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体脐带修补先天性腹裂的远期疗效评价

来源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ai120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自体脐带修补先天性腹裂的可行性及对患儿生长发育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郑州市儿童医院1992年1月至2011年1月采用自体脐带修补30例先天性腹裂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2例,女8例。平均年龄(10±3)h。平均体质量(2.8±0.5)kg。30例均为脐右侧裂开,裂口长度2.5~5 cm。平均长度3.5 cm。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首先应将脱出的肠管减压、排空,如发现病变肠管同时进行治疗。术者用双手食指扩张腹腔10~20 min,使其容积增大。还纳肠管。于脐右侧纵行剪开脐带,结扎并切除脐动、静脉,将脐片向右侧翻转覆盖于裂口上,做适当修剪后与周围腹壁作全层间断缝合。术后伤口碘伏纱布覆盖,隔日换药。自体脐带修补平均手术时间为65 min。

结果

本组自体脐带修补患儿存活26例,出现严重合并症死亡2例,自动出院2例,存活率为86.7%。术后随访2~20年,与正常同龄儿在智力、身高、体质量方面相比差异不明显。

结论

自体脐带腹裂修补术具有取材方便、操作简单、术后容易管理,远期疗效确切,为进一步广泛临床应用提供有力证据。

其他文献
期刊
@@
期刊
目的探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手术干预时机和预后,为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规范化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前瞻性研究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手术指征。从2009年7月至2014年6月,在江苏和安徽地区5家新生儿医疗中心以出现腹腔游离气体、弥漫性腹膜炎、腹腔包块、肠鸣音消失等症状之一作为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手术指征(后5年组),与这5家新生儿医疗中心从2004年6月至2009年6月以腹腔出现游离气体为
目的探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手术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164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临床资料。结果164例病例中,手术72例,因肠管坏死广泛自动出院17例,占23.61%;肠造瘘41例,占56.94%,其中自动出院6例,占14.63%(4/41);因近端肠管短不适于肠造瘘而直接肠吻合14例,其中因吻合口瘘等原因自动出院5例,占35.71%(5/14)。保守治疗92例,
目的评价重组人β防御素3(recombinant human betadefensin3, rhBD3)对新生大鼠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模型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人工喂养联合缺氧及冷刺激方法制备新生SD大鼠NEC模型。实验分组:A组为正常组(12只),B组为正常rhBD3干预组(12只),C组为NEC模型组(20只),D组为NEC模型rhBD3干预组(24只)。收集肠管和血液标本。结果① rhB
患儿女,生后30min,因“生后发现皮肤多发酒红色斑”入院。患儿系第1胎第1产,胎龄39周剖宫产娩出,出生体重3500g,生后无窒息,羊水、胎盘、脐带无异常。查体:双侧颜面、肢体、
目的探讨低出生体质量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手术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670例低出生体质量NEC病例临床资料,根据患儿出生体质量分为极低出生体质量(ELBW)组(<1 500 g,241例)及低出生体质量(LBW)组(1 500~2 500 g,429例),分析比较两组患儿的手术率,对两组中手术患儿的手术指征,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