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教学要以学生为本

来源 :中华少年·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pi1980_r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政治教学要以学生为本,放开手脚,敢于创新,善于创新。要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注重运用形式多样、有效的教学方法。善于运用启发式教学。积极钻研新教法,努力学习新知识,不断开创政治教学新局面。
  关键词:政治 教学 以学生为本 创新
  
  政治课是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主阵地,中学政治教师也就可以当之无愧地称为人类灵魂的塑造者。新课程改革需要新的教育教学理念,要求我们更新观念,更新知识,转变角色,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在教学中尊重学生,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就是要以学生为本。下面我就和各位同仁进行一下探讨。
  一、转变思想,真正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意识
  我认为教师一定要放得开自己的手脚,不能缩手缩脚,怀疑学生的能力,要让学生的手脑眼耳心真正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虽然学生主体思想已被大多数教师所接受,但在具体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往往很不理想,主要原因在于教师习惯于让学生跟着自己的思维转,这样学生成了学习的机器,缺乏主观能动性,没有自觉性和创造性,只是被动接受,这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素质的要求是很难适应的。中学生是天真活泼、奋发向上、处于成长中的未成年人,政治教师首先要认清他们身心发展和思想发展的特点,千万不能生搬硬套地灌输。因此就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真正树立起学生主体的思想,并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尊重、相信学生主体,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二、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在师生交流互动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离不开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因此,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教师是平等的,教师更应该承担起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责任,创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充分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
  首先,在有效的、形式多样的活动中,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要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出现,更要在科学、和谐的教学活动中进行。目前的政治课教学中,我们教师仍然是在唱主角,在尽情地灌输,即使让学生讲,也不能有与自己意见相左的东西。这种教学方式的课堂里往往充满着严肃的氛围。要打破这种沉寂的气氛,可以将活动在适当的时机引入课堂,这种方法既为学生创设了合作交流的空间,又能够放手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
  例如:在初三政治课中,从实际出发是青年学生选择成才目标的出发点是重要的内容,在课堂上我组织学生讨论,为什么要从实际出发?经过讨论,教师再加以总结,使教学内容更加深化。通过交流与讨论,同学们不仅获得了知识,而且还真正体味到了主人翁的乐趣。
  其次,通过小组协作,激发学生的主体作用。新课程要求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在课堂教学中我尽量为学生提供合作研究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例如:讲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时,先组织学生学习我国水资源分布特点及受污染状况的相关资料。然后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确立一名负责人,引导学生调查并分析本地的水污染情况。通过调查,各组同学从不同角度搜集资料,确定主题,如:“河流的变迁”“饮用水状况调查”等,并进行讨论,交流,每个小组都要完成一份调查报告,全体同学共享研究成果。对于讨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可以及时帮助学生解决。
  三、注重启发式教学方法的运用。
  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是,无论何种教学方法都必须贯彻启发式精神,因为它是政治教学的根本方法。
  1.采用设疑启发。启发式的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维,而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初中学生对社会、对新事物、对人生是好奇的,是有许许多多问题要问的。从这些方面提出问题,就可以紧紧抓住学生思维,大大提高教学效果。
  2.事例启发。人的认识是由感性认识再到理性认识,感性认识就需要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要想使所举事例具有启发性,使学生从所举事例得出正确结论,所举事例必须具有典型性、形象性、趣味性、可接受性、针对性。如,宗教的本质是对客观世界虚幻的、、歪曲的反映,这对学生来说太难理解,一位教师举了一个“哈哈镜照人”的事例①进行说明,这多么直观、高效又省力啊!
  3.教会学生提问。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理应在适当的、时候启发学生,引导学生,将学生一步步的领向真理。这个过程中就需要学生不断的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很多学生在考试时,面对题目和材料往往无从下手,这说明他们平时缺乏这方面的锻炼。
  学生在政治学习的过程中,同样需要“凡事问个为什么”,学会提问。无论是书本上的材料,报纸上的时事,都可以做为学生提问的素材。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提问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总之,教师要一边积极从事和琢磨教学实践,一边努力学习新知识,敢于创新,善于创新,不安于现状,乐于推陈出新,就能不断开创教学新局面。
其他文献
摘要: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形式,而合作学习是新课堂教学中激励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合作学习”应以鼓励、肯定学生积极思维为主,尽量减少批评、否定的做法,从而实现“塑造心灵,发掘潜能的目标”。   关键词:合作 学习 交流 共进     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形式,而合作学习是新课堂教学中激励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全国很多地区采用了这种方式,已经取得显著的效果。在教
期刊
在九年级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材中,课文插图组成了语文课本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几乎每篇课文都配有精美的插图,这些图画形象生动、活泼逼真,使课文图文并茂,这样的设计非常适合低年级学生的思维和认知特点,也深受广大语文教师和学生的喜爱。如何充分应用文中的插图,发挥它的作用,从而使我们的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  一、课文插图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观察能力。  低年级学生年龄小,知识面窄,这样低年级语文课
期刊
实践证明,要高效地达到语文教学目的,仅凭传统的黑板、粉笔和讲解,不免捉襟见肘。融声、文、图、像于一体,艺术地再现教材内容,变抽象为形象,变繁复为简明,化静为动,化难为易,消除情感阻隔,那是在大学殿堂第一次与多媒体亲密接触的震撼。独立制作并完成课堂教学,那还是五年前在内地实习的尝试,致力于从趣、情、美、知几方面创设语文教学情境,那种效果被指导老师肯定,那种过程被我的学生喜爱,那种感动至今意犹未尽。而
期刊
摘要:现代心理学认为,青少年认识和感知事物,是有一定的过程和规律的,它往往是由感性到理性、现象到本质、由直观到抽象等;青少年的心智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一种内在的认知需要,而这种认知需要往往是由感知事物的直观现象首先引发的。  关键词:语文 思维能力 多媒体教学     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语,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
期刊
摘要:多媒体技术必然要与语文教学整合。多媒体技术为初中语文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真正确立,使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协作学习得以真正实现,应用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是一种高效率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它有利于创设学习情境,有利于学生的主体性发挥,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 初中语文 辅助应用      随着当今信息激增和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传统教育越来越面临着巨大的
期刊
随着社会发展与素质教育的全面推广,如今的美术教育也早已不是过去那种单纯的技能训练了,它正以独特的方式起着发展和完善人格以及提高人的整体素质的作用。而我们的校外美术教育正是通过各种教学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将抽象的美术知识转化为可以应用的实际知识,使学生在直接感受中了解、认识美,在感知中理解鉴赏美,在感悟中体现和创造美。从而达到较深刻的审美意识。因此说,校外美术教学活动是培养学生能力,促进个性发展;造就
期刊
人的一生就像一条绳,从一开始到最后走向终结。有人说人生是曲折的,就好像一条绳的绳结一样,绳结越多我们就感到人生的乏味,因而有些人就选择自杀、离婚或者做出使人难以想象的举措。其实教育也是一样,有些学生在学习中绳结越来越多,那么他们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出现逃学、打架等违犯学校纪律等行为。那么怎样解开这条教育绳结呢?我认为要做个“有心”的教师。  在教学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或者说是知识菜单的提供者,而学
期刊
初、高中化学知识的衔接要做好下面几点:一是初高中教材的衔接;二是教学方法的衔接;三是学生学习方法、学习心理的衔接。本文谈谈教师应如何在化学教学中做好初、高中知识的衔接。  一、初、高中化学教学目标及目的的差别。  通过对比初、高中教学大纲对教学目标及目的的阐述可知:初中化学是启蒙学科、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素质教育。从教科书及教学实际中可以看出初中化学主要要求学生掌握简单的化学知识、基本化学实验技能
期刊
经过几周的教学工作体验,感到有一条原则较重要,即让赏识走进语文教学,可以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爱学语文。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  在赏识教育中,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教师在学生面前不是一位不可冒犯的权威,学生也不是唯命是从的卑微者。师生只有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学生才有了安全感,才能充满信心,思维才有可能被激活,才可能敢于提出问题,敢于质疑。这样,就为学生的积极主
期刊
摘要:对话属于口语交际的范畴。“言为心声”,通过语言可以折射出一个人的性格特点;同时,谈话内容无所不包,对话又显得自由灵活。  关键词:作文 结构 完整     大部分学生在平时的作文时,对文章结构要求不那么重视,往往偏重于审题立意的训练,偏重于运用语言的训练,于是写作时行止随意,信马由缰,造成文章层次不清晰,结构不完整,不能很好地表情达意。  什么是文章的结构?结构就是文章内容的组合构造,是文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