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伊豆舞女》是川端康成早期的作品,基于自己19岁的亲生经历写成,是川端青春文学的杰作。本论文以《伊豆舞女》为中心,从‘我’与熏子初见、倾心、离别三个阶段出发,并结合作者的人生经历来分析川端康成早期的爱情观。
关键词:爱情观;人生经历
川端康成是日本新感觉派的代表作家。他的早期作品以社会下层女性为中心,描写她们的纯洁内心与不幸的遭遇。童年经历亲人离世(3岁丧父,4岁丧母,8岁、11岁、16岁祖母、姐姐和祖父相继去世)造成了川端康成的孤儿根性,性格古怪,冷漠,自私,不善于与人交流,不轻易接受他人的恩惠。
《伊豆舞女》描写了一个为排遣内心忧郁和苦闷的高二学生,只身来到伊豆旅行,途中偶遇流浪艺人,并对小舞娘‘熏子’产生了若即若离,似爱非爱的情感以及最后无奈的离别的故事。
一、《伊豆舞女》体现的爱情的美与悲
《伊豆舞女》描写了一段青年男女似爱非爱,纯洁的爱情故事。本应该是一段美好的爱情,最终也走向离别。
(一)初见的美与悲
途中初见两人并没有交流。但川端康成的心里很期待有下次再见。所以茶室的再次相遇使川端康成紧张不已。面对而坐,被熏子给自己这样一个陌生人让坐垫的善良行为而感动。虽然对熏子有好感,但由于川端康成的经历中缺少关爱,更不懂得如何去表达,只能把这份好感埋藏在心底。
(二)倾心的美与悲
舞娘,当时社会最底层的职业,与川端康成的学生身份格格不入。地位的悬殊也为两人悲剧的爱情埋下伏笔。熏子与川端康成下棋,并被熏子认真下棋的样子所吸引,心也有所悸动。熏子尚幼,川端康成担心她遭到其他的男人欺辱而彻夜难眠。但孤儿根性的他知道,有些事不是想做就能做的。所以他只能用洗凉水澡的方式然让自己冷静,缓解想去找熏子的冲动。当熏子毫无顾忌地赤裸着身体从温泉中跑出来向我们打招呼的时候,川端康成对眼前的美丽少女没有一丝亵渎,而是羡慕她的自由。
(三)离别的美与悲
川端康成因旅费不足要早些离开,但想到与熏子的分离,从心底悠然升起一丝落寞。熏子出现在离别的码头,但两人竟也没有说一句告别。或许他们的心里都明白:即使我们之间萌生了爱情,但不会在一起,那不告别是不是就可以留一些期许,期待未来还有机会再见。分别后的川端康成再度陷入了孤独,但此时作者的孤儿根性早已被清纯的熏子所感化。两人的爱情相见于伊豆,相忘于伊豆。
二、爱情观形成的原因
若即若離,似爱非爱,欲说还休的含蓄爱情在《伊豆舞女》中表现地淋漓尽致。造成川端康成这样的爱情观主要有两个方面:家庭和恋爱。
(一)家庭的影响
童年的不幸遭遇给川端康成的性格上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1.孤儿根性。川端康成自幼双亲离世,8岁、11岁、16岁祖母、姐姐和祖父相继去世,至此川端康成变成真正的孤儿,开始寄宿的生活。从小缺少关爱,自然也不懂得如何去交流,去表达爱。在这样的环境下,川端康成渐渐陷入孤独与恐惧之中。性格上自私,冷漠,惧怕别人的恩惠。缺少安全感的川端康成从心底里渴望一份关爱,但害怕分离的他宁愿将感情埋藏在心底,也不愿说出来。他害怕分离,怕自己再次陷入孤独。
2.恋慕母性。川端康成从小在没有女性气氛的环境中生活。他在少年时代很少与女性的接触,不知道该如何与女孩子交流,即使对女孩子有好感也不知道如何表达。但19岁处于青春期的川端康成心中又渴望一份爱情,希望得到关爱。
(二)恋爱的影响
爱情的过程都是幸福的,不论结局的好坏。川端康成青年时期的爱情一方面弥补了他心灵上爱的空缺,但同时也给他带来的巨大的伤害。
1.同性之恋。川端康成的初恋是和他同一宿舍的男性朋友清野。清野是一位年纪比川端康成年下,举手投足之间透露着温柔与腼腆的美少年。或许同性之间更容易相处,与清野相恋,川端康成间接地从清野身上得到了他追求已久的关爱。川端康成在回忆这段爱情的时候曾写道“我被这样的爱温暖,净化,救赎。我觉得清野是世界上最纯真的少年。大概到我50岁的时候都不会再遇到这样的爱情吧”。但这段爱情无疾而终。
2.和初代的恋爱。川端康成在23岁的时候,遇到了16岁的初代——一位出生在杂役家庭中,仅受过3年教育的茶店的店员。川端康成不顾家人的反对执意与初代结婚,并获得初代父亲的同意。本应圆满的结局却被初代一封不能结婚的信件打破。婚姻的悲惨结局在川端康成的心里烙上了一个无法修饰的伤痕。从这以后,川端康成拒绝感情交流,甚至抗拒带有爱情的生活。
三、结尾
小说展现了清纯的爱情,悲哀的命运和残酷的结局。爱情本来就是美好的,但是在川端康成的世界里,爱情是近了怕受伤,远了又渴望的若即若离的状态。但也只有维持这样一种状态,川端康成才会觉得安心。
参考文献:
[1]川端康成.伊豆の踊子[M].講談社,1991,6.
[2]川端文学研究会.傷魂の青春[M].教育出版センター昭和五十一年八月.
[3]川端康成全集第14巻 独影自命·続落花流水[M].新潮社,1970.
[4]高慧勤.川端康成十卷集[M].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12.
[5]张石.川端康成与东方古典[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7.
关键词:爱情观;人生经历
川端康成是日本新感觉派的代表作家。他的早期作品以社会下层女性为中心,描写她们的纯洁内心与不幸的遭遇。童年经历亲人离世(3岁丧父,4岁丧母,8岁、11岁、16岁祖母、姐姐和祖父相继去世)造成了川端康成的孤儿根性,性格古怪,冷漠,自私,不善于与人交流,不轻易接受他人的恩惠。
《伊豆舞女》描写了一个为排遣内心忧郁和苦闷的高二学生,只身来到伊豆旅行,途中偶遇流浪艺人,并对小舞娘‘熏子’产生了若即若离,似爱非爱的情感以及最后无奈的离别的故事。
一、《伊豆舞女》体现的爱情的美与悲
《伊豆舞女》描写了一段青年男女似爱非爱,纯洁的爱情故事。本应该是一段美好的爱情,最终也走向离别。
(一)初见的美与悲
途中初见两人并没有交流。但川端康成的心里很期待有下次再见。所以茶室的再次相遇使川端康成紧张不已。面对而坐,被熏子给自己这样一个陌生人让坐垫的善良行为而感动。虽然对熏子有好感,但由于川端康成的经历中缺少关爱,更不懂得如何去表达,只能把这份好感埋藏在心底。
(二)倾心的美与悲
舞娘,当时社会最底层的职业,与川端康成的学生身份格格不入。地位的悬殊也为两人悲剧的爱情埋下伏笔。熏子与川端康成下棋,并被熏子认真下棋的样子所吸引,心也有所悸动。熏子尚幼,川端康成担心她遭到其他的男人欺辱而彻夜难眠。但孤儿根性的他知道,有些事不是想做就能做的。所以他只能用洗凉水澡的方式然让自己冷静,缓解想去找熏子的冲动。当熏子毫无顾忌地赤裸着身体从温泉中跑出来向我们打招呼的时候,川端康成对眼前的美丽少女没有一丝亵渎,而是羡慕她的自由。
(三)离别的美与悲
川端康成因旅费不足要早些离开,但想到与熏子的分离,从心底悠然升起一丝落寞。熏子出现在离别的码头,但两人竟也没有说一句告别。或许他们的心里都明白:即使我们之间萌生了爱情,但不会在一起,那不告别是不是就可以留一些期许,期待未来还有机会再见。分别后的川端康成再度陷入了孤独,但此时作者的孤儿根性早已被清纯的熏子所感化。两人的爱情相见于伊豆,相忘于伊豆。
二、爱情观形成的原因
若即若離,似爱非爱,欲说还休的含蓄爱情在《伊豆舞女》中表现地淋漓尽致。造成川端康成这样的爱情观主要有两个方面:家庭和恋爱。
(一)家庭的影响
童年的不幸遭遇给川端康成的性格上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1.孤儿根性。川端康成自幼双亲离世,8岁、11岁、16岁祖母、姐姐和祖父相继去世,至此川端康成变成真正的孤儿,开始寄宿的生活。从小缺少关爱,自然也不懂得如何去交流,去表达爱。在这样的环境下,川端康成渐渐陷入孤独与恐惧之中。性格上自私,冷漠,惧怕别人的恩惠。缺少安全感的川端康成从心底里渴望一份关爱,但害怕分离的他宁愿将感情埋藏在心底,也不愿说出来。他害怕分离,怕自己再次陷入孤独。
2.恋慕母性。川端康成从小在没有女性气氛的环境中生活。他在少年时代很少与女性的接触,不知道该如何与女孩子交流,即使对女孩子有好感也不知道如何表达。但19岁处于青春期的川端康成心中又渴望一份爱情,希望得到关爱。
(二)恋爱的影响
爱情的过程都是幸福的,不论结局的好坏。川端康成青年时期的爱情一方面弥补了他心灵上爱的空缺,但同时也给他带来的巨大的伤害。
1.同性之恋。川端康成的初恋是和他同一宿舍的男性朋友清野。清野是一位年纪比川端康成年下,举手投足之间透露着温柔与腼腆的美少年。或许同性之间更容易相处,与清野相恋,川端康成间接地从清野身上得到了他追求已久的关爱。川端康成在回忆这段爱情的时候曾写道“我被这样的爱温暖,净化,救赎。我觉得清野是世界上最纯真的少年。大概到我50岁的时候都不会再遇到这样的爱情吧”。但这段爱情无疾而终。
2.和初代的恋爱。川端康成在23岁的时候,遇到了16岁的初代——一位出生在杂役家庭中,仅受过3年教育的茶店的店员。川端康成不顾家人的反对执意与初代结婚,并获得初代父亲的同意。本应圆满的结局却被初代一封不能结婚的信件打破。婚姻的悲惨结局在川端康成的心里烙上了一个无法修饰的伤痕。从这以后,川端康成拒绝感情交流,甚至抗拒带有爱情的生活。
三、结尾
小说展现了清纯的爱情,悲哀的命运和残酷的结局。爱情本来就是美好的,但是在川端康成的世界里,爱情是近了怕受伤,远了又渴望的若即若离的状态。但也只有维持这样一种状态,川端康成才会觉得安心。
参考文献:
[1]川端康成.伊豆の踊子[M].講談社,1991,6.
[2]川端文学研究会.傷魂の青春[M].教育出版センター昭和五十一年八月.
[3]川端康成全集第14巻 独影自命·続落花流水[M].新潮社,1970.
[4]高慧勤.川端康成十卷集[M].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12.
[5]张石.川端康成与东方古典[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