出自豪的笑容说:“你们都不知道了吧?我画的是神奇的太阳花,它们的颜色是可以随着风而改变的,现在是冬天的风把花的颜色都吹走了,等到春天,春风一吹,它们就都变粉色的了!”我惊讶了,这孩子的画面可真有故事性,多可爱的变色太阳花啊,我顺手给他的作业纸上画了一颗五角星,还把他画的故事告诉了全班。一个星期后的美术课前,乐乐拿着一张五彩缤纷的画纸送到我手里,说:“老师,你喜欢我的变色太阳花,所以我把被风吹过的各种颜色的花都画了下,送给你啦!”多美的花,多美的笑脸呀!
2. 善于鼓励着去“听”
低年级的孩子几乎都喜欢画画,但随着年龄的增长画画的兴趣会逐渐减弱,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应如何让他们保持对画画的兴趣呢?这时需要鼓励。二年级美术课《会变的线条》,我让孩子们到黑板上随意画几根线条,但上来的几个都不太敢画,都画得特别短小,这时候我问其中一个:“为什么你的线条这么短呢?”他说:“我怕画长了把黑板画乱了呀!”“哦,原来是这样。”我明白了,灵机一动说:“今天我可要闭着眼睛来画线。”说完就闭上眼睛在黑板上乱画了几条长长的线条,用自己的行动鼓励,今天我们就是要来“乱”画线条。后来作业时他们都能放开来画了。
一次,一位家长拿着他家孩子的画给我看,说:“老师,你看看,我可真不理解他画的是什么,真难看。”这时,这个孩子低下了脑袋,很懊恼的样子。我赶紧和家长说:“您别急,要不您先问问他画的是什么吧!”孩子说:“我画的是《海底世界》,这是能发光的深海鱼,就是我昨天在动物世界里看见的,还有这个会吹出泡泡的氧气鱼,还有……”我摸摸孩子的脑袋说:“你画得可真棒,说得也很好,再给爸爸看看吧!”这时候这位家长才意识到,他的孩子把自己在电视里看到的都画了来,他有一个善于观察的细心儿子呢!
二、如何 “听”中年级孩子的画
对中年级的孩子,可以善用以下两种方法去“听”。
1. 善于抓重点来“听”
中年级孩子求知欲更强烈,手部的控制力大为增长,能掌握一些简单的绘画技法,通常这个时候他们强烈地想把每样画面里的内容都表现得很具体很仔细,但往往这样会钻进死胡同里。浩浩造型能力很强,总能把东西画得惟妙惟肖。一次他在画《热闹的节日》时,对于一个拿着鞭炮的人物描绘了很久,画了又擦,擦了又画,我就问了:“你画的是什么节日呀?怎么都不热闹,我就看见一个人物哦!”浩浩说:“我画的是春节,看他手里拿着鞭炮呢!”“我觉得你画的拿着鞭炮的人已经画得很好了,但是如果只有他一个在放鞭炮,这个春节可有点呀不热闹啊,不如我们继续往下画吧,不要忘记我们今天重点是表现节日哦!”听完我的话,浩浩就开始丰富画面的其他部分了,不再一味地修改一个人物了。
2. 善于深入着来“听”
这阶段的孩子虽然喜欢更具体的表现画面内容,但他们注意力和耐性还不是很持久,往往会出现虎头蛇尾的现象,这时候教师要善于把他们引进去深入着来听。
三、如何 “听”高年级孩子的画
进入少年期,孩子逐渐失去了儿童的天真。对过去的画已不再满足。要求画得更像,不只是形状、颜色要求真实,而且初步有了立体、空间的感觉。但是这时候他们既缺乏天真稚气又不成熟的画面,不大讨人喜欢,往往不被承认。其积极性也易挫伤。这时可用以下几种方法去“听”。
1. 探讨着去“听”
高年级孩子都有自己思想和个性。有时他们不愿意和别人分享他们的画。这时要想听听他们画面想表达的东西,似乎比前两个阶段都要难,这时更应该加强沟通,才听到他们画面。五年级艺术课《装扮我们的校园》,孩子们都在制作着个性课程表,他们的作品千奇百怪。有个较调皮孩子的制作不算很美观,但倒是很有趣,因为她的是立体的。看到了这个亮点,教师想听听她的创意。果然,她制作的是一个立体课程表。于是教师建议再加上一些立体装饰,她觉得不错就加上了。我们的“讨论”渐渐引起了周围同学的注意,他们也参与讨论,最后这个立体课表获得最佳创意奖。
2. 引导着去“听”
在探讨着听之后,为了更好地带领孩子们参与审美体验,更多的学习绘画技法,我们可以做适当的引导。比如:你可以再多加一点色彩;你可以把它画得再大一点,这样构图就更加饱满了;你的创意很好,但表现得要更加细心点等等。
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艺术的基础在于教师能够在多种程度上理解和感觉到学生的内心世界。” 倾听是一项技巧,是一种修养,甚至是一门艺术。学会倾听应该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一种职责,一种追求。一个教师如果只知说教,而缺乏倾听的意识,那么他所进行的教育必定是残缺、低效的教育。所以用心倾听,可以发现孩子们的画面是如此的精彩。
(江苏省昆山市蓬朗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