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效果。方法:总结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69例老年人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护理,给予认真细致的术前、术后护理治疗。结果 临床效果满意,术后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关键词:股骨颈骨折;术后;护理分析;
随着人均寿命延长及交通事故增多,老年人股骨颈骨折日益增多,为了提高生活质量,改善髋关节功能,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2002年3月~2009年9月我科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69例,加强术后护理,早期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加强营养,进行全身支持疗法,提高机体抵抗力。给病人以安慰和支持,使之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科学地进行功能锻炼,促进功能康复。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
本组男性22例,女性47例;年龄60~89岁,平均70.5岁。均为不稳定头下型闭合性骨折;新鲜骨折 67例,陈旧性骨折2 例。合并糖尿病12例,高血压病24例,冠心病17例,脑梗死4例,慢支肺气肿12例。手术入路:均采用后外侧入路,手术距受伤时间3~14天,平均6.5天。
2 术后护理:
2.1病情观察 给予心电监护,密切观察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观察伤口渗血及负压引流是否通畅,引流液的量、性质,经常挤压引流管,确保引流的通畅。正常50~400ml/d,色淡红,若每日引流量>400ml,色鲜红,应及时处理。术后24~72小时引流量≤50ml可考虑拔管[1]。每日更换负压吸引器,操作中严格无菌操作,避免引流液逆流,防止引流管脱落,妥善固定。
2.2体位护理 术后给予平卧位,患肢保持外展15°~30°中立位,穿“丁”字鞋,防止髋关节脱位。人工髋关节脱位最容易发生在手术室回病房的搬运过程中、全身麻醉清醒过程的躁动状态下或卧床翻身操作中。准确地保持患肢外展位,是防止脱位的关键。无论是搬动患者还是护理操作、协助排尿排便,都要保持外展中立位。可在双腿间放置梯形枕,翻身时以患侧为主。
2.3疼痛护理 手术后的伤口疼痛可影响患者生命体征的平稳、饮食、睡眠和休息,从而影响伤口愈合,同时也可影响患者功能康复锻炼[2]。故应重视术后的疼痛控制,积极采取镇痛措施。护士首先要评估患者疼痛的性质、时间和程度,观察患者的面部表情、活动、睡眠,听取患者主诉,分散患者注意力,适当应用镇痛剂或术后使用镇痛泵。
2.4皮肤的护理 保持床单位平整、干燥、清洁,每日给予清扫床单位,有污物或潮湿后应及时给予更换,更换时应注意保持正确体位,避免脱位,同时可在患者身下铺垫一柔软的浴巾,有利于吸汗,更换浴巾比更换床单简便,也可以减少移动患者的次数;按时翻身按摩皮肤及骨突出处,每日二次;患者排尿、排便后应及时擦洗干净,可给患者的外阴部或臀部涂擦爽身粉或鞣酸软膏。
2.5预防感染的护理 工作人员操作前后应洗手;术后遵医嘱使用抗生素;15~30分钟巡视患者一次,每四小时测一次体温及时监测感染指数;保持负压吸引,通畅、在位,无倒流现象,关节腔与外界不相通,观察引流液量、色、质,24小时少于50ml可拔除引流管;保持伤口敷料干燥、清洁,渗血及时更换敷料。
2.6术后深静脉栓塞(DVT)和肺栓塞的发生文献报道并不少见[3] 。我们特别给予重视。常规预防方法是以机械方法为主,药物预防为辅,鼓励患者常做深呼 吸,改善静脉血流畅通。在保证术后安全的情况下,让患者自主活动患肢,主要做踝、膝、髋关节的伸屈活动,髋关节活动幅度不能过大,一般不超过90°,并经常做肌肉等长收缩及早离床下地活动,指导护理人员对下肢由远心端逐渐移向近心端的挤压按摩,每日至少4次,每次不少于30min,同时口服活血化瘀中成药和肠溶阿斯匹林0.3,tid。
2.7康复训练 股四头肌和伸髋肌的锻炼应该在手术后即刻开始进行,即患者麻醉清醒后,即可开始行踝关节背伸、跖届,股四头肌及臀肌的收缩舒张等运动。许多患者都因疼痛而使活动减少,导致关节周围肌肉力量降低。而疼痛缓解后,随着肌肉的使用可使肌力增加,因此,术后正确的镇痛方法也有利于康复的进行[4]。术后第2、3 天,髋外展并增加髋、膝关节的屈伸训练。当股四头肌肌力足够强时,可开始练习直腿抬高试验。如果术前髋关节屈曲明显,应锻炼腹肌、股四头肌及臀肌,以帮助术后完全伸直髋关节。患者术后引流管拔除,情况允可,便可进行髋膝关节屈曲练习、髋关节伸展和旋转训练,以训练髋关节的活动度。屈伸训练应逐渐由被动向主动加辅助到完全主动练习过渡。患者术后在病情允可的情况下,可尽早进行主动的关节活动以保持正常的关节活动范围。如果由于某些原因主动的关节活动不能完成,则应每天进行几次关节全范围的被动活动。
2.8康复评定及结果 目前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及功能评分系统的内容,主要包括疼痛、运动幅度、步行距离、完成日常生活的能力为最终目的。根据Harris评分标准,无疼痛44分,功能完全正常47分,步态外观完全正常9分,大于80分为优秀,大于69分为良好,大于61分为尚可,小于61分为差。本组69例术后复查效果为优秀59例,良好9例,差1例,优良率97%。
3 讨论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将自身的身体部分用假体来代替,患者及家属存在怀疑和恐惧心理,所以术前应与患者及家属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以取得他们的信任,同时还应详细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手术方式及术前术后的相关知识,使之能够理解并给予充分的配合,对手术充满信心。要尽全力帮助患者适应术后的床上生活及正确地完成好功能练习,这是必要的,决定了能否顺利完成从床上到下床活动的过程。在出院后还应详细交待患者回家后的注意事项和生活细节上的小事,以防止发生并发症,使患者顺利地康复。
【参考文献】
[1] 吕厚山. 人工关节外科学.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180 -181.
[2] 娄湘红,杨晓霞.实用骨科护理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353.
[3] 王乐明.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的防治[J].中华骨科杂志,2005,25(7):418.
[4] 朱建英,叶文琴.现代创伤骨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322.
关键词:股骨颈骨折;术后;护理分析;
随着人均寿命延长及交通事故增多,老年人股骨颈骨折日益增多,为了提高生活质量,改善髋关节功能,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2002年3月~2009年9月我科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69例,加强术后护理,早期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加强营养,进行全身支持疗法,提高机体抵抗力。给病人以安慰和支持,使之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科学地进行功能锻炼,促进功能康复。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
本组男性22例,女性47例;年龄60~89岁,平均70.5岁。均为不稳定头下型闭合性骨折;新鲜骨折 67例,陈旧性骨折2 例。合并糖尿病12例,高血压病24例,冠心病17例,脑梗死4例,慢支肺气肿12例。手术入路:均采用后外侧入路,手术距受伤时间3~14天,平均6.5天。
2 术后护理:
2.1病情观察 给予心电监护,密切观察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观察伤口渗血及负压引流是否通畅,引流液的量、性质,经常挤压引流管,确保引流的通畅。正常50~400ml/d,色淡红,若每日引流量>400ml,色鲜红,应及时处理。术后24~72小时引流量≤50ml可考虑拔管[1]。每日更换负压吸引器,操作中严格无菌操作,避免引流液逆流,防止引流管脱落,妥善固定。
2.2体位护理 术后给予平卧位,患肢保持外展15°~30°中立位,穿“丁”字鞋,防止髋关节脱位。人工髋关节脱位最容易发生在手术室回病房的搬运过程中、全身麻醉清醒过程的躁动状态下或卧床翻身操作中。准确地保持患肢外展位,是防止脱位的关键。无论是搬动患者还是护理操作、协助排尿排便,都要保持外展中立位。可在双腿间放置梯形枕,翻身时以患侧为主。
2.3疼痛护理 手术后的伤口疼痛可影响患者生命体征的平稳、饮食、睡眠和休息,从而影响伤口愈合,同时也可影响患者功能康复锻炼[2]。故应重视术后的疼痛控制,积极采取镇痛措施。护士首先要评估患者疼痛的性质、时间和程度,观察患者的面部表情、活动、睡眠,听取患者主诉,分散患者注意力,适当应用镇痛剂或术后使用镇痛泵。
2.4皮肤的护理 保持床单位平整、干燥、清洁,每日给予清扫床单位,有污物或潮湿后应及时给予更换,更换时应注意保持正确体位,避免脱位,同时可在患者身下铺垫一柔软的浴巾,有利于吸汗,更换浴巾比更换床单简便,也可以减少移动患者的次数;按时翻身按摩皮肤及骨突出处,每日二次;患者排尿、排便后应及时擦洗干净,可给患者的外阴部或臀部涂擦爽身粉或鞣酸软膏。
2.5预防感染的护理 工作人员操作前后应洗手;术后遵医嘱使用抗生素;15~30分钟巡视患者一次,每四小时测一次体温及时监测感染指数;保持负压吸引,通畅、在位,无倒流现象,关节腔与外界不相通,观察引流液量、色、质,24小时少于50ml可拔除引流管;保持伤口敷料干燥、清洁,渗血及时更换敷料。
2.6术后深静脉栓塞(DVT)和肺栓塞的发生文献报道并不少见[3] 。我们特别给予重视。常规预防方法是以机械方法为主,药物预防为辅,鼓励患者常做深呼 吸,改善静脉血流畅通。在保证术后安全的情况下,让患者自主活动患肢,主要做踝、膝、髋关节的伸屈活动,髋关节活动幅度不能过大,一般不超过90°,并经常做肌肉等长收缩及早离床下地活动,指导护理人员对下肢由远心端逐渐移向近心端的挤压按摩,每日至少4次,每次不少于30min,同时口服活血化瘀中成药和肠溶阿斯匹林0.3,tid。
2.7康复训练 股四头肌和伸髋肌的锻炼应该在手术后即刻开始进行,即患者麻醉清醒后,即可开始行踝关节背伸、跖届,股四头肌及臀肌的收缩舒张等运动。许多患者都因疼痛而使活动减少,导致关节周围肌肉力量降低。而疼痛缓解后,随着肌肉的使用可使肌力增加,因此,术后正确的镇痛方法也有利于康复的进行[4]。术后第2、3 天,髋外展并增加髋、膝关节的屈伸训练。当股四头肌肌力足够强时,可开始练习直腿抬高试验。如果术前髋关节屈曲明显,应锻炼腹肌、股四头肌及臀肌,以帮助术后完全伸直髋关节。患者术后引流管拔除,情况允可,便可进行髋膝关节屈曲练习、髋关节伸展和旋转训练,以训练髋关节的活动度。屈伸训练应逐渐由被动向主动加辅助到完全主动练习过渡。患者术后在病情允可的情况下,可尽早进行主动的关节活动以保持正常的关节活动范围。如果由于某些原因主动的关节活动不能完成,则应每天进行几次关节全范围的被动活动。
2.8康复评定及结果 目前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及功能评分系统的内容,主要包括疼痛、运动幅度、步行距离、完成日常生活的能力为最终目的。根据Harris评分标准,无疼痛44分,功能完全正常47分,步态外观完全正常9分,大于80分为优秀,大于69分为良好,大于61分为尚可,小于61分为差。本组69例术后复查效果为优秀59例,良好9例,差1例,优良率97%。
3 讨论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将自身的身体部分用假体来代替,患者及家属存在怀疑和恐惧心理,所以术前应与患者及家属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以取得他们的信任,同时还应详细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手术方式及术前术后的相关知识,使之能够理解并给予充分的配合,对手术充满信心。要尽全力帮助患者适应术后的床上生活及正确地完成好功能练习,这是必要的,决定了能否顺利完成从床上到下床活动的过程。在出院后还应详细交待患者回家后的注意事项和生活细节上的小事,以防止发生并发症,使患者顺利地康复。
【参考文献】
[1] 吕厚山. 人工关节外科学.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180 -181.
[2] 娄湘红,杨晓霞.实用骨科护理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353.
[3] 王乐明.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的防治[J].中华骨科杂志,2005,25(7):418.
[4] 朱建英,叶文琴.现代创伤骨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