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面对互联网的冲击,传统企业集体患上了转型焦虑症,但是瞎转型只会死得更快。
2015年12月1日,在福州最大的IT市场大利嘉城,一张恒生银行的1.152亿元索偿函贴在一丁集团总部门口。
如果董事长吴建荣最近还在公司出现,可能会像办公室里的电脑、打印机一样,不知道被民间债主找来的小混混裹挟到哪个黑暗的角落里去了。所以,他选择了跑路。
资料显示,一丁集团是一家以IT产品销售为主业,集设备制造、软件研发、内容提供、产品销售、运营服务为一体的智慧科技运营商,获得过“中国连锁百强企业”“中国软件百强企业”称号,年营业额超过50亿元,是福州市上市后备企业。
就在破产前一个月,聚合了该公司全部互联网转型项目的一丁网正式上线,号称国内领先的IT服务O2O平台,获得了数千万元投资意向。更早前的2015年7月,一丁集团还高调地宣称,2016年起,三年内该公司O2O年销售收入至少达到100亿元。
但剧情在2015年11月30日这天发生惊天大反转。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一丁集团突然宣布破产,董事长不知去向,留下了一个令世人唏嘘错愕的结局。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一丁集团的“猝死”绝非意外。
传统IT分销的黄昏
时间回到15年前。
2000年,刚刚从福州大学计算机系毕业的吴建荣,在福州大利嘉电脑城租了一间20平方米的门店,做起了卖电脑的生意。他将“IT”这两个英文字母巧妙地变体为中文,为公司取名“一丁”。“一丁”还与“一定”谐音,寄托了他百折不挠、持之以恒的创业决心。
吴建荣确实是一个有韧性的人。一丁集团的副总裁林德志这样形容他:“老板不抽不喝不嫖不养小三,连老婆孩子也不怎么陪,平均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是一个周末也会随时把全部高管喊回去开会的变态工作狂人。”
不过从仅有1家门店到最高峰时391家,吴建荣成功靠的不仅仅是肯拼敢闯,他还能够敏锐地捕捉市场风向。
梳理一丁集团的发展轨迹不难发现,它的崛起与两波IT硬件热潮密切相关。第一波是2000年组装电脑市场的快速发展。在那之前,电脑是极少数家庭才能消费起的高级玩具,组装电脑的出现极大推动了电脑普及。上大学时就看上了这块市场的吴建荣顺利挖到了第一桶金;第二波则是2008年iPhone风靡中国的时候。一丁成为了较早一批拿到了苹果销售代理权的分销商,从而赚得盆满钵满。
那些年,IT硬件是大风口,水货、翻新机又充斥网络,一丁的IT分销业务得以飞速发展。后来连苹果、三星、联想、英特尔、微软、IBM等世界级厂家都主动伸出橄榄枝,与之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截至2013年底,一丁的业务网络拓展至全国22个省、57个城市,员工逾2000人,企业资产超10亿元,年营业额突破40亿元。
但2013年是一个转折点,受到电商的冲击,以及实体店租金、人工成本增加等影响,一丁的传统IT分销利润明显下滑,从高峰期的30%下滑到5%以下,曾如日中天的PC业务利润率更低。又过了一年,30多家一丁门店关门大吉。
主营业务出现了严重危机,转型的焦虑萦绕着吴建荣,他隐约觉得未来零售行业的趋势或将走产品和服务双线并行的模式。基于这样的判断,他决定重装上阵,带领一丁由产品分销商向综合服务商转型。
2014年5月23日,一丁旗下第一家智能生活馆在山东潍坊万达广场开业。和传统的一丁门店不同,新店的定位是“流行时尚潮品店”,分为互动、户外、家居和服务四大区域,重点突出服务专区,服务内容包括笔记本电脑、手机系统升级、除尘、消毒等。在一丁集团破产之前,一丁智能生活馆在全国已有十余家。
一边是传统门店因持续亏损接二连三地歇业,另一边是高端的智能生活馆陆续开张,一丁集团“血流不止”。更让吴建荣惶恐的是,每次新店开张都热闹非凡,没过多久又回归冷清。
冒进“互联网+”
时间来到2015年,“互联网+”成了一个烂大街的概念。
深耕线下十余年,传统业务走到穷途末路的吴建荣终于坐不住了,一团烈火在他心中熊熊燃烧,和当年在电脑城创业的感觉是如此相似。他把目标瞄准了互联网,宣布一丁集团向O2O全面转型。一张“做全宇宙最牛B的互联网公司”的横幅挂在了公司的大门口。
经过大半年的筹备,2015年11月1日,聚合了一丁集团所有互联网转型项目的一丁网终于上线了。在发布会上,吴建荣高调地把一丁网定位为国内领先的IT服务O2O平台,宣布要“打造一个包罗未来物联网社会所有方面的网站,提前三年布局,为即将在2018年全面到来的物联网社会做准备。”
一丁网的核心业务包括四块:一丁到家、全球购、智能生活和创客空间。一丁到家的定位是专业的IT技术上门服务O2O平台,业务包括上门维修、代购、回收和各类增值服务;全球购业务涉及的产品既有国际新潮电子产品,也包括国际设计师和极客自主研发的产品;智能生活则是一个第三方业务平台,意欲联合供应商、商业综合体和异业公司,打造一个由IT串联起来的新商业生态;以一丁创客咖啡为载体的创客空间,是一丁网的引流口和内容服务出口,首期开业的有福州利嘉、仓山、上海松江和南京江宁4家店。
吴建荣的格局太大了,他想通过一丁网一步到位构建一个IT服务生态圈。这样的战略眼光得到了资本方的认可,一丁网刚上线,兴业创新资本就与之达成了投资意向,数额高达数千万元。
但此时一丁内部出现了不同声音,林德志就曾开诚布公地向吴建荣建言:“咱们能不能不要布这么庞大的局,只专心做其中的一块业务好不好?那是BAT要干的活。”
也许是被逼急了,也是过分自信,吴建荣没有采纳下属的建议。一丁后来的结局证明,他这次真的玩大了。一丁到家、创客空间、全球购、智能生活都是长期战略性投资业务,效益周期较长,业务要一步步发展,慢慢积累客户,更需要雄厚的财力支撑。 主营业务日薄西山的一丁哪里还有精力投入这场全面的持久战,就这样渐渐陷入了泥潭,不能自拔。
借贷泥潭
提前布局新业态能够让企业实现持续发展。但有时领先一步就是先驱,领先两步就成了先烈。
没人知道一丁到底欠了多少钱。有传言,除了恒生银行的1.152亿元之外,一丁还欠着联想3.5亿元,民间借贷那里更是一笔糊涂账。吴建荣跑路了,虽然他之前说过不会跑路,“要承担自己所有犯下的错。”
在大厦将倾之时,他在公司内部会议上总结了三点失败经验:“第一,永远不要跟银行借钱;第二,永远不要向民间借贷;第三,量力而行。以后牢记这三点,我们一定会东山再起。”言语中满是悔意和愤恨。
布局“互联网+”,一丁走的是高负债转型扩张的模式,因为冒进逐渐陷入融资泥潭,最终资金链断裂,轰然倒下。但伏笔早就埋下。
多年来,一丁集团发展得顺风顺水,先后被评为“中国连锁百强企业”“中国软件百强企业”和“2013年中国最具价值成长企业50强”,还进入了福州市的上市后备企业名单。一丁在当地的名气越来越大,不仅受到政府的重视,获得银行的青睐,还能从产品商那里拿到越来越多的预支授信。
林德志这样描述鼎盛时期的一丁:“银行说,你生意做得那么好,我给你贷款吧,没事,多贷点;厂商说,你生意做得那么好,我给你授信吧,一个亿够不够,给你三个亿吧。”
银行、厂商的锦上添花助长了吴建荣的野心,一个靠借贷维持运转的资金链条形成了。其结果是,到了后来他想停下来也身不由己了。因为只有不断地上马新项目,扩大布局,才能讲出大的故事,才会有银行和厂商继续支持他这个不赚钱、靠借贷维持的体系。
最近两年来,一丁每年需要支付的利息高达1亿多元。放在哪个企业身上,这都是一个沉重的负担,何况是一个不盈利的民营企业。
吴建荣跑路后,外界曾认为他并非落荒而逃,等债权人情绪稳定下来,政府和司法机关正式介入之后应该就会出现。因为2012年时他以个人名义投资创办并控股了一家半导体公司,名为“一丁芯”。就在2015年10月28日,该公司成功挂牌新三板。“一丁芯”或许可以成为他东山再起的砝码。
但是戏剧性的反转再次上演,吴建荣跑路后没两天,“一丁芯”的董事会发布澄清公告称,吴已于2015年11月13日将所持股份完全转让。
表面光鲜的全国“双百强”企业掌门人,现在是一个随时可能进监狱的“负翁”,这是吴建荣的不幸,也是所有计划向互联网转型的企业需要思考的问题:究竟是先把规模做大,还是步步为营,先把盈利问题解决好?
潮水退去,终会知道谁在裸泳。(编辑/张本科)
2015年12月1日,在福州最大的IT市场大利嘉城,一张恒生银行的1.152亿元索偿函贴在一丁集团总部门口。
如果董事长吴建荣最近还在公司出现,可能会像办公室里的电脑、打印机一样,不知道被民间债主找来的小混混裹挟到哪个黑暗的角落里去了。所以,他选择了跑路。
资料显示,一丁集团是一家以IT产品销售为主业,集设备制造、软件研发、内容提供、产品销售、运营服务为一体的智慧科技运营商,获得过“中国连锁百强企业”“中国软件百强企业”称号,年营业额超过50亿元,是福州市上市后备企业。
就在破产前一个月,聚合了该公司全部互联网转型项目的一丁网正式上线,号称国内领先的IT服务O2O平台,获得了数千万元投资意向。更早前的2015年7月,一丁集团还高调地宣称,2016年起,三年内该公司O2O年销售收入至少达到100亿元。
但剧情在2015年11月30日这天发生惊天大反转。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一丁集团突然宣布破产,董事长不知去向,留下了一个令世人唏嘘错愕的结局。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一丁集团的“猝死”绝非意外。
传统IT分销的黄昏
时间回到15年前。
2000年,刚刚从福州大学计算机系毕业的吴建荣,在福州大利嘉电脑城租了一间20平方米的门店,做起了卖电脑的生意。他将“IT”这两个英文字母巧妙地变体为中文,为公司取名“一丁”。“一丁”还与“一定”谐音,寄托了他百折不挠、持之以恒的创业决心。
吴建荣确实是一个有韧性的人。一丁集团的副总裁林德志这样形容他:“老板不抽不喝不嫖不养小三,连老婆孩子也不怎么陪,平均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是一个周末也会随时把全部高管喊回去开会的变态工作狂人。”
不过从仅有1家门店到最高峰时391家,吴建荣成功靠的不仅仅是肯拼敢闯,他还能够敏锐地捕捉市场风向。
梳理一丁集团的发展轨迹不难发现,它的崛起与两波IT硬件热潮密切相关。第一波是2000年组装电脑市场的快速发展。在那之前,电脑是极少数家庭才能消费起的高级玩具,组装电脑的出现极大推动了电脑普及。上大学时就看上了这块市场的吴建荣顺利挖到了第一桶金;第二波则是2008年iPhone风靡中国的时候。一丁成为了较早一批拿到了苹果销售代理权的分销商,从而赚得盆满钵满。
那些年,IT硬件是大风口,水货、翻新机又充斥网络,一丁的IT分销业务得以飞速发展。后来连苹果、三星、联想、英特尔、微软、IBM等世界级厂家都主动伸出橄榄枝,与之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截至2013年底,一丁的业务网络拓展至全国22个省、57个城市,员工逾2000人,企业资产超10亿元,年营业额突破40亿元。
但2013年是一个转折点,受到电商的冲击,以及实体店租金、人工成本增加等影响,一丁的传统IT分销利润明显下滑,从高峰期的30%下滑到5%以下,曾如日中天的PC业务利润率更低。又过了一年,30多家一丁门店关门大吉。
主营业务出现了严重危机,转型的焦虑萦绕着吴建荣,他隐约觉得未来零售行业的趋势或将走产品和服务双线并行的模式。基于这样的判断,他决定重装上阵,带领一丁由产品分销商向综合服务商转型。
2014年5月23日,一丁旗下第一家智能生活馆在山东潍坊万达广场开业。和传统的一丁门店不同,新店的定位是“流行时尚潮品店”,分为互动、户外、家居和服务四大区域,重点突出服务专区,服务内容包括笔记本电脑、手机系统升级、除尘、消毒等。在一丁集团破产之前,一丁智能生活馆在全国已有十余家。
一边是传统门店因持续亏损接二连三地歇业,另一边是高端的智能生活馆陆续开张,一丁集团“血流不止”。更让吴建荣惶恐的是,每次新店开张都热闹非凡,没过多久又回归冷清。
冒进“互联网+”
时间来到2015年,“互联网+”成了一个烂大街的概念。
深耕线下十余年,传统业务走到穷途末路的吴建荣终于坐不住了,一团烈火在他心中熊熊燃烧,和当年在电脑城创业的感觉是如此相似。他把目标瞄准了互联网,宣布一丁集团向O2O全面转型。一张“做全宇宙最牛B的互联网公司”的横幅挂在了公司的大门口。
经过大半年的筹备,2015年11月1日,聚合了一丁集团所有互联网转型项目的一丁网终于上线了。在发布会上,吴建荣高调地把一丁网定位为国内领先的IT服务O2O平台,宣布要“打造一个包罗未来物联网社会所有方面的网站,提前三年布局,为即将在2018年全面到来的物联网社会做准备。”
一丁网的核心业务包括四块:一丁到家、全球购、智能生活和创客空间。一丁到家的定位是专业的IT技术上门服务O2O平台,业务包括上门维修、代购、回收和各类增值服务;全球购业务涉及的产品既有国际新潮电子产品,也包括国际设计师和极客自主研发的产品;智能生活则是一个第三方业务平台,意欲联合供应商、商业综合体和异业公司,打造一个由IT串联起来的新商业生态;以一丁创客咖啡为载体的创客空间,是一丁网的引流口和内容服务出口,首期开业的有福州利嘉、仓山、上海松江和南京江宁4家店。
吴建荣的格局太大了,他想通过一丁网一步到位构建一个IT服务生态圈。这样的战略眼光得到了资本方的认可,一丁网刚上线,兴业创新资本就与之达成了投资意向,数额高达数千万元。
但此时一丁内部出现了不同声音,林德志就曾开诚布公地向吴建荣建言:“咱们能不能不要布这么庞大的局,只专心做其中的一块业务好不好?那是BAT要干的活。”
也许是被逼急了,也是过分自信,吴建荣没有采纳下属的建议。一丁后来的结局证明,他这次真的玩大了。一丁到家、创客空间、全球购、智能生活都是长期战略性投资业务,效益周期较长,业务要一步步发展,慢慢积累客户,更需要雄厚的财力支撑。 主营业务日薄西山的一丁哪里还有精力投入这场全面的持久战,就这样渐渐陷入了泥潭,不能自拔。
借贷泥潭
提前布局新业态能够让企业实现持续发展。但有时领先一步就是先驱,领先两步就成了先烈。
没人知道一丁到底欠了多少钱。有传言,除了恒生银行的1.152亿元之外,一丁还欠着联想3.5亿元,民间借贷那里更是一笔糊涂账。吴建荣跑路了,虽然他之前说过不会跑路,“要承担自己所有犯下的错。”
在大厦将倾之时,他在公司内部会议上总结了三点失败经验:“第一,永远不要跟银行借钱;第二,永远不要向民间借贷;第三,量力而行。以后牢记这三点,我们一定会东山再起。”言语中满是悔意和愤恨。
布局“互联网+”,一丁走的是高负债转型扩张的模式,因为冒进逐渐陷入融资泥潭,最终资金链断裂,轰然倒下。但伏笔早就埋下。
多年来,一丁集团发展得顺风顺水,先后被评为“中国连锁百强企业”“中国软件百强企业”和“2013年中国最具价值成长企业50强”,还进入了福州市的上市后备企业名单。一丁在当地的名气越来越大,不仅受到政府的重视,获得银行的青睐,还能从产品商那里拿到越来越多的预支授信。
林德志这样描述鼎盛时期的一丁:“银行说,你生意做得那么好,我给你贷款吧,没事,多贷点;厂商说,你生意做得那么好,我给你授信吧,一个亿够不够,给你三个亿吧。”
银行、厂商的锦上添花助长了吴建荣的野心,一个靠借贷维持运转的资金链条形成了。其结果是,到了后来他想停下来也身不由己了。因为只有不断地上马新项目,扩大布局,才能讲出大的故事,才会有银行和厂商继续支持他这个不赚钱、靠借贷维持的体系。
最近两年来,一丁每年需要支付的利息高达1亿多元。放在哪个企业身上,这都是一个沉重的负担,何况是一个不盈利的民营企业。
吴建荣跑路后,外界曾认为他并非落荒而逃,等债权人情绪稳定下来,政府和司法机关正式介入之后应该就会出现。因为2012年时他以个人名义投资创办并控股了一家半导体公司,名为“一丁芯”。就在2015年10月28日,该公司成功挂牌新三板。“一丁芯”或许可以成为他东山再起的砝码。
但是戏剧性的反转再次上演,吴建荣跑路后没两天,“一丁芯”的董事会发布澄清公告称,吴已于2015年11月13日将所持股份完全转让。
表面光鲜的全国“双百强”企业掌门人,现在是一个随时可能进监狱的“负翁”,这是吴建荣的不幸,也是所有计划向互联网转型的企业需要思考的问题:究竟是先把规模做大,还是步步为营,先把盈利问题解决好?
潮水退去,终会知道谁在裸泳。(编辑/张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