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遵循认知规律,并以此为教学出发点,有助于激发学生认知兴趣,激发学习动机,并唤起学生认知冲突,提升认知水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遵循认知规律,善于创设问题情境,唤起学生学习动机。重视演示实验,培养学生学习热情。遵循认知结构,调动学生学习情感。
关键词:认知规律;优化;高中物理;课堂教学
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若教师注意抓住学生学习特点,遵循认知规律,并以此为教学出发点,则有助于激发学生认知兴趣,激发学习动机,并唤起学生认知冲突,提升认知水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那么,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如何遵循认知规律,优化课堂教学。对此,笔者具体分述如下。
一、创设问题情境,唤起学生学习动机
在物理教学中,基于学生认知规律,教师可创设适宜的问题情境,以引发学生认知冲突,打破原有认知平衡,使其快速进入学习情境中,积极思索,主动发现、探究与解决问题。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需有效设疑,将问题巧妙而灵活地寓于学生认知基础中,以造成心理悬念,凝聚学生注意与思维,唤起学生学习动机。
如教学“自感”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创设教学情境:将一个40w的日光灯镇流器放于讲台上,并拿出1.5V的四节干电池,提出问题:若串联这四节干电池,是否会使一人触电?于是学生给出了否定回答。教师继续引思:那么,是否会同时使几个人触电?对于这一问题,学生更觉得不可能。此时,教师并不急着揭晓答案。而是让几位同学手牵手“串联” 在下图所示电路之中,而当突然断开原先闭合的电建K时,同学们会体会到麻触感,产生悬念。
此时,教师可因势利导:为何突然断开K,还会存在电流?那么6V电压是否也可以触电?于是学生疑惑不解,迫切希望得到解释,自然而然地产生认知兴趣。
二、重视演示实验,培养学生学习热情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当学生产生认知需求时,才会形成认知兴趣与热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以学生学习需求为出发点,积极调动学习热情与兴趣。
第一,教师可通过演示实验,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需求。在物理教学中,演示实验是重要环节与手段,对课堂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可培养学生物理学习兴趣,唤起学习动机;可构建物理概念,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物理概念;可验证物理规律,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物理规律;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方法与创造意识。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灵活运用演示实验,诱导学生主动探知与学习。如教学重心概念时,教师可安排趣味性演示实验(如图所示):借助橡皮筋扎紧2支铅笔的一端,而另外一端则拉开一定距离之后放于第3支铅笔的上面,使之变为一个木支架,窄端要略低于宽端。然后在木支架较窄的一端放一个小球,可观察到小球沿着高端滚去。在此实验中,表面上看好像是小球自动上坡,而实际上是小球重心下降,其中部分重力势能则转化动能。
这样,通过趣味性演示实验,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也有助于学生理解物理概念,牢固把握重心概念知识。
第二,引导学生参与物理实验,体验知识形成,加深知识理解与记忆。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既要重视演示实验,更重要的是为学生提供自主实验探究的机会,以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并使其体会实验乐趣,从而保持学习兴趣。如教学《动能与动能定理》时,当学生对动能与动能定理有一定了解后,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来验证动能定理。要求学生分组讨论并设计实验方案,然后动手操作,记录与处理好实验数据:
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可引导他们完善实验方案。在学生实验过程中,则注意巡视指导。学生实验结束后,引导他们总结实验结论:允许一定误差,那么动能变化与重力做功相等。
三、遵循认知结构,调动学生学习情感
学习实际上是知识结构的异化与同化过程。而这一过程又是主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加之主体认知条件而形成的。同时,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占据着主体地位。其中,同化即将所学新知融入到已有认知结构之中,以拓展与丰富原有认知结构。而异化即重建或者更新认知结构,因为已有认知结构难以容纳新知,而需要变化已有认知模式,亦或重建新的认知模式。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有效同化新知,却难以自觉异化新知。而有效的学习则需及时异化新知,促进认知结构的不断更新。如在初中阶段,路程、时间、速率与速度等物理量描述了物体运动状态。而在高中阶段,加速度、时间、位移、速度等物理量描述了物体运动状态。其中,加速度、位移、速度既有大小也有方向,属于矢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异化新知,学会区别路程与位移、速率与速度,并学会构建坐标系来明确正方向。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注意如下几点。第一,在备课时,物理教师应精设层次性目标,使学生逐步完成学习任务,并体验到成功感,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更充满学习信心。而后教师可依照各阶段目标来逐渐提高教学要求,逐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第二,有效解决新旧知识的矛盾,使学生得到新体验。如教学完机械能守恒定律与动能定理等知识后,当分析它们的应用时,教师可提出相关习题,如有一个摆球,其摆长是l,其质量是M。如果我们把它拉到水平方向为30°的A点,然后自由释放,请求摆球至最低点时摆线张力与摆球速度的大小。面对这一题目,有的同学由于已学的单摆知识而认为整个过程机械能守恒,于是出错。而如果教师及时提出问题:全过程中机械能守恒是否守恒?于是,打破了已有认知结构,激发了学生求知欲。而后教师可引导学生探究小球运动的整个全过程,构建新的认知结构。
教学实践表明,要想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遵循认知规律,善于创设问题情境,唤起学生学习动机。重视演示实验,培养学生学习热情。遵循认知结构,调动学生学习情感。
关键词:认知规律;优化;高中物理;课堂教学
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若教师注意抓住学生学习特点,遵循认知规律,并以此为教学出发点,则有助于激发学生认知兴趣,激发学习动机,并唤起学生认知冲突,提升认知水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那么,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如何遵循认知规律,优化课堂教学。对此,笔者具体分述如下。
一、创设问题情境,唤起学生学习动机
在物理教学中,基于学生认知规律,教师可创设适宜的问题情境,以引发学生认知冲突,打破原有认知平衡,使其快速进入学习情境中,积极思索,主动发现、探究与解决问题。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需有效设疑,将问题巧妙而灵活地寓于学生认知基础中,以造成心理悬念,凝聚学生注意与思维,唤起学生学习动机。
如教学“自感”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创设教学情境:将一个40w的日光灯镇流器放于讲台上,并拿出1.5V的四节干电池,提出问题:若串联这四节干电池,是否会使一人触电?于是学生给出了否定回答。教师继续引思:那么,是否会同时使几个人触电?对于这一问题,学生更觉得不可能。此时,教师并不急着揭晓答案。而是让几位同学手牵手“串联” 在下图所示电路之中,而当突然断开原先闭合的电建K时,同学们会体会到麻触感,产生悬念。
此时,教师可因势利导:为何突然断开K,还会存在电流?那么6V电压是否也可以触电?于是学生疑惑不解,迫切希望得到解释,自然而然地产生认知兴趣。
二、重视演示实验,培养学生学习热情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当学生产生认知需求时,才会形成认知兴趣与热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以学生学习需求为出发点,积极调动学习热情与兴趣。
第一,教师可通过演示实验,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需求。在物理教学中,演示实验是重要环节与手段,对课堂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可培养学生物理学习兴趣,唤起学习动机;可构建物理概念,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物理概念;可验证物理规律,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物理规律;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方法与创造意识。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灵活运用演示实验,诱导学生主动探知与学习。如教学重心概念时,教师可安排趣味性演示实验(如图所示):借助橡皮筋扎紧2支铅笔的一端,而另外一端则拉开一定距离之后放于第3支铅笔的上面,使之变为一个木支架,窄端要略低于宽端。然后在木支架较窄的一端放一个小球,可观察到小球沿着高端滚去。在此实验中,表面上看好像是小球自动上坡,而实际上是小球重心下降,其中部分重力势能则转化动能。
这样,通过趣味性演示实验,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也有助于学生理解物理概念,牢固把握重心概念知识。
第二,引导学生参与物理实验,体验知识形成,加深知识理解与记忆。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既要重视演示实验,更重要的是为学生提供自主实验探究的机会,以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并使其体会实验乐趣,从而保持学习兴趣。如教学《动能与动能定理》时,当学生对动能与动能定理有一定了解后,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来验证动能定理。要求学生分组讨论并设计实验方案,然后动手操作,记录与处理好实验数据:
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可引导他们完善实验方案。在学生实验过程中,则注意巡视指导。学生实验结束后,引导他们总结实验结论:允许一定误差,那么动能变化与重力做功相等。
三、遵循认知结构,调动学生学习情感
学习实际上是知识结构的异化与同化过程。而这一过程又是主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加之主体认知条件而形成的。同时,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占据着主体地位。其中,同化即将所学新知融入到已有认知结构之中,以拓展与丰富原有认知结构。而异化即重建或者更新认知结构,因为已有认知结构难以容纳新知,而需要变化已有认知模式,亦或重建新的认知模式。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有效同化新知,却难以自觉异化新知。而有效的学习则需及时异化新知,促进认知结构的不断更新。如在初中阶段,路程、时间、速率与速度等物理量描述了物体运动状态。而在高中阶段,加速度、时间、位移、速度等物理量描述了物体运动状态。其中,加速度、位移、速度既有大小也有方向,属于矢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异化新知,学会区别路程与位移、速率与速度,并学会构建坐标系来明确正方向。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注意如下几点。第一,在备课时,物理教师应精设层次性目标,使学生逐步完成学习任务,并体验到成功感,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更充满学习信心。而后教师可依照各阶段目标来逐渐提高教学要求,逐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第二,有效解决新旧知识的矛盾,使学生得到新体验。如教学完机械能守恒定律与动能定理等知识后,当分析它们的应用时,教师可提出相关习题,如有一个摆球,其摆长是l,其质量是M。如果我们把它拉到水平方向为30°的A点,然后自由释放,请求摆球至最低点时摆线张力与摆球速度的大小。面对这一题目,有的同学由于已学的单摆知识而认为整个过程机械能守恒,于是出错。而如果教师及时提出问题:全过程中机械能守恒是否守恒?于是,打破了已有认知结构,激发了学生求知欲。而后教师可引导学生探究小球运动的整个全过程,构建新的认知结构。
教学实践表明,要想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遵循认知规律,善于创设问题情境,唤起学生学习动机。重视演示实验,培养学生学习热情。遵循认知结构,调动学生学习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