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通过灌云县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数据对本县规模化畜禽养殖业环境污染现状进行综合分析,提出防治对策。
关键词:畜禽养殖业 环境污染 防治
一、畜禽养殖业现状
2007年末,全县畜禽饲养品种主要有猪、牛、羊、兔、鸡、鸭、鹅及特种畜禽等。全县生猪饲养量95万头,大牲畜饲养量9.4万头,其中:奶牛饲养量0.38万头,羊饲养量55万只,三禽饲养量1865万羽,我县的畜牧业得到了迅猛发展。主要表现在:一是畜牧生产稳步增长。2007年末,全县肉类总产量达7.86万吨,其中猪肉产量4.5万吨,禽肉产量2万吨;蛋类总产量达4.9万吨;奶类总产量达1.1万吨;二是畜牧产业全面发展。2007年末,全县畜牧业产值达11.28亿元(现价),全县畜牧业人均纯收入1790元,占农民纯收入的34%。生猪、蛋禽肉禽、肉牛快速发展。三是产业结构继续优化。积极推广三元杂交优选模式,发展三元杂交瘦肉型猪生产,加快发展草食畜禽尤其是肉鹅和肉牛产业的发展,从而不断地优化了品种结构。
总的来说,我县畜牧业有如下特色。一是全县基本形成特色产业带。以侍庄、东王集、沂北、图河等乡镇为主的肉鹅,以板浦、东辛农场等乡镇、场为主的奶牛,以南岗、陡沟、小伊等乡镇为主的肉鸡,以伊山、白蚬、杨集等乡镇为主的生猪,以龙苴、穆圩等乡镇为主的蛋鸡等五大区域特色养殖区。二是创建了一批龙头企业。我县现有畜禽养殖及其加工企业15家。其中禽类加工企业2家、乳业1家、生猪加工业10家、大型种畜检疫隔离场2家。
二、畜禽养殖业环境污染现状
我县是农业大县,畜牧业是农民增收的传统产业,是农业增效的支柱产业。生猪规模户达711户,肉禽规模户达38户,蛋禽规模户达221户,奶牛规模户达15户;规模化养殖场较重视圈舍及其周围的环境卫生,及时对畜禽粪尿进行清理,对圈舍进行消毒。大多数规模化养殖场对畜禽养殖过程中产生的粪尿大部分能综合利用,用来还田种饲草及庄稼等。一些农村畜禽散养户的畜禽粪尿基本上未做到无害化处理,有的直接排入河、沟、渠等,有的就是露天堆放。由于极少数规模化养殖场没有较好的粪尿收集处理设施,产生的粪尿处置不当,加之农村畜禽散养户的畜禽粪尿的污染,对我县农村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对人民健康造成了影响。
普查数据显示,由于本县畜禽加工企业相对来说较少,因此全县畜禽养殖、加工所产生的污染物主要集中在养殖行业,全县规模化养殖小区、场、户989家,粪便处理利用量124887.5吨,其中养殖小区、场占72124.7吨,约占总粪便处理利用量的57.8%;污水年处理量133012.89吨,其中养殖小区、场占72124.7吨,约占总污水年处理量的42.5%;污水日产生量996.66吨,其中养殖小区、场占294.18吨,约占总污水日产生量的57.8%。
规模养殖场的粪便处理利用量34843.70吨,污水日产生量136.18吨、污水年处理量30063吨,污水处理率达60.5%,养殖场主要集中在龙苴镇、图河、穆圩、东辛农场、东王集、伊山镇、陡沟、南岗等乡镇,同时这些乡镇为全县的蛋鸡、肉鸡、奶牛、生猪等集中区,集中地反映优势企业的龙头带动作用及其辐射功能;养殖小区主要集中在以板浦奶牛、南岗肉鸡、东辛农场奶牛等产业集中带,其粪便处理利用量37281吨,污水日产生量158吨、污水年处理量26525吨,污水处理率达46%;采取多种形式多途径地综合处理利用粪污,如办有机肥厂、建沼气、“猪—沼—菜”模式等方法、方式来治污,以达到环境的安全卫生。同时通过小区的示范带动作用,引导养殖户扩大生产规模建立规模养殖场,从而带动全县的畜牧生产。
我县畜牧类污染源的排放大多来自养殖小区、规模场,也就是说来自全县的规模养殖企业,而规模户则由于自身的土地净化及自家农田的利用,相对来说污染很少,这说明我们在对污染企业进行治理时,首先要考虑规模养殖企业,通过对他们的技改来达到环境保护。
三、目前治理污染物的主要措施
1.直接回田或高温堆肥后回田。粪尿厌氧发酵处理后,气体部分可提供能量,固体部分进行高温堆肥。然后再把经过处理后畜禽粪便卖给农户当肥料。
2.利用沼气对畜禽粪便进行厌氧发酵,发酵产生的沼气成为廉价的 燃料,用于燃料、仔猪舍保温等;沼渣、沼液则成了优质肥料,不但保护了环境,而且提高了经济效益。
3.制有机肥。通过对粪便高温烘干灭菌及高压膨化除臭,添加N、P、K及多种元素,制成适合小麦、玉米、蔬菜、瓜果和花卉等高效有机肥。
4.做鱼饲料及菌种基肥。由于沼液含有17种氨基酸、多种活性酶及微量元素,可作为畜禽饲料添加剂。还可用沼液养鱼,能提高鱼的成活率。
牛粪晾干作为香菇等营养基,可有效地促进本地食用菌的发展。
四、综合治理对策
1.保障措施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加大宣传力度。县成立畜禽养殖环境保护领导小组,具体做好畜禽养殖环境保护的领导和指导工作,同是加强对《环境保护法》、《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的宣传教育,特别是乡村两级,提高全社会的环境保护意识。
二是组织实施无公害畜禽基地和产品认证,从生产源头上整治畜禽污染。对已经过认证的无公害畜禽产地和产品,要加强管理,做好定期或不定期的跟踪监督等工作,按照规定标准组织生产,生产出绿色、安全、优质的畜禽产品,从源头解决了畜禽污染的问题
三是协助实施以沼气建设工程为主的规模养殖综合整治污染工程。协助有关部门、有关乡镇在规模养殖场(户)建设沼气设施,“十一五”期间建设沼气设施50处,切实解决畜禽养殖场的污染问题,通过“畜禽粪便—沼气—还田”综合利用技术,达到畜禽废弃物的再生利用;解决场内生活用能和部分生产用能;形成多种生态能源模式;改善畜禽养殖环境,促进养殖的经济效益。对规模化养殖场进行小型沼气建设和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的,政府部门予以优先立项,并给予资金的扶持。
四是发展大户养殖和建设养殖小区。发展小区养殖,通过实行栏舍集中、人畜分离,有利于做好动物防疫工作,有利于改善农村居住环境,确保了农村公共卫生安全。在规模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内通过严格按照国家规定技术标准组织生产,统一制定科学免疫程序,加强饲料、兽药管理,严格药残监测,生产优质安全的畜禽产品。县人民政府在制定畜禽养殖污染综合整治专项政策及工作方案时,要鼓励集约化畜禽养殖场和畜禽养殖户进行污染治理,促进畜禽养殖业结构调整和污染综合整治。抓好示范带动发展。逐步建立集约化畜禽养殖区,引导畜禽养殖户向集约化畜禽养殖区集中,实施清洁生产,实现污染物达标排放。为鼓励发展大户养殖和小区养殖,各乡镇应选择一些基础好、带动作用强的养殖大户进行重点扶持,在项目建设、品改、技术推广、技术服务、资金扶持等方面给予重点倾斜。
五是对现有规模化养殖进行环境整治。坚持“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对限期治理不达标的,加大环境检测力度,建议环保部门征收排污费;对不治理污染的,除建议环保部门征收排污费外,同时加大处惩力度。
六是对新(扩、改)建的规模养殖场进行环保规划。新(扩、改)建的畜禽养殖场必须符合环境保护总体规划要求,新(扩、改)建的畜禽养殖场要实行畜禽养殖场污染的集中处理,达到生产标准化、产品绿色化、管理专业化、粪便无害化。
七是加强对饲养场(户)兽药管理。每年度计划组织五次定期大规模的兽药市场整顿和不定期的抽查,同时配合省市有关农产品专业市场整顿工作,确保无违禁药品在市场流通。不定期抽检规模场户,屠宰场点的肉品质量,杜绝瘦肉精、氯霉素等违禁药品的使用。
2.技术防制
要解决养殖业对环境的危害,单纯依靠终端治理方法,无论在经济上、土地上和技术上皆不堪承受。必须针对畜禽粪尿的特性,遵循综合利用优先、资源化、无害化的原则,充分开发利用废弃物的肥力、能量资源,开拓一条资源开发和废弃物处置相结合的道路。
一是通过营养调控降低禽畜排泄物的污染。为获得高生产性能而给畜禽提供过量营养是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通过营养调控来最大限度地提高动物对营养物质地利用率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饲用酶制剂是一类高效、无毒副作用和环保型的饲料添加剂。在畜禽养殖中应用饲用酶制剂既能提高饲料的消化率和利用率,又能减少畜禽排泄物中氮、磷的排泄量,保护水体和土壤免受污染。
二是改善畜禽养殖业的饮水方式和粪便收集方式。采取清污分流和粪尿的干湿分离等措施,实现生态化健康养殖,可有效地减少地下水的开采,改善畜禽养殖场的生产环境,减少畜禽的死淘率。同时也可减少对地表和地下水的污染,提高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建立粪便收集池,定点收集垃圾;设置畜禽废渣的储存设施和场所,采取对储存场所地面进行水泥硬化等措施,防止畜禽废渣渗漏、散落、溢流、恶臭气味等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和危害。采用雨污分流、固液分离等污染防治措施,达到减量化的要求,做到达标排放或零排放。
三是综合指数高温堆肥方法。把污染物通过堆肥发酵技术、粪肥还田实用技术等无害化处理,加工生产有机肥,或通过对粪便高温烘干灭菌及高压膨化除臭,添加N、P、K及多种元素,制成适合小麦、玉米、蔬菜、瓜果和花卉等高效有机肥。
四是推广沼气发酵技术。防治畜禽养殖废弃物污染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沼气综合利用。推广沼气处理技术,利用沼气对畜禽粪便进行厌氧发酵,发酵产生的沼气成为廉价的燃料,用于燃料、仔猪舍保温等;沼渣、沼液则成了优质肥料。同时猪、鸡粪厌氧发酵能使寄生虫卵灭活,减轻土壤污染与水污染,将沼渣与无机肥制成复合肥,能增加土壤有 机质、TN及碱解氮、速效磷及土壤酶活性,使作物病害较少,降低农药使用量77.5%,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
五、结束语
低投入、高产出是养殖业竞争的关键,然而,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换取一点经济效益,无异于杀鸡取卵。因此,必须高度重视畜禽养殖造成的环境污染,遵循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原则,将社会、环境、经济效益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千方百计化害为利、变废为宝,使畜禽养殖业所产生的污染减轻到最低限度,创造出高经济效益和最低限度环境污染的养殖业系统,才是畜禽养殖业的生存基础,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更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结果。
关键词:畜禽养殖业 环境污染 防治
一、畜禽养殖业现状
2007年末,全县畜禽饲养品种主要有猪、牛、羊、兔、鸡、鸭、鹅及特种畜禽等。全县生猪饲养量95万头,大牲畜饲养量9.4万头,其中:奶牛饲养量0.38万头,羊饲养量55万只,三禽饲养量1865万羽,我县的畜牧业得到了迅猛发展。主要表现在:一是畜牧生产稳步增长。2007年末,全县肉类总产量达7.86万吨,其中猪肉产量4.5万吨,禽肉产量2万吨;蛋类总产量达4.9万吨;奶类总产量达1.1万吨;二是畜牧产业全面发展。2007年末,全县畜牧业产值达11.28亿元(现价),全县畜牧业人均纯收入1790元,占农民纯收入的34%。生猪、蛋禽肉禽、肉牛快速发展。三是产业结构继续优化。积极推广三元杂交优选模式,发展三元杂交瘦肉型猪生产,加快发展草食畜禽尤其是肉鹅和肉牛产业的发展,从而不断地优化了品种结构。
总的来说,我县畜牧业有如下特色。一是全县基本形成特色产业带。以侍庄、东王集、沂北、图河等乡镇为主的肉鹅,以板浦、东辛农场等乡镇、场为主的奶牛,以南岗、陡沟、小伊等乡镇为主的肉鸡,以伊山、白蚬、杨集等乡镇为主的生猪,以龙苴、穆圩等乡镇为主的蛋鸡等五大区域特色养殖区。二是创建了一批龙头企业。我县现有畜禽养殖及其加工企业15家。其中禽类加工企业2家、乳业1家、生猪加工业10家、大型种畜检疫隔离场2家。
二、畜禽养殖业环境污染现状
我县是农业大县,畜牧业是农民增收的传统产业,是农业增效的支柱产业。生猪规模户达711户,肉禽规模户达38户,蛋禽规模户达221户,奶牛规模户达15户;规模化养殖场较重视圈舍及其周围的环境卫生,及时对畜禽粪尿进行清理,对圈舍进行消毒。大多数规模化养殖场对畜禽养殖过程中产生的粪尿大部分能综合利用,用来还田种饲草及庄稼等。一些农村畜禽散养户的畜禽粪尿基本上未做到无害化处理,有的直接排入河、沟、渠等,有的就是露天堆放。由于极少数规模化养殖场没有较好的粪尿收集处理设施,产生的粪尿处置不当,加之农村畜禽散养户的畜禽粪尿的污染,对我县农村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对人民健康造成了影响。
普查数据显示,由于本县畜禽加工企业相对来说较少,因此全县畜禽养殖、加工所产生的污染物主要集中在养殖行业,全县规模化养殖小区、场、户989家,粪便处理利用量124887.5吨,其中养殖小区、场占72124.7吨,约占总粪便处理利用量的57.8%;污水年处理量133012.89吨,其中养殖小区、场占72124.7吨,约占总污水年处理量的42.5%;污水日产生量996.66吨,其中养殖小区、场占294.18吨,约占总污水日产生量的57.8%。
规模养殖场的粪便处理利用量34843.70吨,污水日产生量136.18吨、污水年处理量30063吨,污水处理率达60.5%,养殖场主要集中在龙苴镇、图河、穆圩、东辛农场、东王集、伊山镇、陡沟、南岗等乡镇,同时这些乡镇为全县的蛋鸡、肉鸡、奶牛、生猪等集中区,集中地反映优势企业的龙头带动作用及其辐射功能;养殖小区主要集中在以板浦奶牛、南岗肉鸡、东辛农场奶牛等产业集中带,其粪便处理利用量37281吨,污水日产生量158吨、污水年处理量26525吨,污水处理率达46%;采取多种形式多途径地综合处理利用粪污,如办有机肥厂、建沼气、“猪—沼—菜”模式等方法、方式来治污,以达到环境的安全卫生。同时通过小区的示范带动作用,引导养殖户扩大生产规模建立规模养殖场,从而带动全县的畜牧生产。
我县畜牧类污染源的排放大多来自养殖小区、规模场,也就是说来自全县的规模养殖企业,而规模户则由于自身的土地净化及自家农田的利用,相对来说污染很少,这说明我们在对污染企业进行治理时,首先要考虑规模养殖企业,通过对他们的技改来达到环境保护。
三、目前治理污染物的主要措施
1.直接回田或高温堆肥后回田。粪尿厌氧发酵处理后,气体部分可提供能量,固体部分进行高温堆肥。然后再把经过处理后畜禽粪便卖给农户当肥料。
2.利用沼气对畜禽粪便进行厌氧发酵,发酵产生的沼气成为廉价的 燃料,用于燃料、仔猪舍保温等;沼渣、沼液则成了优质肥料,不但保护了环境,而且提高了经济效益。
3.制有机肥。通过对粪便高温烘干灭菌及高压膨化除臭,添加N、P、K及多种元素,制成适合小麦、玉米、蔬菜、瓜果和花卉等高效有机肥。
4.做鱼饲料及菌种基肥。由于沼液含有17种氨基酸、多种活性酶及微量元素,可作为畜禽饲料添加剂。还可用沼液养鱼,能提高鱼的成活率。
牛粪晾干作为香菇等营养基,可有效地促进本地食用菌的发展。
四、综合治理对策
1.保障措施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加大宣传力度。县成立畜禽养殖环境保护领导小组,具体做好畜禽养殖环境保护的领导和指导工作,同是加强对《环境保护法》、《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的宣传教育,特别是乡村两级,提高全社会的环境保护意识。
二是组织实施无公害畜禽基地和产品认证,从生产源头上整治畜禽污染。对已经过认证的无公害畜禽产地和产品,要加强管理,做好定期或不定期的跟踪监督等工作,按照规定标准组织生产,生产出绿色、安全、优质的畜禽产品,从源头解决了畜禽污染的问题
三是协助实施以沼气建设工程为主的规模养殖综合整治污染工程。协助有关部门、有关乡镇在规模养殖场(户)建设沼气设施,“十一五”期间建设沼气设施50处,切实解决畜禽养殖场的污染问题,通过“畜禽粪便—沼气—还田”综合利用技术,达到畜禽废弃物的再生利用;解决场内生活用能和部分生产用能;形成多种生态能源模式;改善畜禽养殖环境,促进养殖的经济效益。对规模化养殖场进行小型沼气建设和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的,政府部门予以优先立项,并给予资金的扶持。
四是发展大户养殖和建设养殖小区。发展小区养殖,通过实行栏舍集中、人畜分离,有利于做好动物防疫工作,有利于改善农村居住环境,确保了农村公共卫生安全。在规模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内通过严格按照国家规定技术标准组织生产,统一制定科学免疫程序,加强饲料、兽药管理,严格药残监测,生产优质安全的畜禽产品。县人民政府在制定畜禽养殖污染综合整治专项政策及工作方案时,要鼓励集约化畜禽养殖场和畜禽养殖户进行污染治理,促进畜禽养殖业结构调整和污染综合整治。抓好示范带动发展。逐步建立集约化畜禽养殖区,引导畜禽养殖户向集约化畜禽养殖区集中,实施清洁生产,实现污染物达标排放。为鼓励发展大户养殖和小区养殖,各乡镇应选择一些基础好、带动作用强的养殖大户进行重点扶持,在项目建设、品改、技术推广、技术服务、资金扶持等方面给予重点倾斜。
五是对现有规模化养殖进行环境整治。坚持“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对限期治理不达标的,加大环境检测力度,建议环保部门征收排污费;对不治理污染的,除建议环保部门征收排污费外,同时加大处惩力度。
六是对新(扩、改)建的规模养殖场进行环保规划。新(扩、改)建的畜禽养殖场必须符合环境保护总体规划要求,新(扩、改)建的畜禽养殖场要实行畜禽养殖场污染的集中处理,达到生产标准化、产品绿色化、管理专业化、粪便无害化。
七是加强对饲养场(户)兽药管理。每年度计划组织五次定期大规模的兽药市场整顿和不定期的抽查,同时配合省市有关农产品专业市场整顿工作,确保无违禁药品在市场流通。不定期抽检规模场户,屠宰场点的肉品质量,杜绝瘦肉精、氯霉素等违禁药品的使用。
2.技术防制
要解决养殖业对环境的危害,单纯依靠终端治理方法,无论在经济上、土地上和技术上皆不堪承受。必须针对畜禽粪尿的特性,遵循综合利用优先、资源化、无害化的原则,充分开发利用废弃物的肥力、能量资源,开拓一条资源开发和废弃物处置相结合的道路。
一是通过营养调控降低禽畜排泄物的污染。为获得高生产性能而给畜禽提供过量营养是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通过营养调控来最大限度地提高动物对营养物质地利用率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饲用酶制剂是一类高效、无毒副作用和环保型的饲料添加剂。在畜禽养殖中应用饲用酶制剂既能提高饲料的消化率和利用率,又能减少畜禽排泄物中氮、磷的排泄量,保护水体和土壤免受污染。
二是改善畜禽养殖业的饮水方式和粪便收集方式。采取清污分流和粪尿的干湿分离等措施,实现生态化健康养殖,可有效地减少地下水的开采,改善畜禽养殖场的生产环境,减少畜禽的死淘率。同时也可减少对地表和地下水的污染,提高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建立粪便收集池,定点收集垃圾;设置畜禽废渣的储存设施和场所,采取对储存场所地面进行水泥硬化等措施,防止畜禽废渣渗漏、散落、溢流、恶臭气味等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和危害。采用雨污分流、固液分离等污染防治措施,达到减量化的要求,做到达标排放或零排放。
三是综合指数高温堆肥方法。把污染物通过堆肥发酵技术、粪肥还田实用技术等无害化处理,加工生产有机肥,或通过对粪便高温烘干灭菌及高压膨化除臭,添加N、P、K及多种元素,制成适合小麦、玉米、蔬菜、瓜果和花卉等高效有机肥。
四是推广沼气发酵技术。防治畜禽养殖废弃物污染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沼气综合利用。推广沼气处理技术,利用沼气对畜禽粪便进行厌氧发酵,发酵产生的沼气成为廉价的燃料,用于燃料、仔猪舍保温等;沼渣、沼液则成了优质肥料。同时猪、鸡粪厌氧发酵能使寄生虫卵灭活,减轻土壤污染与水污染,将沼渣与无机肥制成复合肥,能增加土壤有 机质、TN及碱解氮、速效磷及土壤酶活性,使作物病害较少,降低农药使用量77.5%,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
五、结束语
低投入、高产出是养殖业竞争的关键,然而,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换取一点经济效益,无异于杀鸡取卵。因此,必须高度重视畜禽养殖造成的环境污染,遵循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原则,将社会、环境、经济效益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千方百计化害为利、变废为宝,使畜禽养殖业所产生的污染减轻到最低限度,创造出高经济效益和最低限度环境污染的养殖业系统,才是畜禽养殖业的生存基础,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更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