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校建设的主要目的是为社会培养大量优秀的学生。其中修养是学生的本质德行,因此高校需要将立德树人的教学观念全面落实学生整个教育过程中。立德树人的观念需要高校思政教育明确自身的定位,在思政教育中使用合适的教育观念与教学方法,这样可以加快优化我国高校思政教育的方法,从而为社会培育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文章在研究过程中将立德树人作为核心,探讨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首先分析了高校在立德树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其次研究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途径。
关键词:思想政治;立德树人;教育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34-366
当前,立德树人是我国教育界深入探究的热点问题。学界针对立德树人的探究同样非常火热,同时实现了理想的研究效果。国家领导人在2018年5月2日和北京大学教师与学生座谈时明确提出,将立德树人的效果当作评判学校所有工作的基本標准。将立德树人融入至大学建设与管理的每个方面、每个领域及每个环节,尽量将树人作为核心,将立德作为基本条件。然而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我国高校思政教育需要快速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还需要走很长的路。
一、高校在立德树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融入立德树人的环境复杂
当前,伴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再加上网络技术的转型升级,高校学生可以借助网络搜索大量信息。这些信息的范围非常广泛,利用互联网,高校学生可以搜索和自己九年义务教育不同的思想观念,所以对高校学生的思想造成严重冲击。针对这些新事物,高校学生最初的感觉非常兴奋。因为互联网上的信息还未经过严格挑选,所以其中包含许多不利信息,严重危害了高校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例如,在网络上时常会出现各种“社交名媛”晒自己的豪车等高品质生活的照片,让许多大学生非常向往这种生活,宁可在校园贷款也要购置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产品。现如今,国际与国内的形势呈现出较强的复杂性,每天都发生着重大改变。其中,西方一些资本主义国家根据我国青少年思想薄弱的漏洞,损害了我国青年的思想观念。因为大学阶段是学生思想刚开始崇尚自由的主要时期,大学生还未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社会观,所以思想意识防线非常差。在这种情况下,高校想要将立德树人融入思政课程中具有非常大的困难。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素质较低
高校教师想要借助思政教育理论课快速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则就需要将高校教师当作高校思政教育理论课的主要人员,其自身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与人格魅力,唯有这样才可以对学生产生直接影响。当前,高校思政教育理论课教师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为以下几点:一是思政教育缺乏对现实的解释力;二四目前思政理论课教师自身的思想政治感召力较差,所以不会对高校大学生造成直接影响。在新时代背景下,因为互联网技术的快速进步与发展,促进了全世界各地文化与思想的交流,马克思主义想要占据较高的地位,就需要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师从本质上阐释现实,使人信服他们的解释,我国高校大多数思政理论课教师使用自己的学识不能阐释实际中的事情,同时不能更好的批判他们的思想潮流。然而当学生向老师提问问题时,我国很多思政理论课教师往往会抱有躲避、中立等态度,进而造成学生怀疑马克思主义或对马克思主义产生不信任的态度。存在这种情况的主要因素是教师还未健全与完善马克思主义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学习,同时不能充分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三)立德树人的外部协同机制不健全
社会环境会对人们产生直接影响,学校教育为社会培养大量人才,家庭可以塑造与熏陶人才。一个大学生最终成为哪种人才,需要社会、学校及家庭同时配合的结果。如果社会环境非常复杂,就会为高校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造成严重阻碍,在一定程度上还会增加学校立德树人教育的难度。与此同时,长久以来的应试教育同样不能在家庭教育中得到高度重视。高校出现的许多问题学生通常是家庭教育缺失的不良后果。林森浩是复旦大学上海医院的学生,他因为生活小事,蓄意谋杀室友,被判处死刑。林森浩在临行以前非常后悔,期望将自己的遗体进行捐赠,但是未得到他父亲的同意。通过这个事件能够看出,林森浩的父亲既在家庭教育中没有对林森浩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同时林森浩父亲自身的价值观念同样存在很多的弊端。因此,我国立德树人融入我国高校思政教育期间,还未构建社会、学校及家庭三者合同作用的联动机制,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传统的教育体制因素造成的不良影响。例如,怎样更好的整合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长期以来是一个让很多人头疼的问题,学校和家庭之间未进行过多的交流与沟通。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途径
(一)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创建立德树人的环境
伴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网络信息带来的打击,教育部对高校立德树人工作的开展提高重视程度,从某种程度上对高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高校同样转变了原来冷漠的态度,精心开展立德树人教育工作。当前,高校立德树人工作按照党中央统一要求,所以我国高校越来越重视立德树人。另外,国家针对立德树人教育颁发了一系列的政策,期望我国高校可以大力响应国家有关政策,不断在课堂上为学生讲解思政教育,这样可以为高校立德树人的融入创建良好的政治氛围。通过对我国高校对待思政理论课的态度进行观察,尽管高校提高了对思政理论课的重视程度,但是一些高校还未在思政理论课中投入更多资金,进而造成开课过程中出现资金缺少、不能为学生提供外出实践的机会。所以这就需要高校在思政理论课当中投入更多资金,主动为高校思政理论课提供有利的教学条件,方便高校快速实现立德树人教育的目标。
(二)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
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师需要具备较高的学识魅力与人格魅力,这样可以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同时可以使学生信服。教师的人格魅力要求教师经过不断自我修养与调整而形成,换言之,教授的人格魅力属于一种个人魅力。学生通常会非常崇拜教师的人格魅力,从而可以加强对这门学科的学习。就学识魅力而言,人格魅力并不可以在较短的时间中快速提高。教师的学识魅力指的是教师通过治学态度和课堂教学中的讲课特征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学生乐意在这门学科上投入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所以需要想尽办法提升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师的学识魅力与人格魅力。所以,想要实现理想的高校思政理论课的教育效果,需要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师提升自身的人格魅力与学识魅力。鉴于这种情况,高校需要为教师加大再教育的力度,同时采用调查问卷的方法调查与范阔教师师德教育的成果。另外,为了增强教师的学识魅力,需要主动为教师安排学习与培训。因为随着互联网的不断进步与发展,许多资源可以从网络上搜索,所以教师可以通过网络资源丰富自己的知识,这样既能够为大学教师合理安排时间,同时又可以让教师走出校园现场培训,逐步提升教师的学识魅力。
(三)通过融入文化协助高校立德树人
高校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学生既需要在高校中学习文化课程,同时又需要在学习文化过程中感染高校文化。我国有很多高校,每所高校的校园文化存在较大的差异,这些校园文化在高校学生学习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国每个高校都拥有自己专属的校歌与校训,同时在高校生活当中,高校校规同样对学生的思想造成直接影响。当高校新生入学之前,通常需要专门的课程解读本校校规与校训。高校学生在学校学习的时间最少是4年,因此高校的文化氛围同样会对学生的思想状态造成直接影响。其中,高校具备的校园文化与校训会从某种程度上直接影响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所以这就需要宣传校园文化,在校园文化中落实正确的道德观念,同时陶冶学生的情操,通过渗入文化强化学生的思政教育。这种方法广泛应用于我国许多高校中,同时实现了理想的实践效果。
结论
总而言之,高校加快教育创新与变革期间,需要保证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前提下,主动改变学生的学习行为与学习方向。通过全面分析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重点与难点,确定思政教育工作的新要求与新方向,摸索一条新型的教育思路,按照立德树人的教育观念,构成大思政格局,建立行之有效的协同育人制度体系。
参考文献
[1]滕国鹏,徐丹.立德树人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问题研究[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000(001):P.49-52.
[2]李亚楠,王文举.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0.
[3]张恒泽.立德树人贯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与实践研究[J].科教导刊-电子版(上旬),2019(10):16-17.
[4]张天华,孙傲.立德树人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机理与机制研究[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1(01):134-138.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专题项目( 2021SJB1271)
关键词:思想政治;立德树人;教育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34-366
当前,立德树人是我国教育界深入探究的热点问题。学界针对立德树人的探究同样非常火热,同时实现了理想的研究效果。国家领导人在2018年5月2日和北京大学教师与学生座谈时明确提出,将立德树人的效果当作评判学校所有工作的基本標准。将立德树人融入至大学建设与管理的每个方面、每个领域及每个环节,尽量将树人作为核心,将立德作为基本条件。然而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我国高校思政教育需要快速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还需要走很长的路。
一、高校在立德树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融入立德树人的环境复杂
当前,伴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再加上网络技术的转型升级,高校学生可以借助网络搜索大量信息。这些信息的范围非常广泛,利用互联网,高校学生可以搜索和自己九年义务教育不同的思想观念,所以对高校学生的思想造成严重冲击。针对这些新事物,高校学生最初的感觉非常兴奋。因为互联网上的信息还未经过严格挑选,所以其中包含许多不利信息,严重危害了高校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例如,在网络上时常会出现各种“社交名媛”晒自己的豪车等高品质生活的照片,让许多大学生非常向往这种生活,宁可在校园贷款也要购置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产品。现如今,国际与国内的形势呈现出较强的复杂性,每天都发生着重大改变。其中,西方一些资本主义国家根据我国青少年思想薄弱的漏洞,损害了我国青年的思想观念。因为大学阶段是学生思想刚开始崇尚自由的主要时期,大学生还未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社会观,所以思想意识防线非常差。在这种情况下,高校想要将立德树人融入思政课程中具有非常大的困难。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素质较低
高校教师想要借助思政教育理论课快速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则就需要将高校教师当作高校思政教育理论课的主要人员,其自身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与人格魅力,唯有这样才可以对学生产生直接影响。当前,高校思政教育理论课教师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为以下几点:一是思政教育缺乏对现实的解释力;二四目前思政理论课教师自身的思想政治感召力较差,所以不会对高校大学生造成直接影响。在新时代背景下,因为互联网技术的快速进步与发展,促进了全世界各地文化与思想的交流,马克思主义想要占据较高的地位,就需要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师从本质上阐释现实,使人信服他们的解释,我国高校大多数思政理论课教师使用自己的学识不能阐释实际中的事情,同时不能更好的批判他们的思想潮流。然而当学生向老师提问问题时,我国很多思政理论课教师往往会抱有躲避、中立等态度,进而造成学生怀疑马克思主义或对马克思主义产生不信任的态度。存在这种情况的主要因素是教师还未健全与完善马克思主义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学习,同时不能充分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三)立德树人的外部协同机制不健全
社会环境会对人们产生直接影响,学校教育为社会培养大量人才,家庭可以塑造与熏陶人才。一个大学生最终成为哪种人才,需要社会、学校及家庭同时配合的结果。如果社会环境非常复杂,就会为高校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造成严重阻碍,在一定程度上还会增加学校立德树人教育的难度。与此同时,长久以来的应试教育同样不能在家庭教育中得到高度重视。高校出现的许多问题学生通常是家庭教育缺失的不良后果。林森浩是复旦大学上海医院的学生,他因为生活小事,蓄意谋杀室友,被判处死刑。林森浩在临行以前非常后悔,期望将自己的遗体进行捐赠,但是未得到他父亲的同意。通过这个事件能够看出,林森浩的父亲既在家庭教育中没有对林森浩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同时林森浩父亲自身的价值观念同样存在很多的弊端。因此,我国立德树人融入我国高校思政教育期间,还未构建社会、学校及家庭三者合同作用的联动机制,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传统的教育体制因素造成的不良影响。例如,怎样更好的整合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长期以来是一个让很多人头疼的问题,学校和家庭之间未进行过多的交流与沟通。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途径
(一)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创建立德树人的环境
伴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网络信息带来的打击,教育部对高校立德树人工作的开展提高重视程度,从某种程度上对高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高校同样转变了原来冷漠的态度,精心开展立德树人教育工作。当前,高校立德树人工作按照党中央统一要求,所以我国高校越来越重视立德树人。另外,国家针对立德树人教育颁发了一系列的政策,期望我国高校可以大力响应国家有关政策,不断在课堂上为学生讲解思政教育,这样可以为高校立德树人的融入创建良好的政治氛围。通过对我国高校对待思政理论课的态度进行观察,尽管高校提高了对思政理论课的重视程度,但是一些高校还未在思政理论课中投入更多资金,进而造成开课过程中出现资金缺少、不能为学生提供外出实践的机会。所以这就需要高校在思政理论课当中投入更多资金,主动为高校思政理论课提供有利的教学条件,方便高校快速实现立德树人教育的目标。
(二)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
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师需要具备较高的学识魅力与人格魅力,这样可以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同时可以使学生信服。教师的人格魅力要求教师经过不断自我修养与调整而形成,换言之,教授的人格魅力属于一种个人魅力。学生通常会非常崇拜教师的人格魅力,从而可以加强对这门学科的学习。就学识魅力而言,人格魅力并不可以在较短的时间中快速提高。教师的学识魅力指的是教师通过治学态度和课堂教学中的讲课特征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学生乐意在这门学科上投入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所以需要想尽办法提升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师的学识魅力与人格魅力。所以,想要实现理想的高校思政理论课的教育效果,需要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师提升自身的人格魅力与学识魅力。鉴于这种情况,高校需要为教师加大再教育的力度,同时采用调查问卷的方法调查与范阔教师师德教育的成果。另外,为了增强教师的学识魅力,需要主动为教师安排学习与培训。因为随着互联网的不断进步与发展,许多资源可以从网络上搜索,所以教师可以通过网络资源丰富自己的知识,这样既能够为大学教师合理安排时间,同时又可以让教师走出校园现场培训,逐步提升教师的学识魅力。
(三)通过融入文化协助高校立德树人
高校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学生既需要在高校中学习文化课程,同时又需要在学习文化过程中感染高校文化。我国有很多高校,每所高校的校园文化存在较大的差异,这些校园文化在高校学生学习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国每个高校都拥有自己专属的校歌与校训,同时在高校生活当中,高校校规同样对学生的思想造成直接影响。当高校新生入学之前,通常需要专门的课程解读本校校规与校训。高校学生在学校学习的时间最少是4年,因此高校的文化氛围同样会对学生的思想状态造成直接影响。其中,高校具备的校园文化与校训会从某种程度上直接影响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所以这就需要宣传校园文化,在校园文化中落实正确的道德观念,同时陶冶学生的情操,通过渗入文化强化学生的思政教育。这种方法广泛应用于我国许多高校中,同时实现了理想的实践效果。
结论
总而言之,高校加快教育创新与变革期间,需要保证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前提下,主动改变学生的学习行为与学习方向。通过全面分析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重点与难点,确定思政教育工作的新要求与新方向,摸索一条新型的教育思路,按照立德树人的教育观念,构成大思政格局,建立行之有效的协同育人制度体系。
参考文献
[1]滕国鹏,徐丹.立德树人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问题研究[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000(001):P.49-52.
[2]李亚楠,王文举.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0.
[3]张恒泽.立德树人贯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与实践研究[J].科教导刊-电子版(上旬),2019(10):16-17.
[4]张天华,孙傲.立德树人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机理与机制研究[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1(01):134-138.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专题项目( 2021SJB1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