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全国各地大搞课堂教学改革,特别是围绕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的研究更是如火如荼,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迎接国际竞争的迫切需要,但在农村小学,尤其是象我们这种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实施素质教育改革发展仍较为缓慢。以下是笔者结合实际,对农村开展素质教育的几点肤浅认识:
一、坚持德育为首,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农村教师在师德方面要不断地学习和总结,不断地约束自我,提升自我。教育主管部门可将师德建设作为学校办学质量和水平评估的重要指标,加强对教师师德的考评,突出专业思想教育,切实提高敬业爱岗、热爱家乡的师德素质,要求教师要有献身教育、无私奉献的精神,志愿扎根农村,在乡村中小学教书育人,为农村基础教育和现代化建设奉献自己毕生的智慧和才能。
二、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要积极地为农村教师创造条件,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要给学生一滴水,自己须备源源不断的泉水,才能适应素质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是一个教师所应具备的,在素质教育中,他所要求的是提高人的素质为目的的教育。农村教师必须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学生观和师生观。让每个学生都充满信心,培养学生自信、自尊和自强的心理,还要钻研教学理论,改进教学策略,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都得到发展,精心组织农村教师进行全面的新课程理论培训,使他们能够认真理解,理会和把握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教育观念、改革目标以及相关的政策措施和各学科课程标准的解读。精心组织农村教师参加技术培训,提高技术素养。还可以让农村教师定期分批到城镇学校“拜师学艺”,由专家引领,促进专业成长。
三、优化课堂教学 改进教育环境
课堂中,倡导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发表看法,培养质疑的习惯。组织学生进行必要的讲座,留给学生自我思考、探究和自我开拓的时间与空间,鼓励和指导他们主动地、独立地钻研问题,并在个人钻研的基础上,积极参与讲座及其他学习活动,善于倾听、吸纳他人的意见,学会宽容和沟通,学会协作和分享。指导学生在活动中,学会观察与思考、学会发现与归纳,并能通过自已的力量解决问题,创新问题,提高获取新知的能力,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充满活力与灵气。在教学课堂中,要创设民主和谐的教育环境,改进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提高科学文化素质,课堂教学是学生掌握系统文化科学知识的主要渠道。民主和谐的环境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民主和谐的环境是为学生提供这样自由的空间。这样的环境不仅要靠教师在教学中创设,也需要变革教育体制与管理。倡导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健康个性的有一定选择余地的教育模式。倡导人本主义,解放学生的创造力。传统的教育缺少的就是这样的一种民主和谐的氛围,让学生找不到自由的空间,教师要善于关注学生的心理认知规律,善于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习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获得知识和提高能力。
四、丰富课外活动,发展兴趣,培养特长
课外活动是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对素质教育的实施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农村小学可以因地制宜,开发和建设一批具有乡村特色的校本课程,激发乡村孩子自主学习的关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农村田园牧歌式的生活方式养成了农村孩子诚实善良、善于动手、吃苦耐劳、好奇心强等优良品质。乡村学校可以通过艺术课、园艺课、养殖课、制作课和劳作课等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乡村日常生活世界的背后,蕴含着无限的生存智慧和人文情怀,也埋藏着许多技术神奇和科学奥秘,只有真正走进乡村孩子的生活世界,才能切实地激发他们学习和发展的积极性,才能真正提升农村学校的教学水平。
五、加强社会关注、扶持力度
农村教育在整个国民教育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国有13亿人口,8亿在农村。在2亿中小学生中有1.6亿多学生生活在县镇和农村。其中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占到80%,这就决定了基础教育工作重点在农村。所以说整个社会都应关注农村的基础教育。尤其是城市教育要支持农村教育,为农村教育提供教育资源上的帮助,做好送课下乡的工作。教育政策应该倾向于农村教育,加大资金的扶持力度,用于农村教学硬件设施,提高办学条件。提高农村教师的工资待遇。另外要大力呼吁社会各界人士为农村教育贡献自己的力量,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为农村教育的快速发展,为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为使我国能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出好人才,整个社会都应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
总之,在农村地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协调教育的各种功能,把每位教育者的思想、认识和基本素质,有机地统一起来,这样农村小学的素质教育就一定能开展得有声有色。
一、坚持德育为首,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农村教师在师德方面要不断地学习和总结,不断地约束自我,提升自我。教育主管部门可将师德建设作为学校办学质量和水平评估的重要指标,加强对教师师德的考评,突出专业思想教育,切实提高敬业爱岗、热爱家乡的师德素质,要求教师要有献身教育、无私奉献的精神,志愿扎根农村,在乡村中小学教书育人,为农村基础教育和现代化建设奉献自己毕生的智慧和才能。
二、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要积极地为农村教师创造条件,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要给学生一滴水,自己须备源源不断的泉水,才能适应素质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是一个教师所应具备的,在素质教育中,他所要求的是提高人的素质为目的的教育。农村教师必须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学生观和师生观。让每个学生都充满信心,培养学生自信、自尊和自强的心理,还要钻研教学理论,改进教学策略,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都得到发展,精心组织农村教师进行全面的新课程理论培训,使他们能够认真理解,理会和把握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教育观念、改革目标以及相关的政策措施和各学科课程标准的解读。精心组织农村教师参加技术培训,提高技术素养。还可以让农村教师定期分批到城镇学校“拜师学艺”,由专家引领,促进专业成长。
三、优化课堂教学 改进教育环境
课堂中,倡导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发表看法,培养质疑的习惯。组织学生进行必要的讲座,留给学生自我思考、探究和自我开拓的时间与空间,鼓励和指导他们主动地、独立地钻研问题,并在个人钻研的基础上,积极参与讲座及其他学习活动,善于倾听、吸纳他人的意见,学会宽容和沟通,学会协作和分享。指导学生在活动中,学会观察与思考、学会发现与归纳,并能通过自已的力量解决问题,创新问题,提高获取新知的能力,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充满活力与灵气。在教学课堂中,要创设民主和谐的教育环境,改进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提高科学文化素质,课堂教学是学生掌握系统文化科学知识的主要渠道。民主和谐的环境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民主和谐的环境是为学生提供这样自由的空间。这样的环境不仅要靠教师在教学中创设,也需要变革教育体制与管理。倡导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健康个性的有一定选择余地的教育模式。倡导人本主义,解放学生的创造力。传统的教育缺少的就是这样的一种民主和谐的氛围,让学生找不到自由的空间,教师要善于关注学生的心理认知规律,善于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习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获得知识和提高能力。
四、丰富课外活动,发展兴趣,培养特长
课外活动是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对素质教育的实施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农村小学可以因地制宜,开发和建设一批具有乡村特色的校本课程,激发乡村孩子自主学习的关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农村田园牧歌式的生活方式养成了农村孩子诚实善良、善于动手、吃苦耐劳、好奇心强等优良品质。乡村学校可以通过艺术课、园艺课、养殖课、制作课和劳作课等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乡村日常生活世界的背后,蕴含着无限的生存智慧和人文情怀,也埋藏着许多技术神奇和科学奥秘,只有真正走进乡村孩子的生活世界,才能切实地激发他们学习和发展的积极性,才能真正提升农村学校的教学水平。
五、加强社会关注、扶持力度
农村教育在整个国民教育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国有13亿人口,8亿在农村。在2亿中小学生中有1.6亿多学生生活在县镇和农村。其中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占到80%,这就决定了基础教育工作重点在农村。所以说整个社会都应关注农村的基础教育。尤其是城市教育要支持农村教育,为农村教育提供教育资源上的帮助,做好送课下乡的工作。教育政策应该倾向于农村教育,加大资金的扶持力度,用于农村教学硬件设施,提高办学条件。提高农村教师的工资待遇。另外要大力呼吁社会各界人士为农村教育贡献自己的力量,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为农村教育的快速发展,为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为使我国能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出好人才,整个社会都应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
总之,在农村地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协调教育的各种功能,把每位教育者的思想、认识和基本素质,有机地统一起来,这样农村小学的素质教育就一定能开展得有声有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