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学习困难的学生,学习困难学生的转化,是初中教学的一个难题。怎样才能改变这种现状,让每一个学生都不掉队。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情况,谈谈自己在这方面的一些体会与方法。
【关键词】学困生 转化 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7-0141-01
“學困生”,一般是指在知识基础、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等方面存在偏离常规的结构性缺陷,并且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均不能达到课程标准基本要求的学生。
我认为初中数学学困生的形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习数学的信心不足。
大部分学困生认为学习数学很难,从而缺乏信心去学好数学,遇到问题缺乏积极思考的动力,不去认真钻研,或者请教别人,而是马虎应付,或抄袭了事。
二、学习数学的意志不强。
许多学困生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学习的自觉性,同时学习数学的毅力和耐力较差,浅尝辄止,只有三分钟热度,不能做到持之以恒。
三、学习数学的兴趣不够。
学困生认为数学学习是枯燥无味的。在他们眼中,数学仅是数与字母,图形与符号的堆砌,总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而缺乏自觉的、独立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精神。
四、学习数学的习惯不好。
大部分学困生学习习惯都比较差,不善于进行独立的思考。在课堂上死搬硬套,只会模仿,不会分析问题。一遇到问题就问老师或同学,甚至置之不理。
下面就数学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浅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注重情感教育,帮助学困生树立学习信心。
哈佛大学的心理学教授丹尼尔·霍尔曼指出:决定人的成功的主要因素是个人的情商而不是智商,智商仅占20%,情商占80%。因此,良好情感的养成,对帮助学困生是非常关键的。
学困生情感一般自卑感强,教师要对他们付出更多的爱心。当他们成绩有进步时,需要教师的鼓励和肯定。课堂上有意识地让学困生回答简单的问题,让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课下找学困生个别交谈,询问学习情况,发现他们的作业有问题,采用当面批改的方式,详细讲解,当面过关。让学困生,感受到爱的温暖,激发起他们学习的动力。
二、采用愉快式教学,培养学困生学习数学的动力。
卢梭说过“欢乐”是教育的原则。愉快能使人的智力更充分地发挥, 教学中要为学生创造像做游戏一样的轻松活泼的数学学习环境,尽量采用愉快式教学来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每位学生进入积极思维状态,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⑴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恰当的风趣幽默,能活跃课堂气氛,可以缩短师生间情感的距离,为学生创设一个和谐的环境。师生关系好,学生就乐意去接受教师所教给的各种知识。
⑵新课加入有趣的引入。
教师要精心设计一些有趣的引入,使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中去品尝学习数学的乐趣,使课堂产生愉快的气氛。实践证明这对提高学困生的成绩帮助是非常大的。
⑶加强教学手段的多样性。
我在课堂教学中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如动手操作;加强多媒体教学:媒体手段有着传统教學手段无法比拟的长处,只要运用恰当,不仅能使学生对知识掌握得更加透彻、更加形象,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⑷加强问题情境的创设。
例如,我在教学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这一节时,只给出两个三角形的一组边相等,和一组角相等,先让分析缺什么条件,然后让学生思考可以补上什么条件。有的说:“还差一组角相等”;有的说:“还差一组边相等”等等。这时学生非常踊跃,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在这种学习氛围下学困生就产生“心欲求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积极进取状态。
⑸开展比赛活动。
青少年都喜欢表现自己,比赛是表现自我的机会,所以我们可适当把比赛来帮助学困生,给学困生之间定下对手,让他们互相竞争,隔一段时间比赛一次,赢出者得到适当的奖励。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⑹积极评价,拓展兴趣。
课堂上,当学困生回答问题时,无论错与对都给予积极的评价。“没关系,你已经答得很好,再努力点就行!”“答得太好了,进步非常大,掌声在哪里!”。同时在试卷评分中,对差生予以优待,当他们能独立完成基础部分时,将评分偏向基础,从而给他们打出一个适当的高分,使他们觉得自己有进步,最后还要写下积极的评价。“太棒了,进步非常大,继续加油!”“基础题做得太好了,继续扎实基础,加油!”。积极评价起到了激励学困生的作用。
三、加强分层教学,让学困生体会“我还行”。
每个班的学生都有差异,我们可以把学生分层,目标分层、作业分层、激励分层等一系列措施,充分考虑各层次学生,特别是学困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中,可将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分成若干层次,从低层次入手,低层次的知识让学困生熟练后向高一层次迈进,每个层次都要多鼓励和支持。总之,让学困生做力所能及的事,让他们体会到“我还行”,从而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四、加强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的培养,让学困生提高解题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教会学生学习”,把独立“学习的能力”教给学生。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不失时机地创造机会,指导学生如何学习,使他们不但能“学会”而且能“会学”。在对学困生的引导过程中,可采取先模仿再运用后活用的步骤,模仿就是模仿老师的解题方法解题,目的是在解题中理解、熟悉基本的解题方法。
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河无以成大江”。只要老师有责任感,真正付出爱心,认真、细心地引导培养学困生,让学困生脚踏实地,那么绝大部分学困生是可以转化的。
【关键词】学困生 转化 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7-0141-01
“學困生”,一般是指在知识基础、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等方面存在偏离常规的结构性缺陷,并且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均不能达到课程标准基本要求的学生。
我认为初中数学学困生的形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习数学的信心不足。
大部分学困生认为学习数学很难,从而缺乏信心去学好数学,遇到问题缺乏积极思考的动力,不去认真钻研,或者请教别人,而是马虎应付,或抄袭了事。
二、学习数学的意志不强。
许多学困生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学习的自觉性,同时学习数学的毅力和耐力较差,浅尝辄止,只有三分钟热度,不能做到持之以恒。
三、学习数学的兴趣不够。
学困生认为数学学习是枯燥无味的。在他们眼中,数学仅是数与字母,图形与符号的堆砌,总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而缺乏自觉的、独立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精神。
四、学习数学的习惯不好。
大部分学困生学习习惯都比较差,不善于进行独立的思考。在课堂上死搬硬套,只会模仿,不会分析问题。一遇到问题就问老师或同学,甚至置之不理。
下面就数学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浅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注重情感教育,帮助学困生树立学习信心。
哈佛大学的心理学教授丹尼尔·霍尔曼指出:决定人的成功的主要因素是个人的情商而不是智商,智商仅占20%,情商占80%。因此,良好情感的养成,对帮助学困生是非常关键的。
学困生情感一般自卑感强,教师要对他们付出更多的爱心。当他们成绩有进步时,需要教师的鼓励和肯定。课堂上有意识地让学困生回答简单的问题,让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课下找学困生个别交谈,询问学习情况,发现他们的作业有问题,采用当面批改的方式,详细讲解,当面过关。让学困生,感受到爱的温暖,激发起他们学习的动力。
二、采用愉快式教学,培养学困生学习数学的动力。
卢梭说过“欢乐”是教育的原则。愉快能使人的智力更充分地发挥, 教学中要为学生创造像做游戏一样的轻松活泼的数学学习环境,尽量采用愉快式教学来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每位学生进入积极思维状态,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⑴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恰当的风趣幽默,能活跃课堂气氛,可以缩短师生间情感的距离,为学生创设一个和谐的环境。师生关系好,学生就乐意去接受教师所教给的各种知识。
⑵新课加入有趣的引入。
教师要精心设计一些有趣的引入,使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中去品尝学习数学的乐趣,使课堂产生愉快的气氛。实践证明这对提高学困生的成绩帮助是非常大的。
⑶加强教学手段的多样性。
我在课堂教学中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如动手操作;加强多媒体教学:媒体手段有着传统教學手段无法比拟的长处,只要运用恰当,不仅能使学生对知识掌握得更加透彻、更加形象,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⑷加强问题情境的创设。
例如,我在教学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这一节时,只给出两个三角形的一组边相等,和一组角相等,先让分析缺什么条件,然后让学生思考可以补上什么条件。有的说:“还差一组角相等”;有的说:“还差一组边相等”等等。这时学生非常踊跃,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在这种学习氛围下学困生就产生“心欲求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积极进取状态。
⑸开展比赛活动。
青少年都喜欢表现自己,比赛是表现自我的机会,所以我们可适当把比赛来帮助学困生,给学困生之间定下对手,让他们互相竞争,隔一段时间比赛一次,赢出者得到适当的奖励。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⑹积极评价,拓展兴趣。
课堂上,当学困生回答问题时,无论错与对都给予积极的评价。“没关系,你已经答得很好,再努力点就行!”“答得太好了,进步非常大,掌声在哪里!”。同时在试卷评分中,对差生予以优待,当他们能独立完成基础部分时,将评分偏向基础,从而给他们打出一个适当的高分,使他们觉得自己有进步,最后还要写下积极的评价。“太棒了,进步非常大,继续加油!”“基础题做得太好了,继续扎实基础,加油!”。积极评价起到了激励学困生的作用。
三、加强分层教学,让学困生体会“我还行”。
每个班的学生都有差异,我们可以把学生分层,目标分层、作业分层、激励分层等一系列措施,充分考虑各层次学生,特别是学困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中,可将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分成若干层次,从低层次入手,低层次的知识让学困生熟练后向高一层次迈进,每个层次都要多鼓励和支持。总之,让学困生做力所能及的事,让他们体会到“我还行”,从而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四、加强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的培养,让学困生提高解题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教会学生学习”,把独立“学习的能力”教给学生。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不失时机地创造机会,指导学生如何学习,使他们不但能“学会”而且能“会学”。在对学困生的引导过程中,可采取先模仿再运用后活用的步骤,模仿就是模仿老师的解题方法解题,目的是在解题中理解、熟悉基本的解题方法。
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河无以成大江”。只要老师有责任感,真正付出爱心,认真、细心地引导培养学困生,让学困生脚踏实地,那么绝大部分学困生是可以转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