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成渝经济区获国务院批准,成渝两地经济加速融合,作为地处“成渝之心”,同时进入“重庆1小时经济圈”和“成都1小时经济圈”,可直接承接“双核辐射”的大足,要在2015年建成成渝经济区区域中心城市机遇空前,挑战更甚。要找准大足的差距,分析大足的优势,探寻大足构建区域中心城市发展路径。
关键词:区域性;中心城市;大足区
中图分类号:F29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07-0170-02
前言
在成渝经济区加速融合的背景下,应对四川15个区域中心城市,重庆只有6个,为摆脱“中部塌陷”的困境,经国务院和重庆市战略调整,大足区(原大足县和双桥区合并)应运而生。新大足肩负建设“成渝经济区区域中心城市”的历史使命,如何加速发展大足区区域经济是当前摆在我们眼下的重大课题。
1.区域性中心城市的概念。区域性中心城市指在一定区域的城镇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对辐射带动整个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发挥关键作用,通过和区域的互动实现各种生产要素与资源的最优配置,带动城市——区域共同体的共同发展的大中型城市。区域性中心城市有着明显的区位等比较优势,各种生产要素密集、服务设施完善,适宜二三产业集中发展,能够形成产业聚集效应,能够广泛吸引和聚集人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是区域内体制、管理、科技和观念创新的策源地。
2.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功能特征。一是区域市场经济体系的中心城市,它具有优越的区位交通条件、完整的经济体系和高度化的产业结构,左右着区域的经济状况和趋势,具有控制区域经济的强大的经济实力和竞争力。二是具有完善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是一个以区域信息知识产业为基础、信息市场为交换枢纽、信息高度社会化的区域信息中心。三是具有高度的开放性和多种区域功能,其中最主要的是经济功能区域化。四是具有发达的二、三产业和区域服务功能,各形成一整套高效运行的经济一体化机制和制度体系。
3.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城建标准。 从定性方面看,具有交通便捷、通讯快速、环境优良、服务优质、布局科学、带动高效、特色鲜明、潜力深厚、规模较大、开放全面的特点,对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要素的集聚辐射和作用显著。从量化的角度来看,区域性中心城市城区人口规模应达到 50万人以上,第三产业(服务业)占 GDP的比重应在 50%以上,人均 GDP指标应达到 8 000美元左右。
一、构建区域性中心城市的优势与挑战
要把大足建成成渝经济区区域中心城市,根据其功能特征和城建标准,分析大足的优势,找准大足的差距。
(一)发展机遇
纵观形势,未来一段时期是改革开放以来大足发展环境更优、发展机遇更好的宝贵时期,是崛起成渝之心、上位区域中心城市的决定性时期,大足迎来了千年等一回的发展机遇。
1.接受“双核”辐射能力更强。成渝经济区作为中国经济版图的“第四增长极”,在重庆、成都两座特大城市之间,将催生出多个新的增长极。地处成渝腹心的渝西川东地区将彻底摆脱“中部塌陷”的困局,实现强势崛起。而大足地处“成渝之心”,同时进入“重庆1小时经济圈”和“成都1小时经济圈”,可直接承接“双核辐射”。伴随成渝复线、重庆三环、南大泸等高速公路加速推进,境内高速公路里程将达120公里,便捷的“井字形”的陆上交通格网将基本形成。因此,大足将成为加强川渝合作、引领渝西、川东地区发展的“桥头堡”。
2.结构优化质量趋好。大足产业结构比为12.3∶58.8∶29.2,非农产业比重达到87.7%。一是中国重汽生产摇篮。双桥经开区是中国三大重型汽车生产基地之一,已陆续引进双钱轮胎、鞍钢贝卡尔特钢帘线等生产企业,汽车及零部件、装备制造、再生资源等几大产业集群初具规模。二是闻名遐迩的中国五金之乡。大足龙水五金历来产品齐全,门类众多,产销两旺,已成为中国西南最大的五金产业集散地。三是重庆市唯一世界文化遗产所在地。1999年大足石刻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为世界文化遗产,拥有全国首批5A级旅游景区、中国优秀旅游城区等旅游品牌。四是著名的“国家级生态农业示范区”。大足区是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区、中国农村信息化领先地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国家生猪调出大县、全国绿化模范县、中国枇杷之乡、中国荷莲之乡,油菜、枇杷、葡萄、冬菜等产量均排在全市前两位。
3.优惠政策更加优越。“314”总体部署、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政策、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深入实施等国家级政策效应将叠加释放,市委市政府给予大足新区区域中心城市待遇、给予双桥经开区国家级开发区政策待遇,市政府也将出台《关于支持大足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这些将成为带动全区经济发展的强力引擎。
(二)面临挑战
1.经济基础相对薄弱。2011年大足地区生产总值达到 233.9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 086美元,离区域性中心城市人均 GDP应达到 8 000美元的标准还有很大距离。
2.产业经济还不强大。本土企业多为小、散、多、弱,规模工业户均产值为1.26亿元。从旅游来看,旅游资源未得到充分整合和利用,游、购、行、食等方面的消费未得到充分释放,留不住客是不争的事实,对区域经济带动能力仍不够明显。
3.基础设施支撑不强。目前,大足的水、电、路、气等瓶颈有较大突破,与区域中心城市的要求有一定差距。
4.劳动者整体素质不高。大足人才总量小,人才结构欠佳。境内没有高等院校、高职院校,劳动力及高技术人才基本为净流出,同时也缺乏吸引和留住人才的产业和机制。劳动技术、技能培训层次较低,劳动者技术含量欠缺,高新技术产业人才缺乏,管理粗放,家族式管理普遍存在,企业间互挖技术人才的现象较为突出。
二、构建区域性中心城市几点思考
(一)建设城市,定位区域经济发展目标 1.优化布局。扎实编制好《大足区城乡总体规划》,按区域性中心城市的标准,到2016年,大足区地区生产总值需达到6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8%左右;常住人口需达85万以上,城镇化率达到70%。按照“80平方公里、80万人口”的发展目标,“棠香·龙岗”为政治文化中心,建设成生态宜居型的国际旅游精品城市;“双桥经开区·龙水”为经济中心,建设成宜居、宜业的产业新城。使大足建设成为“近者悦、远者来”的魅力之城。
2.提升功能。一是提升区域性交通运输功能,打造渝西川东区域性交通枢纽城市。构建“井字形”对外出境大通道,完善以公路、铁路为重点的交通网络,改造提升通镇公路、旅游景区公路等级。二是完善城市道路,加快城市换乘站点和停车场建设。三是加强城市管理,推荐城市综合治理。
3.完善公共服务。完善城市服务功能,规划建设大剧院、3D影院、科技馆、游泳馆、全民健身中心、公共图书馆、综合展览馆等公共文体设施。新建三甲医院1所、义务教育学校3所。新建城市森林公园10个,为群众提供休闲的锻炼的场所。
(二)发展产业,壮大区域经济发展实力
1.工业要有大发展。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区”战略,推进新型工业化,做强经开区和特色工业园区“两大引擎”。一是以经开区为主战场,全力打造以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为主体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再生资源循环利用基地、电子信息和新能源产业基地。二是以龙水镇为集聚区,大力发展高端精密铸造、装备制造业,建设现代五金产业基地。三是以万古为核心区,积极发展笔记本电脑配套等电子信息产业、高精尖技术产业和创意产业。四是建设成渝直线经济带上的科技创新中心和成果转化基地。
2.服务业要有大突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要超过50%,发展任务艰巨。一是建立商贸物流中心。把大足打造成为渝西、川东地区乃至成渝经济区商品货物吞吐量大、交易成本低、商业机会多的区域性商贸中心,构筑区域中心城市的物流配送体系。建设五金产品、机电模具、钢材建材、综合纸品、废旧金属等市场集群。二是建设旅游目的地。加快推进景区景点建设,开发打造新旅游路线,继续完善旅游配套设施,为游客吃、住、行、游、购、娱服好务,特别要高度重视旅游商品开发和游客采购消费平台建设。三是建设消费购物中心。特色商业街,发展新型商业业态和电子商务,引进奥特莱斯等国际国内知名商贸企业,打造良好的消费平台。四是建成区域性金融中心。引进国际五百强国内五百强企业落户大足,进一步优化金融生态环境。
3.农业要有大进展。一是大力发展有机农业,建设无公害绿色蔬菜基地,保持“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称号。二是紧密结合“美丽乡村”观光旅游,重点发展宝邮路一带的枇杷、荷莲、葡萄、黄金梨等伏淡季水果,培育发展特种观赏养殖业。三是要大力发展花卉苗木药材基地。四是大力发展畜禽养殖,重点打造“大足黑山羊”品牌,保持“全国生猪调出大县”称号。
(三)保障要素,增强区域经济发展后劲
1.加强硬件建设。要突破水、电、气等要素瓶颈。建成15万吨级以上的自来水厂1座,保障城区生产生活用水;新建相应规模的污水处理系统,保障城区排水顺畅。新建110KV变电站5座,新增日供电能力200万千瓦时。新增日供气能力20万方。
2.提供智力支持。加快引进高等院校,大力支持兴办高职院校和中职学校,培养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和农村实用型人才,为新区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引进科技人才,注重校企联合,出台住房、落户、子女就学等优惠政策。
3.优化投资环境。优化政府重点工作督促执行机制,坚持月度督查。依托市电子监察系统,推动工商、质监、交通等部门业务专网开放数据接口,确保行政审批项目100%进大厅、100%接受电子监察。依托电子政务平台,抓好区县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的市级试点工作,加强网上办事服务和政民互动。
[责任编辑 安世友]
关键词:区域性;中心城市;大足区
中图分类号:F29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07-0170-02
前言
在成渝经济区加速融合的背景下,应对四川15个区域中心城市,重庆只有6个,为摆脱“中部塌陷”的困境,经国务院和重庆市战略调整,大足区(原大足县和双桥区合并)应运而生。新大足肩负建设“成渝经济区区域中心城市”的历史使命,如何加速发展大足区区域经济是当前摆在我们眼下的重大课题。
1.区域性中心城市的概念。区域性中心城市指在一定区域的城镇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对辐射带动整个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发挥关键作用,通过和区域的互动实现各种生产要素与资源的最优配置,带动城市——区域共同体的共同发展的大中型城市。区域性中心城市有着明显的区位等比较优势,各种生产要素密集、服务设施完善,适宜二三产业集中发展,能够形成产业聚集效应,能够广泛吸引和聚集人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是区域内体制、管理、科技和观念创新的策源地。
2.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功能特征。一是区域市场经济体系的中心城市,它具有优越的区位交通条件、完整的经济体系和高度化的产业结构,左右着区域的经济状况和趋势,具有控制区域经济的强大的经济实力和竞争力。二是具有完善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是一个以区域信息知识产业为基础、信息市场为交换枢纽、信息高度社会化的区域信息中心。三是具有高度的开放性和多种区域功能,其中最主要的是经济功能区域化。四是具有发达的二、三产业和区域服务功能,各形成一整套高效运行的经济一体化机制和制度体系。
3.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城建标准。 从定性方面看,具有交通便捷、通讯快速、环境优良、服务优质、布局科学、带动高效、特色鲜明、潜力深厚、规模较大、开放全面的特点,对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要素的集聚辐射和作用显著。从量化的角度来看,区域性中心城市城区人口规模应达到 50万人以上,第三产业(服务业)占 GDP的比重应在 50%以上,人均 GDP指标应达到 8 000美元左右。
一、构建区域性中心城市的优势与挑战
要把大足建成成渝经济区区域中心城市,根据其功能特征和城建标准,分析大足的优势,找准大足的差距。
(一)发展机遇
纵观形势,未来一段时期是改革开放以来大足发展环境更优、发展机遇更好的宝贵时期,是崛起成渝之心、上位区域中心城市的决定性时期,大足迎来了千年等一回的发展机遇。
1.接受“双核”辐射能力更强。成渝经济区作为中国经济版图的“第四增长极”,在重庆、成都两座特大城市之间,将催生出多个新的增长极。地处成渝腹心的渝西川东地区将彻底摆脱“中部塌陷”的困局,实现强势崛起。而大足地处“成渝之心”,同时进入“重庆1小时经济圈”和“成都1小时经济圈”,可直接承接“双核辐射”。伴随成渝复线、重庆三环、南大泸等高速公路加速推进,境内高速公路里程将达120公里,便捷的“井字形”的陆上交通格网将基本形成。因此,大足将成为加强川渝合作、引领渝西、川东地区发展的“桥头堡”。
2.结构优化质量趋好。大足产业结构比为12.3∶58.8∶29.2,非农产业比重达到87.7%。一是中国重汽生产摇篮。双桥经开区是中国三大重型汽车生产基地之一,已陆续引进双钱轮胎、鞍钢贝卡尔特钢帘线等生产企业,汽车及零部件、装备制造、再生资源等几大产业集群初具规模。二是闻名遐迩的中国五金之乡。大足龙水五金历来产品齐全,门类众多,产销两旺,已成为中国西南最大的五金产业集散地。三是重庆市唯一世界文化遗产所在地。1999年大足石刻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为世界文化遗产,拥有全国首批5A级旅游景区、中国优秀旅游城区等旅游品牌。四是著名的“国家级生态农业示范区”。大足区是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区、中国农村信息化领先地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国家生猪调出大县、全国绿化模范县、中国枇杷之乡、中国荷莲之乡,油菜、枇杷、葡萄、冬菜等产量均排在全市前两位。
3.优惠政策更加优越。“314”总体部署、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政策、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深入实施等国家级政策效应将叠加释放,市委市政府给予大足新区区域中心城市待遇、给予双桥经开区国家级开发区政策待遇,市政府也将出台《关于支持大足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这些将成为带动全区经济发展的强力引擎。
(二)面临挑战
1.经济基础相对薄弱。2011年大足地区生产总值达到 233.9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 086美元,离区域性中心城市人均 GDP应达到 8 000美元的标准还有很大距离。
2.产业经济还不强大。本土企业多为小、散、多、弱,规模工业户均产值为1.26亿元。从旅游来看,旅游资源未得到充分整合和利用,游、购、行、食等方面的消费未得到充分释放,留不住客是不争的事实,对区域经济带动能力仍不够明显。
3.基础设施支撑不强。目前,大足的水、电、路、气等瓶颈有较大突破,与区域中心城市的要求有一定差距。
4.劳动者整体素质不高。大足人才总量小,人才结构欠佳。境内没有高等院校、高职院校,劳动力及高技术人才基本为净流出,同时也缺乏吸引和留住人才的产业和机制。劳动技术、技能培训层次较低,劳动者技术含量欠缺,高新技术产业人才缺乏,管理粗放,家族式管理普遍存在,企业间互挖技术人才的现象较为突出。
二、构建区域性中心城市几点思考
(一)建设城市,定位区域经济发展目标 1.优化布局。扎实编制好《大足区城乡总体规划》,按区域性中心城市的标准,到2016年,大足区地区生产总值需达到6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8%左右;常住人口需达85万以上,城镇化率达到70%。按照“80平方公里、80万人口”的发展目标,“棠香·龙岗”为政治文化中心,建设成生态宜居型的国际旅游精品城市;“双桥经开区·龙水”为经济中心,建设成宜居、宜业的产业新城。使大足建设成为“近者悦、远者来”的魅力之城。
2.提升功能。一是提升区域性交通运输功能,打造渝西川东区域性交通枢纽城市。构建“井字形”对外出境大通道,完善以公路、铁路为重点的交通网络,改造提升通镇公路、旅游景区公路等级。二是完善城市道路,加快城市换乘站点和停车场建设。三是加强城市管理,推荐城市综合治理。
3.完善公共服务。完善城市服务功能,规划建设大剧院、3D影院、科技馆、游泳馆、全民健身中心、公共图书馆、综合展览馆等公共文体设施。新建三甲医院1所、义务教育学校3所。新建城市森林公园10个,为群众提供休闲的锻炼的场所。
(二)发展产业,壮大区域经济发展实力
1.工业要有大发展。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区”战略,推进新型工业化,做强经开区和特色工业园区“两大引擎”。一是以经开区为主战场,全力打造以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为主体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再生资源循环利用基地、电子信息和新能源产业基地。二是以龙水镇为集聚区,大力发展高端精密铸造、装备制造业,建设现代五金产业基地。三是以万古为核心区,积极发展笔记本电脑配套等电子信息产业、高精尖技术产业和创意产业。四是建设成渝直线经济带上的科技创新中心和成果转化基地。
2.服务业要有大突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要超过50%,发展任务艰巨。一是建立商贸物流中心。把大足打造成为渝西、川东地区乃至成渝经济区商品货物吞吐量大、交易成本低、商业机会多的区域性商贸中心,构筑区域中心城市的物流配送体系。建设五金产品、机电模具、钢材建材、综合纸品、废旧金属等市场集群。二是建设旅游目的地。加快推进景区景点建设,开发打造新旅游路线,继续完善旅游配套设施,为游客吃、住、行、游、购、娱服好务,特别要高度重视旅游商品开发和游客采购消费平台建设。三是建设消费购物中心。特色商业街,发展新型商业业态和电子商务,引进奥特莱斯等国际国内知名商贸企业,打造良好的消费平台。四是建成区域性金融中心。引进国际五百强国内五百强企业落户大足,进一步优化金融生态环境。
3.农业要有大进展。一是大力发展有机农业,建设无公害绿色蔬菜基地,保持“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称号。二是紧密结合“美丽乡村”观光旅游,重点发展宝邮路一带的枇杷、荷莲、葡萄、黄金梨等伏淡季水果,培育发展特种观赏养殖业。三是要大力发展花卉苗木药材基地。四是大力发展畜禽养殖,重点打造“大足黑山羊”品牌,保持“全国生猪调出大县”称号。
(三)保障要素,增强区域经济发展后劲
1.加强硬件建设。要突破水、电、气等要素瓶颈。建成15万吨级以上的自来水厂1座,保障城区生产生活用水;新建相应规模的污水处理系统,保障城区排水顺畅。新建110KV变电站5座,新增日供电能力200万千瓦时。新增日供气能力20万方。
2.提供智力支持。加快引进高等院校,大力支持兴办高职院校和中职学校,培养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和农村实用型人才,为新区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引进科技人才,注重校企联合,出台住房、落户、子女就学等优惠政策。
3.优化投资环境。优化政府重点工作督促执行机制,坚持月度督查。依托市电子监察系统,推动工商、质监、交通等部门业务专网开放数据接口,确保行政审批项目100%进大厅、100%接受电子监察。依托电子政务平台,抓好区县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的市级试点工作,加强网上办事服务和政民互动。
[责任编辑 安世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