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问题的提出
“具有创新意识,能独立思考,勇于有根据地怀疑,养成尊重事实,大胆想象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新课程标准明确地把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教育作为课程目标之一,可见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现代教育的重点之一。创新能力的培养关键在基础教育,基础教育是创新人才成长的摇篮,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目标的,使学生在系统地掌握学科知识的同时发展创新能力。创新教育在追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激发和培养全体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启发学生创新性地学知识,创造性地用知识,而不是使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消极地存贮知识。那么,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呢?
二、具体培养措施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意识
兴趣是创新的动力,成功的先导,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的创造性成果,无一不是在对所研究的问题产生浓厚兴趣的情况下所取得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下面几个手段。
1 在教学方式手段上实施趣味性
物理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基础自然科学。要学好物理,就必须多观察、多实践、多思考。但是如果学生对学习物理知识没有兴趣,那就谈不上怎样去观察、实践和思考,正如常言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就应考虑采用何种方式、何种手段激活课堂气氛。使教学生动活泼、丰富多彩,从而真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探索欲、创新欲,对学习物理产生兴趣,让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自觉地训练技能,达到教学的目的。如在讲“大气的压强”一节时,我一进教室就演示了这样一个实验:在一只大试管中装上水,又将一只口径略小的试管压人大试管中并倒过来,小试管不但不会掉下来,反而徐徐上升。现象妙趣横生,引起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学生为了弄清其中的奥妙,听课精力特别集中。利用好实验,它会像“魔术”一样的引人入胜,而且加强了实验观察与操作的趣味性,以启发学习兴趣,进而转化成为学生的积极求知动力,收到很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另外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思维,如在教学声现象时,利用多媒体放出各种各样的声音,也可让学生欣赏一段动听的音乐,进而顺其自然地静下心来聆听,继而设问、相互讨论、交流。
2 在教学语言申表达出趣味性
教师在表达形式上的艺术美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能力。讲课时,语言感染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语言风趣,讲解生动,使学生愿意听,并能引起高度注意。比如利用流行的电影语言、戏剧语言、地方方言、恰当的寓言、歇后语或其他行业我们熟悉的专有名词等;采用夸张等修辞手法;语调、语气、语音的改变;以及教师肢体语言等来缓和、调节气氛。有时虽然不很规范,也不地道,可趣味性特强,很能引导学生的注意,没有学生不喜欢的。例如,当我在上枯燥的习题课时,经常会发现学生有开小差的情况,在引用物理公式时,我就说:伟大的毛主席告诉我们,要用好革命的资源,用好革命的公式,这个伟大的革命的公式是哪一个呢?请我们的革命同志***(就是开小差的同学)告诉我们,此时学生们肯定会哄堂大笑(此法我是屡试不爽了),开小差的同学马上就回神了,其他学生也放松了情绪,课堂一下就活跃了,课堂效果也就不言而喻了。
3 利用现代设施体现趣味性
随着计算机及其网络、教学辅助软件,以及自制教学课件的应用,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涵,也扩展了教学的外延。可以利用软件把教学内容制作成游戏动画等进行教学,体现教学内容的趣味性,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探究“物质溶解性”时,可以编写小马背食盐过河越背越轻的动画;在探究电荷间或磁极间相互作用时,制作成两个动画小人怒目相向,互不理睬来表达排斥的意思;两个动画小人握手、拥抱来表达相互吸引的意思等。,以此来吸引学生,使其在轻松的氛围中思考问题,学习知识。这些正符合青少年年龄特点,具有青少年所喜爱的趣味性,让学生每上一节课都有新的感觉,新的发现,新的体验,从而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保持活跃的思维状态,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萌动创新意识。
(二)通过课堂教学和具体过程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给学生以充分的“自由”。因为有人说过,“自由塑造天才,激情推动创造”。所以,当学生的思维活动和结论超出教师所设计和期望的轨道时,教师不应强行把学生的思维纳入自己的思维模式之中,用自己或教材上的结论来束缚学生的创新思维,更不能用粗暴的方式来中断学生的思维进程,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欢迎学生与自己争论,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争论。甚至教师有时要创造争论的条件。因为创造潜能的发挥需要宽松、和谐、民主的环境,只有让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探索,敢于打破常规,标新立异,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才能点燃学生心灵中开拓创新的火花。习题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初中生模仿性很强,如果教师经常在教学过程中有“创新举措”——创新的思维方式及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方案,这种创新示范将会对初中学生产生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师要跳出“题海战术”的误区,充分利用好课本上的习题进行创新教学,尽量采用一题多问,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的方式。所说的这些任务都应尽可能地让学生自己去完成。另外,要精心培育,创造良好的班级创新环境。班集体作为创新能力的社会环境影响个体的创新能力。可充分挖掘初中学生好奇心和好胜心强,好动爱玩的心理特征,利用灵活的形式组织学生参与各种活动。如在班内展示学生的各种创新成果,如小发明,小制作,小论文等;举办物理知识竞赛,实验创新能手的评比等;并办好科技版报、手抄报,使班内形成以创新为核心的班级舆论。教师应经常与学生交流,并组织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创新体会,鼓励学生之间的适度竞争,相互合作与交流,相互了解和相互宽容,利用相互鼓励使全体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每个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步增强。同时对学生的创新成果要进行奖励和宣传,要在班集体中形成浓郁的崇尚创新,尊重创新人才的气氛。
(三)开展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第二课堂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开发智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应变能力的重要阵地。课外活动的形式应该不拘一格,课外活动的内容要精心设计,认真组织,讲究实效,一般根据活动的内容和目的,可采用社会调查,小实验,小制作,观察自然现象。参加与物理知识有关的劳动,科幻论文竞赛,课本实验的改进等形式,来尽量挖掘学生想象的潜能。有一年,我利用市里组织学生写小论文的机会,广泛发动我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做书上“假如没有重力”这一道课外作业。我对学生的作业效果没有抱多大希望,但学生积极性很高,一个星期就交了几十篇,我在学生写作的基础上稍作了修改,既上交市里,又利用这个难得的机会搞了一期专刊,学生课后都争相浏览,其中几篇写成科幻小品,我特别对其作者加以表扬、鼓励。后来这些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尤其是被我表扬的几位学生成绩进步明显。举办丰富的课外活动,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很好地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又使他们感到物理奥妙无穷,无处不在,对学习物理知识产生更强烈的学习欲望。
三、结束语
总之,活的课堂教学和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营造了轻松欢快的学习氛围,它有效地把学生带人所学的环境中,激活了学生思维,激起了学生学习热情,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得到了发挥,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会了学习,学会了探索,从而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中学教师要适应时代要求,不断更新观念、解放思想、勇于开拓,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人,实现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化,由此造就出有发现力、创造力的人才。当然,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也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之间的相互协调,教育者要努力创设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创新教育大环境,使学生能够处处感受到创新的气息,以创新的心态和愉快的心境去学习和生活。
责任编辑 黄春香
“具有创新意识,能独立思考,勇于有根据地怀疑,养成尊重事实,大胆想象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新课程标准明确地把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教育作为课程目标之一,可见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现代教育的重点之一。创新能力的培养关键在基础教育,基础教育是创新人才成长的摇篮,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目标的,使学生在系统地掌握学科知识的同时发展创新能力。创新教育在追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激发和培养全体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启发学生创新性地学知识,创造性地用知识,而不是使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消极地存贮知识。那么,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呢?
二、具体培养措施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意识
兴趣是创新的动力,成功的先导,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的创造性成果,无一不是在对所研究的问题产生浓厚兴趣的情况下所取得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下面几个手段。
1 在教学方式手段上实施趣味性
物理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基础自然科学。要学好物理,就必须多观察、多实践、多思考。但是如果学生对学习物理知识没有兴趣,那就谈不上怎样去观察、实践和思考,正如常言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就应考虑采用何种方式、何种手段激活课堂气氛。使教学生动活泼、丰富多彩,从而真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探索欲、创新欲,对学习物理产生兴趣,让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自觉地训练技能,达到教学的目的。如在讲“大气的压强”一节时,我一进教室就演示了这样一个实验:在一只大试管中装上水,又将一只口径略小的试管压人大试管中并倒过来,小试管不但不会掉下来,反而徐徐上升。现象妙趣横生,引起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学生为了弄清其中的奥妙,听课精力特别集中。利用好实验,它会像“魔术”一样的引人入胜,而且加强了实验观察与操作的趣味性,以启发学习兴趣,进而转化成为学生的积极求知动力,收到很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另外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思维,如在教学声现象时,利用多媒体放出各种各样的声音,也可让学生欣赏一段动听的音乐,进而顺其自然地静下心来聆听,继而设问、相互讨论、交流。
2 在教学语言申表达出趣味性
教师在表达形式上的艺术美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能力。讲课时,语言感染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语言风趣,讲解生动,使学生愿意听,并能引起高度注意。比如利用流行的电影语言、戏剧语言、地方方言、恰当的寓言、歇后语或其他行业我们熟悉的专有名词等;采用夸张等修辞手法;语调、语气、语音的改变;以及教师肢体语言等来缓和、调节气氛。有时虽然不很规范,也不地道,可趣味性特强,很能引导学生的注意,没有学生不喜欢的。例如,当我在上枯燥的习题课时,经常会发现学生有开小差的情况,在引用物理公式时,我就说:伟大的毛主席告诉我们,要用好革命的资源,用好革命的公式,这个伟大的革命的公式是哪一个呢?请我们的革命同志***(就是开小差的同学)告诉我们,此时学生们肯定会哄堂大笑(此法我是屡试不爽了),开小差的同学马上就回神了,其他学生也放松了情绪,课堂一下就活跃了,课堂效果也就不言而喻了。
3 利用现代设施体现趣味性
随着计算机及其网络、教学辅助软件,以及自制教学课件的应用,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涵,也扩展了教学的外延。可以利用软件把教学内容制作成游戏动画等进行教学,体现教学内容的趣味性,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探究“物质溶解性”时,可以编写小马背食盐过河越背越轻的动画;在探究电荷间或磁极间相互作用时,制作成两个动画小人怒目相向,互不理睬来表达排斥的意思;两个动画小人握手、拥抱来表达相互吸引的意思等。,以此来吸引学生,使其在轻松的氛围中思考问题,学习知识。这些正符合青少年年龄特点,具有青少年所喜爱的趣味性,让学生每上一节课都有新的感觉,新的发现,新的体验,从而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保持活跃的思维状态,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萌动创新意识。
(二)通过课堂教学和具体过程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给学生以充分的“自由”。因为有人说过,“自由塑造天才,激情推动创造”。所以,当学生的思维活动和结论超出教师所设计和期望的轨道时,教师不应强行把学生的思维纳入自己的思维模式之中,用自己或教材上的结论来束缚学生的创新思维,更不能用粗暴的方式来中断学生的思维进程,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欢迎学生与自己争论,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争论。甚至教师有时要创造争论的条件。因为创造潜能的发挥需要宽松、和谐、民主的环境,只有让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探索,敢于打破常规,标新立异,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才能点燃学生心灵中开拓创新的火花。习题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初中生模仿性很强,如果教师经常在教学过程中有“创新举措”——创新的思维方式及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方案,这种创新示范将会对初中学生产生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师要跳出“题海战术”的误区,充分利用好课本上的习题进行创新教学,尽量采用一题多问,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的方式。所说的这些任务都应尽可能地让学生自己去完成。另外,要精心培育,创造良好的班级创新环境。班集体作为创新能力的社会环境影响个体的创新能力。可充分挖掘初中学生好奇心和好胜心强,好动爱玩的心理特征,利用灵活的形式组织学生参与各种活动。如在班内展示学生的各种创新成果,如小发明,小制作,小论文等;举办物理知识竞赛,实验创新能手的评比等;并办好科技版报、手抄报,使班内形成以创新为核心的班级舆论。教师应经常与学生交流,并组织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创新体会,鼓励学生之间的适度竞争,相互合作与交流,相互了解和相互宽容,利用相互鼓励使全体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每个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步增强。同时对学生的创新成果要进行奖励和宣传,要在班集体中形成浓郁的崇尚创新,尊重创新人才的气氛。
(三)开展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第二课堂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开发智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应变能力的重要阵地。课外活动的形式应该不拘一格,课外活动的内容要精心设计,认真组织,讲究实效,一般根据活动的内容和目的,可采用社会调查,小实验,小制作,观察自然现象。参加与物理知识有关的劳动,科幻论文竞赛,课本实验的改进等形式,来尽量挖掘学生想象的潜能。有一年,我利用市里组织学生写小论文的机会,广泛发动我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做书上“假如没有重力”这一道课外作业。我对学生的作业效果没有抱多大希望,但学生积极性很高,一个星期就交了几十篇,我在学生写作的基础上稍作了修改,既上交市里,又利用这个难得的机会搞了一期专刊,学生课后都争相浏览,其中几篇写成科幻小品,我特别对其作者加以表扬、鼓励。后来这些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尤其是被我表扬的几位学生成绩进步明显。举办丰富的课外活动,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很好地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又使他们感到物理奥妙无穷,无处不在,对学习物理知识产生更强烈的学习欲望。
三、结束语
总之,活的课堂教学和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营造了轻松欢快的学习氛围,它有效地把学生带人所学的环境中,激活了学生思维,激起了学生学习热情,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得到了发挥,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会了学习,学会了探索,从而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中学教师要适应时代要求,不断更新观念、解放思想、勇于开拓,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人,实现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化,由此造就出有发现力、创造力的人才。当然,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也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之间的相互协调,教育者要努力创设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创新教育大环境,使学生能够处处感受到创新的气息,以创新的心态和愉快的心境去学习和生活。
责任编辑 黄春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