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打开手机购物APP,商品的“原价2199”元被一道横线狠狠划去,只需1799元即可购得,在此基础上还有“满200元减5元”店铺优惠。对于熟悉网购的消费者来说,这样的场景并不陌生。然而,这道横线划掉的不是商品原价。
“这是典型的电商虚构商品原价、對消费者进行价格欺诈的案例。”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民三庭庭长侯军介绍,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虚构原价是指经营者在促销活动中,标注的原价属虚假、捏造,并不存在或从未有过交易记录等情形。
那么,电商价格标注究竟有哪些花样?
直接在销售页面标注虚构的商品原价。“在一起案例中,我们看到,商家在商品页面上标注了‘原价+折扣价’的字样,而经过调查发现,本案中的原价是虚构价格。”副庭长刘建刚介绍,我国法律法规规定,原价是指经营者在该次促销活动前七日内在本交易场所成交,有交易票据的最低交易价格;如果前七日内没有交易,以该次促销活动前最后一次交易价格作为原价。在中国裁判文书网发布的一起案例中,王女士在电商平台购买的手表显示原价为7.2万元,而销售记录显示在变为促销价3.6万元前最后一次交易价格为5.76万元。因此,这块手表的原价应为5.76万元,而非7.2万元,销售方构成欺诈。
未对划线价做任何说明。一些商家在销售页面标注了“划线价+未划线价”,然而对划线价却并未标注实际意义。实践中,如果商家的销售页面未对划线价做出任何说明,法官一般倾向于将该划线价认定为原价。如果商家不能提供有效证据证明该划线价格确实为原价,那么商家就有可能构成价格欺诈。
对划线价进行详细“说明”,规避价格欺诈责任。一些商家在产品介绍底端对划线价进行了“详细”说明。比如,市场行情波动、参考价、品牌专柜标价……这些看似全面的表述,实际上并未将划线价指向的价格到底是什么描述清楚,不排除构成价格欺诈的可能。
“划线价真假,消费者并不知情,维权时很难提供证据。”北京市法学会电子商务法治研究会会长邱宝昌认为,消费者维权存在证据搜集难、诉讼难等困境,有待引起关注。
(据《新华每日电讯》)
“这是典型的电商虚构商品原价、對消费者进行价格欺诈的案例。”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民三庭庭长侯军介绍,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虚构原价是指经营者在促销活动中,标注的原价属虚假、捏造,并不存在或从未有过交易记录等情形。
那么,电商价格标注究竟有哪些花样?
直接在销售页面标注虚构的商品原价。“在一起案例中,我们看到,商家在商品页面上标注了‘原价+折扣价’的字样,而经过调查发现,本案中的原价是虚构价格。”副庭长刘建刚介绍,我国法律法规规定,原价是指经营者在该次促销活动前七日内在本交易场所成交,有交易票据的最低交易价格;如果前七日内没有交易,以该次促销活动前最后一次交易价格作为原价。在中国裁判文书网发布的一起案例中,王女士在电商平台购买的手表显示原价为7.2万元,而销售记录显示在变为促销价3.6万元前最后一次交易价格为5.76万元。因此,这块手表的原价应为5.76万元,而非7.2万元,销售方构成欺诈。
未对划线价做任何说明。一些商家在销售页面标注了“划线价+未划线价”,然而对划线价却并未标注实际意义。实践中,如果商家的销售页面未对划线价做出任何说明,法官一般倾向于将该划线价认定为原价。如果商家不能提供有效证据证明该划线价格确实为原价,那么商家就有可能构成价格欺诈。
对划线价进行详细“说明”,规避价格欺诈责任。一些商家在产品介绍底端对划线价进行了“详细”说明。比如,市场行情波动、参考价、品牌专柜标价……这些看似全面的表述,实际上并未将划线价指向的价格到底是什么描述清楚,不排除构成价格欺诈的可能。
“划线价真假,消费者并不知情,维权时很难提供证据。”北京市法学会电子商务法治研究会会长邱宝昌认为,消费者维权存在证据搜集难、诉讼难等困境,有待引起关注。
(据《新华每日电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