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纳米纤维气凝胶的制备及其吸油性能

来源 :材料研究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exiangl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先用静电纺丝-液相接收技术制备蓬松的聚丙烯腈(PAN)三维纳米纤维,然后将其进行热稳定化处理得到超轻纳米纤维气凝胶(CNFAs).CNFAs内部是碳纳米纤维交叠形成的开孔网络,发生80%应变后能回弹到原形.用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气相沉积疏水化处理后,CNFAs的水接触角增大到145°.研究了静电纺丝纳米纤维的原始堆积密度对CNFAs的体积收缩率、密度、吸油容量以及循环吸附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这种气凝胶的机械性能优异.纳米纤维合适的初始堆积密度为4 mg·mL-1,制备出的CNFAs对油类污染物的吸附量可达到自重的185倍;用燃烧和挤压方法10次循环回收吸附饱和的CNFAs,其吸附容量仍保持稳定.
其他文献
现行国标传统的电动机堵转电流测试方法只能测定电动机堵转时的稳态电流,而没有测试电动机起动瞬间的最大电流,造成瞬时保护特性设计不合理,甚至导致跳闸.本文通过仿真分析,并经过试验实测得到电动机起动瞬时最大电流,找出问题所在,提出解决方案.
本文以自主研发的60 kW级船用燃料电池模块为对象,建立模块的基本可靠性模型和任务可靠性模型,然后针对具体的可靠性定量指标进行可靠性分配获得各零部件的可靠性参数,为燃料电池模块各零部件的设计和选型提供可靠性指标参考.
本文对银材料在船舶领域中的应用进行了分类和介绍,阐述氧化银、太银粉、氯化银等材料在相应电池中的应用状况.同时,对电池所使用的银材料的质量指标进行了归纳,并简介了各类银材料研究的进展.最后对船舶用银材料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针对轨道交通以太网网络控制领域设备繁多、故障频发的问题,设计基于OMAPL138的CANopen协议从站.其中,移植CanFestival运行在VxWorks操作系统,实现从站与主站的网络通信.通信测试表明,该系统保证了数据通信的实时性和可靠性.
在固定式开关柜这种狭窄的环境中,接线不便会对开关柜回路电阻测试的效率和准确度、人员和设备的安全产生影响.为解决这一问题,笔者研制了真空式吸盘接线接头.先根据开关柜内空间的大小、接线排的宽度制订了接线接头的总体结构;根据3种接线方式进行接线柱的设计,再选择材料,最后对接线接头进行了现场测试.研究结果表明,研制的接线接头符合相关绝缘等安全标准,能提高固定式开关柜回路电阻测试的效率、准确度,保障试验过程中人员和设备的安全,从而减少对外停电时间和用工成本.
以某万吨集装箱船为母型,在分析燃油消耗监管原理的基础上,提出燃油消耗的监控方案,并介绍方案设计中的关键技术.对比结果表明:该设计能实现船舶燃油消耗的查询、监控和实时更新,为管理者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使管理更加有效.
沸石微孔晶体材料的比表面积较大、水热稳定性较高、微孔丰富均一以及表面性质可调,可用于吸附、催化、抗菌、药物输运和水处理.沸石的阳离子交换能力很强.在用离子交换法制备的载银沸石中,Ag主要以Ag+、银团簇和银纳米颗粒三种状态存在.Ag+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以及银团簇高效和可调的发光性能,受到了极大的关注和深入研究.本文综述了通过离子交换法制备的载银沸石在白光LED以及可调多色发光荧光粉、传感器、抗菌材料、吸附和催化等方面的应用.
以石墨相氮化碳(g-C3N4)和六水合硝酸钴为原料制备Co@CNT复合电磁波吸收剂,调节Co元素含量以提高其电磁波吸收性能.采用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拉曼光谱、扫描电镜(SEM)、能谱分析(EDS)和透射电镜(TEM)等手段表征其微结构和物相组成,使用矢量网络分析仪测量复合物电磁参数并进行Matlab模拟得到反射损耗图.结果 表明,Co@CNT-1与石蜡质量比为1∶3的材料,其吸波性能最优,厚度为4.1mm时对电磁波的吸收最强,最小反射损耗(RLmin)为-45.5 dB;厚度
制备三种表面有不同深度划伤的690TT合金传热管试样并观察划伤导致的微观组织变化,研究了表面划伤对腐蚀、应力腐蚀行为的影响.结果 表明:在传热管表面划伤的划伤堤和划伤谷附近出现了严重的塑性变形,并在划伤堤附近产生了大量的滑移台阶和撕裂变形征;划伤深度对不同划伤区域腐蚀产物的形貌、成分和分布等没有明显的影响;随着划伤深度的增大SCC裂纹的数量和长度都呈增加的趋势,说明材料的SCC敏感性增强;划伤产生的滑移台阶、微裂纹等缺陷,易成为SCC裂纹优先萌生位置.
用铜模喷铸法制备Cu(478-x)Zr46.2Al6Fex(x=0,0.8,1.2,1.6)系列合金,研究了Fe微合金化对其非晶形成能力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 表明:随着微量元素Fe含量的提高合金的玻璃形成能力降低,而其室温塑性变形能力明显提高;随着Fe含量的提高基体中产生了更多的自由体积,且Fe与Cu的正混合焓使基体中成分/自由体积分布的不均匀性提高.这些因素,使高Fe含量的非晶合金具有更高的塑性变形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