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对蚌埠市乡镇留守儿童情况实际调查,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等方式,得到蚌埠市乡镇留守儿童相关具体数据。本文通过对所得调查数据的分析,切实了解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以及出现的原因,进而提出老师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学校积极与家长沟通合作等建议对策,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预防提供对策和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留守儿童 心理健康 干预路径
一、前言
留守儿童是连续工作三个月以上并留在其户籍所在地、由单独父母或其他亲属监护并接受义务教育的学龄儿童和青少年。近年来,蚌埠市经济等指标处于低水平,经济发展相对缓慢,无法为居民提供足够的就业岗位。因此,随着经济发展,地区存在失衡现象,一些欠发展地区农村劳动力涌向其他发达地区进行工作。伴随着大量劳动人口外流的现象持续严重,留守儿童数量也逐年升高,而且现如今网络较为发达,首先,网络中不良信息以及各种不良诱惑较为泛滥,类似于网络游戏被称为“精神鸦片”对农村留守儿童造成毒害;其次,农村留守儿童对网络信息的优劣辨别能力尚未发展成熟,留守儿童引发的社会问题引起国家和社会的重视,因此本文基于调查留守儿童相关数据,针对心理健康问题,提出相对措施。
二、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存在问题及其原因
(一)心理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比较普遍,农村留守儿童应给予更多的关注。单亲父母的长期监护和代际监护,甚至其他人的监护权,以及无人监护权,使父母也从来不了解和理解子女的心理和思想变化。因此,本文根据心理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分类分析。
1、性格存在柔弱问题
留守儿童自幼离开父母,缺乏父母的关爱,即使存在着爷爷奶奶或亲朋好友监管,但毕竟缺少父母的帮助,孩子遇到麻烦就觉得无力,长时间以来性格就变得极其柔弱,不愿与他人交流,更没有办法交到真心朋友。其次,缺少父母的关怀,留守儿童在与他人接触时,会觉得低人一等,不愿与他人接触,长期会导致性格出现自闭、柔弱的心理问题。
2、自卑心理明显
大多数孩子都有与他人进行比较的心理,而父母不在身边的留守儿童没有强有力的支持和保护。故此,与父母亲密的同学相比,留守儿童更容易感到自卑,甚至抛弃自我,不利于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容易发展成孤独症等精神疾病。
其次,留守儿童在与他人交朋友时,因缺乏父母的照顾,内心会存在或多或少的自卑感。特别在临近假期和开学,同学父母对其孩子进行接送,留守儿童却自己回家或者监护人接送时,自卑感会更为强烈。
3、埋怨父母心理
少数留守儿童会存在着不理解父母,认为家里生活贫困,父母亲没有能力才出去打工,所以会产生怨恨心理,会父母产生情感隔阂,甚至责怪父母无情。这对家庭的和睦产生了严重不良影响,从小见不到父母的儿童会缺少家庭的理念,长大后会出现叛逆心理,更有甚者,缺少父母的管教会走向犯罪的道路。
4、逆反心理严重
在从小缺乏父母的关爱的情况下,家长对孩子的态度真的是至关重要的,但是留守儿童的父母长期缺乏对孩子的管教,其次在管教方法上由于长期未见到孩子,往往采取高压的管教方法,在这种现象下,孩子对父母充满仇恨心理,从此关上了那扇和父母沟通交流的心灵之门。
在家里,留守儿童对待隔代亲人的态度上,往往因为缺乏父母的关爱而性格比较暴虐,容易发脾气。
5、沉迷于网络世界
许多留守儿童沉迷于网络世界,心智尚未成熟的儿童无法分清网络世界里的危险因素,对自己的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其次,留守儿童在生活中得不到父母的对孩子的关心和照顾,存在着缺少倾述者的现实问题,因此他们将倾述对象放到网络世界,认识陌生网友,向网友倾述心理情况,但留守儿童会存在被利用、被骗财等问题,面对网络世界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冲击,甚至会走向犯罪道路。其次留守儿童长期缺乏管教,会对网络游戏上瘾,沉迷于“精神鸦片”,不利于留守儿童正常学习和健康成长。
(二)原因分析
1、家庭因素
(1)父母观念存在问题
工作父母的一些想法有负面影响。那些认为自己从努力工作中赚的钱比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多的工作父母,在他们心中形成了一种新的“读书无用”的观念,这样他们就不会对孩子有明確的要求,让孩子顺其自然。因此,在孩子们的心目中,“学习,但不工作,可以赚钱”的普遍想法。一些不赚钱的在职父母认为他们的命运不好,他们整天抱怨别人,对孩子漠不关心,不负责任。有些家长认为,没有陪伴,孩子可以健康成长。在这个概念的指导下,他们好几年不回家,把孩子扔给祖父母,每月定期交钱,而且很长时间不来看望他们的孩子。因此,贫困儿童长期缺乏父母的陪伴和管教,他们的祖父母不能在纪律上发挥好作用,导致儿童心理不健康,容易滋生犯罪心理,不能健康学习和成长。
(2)监护不足
每一代亲戚过分溺爱孩子,不能有效管教孩子。留守儿童也普遍存在不重视学习、沉迷游戏的现实现象。其次,农村学校受办学条件和教学理念的限制和制约,不能为留守儿童提供足够特殊有效的教育和关爱,学校与家庭之间缺乏沟通。家庭和学校监管不力,导致相当一部分留守儿童厌学、逃学、辍学。
2、学校因素
(1)缺乏沟通交流
学校老师没有积极与留守儿童沟通,没有帮助他们有效表达心理压力和问题。由于乡镇学校学生人数较多,教师无法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因此对留守儿童的关注较少,导致交流较少。其次,一些学生歧视留守儿童,在学校里处处排挤留守儿童,使他们无法在学校正常学习,甚至没有真诚的朋友可以倾诉。这些现象加剧了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
(2)缺少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教育重心在学习成绩方面教育,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较为欠缺,缺乏心理健康老师,无法对心理有问题的学生进行有效疏导,这也是影响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原因。 3、社会的影响
(1)户籍制度
中国长期的城乡二元体制促进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但新中国成立以来实行的城乡二元结构,使被界定为“农村户籍公民”的农民成为事实上的“二等公民”。农民在户籍转移、就业、教育等方面与城市公民有不同的权利和义务。因此,在很多城市,孩子的上学需求无法得到有效的满足,父母不得已把孩子留在家乡和农村。
(2)社会对农民工的不公平态度
社会对“农民工”不公平的待遇,社会上存在着对农民工抱有歧视态度,对农村孩子的敌视,这导致外来打工者无法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其次外出打工生活环境较为简陋,父母不愿意让孩子跟着自己吃住环境如此简陋,不得已将孩子留在农村。
三、解决措施
(一)家长层面
家长作为孩子最为亲近的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根本原因是缺少父母的关怀和爱,因此父母应发挥他们特有的责任去疏导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
1、积极与孩子沟通交流
家长外出打工时,与孩子交流时应像朋友一样去关注孩子最近一段时间的状态,应用良好的方式去教导孩子,在不触碰原则下,不应打骂孩子,通过日常的关心来拉进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感情;积极关注孩子精神上的需求,更多时候孩子需要的不是物质需求。
在孩子寒暑假期间,可以将孩子接到打工地点,一方面增加陪伴孩子的时间,另一方面,体现出父母对孩子的关怀,让孩子心里充满爱。
2、慎重选择抚养人
家长在外出打工期间,应慎重选择抚养小孩的人员,不应该将小孩交由溺爱型的长辈抚养,这对孩子的发展是不利的。二更应旋转轴民主性的教养方式,为孩子创造一个健康的生活环境。
在选择抚养人的时候,可以侧重选择具有良好教育的亲属,这样的抚养人知道如何与孩子交流、沟通,可以在孩子学习和心理上提供帮助。
3、多与老师沟通交流孩子情况
作为留守儿童,陪伴时间最长的是老师,家长应多与老师沟通交流,了解孩子情况,并把自己所了解孩子情况与老师讨论,让老师多多注意孩子的问题,降低孩子出现心理问题的可能性。
(二)学校层面
1、建立学校心理活动室
学校可以招募具有专业心理知识的心理老师担任心理活动室负责人,在每周周末可以对单独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教育,找他们进行心理问题有关的交谈,解决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
2、学校组织老师学习心理知识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留守儿童更愿意在老师主动询问下,倾述自己的心理压力,因此学校应组织老师学习一些专业的心理知识,有利于老师帮助留守儿童排解心理问题。
3、引导老师积极与学生沟通
平等是师生沟通最重要的原则,在平等的师生关系之中,师生的沟通才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才能够准确定位留守儿童的问题,并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并让孩子充分接纳老师给他们提出的有针对性的帮助与意见。
任课老师积极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时解决心理问题,这会大大减少出现心理状况的留守儿童的数量。
4、组建一些学校活动
学校应更多组建一些学校活动,例如:运动会、写作比赛、互助活动等,引导留守儿童积极参与其中,增加他们的存在感和幸福感,让他们感受到学校对其的关注。
其次,留守兒童参加学校活动,可以提高交到真心朋友的可能性,减少被孤立的留守儿童的数量,为孩子提供合适的倾述对象,这也会大大减少出现心理问题的留守儿童。
5、积极与家长沟通合作
学校积极引导家长如何教育孩子,如何倾听孩子的心里话,为孩子增加更多的倾述对象,减少家庭压力对孩子心理造成的负担;其次将孩子一段时间的状态和家长沟通,充分了解孩子的心理健康,做到防患于未然。
(三)政府层面
1、发展当地经济,提供就业
农村劳动人口为了生计选择外出打工,恰恰说明当地经济发展较为落后,无法提供足够多的劳动岗位。因此,政府应积极引导当地经济发展,为外来企业提供政策倾斜,吸引投资,增加当地劳动岗位,满足农场劳动人口生计需求,这将大大减少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
2、完善户籍制度建设
国家应积极推进户籍制度建设,完善全国性户籍制度,父母外出打工可以携带孩子,在打工地区提供孩子入学机会,完善教育制度改革,解决异地上学所带来的户籍问题,这将会让部分家长更愿意带着孩子去外地打工,增加陪伴时间。
3、提高网络安全,打击不良信息传播
现在的留守儿童因为要与父母保持联系,基本上都具备智能手机。但留守儿童心智尚未成熟,对网络一些不良信息辨别度不高,会出现模仿等情景,如:一些网络热门伤感语言的出现、一些打着为留守儿童的成长的旗号,却对他们进行错误引导的视频博主。网络中的不当语言会阻碍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成长。
其次,一些网络诈骗团伙,会趁虚而入,假借着对留守儿童的关心,天天嘘寒问暖,打破孩子的内心防线,让留守儿童帮他们传播一些不良信息、进行一些违法犯罪活动,更会存在诈骗团伙对留守儿童的精神诈骗和钱财诈骗。
参考文献:
[1]党雅贤.如何开展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J].新课程(中). 2018(10)
[2]孙有喜.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J].西部素质教育.2019(03)
[3]赵彦.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 2019(12)
[4]张明忠.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及教育对策[J].散文百家.2019(07)
作者简介:刘申奥(2001——)男,汉族,安徽阜阳人,安徽财经大学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2019级本科生,财政学专业
本文系安徽财经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资助,项目编号:S202010378514
关键词:留守儿童 心理健康 干预路径
一、前言
留守儿童是连续工作三个月以上并留在其户籍所在地、由单独父母或其他亲属监护并接受义务教育的学龄儿童和青少年。近年来,蚌埠市经济等指标处于低水平,经济发展相对缓慢,无法为居民提供足够的就业岗位。因此,随着经济发展,地区存在失衡现象,一些欠发展地区农村劳动力涌向其他发达地区进行工作。伴随着大量劳动人口外流的现象持续严重,留守儿童数量也逐年升高,而且现如今网络较为发达,首先,网络中不良信息以及各种不良诱惑较为泛滥,类似于网络游戏被称为“精神鸦片”对农村留守儿童造成毒害;其次,农村留守儿童对网络信息的优劣辨别能力尚未发展成熟,留守儿童引发的社会问题引起国家和社会的重视,因此本文基于调查留守儿童相关数据,针对心理健康问题,提出相对措施。
二、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存在问题及其原因
(一)心理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比较普遍,农村留守儿童应给予更多的关注。单亲父母的长期监护和代际监护,甚至其他人的监护权,以及无人监护权,使父母也从来不了解和理解子女的心理和思想变化。因此,本文根据心理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分类分析。
1、性格存在柔弱问题
留守儿童自幼离开父母,缺乏父母的关爱,即使存在着爷爷奶奶或亲朋好友监管,但毕竟缺少父母的帮助,孩子遇到麻烦就觉得无力,长时间以来性格就变得极其柔弱,不愿与他人交流,更没有办法交到真心朋友。其次,缺少父母的关怀,留守儿童在与他人接触时,会觉得低人一等,不愿与他人接触,长期会导致性格出现自闭、柔弱的心理问题。
2、自卑心理明显
大多数孩子都有与他人进行比较的心理,而父母不在身边的留守儿童没有强有力的支持和保护。故此,与父母亲密的同学相比,留守儿童更容易感到自卑,甚至抛弃自我,不利于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容易发展成孤独症等精神疾病。
其次,留守儿童在与他人交朋友时,因缺乏父母的照顾,内心会存在或多或少的自卑感。特别在临近假期和开学,同学父母对其孩子进行接送,留守儿童却自己回家或者监护人接送时,自卑感会更为强烈。
3、埋怨父母心理
少数留守儿童会存在着不理解父母,认为家里生活贫困,父母亲没有能力才出去打工,所以会产生怨恨心理,会父母产生情感隔阂,甚至责怪父母无情。这对家庭的和睦产生了严重不良影响,从小见不到父母的儿童会缺少家庭的理念,长大后会出现叛逆心理,更有甚者,缺少父母的管教会走向犯罪的道路。
4、逆反心理严重
在从小缺乏父母的关爱的情况下,家长对孩子的态度真的是至关重要的,但是留守儿童的父母长期缺乏对孩子的管教,其次在管教方法上由于长期未见到孩子,往往采取高压的管教方法,在这种现象下,孩子对父母充满仇恨心理,从此关上了那扇和父母沟通交流的心灵之门。
在家里,留守儿童对待隔代亲人的态度上,往往因为缺乏父母的关爱而性格比较暴虐,容易发脾气。
5、沉迷于网络世界
许多留守儿童沉迷于网络世界,心智尚未成熟的儿童无法分清网络世界里的危险因素,对自己的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其次,留守儿童在生活中得不到父母的对孩子的关心和照顾,存在着缺少倾述者的现实问题,因此他们将倾述对象放到网络世界,认识陌生网友,向网友倾述心理情况,但留守儿童会存在被利用、被骗财等问题,面对网络世界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冲击,甚至会走向犯罪道路。其次留守儿童长期缺乏管教,会对网络游戏上瘾,沉迷于“精神鸦片”,不利于留守儿童正常学习和健康成长。
(二)原因分析
1、家庭因素
(1)父母观念存在问题
工作父母的一些想法有负面影响。那些认为自己从努力工作中赚的钱比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多的工作父母,在他们心中形成了一种新的“读书无用”的观念,这样他们就不会对孩子有明確的要求,让孩子顺其自然。因此,在孩子们的心目中,“学习,但不工作,可以赚钱”的普遍想法。一些不赚钱的在职父母认为他们的命运不好,他们整天抱怨别人,对孩子漠不关心,不负责任。有些家长认为,没有陪伴,孩子可以健康成长。在这个概念的指导下,他们好几年不回家,把孩子扔给祖父母,每月定期交钱,而且很长时间不来看望他们的孩子。因此,贫困儿童长期缺乏父母的陪伴和管教,他们的祖父母不能在纪律上发挥好作用,导致儿童心理不健康,容易滋生犯罪心理,不能健康学习和成长。
(2)监护不足
每一代亲戚过分溺爱孩子,不能有效管教孩子。留守儿童也普遍存在不重视学习、沉迷游戏的现实现象。其次,农村学校受办学条件和教学理念的限制和制约,不能为留守儿童提供足够特殊有效的教育和关爱,学校与家庭之间缺乏沟通。家庭和学校监管不力,导致相当一部分留守儿童厌学、逃学、辍学。
2、学校因素
(1)缺乏沟通交流
学校老师没有积极与留守儿童沟通,没有帮助他们有效表达心理压力和问题。由于乡镇学校学生人数较多,教师无法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因此对留守儿童的关注较少,导致交流较少。其次,一些学生歧视留守儿童,在学校里处处排挤留守儿童,使他们无法在学校正常学习,甚至没有真诚的朋友可以倾诉。这些现象加剧了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
(2)缺少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教育重心在学习成绩方面教育,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较为欠缺,缺乏心理健康老师,无法对心理有问题的学生进行有效疏导,这也是影响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原因。 3、社会的影响
(1)户籍制度
中国长期的城乡二元体制促进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但新中国成立以来实行的城乡二元结构,使被界定为“农村户籍公民”的农民成为事实上的“二等公民”。农民在户籍转移、就业、教育等方面与城市公民有不同的权利和义务。因此,在很多城市,孩子的上学需求无法得到有效的满足,父母不得已把孩子留在家乡和农村。
(2)社会对农民工的不公平态度
社会对“农民工”不公平的待遇,社会上存在着对农民工抱有歧视态度,对农村孩子的敌视,这导致外来打工者无法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其次外出打工生活环境较为简陋,父母不愿意让孩子跟着自己吃住环境如此简陋,不得已将孩子留在农村。
三、解决措施
(一)家长层面
家长作为孩子最为亲近的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根本原因是缺少父母的关怀和爱,因此父母应发挥他们特有的责任去疏导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
1、积极与孩子沟通交流
家长外出打工时,与孩子交流时应像朋友一样去关注孩子最近一段时间的状态,应用良好的方式去教导孩子,在不触碰原则下,不应打骂孩子,通过日常的关心来拉进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感情;积极关注孩子精神上的需求,更多时候孩子需要的不是物质需求。
在孩子寒暑假期间,可以将孩子接到打工地点,一方面增加陪伴孩子的时间,另一方面,体现出父母对孩子的关怀,让孩子心里充满爱。
2、慎重选择抚养人
家长在外出打工期间,应慎重选择抚养小孩的人员,不应该将小孩交由溺爱型的长辈抚养,这对孩子的发展是不利的。二更应旋转轴民主性的教养方式,为孩子创造一个健康的生活环境。
在选择抚养人的时候,可以侧重选择具有良好教育的亲属,这样的抚养人知道如何与孩子交流、沟通,可以在孩子学习和心理上提供帮助。
3、多与老师沟通交流孩子情况
作为留守儿童,陪伴时间最长的是老师,家长应多与老师沟通交流,了解孩子情况,并把自己所了解孩子情况与老师讨论,让老师多多注意孩子的问题,降低孩子出现心理问题的可能性。
(二)学校层面
1、建立学校心理活动室
学校可以招募具有专业心理知识的心理老师担任心理活动室负责人,在每周周末可以对单独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教育,找他们进行心理问题有关的交谈,解决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
2、学校组织老师学习心理知识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留守儿童更愿意在老师主动询问下,倾述自己的心理压力,因此学校应组织老师学习一些专业的心理知识,有利于老师帮助留守儿童排解心理问题。
3、引导老师积极与学生沟通
平等是师生沟通最重要的原则,在平等的师生关系之中,师生的沟通才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才能够准确定位留守儿童的问题,并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并让孩子充分接纳老师给他们提出的有针对性的帮助与意见。
任课老师积极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时解决心理问题,这会大大减少出现心理状况的留守儿童的数量。
4、组建一些学校活动
学校应更多组建一些学校活动,例如:运动会、写作比赛、互助活动等,引导留守儿童积极参与其中,增加他们的存在感和幸福感,让他们感受到学校对其的关注。
其次,留守兒童参加学校活动,可以提高交到真心朋友的可能性,减少被孤立的留守儿童的数量,为孩子提供合适的倾述对象,这也会大大减少出现心理问题的留守儿童。
5、积极与家长沟通合作
学校积极引导家长如何教育孩子,如何倾听孩子的心里话,为孩子增加更多的倾述对象,减少家庭压力对孩子心理造成的负担;其次将孩子一段时间的状态和家长沟通,充分了解孩子的心理健康,做到防患于未然。
(三)政府层面
1、发展当地经济,提供就业
农村劳动人口为了生计选择外出打工,恰恰说明当地经济发展较为落后,无法提供足够多的劳动岗位。因此,政府应积极引导当地经济发展,为外来企业提供政策倾斜,吸引投资,增加当地劳动岗位,满足农场劳动人口生计需求,这将大大减少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
2、完善户籍制度建设
国家应积极推进户籍制度建设,完善全国性户籍制度,父母外出打工可以携带孩子,在打工地区提供孩子入学机会,完善教育制度改革,解决异地上学所带来的户籍问题,这将会让部分家长更愿意带着孩子去外地打工,增加陪伴时间。
3、提高网络安全,打击不良信息传播
现在的留守儿童因为要与父母保持联系,基本上都具备智能手机。但留守儿童心智尚未成熟,对网络一些不良信息辨别度不高,会出现模仿等情景,如:一些网络热门伤感语言的出现、一些打着为留守儿童的成长的旗号,却对他们进行错误引导的视频博主。网络中的不当语言会阻碍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成长。
其次,一些网络诈骗团伙,会趁虚而入,假借着对留守儿童的关心,天天嘘寒问暖,打破孩子的内心防线,让留守儿童帮他们传播一些不良信息、进行一些违法犯罪活动,更会存在诈骗团伙对留守儿童的精神诈骗和钱财诈骗。
参考文献:
[1]党雅贤.如何开展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J].新课程(中). 2018(10)
[2]孙有喜.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J].西部素质教育.2019(03)
[3]赵彦.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 2019(12)
[4]张明忠.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及教育对策[J].散文百家.2019(07)
作者简介:刘申奥(2001——)男,汉族,安徽阜阳人,安徽财经大学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2019级本科生,财政学专业
本文系安徽财经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资助,项目编号:S202010378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