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前新课改下学科核心素养对历史学科的要求体现的尤为明显与重要,历史课堂教学是实践学科素养的重要环节,因此在帮助学生掌握历史知识的同时,做好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渗透也就显得更为重要了。本文仅以个人教学过程中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体现的一些认识进行论述。
关键词: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学科素养
自2013年开始的高中历史课程改革提出以培养、提高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为核心的课程与教学理念,成为新课标的亮点与组成部分。简单地说,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培养学生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途径,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历史的了解、学习而逐渐形成的具备历史学科特征的价值观、品格和能力的集中体现。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由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组成,在现行的统编高中历史教材下,如何做到五大核心素养全方位贯穿、落实到教学过程中,这是一个新的要求,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中外历史纲要》是现行的高中历史必修教材,分上下两册,以通史体例按时序的发展和空间的联系设置单元教学内容。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注重对时空观念的培养是学习历史的重要的方法。以中国史为例,在以时序为基础的前提下学习中国历史知识,同时每个阶段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的不同专题,让学生对国家的发展有一个整体的宏观认识,从多角度掌握中国历史发展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形成贯穿型的思维模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重视时间,空间也同样重要,学会使用历史地图,能辨别古今地名位置及区别,中外历史空间上的比较等等知识要素,引导学生构建“时空坐标”,培养学生从时空角度了解掌握历史事件、不同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通过直观的感受,形成历史时空观念,并锻炼学生横纵向的知识迁移,帮助学生准确深刻地掌握知识。
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注重以史实为依据,利用教材中的“史料阅读”等内容和一些历史图片补充了学生史料知识的不足、空白,帮助学生从多角度了解不同阶段的历史。教师对于一些重要的知识,不能简单的呈现结论,因为对同一历史事件在不同时期往往存在差异,那么对历史资料的选择与使用,就要求教师要以史料为依据,要选取合适并具有代表性的史料,从而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证据思维意识,让学生学会辨别史料真伪、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形成学生自己的认识,这个过程中教会学生辨别、选择、使用史料的能力,这既是一种学习方法的体现也是一种思维模式的培养。通过史料实证的学习与把握,形成科学合理的评判,也是历史解释能力的培养,学生通过了解不同史料、历史叙述,形成自己的认识,学会的客观思考评判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及现象,让学生意识到不同的时代对相同的历史事件、人物的解释是存在不同的,需要学生透过不同阶段的意识形态、价值观体系、不同的历史解释去看清历史的真相,学会在历史现象中反思,汲取历史经验教训。如何客观公正的得出历史解释?在教学过程中要体现唯物史观,唯物史观体现的是依靠的是人民的力量,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学会辩证的看待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思考揭示事物之间的规律,得出客观的认识,这个过程便是唯物史观的体现。
历史学科是基础学科也是一个关联面很广的大学科,虽然历史是过去时,不能直接转化成现实当中的生产力,但这掩盖不了历史学科存在的价值与深刻影响,这也是历史学科核心素颜对历史课堂提出的新要求,那具体的体现就是对青少年家国情怀的培养。任何人都不是独立存在的,在一个家庭、民族、国家中都需要凝聚力、向心力,这种力量就是家国情怀所追求的目标,也是历史学科最大的现实意义与价值的体现,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从历史的角度形成民族自豪感,增强民族自信心,国家认同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当今世界,让学生认识到世界的多样性、多元化,理解世界存在与发展的差异性,培养积极进取向上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一种大的家国情怀,这不是简单的知识呈现,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过程,使学生成为一个具有为国家富强、人类社会进步使命感意识的一代人。
历史课堂教学过程对学科核心素养的体现并不是整体呈现的,同时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也不是一蹴而就或一朝一夕的事情,为了更好的落实学科素养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业务水平与专业能力,并能做到有的放矢的教学,使师生共同进步,这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重要价值的体现。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歷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18(1)
[2]艾宛虹.浅谈历史核心素养之时空观念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中学历史教学,2017(5):11--13
[3]刘军.基于建立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体系探讨[J].珠江教育论坛,2017(2):52—53
关键词: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学科素养
自2013年开始的高中历史课程改革提出以培养、提高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为核心的课程与教学理念,成为新课标的亮点与组成部分。简单地说,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培养学生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途径,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历史的了解、学习而逐渐形成的具备历史学科特征的价值观、品格和能力的集中体现。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由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组成,在现行的统编高中历史教材下,如何做到五大核心素养全方位贯穿、落实到教学过程中,这是一个新的要求,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中外历史纲要》是现行的高中历史必修教材,分上下两册,以通史体例按时序的发展和空间的联系设置单元教学内容。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注重对时空观念的培养是学习历史的重要的方法。以中国史为例,在以时序为基础的前提下学习中国历史知识,同时每个阶段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的不同专题,让学生对国家的发展有一个整体的宏观认识,从多角度掌握中国历史发展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形成贯穿型的思维模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重视时间,空间也同样重要,学会使用历史地图,能辨别古今地名位置及区别,中外历史空间上的比较等等知识要素,引导学生构建“时空坐标”,培养学生从时空角度了解掌握历史事件、不同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通过直观的感受,形成历史时空观念,并锻炼学生横纵向的知识迁移,帮助学生准确深刻地掌握知识。
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注重以史实为依据,利用教材中的“史料阅读”等内容和一些历史图片补充了学生史料知识的不足、空白,帮助学生从多角度了解不同阶段的历史。教师对于一些重要的知识,不能简单的呈现结论,因为对同一历史事件在不同时期往往存在差异,那么对历史资料的选择与使用,就要求教师要以史料为依据,要选取合适并具有代表性的史料,从而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证据思维意识,让学生学会辨别史料真伪、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形成学生自己的认识,这个过程中教会学生辨别、选择、使用史料的能力,这既是一种学习方法的体现也是一种思维模式的培养。通过史料实证的学习与把握,形成科学合理的评判,也是历史解释能力的培养,学生通过了解不同史料、历史叙述,形成自己的认识,学会的客观思考评判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及现象,让学生意识到不同的时代对相同的历史事件、人物的解释是存在不同的,需要学生透过不同阶段的意识形态、价值观体系、不同的历史解释去看清历史的真相,学会在历史现象中反思,汲取历史经验教训。如何客观公正的得出历史解释?在教学过程中要体现唯物史观,唯物史观体现的是依靠的是人民的力量,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学会辩证的看待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思考揭示事物之间的规律,得出客观的认识,这个过程便是唯物史观的体现。
历史学科是基础学科也是一个关联面很广的大学科,虽然历史是过去时,不能直接转化成现实当中的生产力,但这掩盖不了历史学科存在的价值与深刻影响,这也是历史学科核心素颜对历史课堂提出的新要求,那具体的体现就是对青少年家国情怀的培养。任何人都不是独立存在的,在一个家庭、民族、国家中都需要凝聚力、向心力,这种力量就是家国情怀所追求的目标,也是历史学科最大的现实意义与价值的体现,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从历史的角度形成民族自豪感,增强民族自信心,国家认同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当今世界,让学生认识到世界的多样性、多元化,理解世界存在与发展的差异性,培养积极进取向上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一种大的家国情怀,这不是简单的知识呈现,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过程,使学生成为一个具有为国家富强、人类社会进步使命感意识的一代人。
历史课堂教学过程对学科核心素养的体现并不是整体呈现的,同时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也不是一蹴而就或一朝一夕的事情,为了更好的落实学科素养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业务水平与专业能力,并能做到有的放矢的教学,使师生共同进步,这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重要价值的体现。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歷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18(1)
[2]艾宛虹.浅谈历史核心素养之时空观念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中学历史教学,2017(5):11--13
[3]刘军.基于建立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体系探讨[J].珠江教育论坛,2017(2):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