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政府节省开支不妨从减少驻外办开始
今年1月14日,山东潍坊决定撤销其驻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的11个办事处,获得众多支持。据悉,仅北京各种各地驻京机构就超过一万家,每年需要经费100亿元以上。专家称,潍坊驻京办撤销具有标志性意义,这说明在北京这些驻京办完全可以撤销。
100亿元以上,这简直是一个天文数字。如果用这些钱建学校,可以建成多少学校?用这些钱帮助贫困人口,可以让多少人脱贫致富?用这些钱帮助人看病,可以使多少人摆脱病魔的折磨?可这些钱最终花在了办事处上。
办事处究竟为人们办了些什么事?“跑部”仍然是各地驻京办的一项重要工作。但这样的“跑部”导致了资源配置的不透明甚至存在着暗箱、腐败现象。在一些震惊全国的腐败案件中,也多有驻京办工作人员的身影,比如河北省李真案中的河北省驻京办原主任王福友、成克杰案中广西驻京办事处原副主任李一洪、沈阳“慕马案”中沈阳驻京办原主任崔力。也就是说,我们花了100亿元,不但没有给人民带来好处,还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其实,这100亿元还是一个保守的数字。一是很多驻京办每年花费都在100万元以上。潍坊市大部分驻外办都在搞经营,由于有的驻外办经营不善,有两家办事处已经累计欠款2000多万元,三家已停止开展业务。截至2008年10月,这些办事处欠发职工工资和欠缴社会保险达400余万元。这些钱最终还是要政府还的。二是现在不但有驻京办,还有驻上海办、驻广州办、驻深圳办。因此这一万家驻京办只是驻外办的一部分。全国究竟有多少驻外办,恐怕没有多少人能搞清楚,有的说一万家,有的说六万家,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这么多驻外办每年的花费是非常惊人的。
过去我们要撤销驻外办,大多数都是从透明政府权力、减少政府腐败角度出发的,事实上,从节约这个角度来看,也有必要大幅度减少驻外办。中办和国办下发了《关于党政机关厉行节约若干问题的通知》,要求“各级党政机关必须厉行节约,坚决制止奢侈浪费”,并提出了“两年内,党政机关一律不得新建办公楼”等硬性指标。在国务院今年召开的第二次廉政工作会议上,温总理明确指出,今年各级党政机关公务接待费用支出要在2008年基础上削减10%。严控公车购置经费,今年各级党政机关车辆购置及运行费用要在近三年平均数基础上降低15%。严禁以公务考察为名出国(境)旅游,今年各地区、各部门因公出国(境)经费支出要在近三年平均数基础上压缩20%。如何实现以上的节约目标,减少驻外办就是一个好办法。
如果我们减少一半的驻外办,那么一年至少就应该减少50亿元,十年就是5D0亿元,事实上很多驻外办已经存在几十年了。从现实意义来看,很多驻外办已经没有存在的理由,现在权力越来越透明,办事程序越来越公开,交通、信息技术越来越发达。潍坊市能撤销11家驻外办,其他地方为什么就不能?
很多地方正在进行政府改革,面对浪费这么多又容易发生腐败的驻外办,不应当成为改革的特区。政府节省开支、政府改革不妨就从减少驻外办开始。
“驻京办购假酒”应倒逼权力公开机制
周明华
今年2月初,河南许昌和漯河两家驻京联络处(以下简称“驻京办”)联合购买了777瓶价值66万元的“贵州茅台酒”。但客人饮用该批“茅台”时,发现酒的口味不对,驻京办工作人员将销售假酒的人员举报到工商部门。记者4月11日获悉,经初步调查,北京市西城工商分局确认这批茅台酒为假酒,并联合警方拘捕3名涉嫌销售假茅台酒的人员。
驻京办的“进奏官”潇洒一挥手,66万元之巨的地方财政经费瞬间便灰飞烟灭。不知,这些驻京官员是真傻还是装傻,弄出这一“穿帮指数”甚高的假茅台事件。从报道中来看,举报者是驻京办自己,不像是为得好处故意“买假”。那么,历经“名酒”沙场的他们,何以上了作假者的当呢?答案恐怕只有一个,最近“驻事”繁忙,他们需要款待“京客”的频率实在是太高,要防范假茅台渗进驻京办的人力颇为有限,这便给制假者提供了可乘之机。
这非笔者臆断,小小两个地市政府的驻京办,就一口气购名酒777瓶,恐怕不仅仅是_一些“京客”胃子强、酒置大那么简单,还与最近需要“进奏官”去大展“公关才华”的事儿太多有关。受去年全球经济不景气影响,国务院未来两年将投资4万亿元拉动内需的消息一出,地方政府就急组“跑部大队”上京,充分整合原有驻京办的人力资源,短期内使得发改委等部周围的“内需”先期被瞬间拉动,在去年10月和11月,据说要在发改委附近找个车位都要“开后门”。资金、项目、投放等,似乎无法与“人情、面子、关系”脱钩。
“书到用时方嫌少”,驻京办的重要性此时凸显。在一些技艺过人的“驻京能人”的运作之下,地方政府不被牵着“牛鼻子”走都难。别说他开口要买几箱茅台酒、几箱中华烟,就是买几辆宝马、几幢别墅,只要能得到别的地方拿不到的大投资项目就成。因为地方政府心中始终放着一把算盘:只有舍得孩子才能套得住狼。这就是“驻京办”这种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时至今日仍固若金汤的根源。据国管局有关人士称,目前仅52家省级驻京办便有工作人员约8000人,加上市级县级,数目早超万人。有关专家估算,若一个驻京办每年的经费保守地按100万元算,所有驻京办每年需要的全部经费高至100亿元以上。
基于此,要撤销驻京办,杜绝“会跑的娃儿有奶吃”的现象渗透至市场经济良性肌体,必须在除开少数涉及国家秘密的投资项目之外,彻底让国家各部委的所有公共民生建设项目的配制、计划、路径等,行走在一列玻璃车里,让阳光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地将它照得通体透明。按现代宪政制度,国家部门公共投资资源与权威意识的生成,并非个人盘踞,而系一种赋权关系。人民与官员之间是授权与被授权关系,公权人是人民之公仆。而今,之所以一些官员好上“驻京办”这一口,便是这种公共服务精神背弃。这的确该引发我们社会的全盘反思了。
驻京办潜规则一瞥
陈锦辉
事实一再严酷又不断地证明,各行各业均有潜规则。
问题是,潜规则的本义是潜在的东西,有点羞于见人的意思,但这东西一旦盛行,就变成公开了。一旦公开,影响之坏,腐蚀力之强,社会公信力乃至政府执政能力都将面临巨大拷问。这一点在近来不断被升温关注的驻京办问题上更加明显。公众指责最巨的是“河南许昌与漯河两市的驻京联络处为了招待客人,花了66万余元却买到777瓶假茅台”。这样的新闻,让人不把它与“烧钱”联系起来都难。据闻,驻京办招待烟最次“中华”,酒非“茅台”不上。但“假茅台”事件使“驻京办”问题再次浮出水面,潜规则也就公开亮相。其实“驻京办”遭人诟病早已有之,中央领导、媒体大 众都对驻京办腐败问题有过说法,但似乎并未改观,却有愈演愈烈之势。
据报道,目前副省级市级县级外加各种联络处、协会、国企和大学等超过一万家各类“驻京办”的开销达上百亿。那么不禁要问,谁给这些驻京机构这么大的权利?关键还在于潜规则。
驻京办实质上是一个独立的世界,它好像被罩了一层不透明膜,这层膜正是他们背后的各级当权者。
驻京办受斥最多的是“跑部钱进”,跑项目,争资金,所有花费当然“实报实销”。它的强项是拉关系、陪吃陪玩陪住。要拉关系,要使别人看得顺眼,就得配备高档交通工具。据说,某市级驻京办就有奔驰、凯迪拉克和林肯各两辆。单养豪车一项,就得花费多少!另有一项重要任务就是“领导来京安排好。”后者更是一项潜规则,又是驻京办主任们煞费苦心经营的大事。因为这将直接关系他们自己的切身利益。驻京办人选是肥差,也是官场上大眼瞪小眼的热门,领导肯定要选自己信得过的人,日后还得靠着提携,花的不是自己的钱,主任们能不知恩图报?一旦大领导上去了,也一定会拉一把驻京办兄弟。
为搞定“上面的”官员,驻京办之间拼实力,拼关系,甚至拼送礼行贿的大有人在。有人说,在京一流医院一流大学,其他人搞不定,驻京办主任出马肯定拿下。因为他们舍得花费舍得下工夫。当然,这种医疗、教育等资源也是恭候本地来京领导的。同样按照潜规则,领导来京,本人及家属的所有开销都由公款支付。
驻京办的工作箴言是:“事事以领导满意为宗旨,事事以招商引资为取舍,事事以项目服务为目标。”可是,当老家群众来京上访时,他们不是认真了解情况,为民请命,而是按照上级的要求,维护首都的稳定、维护地方政府形象。于是,遣送进京上访人员又成了驻京办的一大要务。
设立地方驻京办始于上世纪50年代初,计划经济形势下自有其合理性,但到了90年代直至今天,驻京办已经异变成一些官员搭上“上面关系”以牟取私利的“天梯”。
如果说,驻京办曾经在计划经济时代确实产生过一些积极作用的话,如今,随着商品市场的繁荣和成熟,交通和通讯的迅捷和通畅,驻京办为当地谋取物质需求的功能已基本丧失。
一位曾经沉浮于官场的前官员以一部《驻京办主任》名震文坛,是喜是悲,很难定论。京城与地方,官场、商场、名利场,真不知该把“驻京办”这个很具特色的概念归入哪个领域,似乎都有点瓜葛。其政治经济行政等诸功能应有尽有,小说中“虚构”的东州市政府驻京办主任丁能通认为,贵必有王气,富必有福气,在中国官场上,二者可以兼得的只有驻京办主任了。既贵为官员,又像个商人,离天王老子最近,可以广交权贵,当然福气多多了。而帮他打通种种关节的正是潜规则。
今年1月14日,山东潍坊决定撤销其驻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的11个办事处,获得众多支持。据悉,仅北京各种各地驻京机构就超过一万家,每年需要经费100亿元以上。专家称,潍坊驻京办撤销具有标志性意义,这说明在北京这些驻京办完全可以撤销。
100亿元以上,这简直是一个天文数字。如果用这些钱建学校,可以建成多少学校?用这些钱帮助贫困人口,可以让多少人脱贫致富?用这些钱帮助人看病,可以使多少人摆脱病魔的折磨?可这些钱最终花在了办事处上。
办事处究竟为人们办了些什么事?“跑部”仍然是各地驻京办的一项重要工作。但这样的“跑部”导致了资源配置的不透明甚至存在着暗箱、腐败现象。在一些震惊全国的腐败案件中,也多有驻京办工作人员的身影,比如河北省李真案中的河北省驻京办原主任王福友、成克杰案中广西驻京办事处原副主任李一洪、沈阳“慕马案”中沈阳驻京办原主任崔力。也就是说,我们花了100亿元,不但没有给人民带来好处,还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其实,这100亿元还是一个保守的数字。一是很多驻京办每年花费都在100万元以上。潍坊市大部分驻外办都在搞经营,由于有的驻外办经营不善,有两家办事处已经累计欠款2000多万元,三家已停止开展业务。截至2008年10月,这些办事处欠发职工工资和欠缴社会保险达400余万元。这些钱最终还是要政府还的。二是现在不但有驻京办,还有驻上海办、驻广州办、驻深圳办。因此这一万家驻京办只是驻外办的一部分。全国究竟有多少驻外办,恐怕没有多少人能搞清楚,有的说一万家,有的说六万家,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这么多驻外办每年的花费是非常惊人的。
过去我们要撤销驻外办,大多数都是从透明政府权力、减少政府腐败角度出发的,事实上,从节约这个角度来看,也有必要大幅度减少驻外办。中办和国办下发了《关于党政机关厉行节约若干问题的通知》,要求“各级党政机关必须厉行节约,坚决制止奢侈浪费”,并提出了“两年内,党政机关一律不得新建办公楼”等硬性指标。在国务院今年召开的第二次廉政工作会议上,温总理明确指出,今年各级党政机关公务接待费用支出要在2008年基础上削减10%。严控公车购置经费,今年各级党政机关车辆购置及运行费用要在近三年平均数基础上降低15%。严禁以公务考察为名出国(境)旅游,今年各地区、各部门因公出国(境)经费支出要在近三年平均数基础上压缩20%。如何实现以上的节约目标,减少驻外办就是一个好办法。
如果我们减少一半的驻外办,那么一年至少就应该减少50亿元,十年就是5D0亿元,事实上很多驻外办已经存在几十年了。从现实意义来看,很多驻外办已经没有存在的理由,现在权力越来越透明,办事程序越来越公开,交通、信息技术越来越发达。潍坊市能撤销11家驻外办,其他地方为什么就不能?
很多地方正在进行政府改革,面对浪费这么多又容易发生腐败的驻外办,不应当成为改革的特区。政府节省开支、政府改革不妨就从减少驻外办开始。
“驻京办购假酒”应倒逼权力公开机制
周明华
今年2月初,河南许昌和漯河两家驻京联络处(以下简称“驻京办”)联合购买了777瓶价值66万元的“贵州茅台酒”。但客人饮用该批“茅台”时,发现酒的口味不对,驻京办工作人员将销售假酒的人员举报到工商部门。记者4月11日获悉,经初步调查,北京市西城工商分局确认这批茅台酒为假酒,并联合警方拘捕3名涉嫌销售假茅台酒的人员。
驻京办的“进奏官”潇洒一挥手,66万元之巨的地方财政经费瞬间便灰飞烟灭。不知,这些驻京官员是真傻还是装傻,弄出这一“穿帮指数”甚高的假茅台事件。从报道中来看,举报者是驻京办自己,不像是为得好处故意“买假”。那么,历经“名酒”沙场的他们,何以上了作假者的当呢?答案恐怕只有一个,最近“驻事”繁忙,他们需要款待“京客”的频率实在是太高,要防范假茅台渗进驻京办的人力颇为有限,这便给制假者提供了可乘之机。
这非笔者臆断,小小两个地市政府的驻京办,就一口气购名酒777瓶,恐怕不仅仅是_一些“京客”胃子强、酒置大那么简单,还与最近需要“进奏官”去大展“公关才华”的事儿太多有关。受去年全球经济不景气影响,国务院未来两年将投资4万亿元拉动内需的消息一出,地方政府就急组“跑部大队”上京,充分整合原有驻京办的人力资源,短期内使得发改委等部周围的“内需”先期被瞬间拉动,在去年10月和11月,据说要在发改委附近找个车位都要“开后门”。资金、项目、投放等,似乎无法与“人情、面子、关系”脱钩。
“书到用时方嫌少”,驻京办的重要性此时凸显。在一些技艺过人的“驻京能人”的运作之下,地方政府不被牵着“牛鼻子”走都难。别说他开口要买几箱茅台酒、几箱中华烟,就是买几辆宝马、几幢别墅,只要能得到别的地方拿不到的大投资项目就成。因为地方政府心中始终放着一把算盘:只有舍得孩子才能套得住狼。这就是“驻京办”这种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时至今日仍固若金汤的根源。据国管局有关人士称,目前仅52家省级驻京办便有工作人员约8000人,加上市级县级,数目早超万人。有关专家估算,若一个驻京办每年的经费保守地按100万元算,所有驻京办每年需要的全部经费高至100亿元以上。
基于此,要撤销驻京办,杜绝“会跑的娃儿有奶吃”的现象渗透至市场经济良性肌体,必须在除开少数涉及国家秘密的投资项目之外,彻底让国家各部委的所有公共民生建设项目的配制、计划、路径等,行走在一列玻璃车里,让阳光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地将它照得通体透明。按现代宪政制度,国家部门公共投资资源与权威意识的生成,并非个人盘踞,而系一种赋权关系。人民与官员之间是授权与被授权关系,公权人是人民之公仆。而今,之所以一些官员好上“驻京办”这一口,便是这种公共服务精神背弃。这的确该引发我们社会的全盘反思了。
驻京办潜规则一瞥
陈锦辉
事实一再严酷又不断地证明,各行各业均有潜规则。
问题是,潜规则的本义是潜在的东西,有点羞于见人的意思,但这东西一旦盛行,就变成公开了。一旦公开,影响之坏,腐蚀力之强,社会公信力乃至政府执政能力都将面临巨大拷问。这一点在近来不断被升温关注的驻京办问题上更加明显。公众指责最巨的是“河南许昌与漯河两市的驻京联络处为了招待客人,花了66万余元却买到777瓶假茅台”。这样的新闻,让人不把它与“烧钱”联系起来都难。据闻,驻京办招待烟最次“中华”,酒非“茅台”不上。但“假茅台”事件使“驻京办”问题再次浮出水面,潜规则也就公开亮相。其实“驻京办”遭人诟病早已有之,中央领导、媒体大 众都对驻京办腐败问题有过说法,但似乎并未改观,却有愈演愈烈之势。
据报道,目前副省级市级县级外加各种联络处、协会、国企和大学等超过一万家各类“驻京办”的开销达上百亿。那么不禁要问,谁给这些驻京机构这么大的权利?关键还在于潜规则。
驻京办实质上是一个独立的世界,它好像被罩了一层不透明膜,这层膜正是他们背后的各级当权者。
驻京办受斥最多的是“跑部钱进”,跑项目,争资金,所有花费当然“实报实销”。它的强项是拉关系、陪吃陪玩陪住。要拉关系,要使别人看得顺眼,就得配备高档交通工具。据说,某市级驻京办就有奔驰、凯迪拉克和林肯各两辆。单养豪车一项,就得花费多少!另有一项重要任务就是“领导来京安排好。”后者更是一项潜规则,又是驻京办主任们煞费苦心经营的大事。因为这将直接关系他们自己的切身利益。驻京办人选是肥差,也是官场上大眼瞪小眼的热门,领导肯定要选自己信得过的人,日后还得靠着提携,花的不是自己的钱,主任们能不知恩图报?一旦大领导上去了,也一定会拉一把驻京办兄弟。
为搞定“上面的”官员,驻京办之间拼实力,拼关系,甚至拼送礼行贿的大有人在。有人说,在京一流医院一流大学,其他人搞不定,驻京办主任出马肯定拿下。因为他们舍得花费舍得下工夫。当然,这种医疗、教育等资源也是恭候本地来京领导的。同样按照潜规则,领导来京,本人及家属的所有开销都由公款支付。
驻京办的工作箴言是:“事事以领导满意为宗旨,事事以招商引资为取舍,事事以项目服务为目标。”可是,当老家群众来京上访时,他们不是认真了解情况,为民请命,而是按照上级的要求,维护首都的稳定、维护地方政府形象。于是,遣送进京上访人员又成了驻京办的一大要务。
设立地方驻京办始于上世纪50年代初,计划经济形势下自有其合理性,但到了90年代直至今天,驻京办已经异变成一些官员搭上“上面关系”以牟取私利的“天梯”。
如果说,驻京办曾经在计划经济时代确实产生过一些积极作用的话,如今,随着商品市场的繁荣和成熟,交通和通讯的迅捷和通畅,驻京办为当地谋取物质需求的功能已基本丧失。
一位曾经沉浮于官场的前官员以一部《驻京办主任》名震文坛,是喜是悲,很难定论。京城与地方,官场、商场、名利场,真不知该把“驻京办”这个很具特色的概念归入哪个领域,似乎都有点瓜葛。其政治经济行政等诸功能应有尽有,小说中“虚构”的东州市政府驻京办主任丁能通认为,贵必有王气,富必有福气,在中国官场上,二者可以兼得的只有驻京办主任了。既贵为官员,又像个商人,离天王老子最近,可以广交权贵,当然福气多多了。而帮他打通种种关节的正是潜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