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培养高素质应用型、科研创新型和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大学生是当前高等教育的一大主题。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作为高素质人才培养基地的独立学院,应结合自身的优势和特点,响应国家号召,为创新型国家的创建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持。强化科研意识、提高科研实力、将科研能力的培养列入本科生的教学计划,是造就创新创业型人才的重要途径。作为我国教育体制改革后出现的新生事物,独立学院应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提出的新要求,在注重教学的同时,走科研兴教之路,实现教学科研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
关键词:科研;创新;独立学院;人才培养
在2014年9月召开的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上,李克强总理首次提出,要借改革创新的“东风”,在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浪潮,形成“万众创新”、“人人创新”的新态势。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又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随着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业界学界纷纷响应,各种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有效激发了社会活力,释放了巨大创造力,成为经济发展的一大亮点。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征途上,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中国发展的动力之源,也是富民之道、公平之计、强国之策,广阔前景值得期待。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正日益深入人心。作为高素质人才培养基地的高等院校,响应国家号召,顺应时代潮流,为创新型国家的创建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持,为应用型大学的转型和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支撑,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独立学院是我国高等教育办学机制和模式改革创新的历史成果,经过2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独立学院已经定位为教学型本科院校,主要职能是从事教学,立足于地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以就业为导向,向社会输送高素质、技术应用型、复合型本科人才[ 1-2 ]。由于受现实条件和学校定位的束缚,独立学院长期以来以理论教学为主,教师们教学任务繁重,鲜少有时间和精力涉足科研领域。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社会对人才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培养创新型本科人才,使他们成为服务于地方经济、推动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是独立学院提高竞争力、获得可持续发展的首要课题。开展科学研究,发展科学技术文化,培养本科生的科研能力是造就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独立学院只有结合自身的优势和特点,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高等院校提出的新要求,强化科研意识,提高学校的科研实力、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努力增强综合竞争力,才能立足社会,有所作为。
1 推進科研,助力创新
虽然独立学院科研起步较晚,与公办本科院校相比,整体水平较弱,但近年来,独立学院越来越重视科研工作的地位,制定了一系列的科研管理政策,组建了科研中心,投入大量资金建立实验室,培养科研团队,激励广大教师在潜心教学工作的同时积极参与科研活动。独立学校的科研水平已经上升到一个新的平台,有些学校的实验室硬件设施和科研实力甚至可以和公办高等院校相媲美。
1.1 科研教学,相得益彰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课堂教学是系统地传授理论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和形成良好思想品德的综合过程。科学研究是一项综合运用多学科乃至跨学科知识,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探索问题背后的自然科学规律的综合过程,对专业知识的深度、广度和精度要求甚高。在科研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教师的知识结构得到了优化、知识面得到了扩充、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与运用也得到了升华。除此之外,从多个不同角度对专业知识进行重新审视和梳理,以及多学科、跨学科交叉互通之后,可以在前人的理论基础上提炼出一些新的见解和领悟。将这些理解和创新融入课堂之后,可以促进课程建设与改革,大大提升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特色精品课程。
1.2 科研兴教,育人为本
长久以来,国内高等教育仅重视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创新和科研能力的培养,很少把科研能力的培养纳入本科生的课程计划中[ 3 ]。对于独立院校而言,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本科生是最重要的课题。教师在课堂上传授给学生的理论知识,是前人实践经验的系统总结,科学研究是人们利用现有知识体系,探索未知事实背后自然科学的本质和规律的过程,也是对现有知识基础进行多学科乃至跨学科融会贯通的过程,是培养高素质、创新型应用人才的重要途径[ 3-5 ]。因此,独立学院等民办本科院校应当走在时代的前列,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和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探索和建立本科生的科研能力培养计划,解放思想,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的创新和创作空间。一方面让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另一方面也可以鼓励学生成立自己的科研兴趣小组,以创新团队的形式从事科学研究。在科学活动中培养人才,不仅可以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认真钻研理论知识,还能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这些品质和能力将极大地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并使他们受益终生。
1.2.1 让学生主动学习,事半功倍
现阶段,学生获得专业知识的主要来源是教师在讲台上的传授,属于被动接受,理解十分浅薄,短时间内强迫记忆,考完试即全部抛于脑后。这种现象造成培养出来的学生知识深度、广度和综合运用能力明显不足,进入工作岗位之后感觉十分吃力,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3 ]。科学研究是一项运用多学科专业知识进行探索、研究和创作的过程,是学生将所学专业知识进行融会贯通的好机会,一项科研工作的完成,不仅需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作为基础,还需要相关的其他跨学科知识作为支撑和辅助,学生参与科研工作之后,能够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相关知识进行学习与理解。比起被动接受知识的灌输,这种积极主动,有的放矢的学习,常常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作为学生,只有以扎实的知识基础和完善的知识结构武装自己,在择业过程中才能有更好的竞争优势。
1.2.2 全方位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在实验过程中,每天都要详细地记录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与预测,及时总结失败的经验教训。这项工作看似简单,在科研过程中却是相当关键,人的记忆力是十分有限的,如果实验结果没有及时整理,一段时间后大量的实验结果堆积起来,会让人无从下手,研究方向也会变得模糊起来。那些没有经过整理的结果,很可能就付诸东流了,白白浪費了大量的时间。只有对自己的研究结果有着十分清醒的认识之后,对其中的亮点与不足才能了然于胸,可以及时地发现一些方向性的错误,避免走弯路浪费时间。实际上,这些也是撰写科研成果的开始,在这些日总结、周总结、月总结的基础上,提炼出有价值的部分,就形成了一篇学术论文的核心。一项科研工作圆满完成之后,都需要将创造性成果进行理论分析和科学总结,其中最主要的形式就是科研论文和专利。在撰写过程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写作水平、数据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都得到了全方位的锻炼与提升。
1.2.3 培养学生科研能力,激励创新
科研活动本身就是一个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开展科学研究活动之前,必须对研究对象的相关信息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思考,如研究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难点、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通过各种手段查阅资料和获取信息,在对这些搜集到的资料与信息进行有效地筛选过滤、综合分类、归纳总结之后,再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提出自己的想法,进行探索与创新[ 3 ]。在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人们每天都要接收大量的信息与数据,面对大量的信息时,如何进行整理与归类,去伪存真,提炼出对自己有用的东西,是十分重要的。在科学研究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始料未及的难题,也会出现很多理论与现实的碰撞,在面对各种“拦路虎”的时候,都必须利用自己的知识积累去找出问题的关键,对问题进行全方位的分析,提出众多可行性方案,再结合各种实际情况逐一排查,最终得以拨开现实的迷雾认识问题本质与规律,从而圆满的解决问题。在反复的锻炼之下,学生分析与判断问题的能力、检索与过滤信息的能力、决策能力等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这些能力正是一个创新型人才所必备的条件。
1.3 走科研创新道路,创学校特色品牌
独立学院肩负着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和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本科生使命,应该明确科研兴教的重要性,广泛调动全校师生的科研积极性和创造性,制定相应的科研管理机制和奖励政策,鼓励师生申报参与国家级、省部级和地方政府的科研项目和科研课题,提升学校的科研竞争力[ 6-7 ]。当学校形成了稳定的科研团队和良好的科研氛围之后,一方面教师的专业水平大大提高,教学质量得到了保证,另一方面,培养出来的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拥有更好的就业前景,整个学校的优势日渐突出,势必会成为学生报考时优先考虑的对象[ 6 ]。同时整体科研实力的提升,也让教师们有更多的机会得到重大项目的资助,形成良性循环,提升学校的综合实力。
1.4 小结
“给科研一个舞台,还创新一片精彩”,独立学院应当结合本校的特点和优势,立足于地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着力提升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一方面逐渐加大科研的投入,购置必要仪器设备,改善实验条件,另一方面鼓励广大教师在教学之余积极投身科研活动,并将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列入教学计划,为创新型国家的创建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持,实现教学和科研全方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综合竞争力的不断提升,在改革创新的浪潮中展现自己的“速度与激情”。
参考文献:
[1] 孙利生.独立学院办学定位与发展趋势[J].中南论坛:综合版,2006,1(1):15-17.
[2] 徐哲.独立学院的定位及其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 24(1):48-52.
[3] 周芳,郝红英,吴建丽等.民办高校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途径探究[J].广东化工,2014, 41(16):236-236.
[4] 霍霞,徐锡金.浅谈大学生科研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J].医学教育,2002(1):7-8.
[5] 杨博宇,张桂荣,朱丹等.加强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探讨[J].时珍国医国药,2007,18(9):2188-2188.
[6] 娄自强.民办本科高校科研工作的营销价值探讨——以山东省为例[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8):23-25.
[7] 王万里,娄自强.民办高校科研工作的困境与出路探讨[J].山东广播电视大学报, 2013(1).
作者简介:
彭新艳(1985-),女,湖南浏阳人,博士,现就职于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工业自动化学院。主要从事无机纳米材料、天然高分子材料、有机-无机复合材料等研究,以第一作者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SCI收录的论文3篇,EI收录的论文1篇。以通讯作者在国外SCI收录的期刊发表论文1篇。申请发明专利6项,授权2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已授权)。
关键词:科研;创新;独立学院;人才培养
在2014年9月召开的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上,李克强总理首次提出,要借改革创新的“东风”,在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浪潮,形成“万众创新”、“人人创新”的新态势。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又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随着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业界学界纷纷响应,各种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有效激发了社会活力,释放了巨大创造力,成为经济发展的一大亮点。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征途上,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中国发展的动力之源,也是富民之道、公平之计、强国之策,广阔前景值得期待。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正日益深入人心。作为高素质人才培养基地的高等院校,响应国家号召,顺应时代潮流,为创新型国家的创建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持,为应用型大学的转型和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支撑,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独立学院是我国高等教育办学机制和模式改革创新的历史成果,经过2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独立学院已经定位为教学型本科院校,主要职能是从事教学,立足于地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以就业为导向,向社会输送高素质、技术应用型、复合型本科人才[ 1-2 ]。由于受现实条件和学校定位的束缚,独立学院长期以来以理论教学为主,教师们教学任务繁重,鲜少有时间和精力涉足科研领域。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社会对人才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培养创新型本科人才,使他们成为服务于地方经济、推动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是独立学院提高竞争力、获得可持续发展的首要课题。开展科学研究,发展科学技术文化,培养本科生的科研能力是造就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独立学院只有结合自身的优势和特点,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高等院校提出的新要求,强化科研意识,提高学校的科研实力、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努力增强综合竞争力,才能立足社会,有所作为。
1 推進科研,助力创新
虽然独立学院科研起步较晚,与公办本科院校相比,整体水平较弱,但近年来,独立学院越来越重视科研工作的地位,制定了一系列的科研管理政策,组建了科研中心,投入大量资金建立实验室,培养科研团队,激励广大教师在潜心教学工作的同时积极参与科研活动。独立学校的科研水平已经上升到一个新的平台,有些学校的实验室硬件设施和科研实力甚至可以和公办高等院校相媲美。
1.1 科研教学,相得益彰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课堂教学是系统地传授理论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和形成良好思想品德的综合过程。科学研究是一项综合运用多学科乃至跨学科知识,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探索问题背后的自然科学规律的综合过程,对专业知识的深度、广度和精度要求甚高。在科研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教师的知识结构得到了优化、知识面得到了扩充、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与运用也得到了升华。除此之外,从多个不同角度对专业知识进行重新审视和梳理,以及多学科、跨学科交叉互通之后,可以在前人的理论基础上提炼出一些新的见解和领悟。将这些理解和创新融入课堂之后,可以促进课程建设与改革,大大提升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特色精品课程。
1.2 科研兴教,育人为本
长久以来,国内高等教育仅重视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创新和科研能力的培养,很少把科研能力的培养纳入本科生的课程计划中[ 3 ]。对于独立院校而言,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本科生是最重要的课题。教师在课堂上传授给学生的理论知识,是前人实践经验的系统总结,科学研究是人们利用现有知识体系,探索未知事实背后自然科学的本质和规律的过程,也是对现有知识基础进行多学科乃至跨学科融会贯通的过程,是培养高素质、创新型应用人才的重要途径[ 3-5 ]。因此,独立学院等民办本科院校应当走在时代的前列,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和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探索和建立本科生的科研能力培养计划,解放思想,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的创新和创作空间。一方面让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另一方面也可以鼓励学生成立自己的科研兴趣小组,以创新团队的形式从事科学研究。在科学活动中培养人才,不仅可以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认真钻研理论知识,还能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这些品质和能力将极大地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并使他们受益终生。
1.2.1 让学生主动学习,事半功倍
现阶段,学生获得专业知识的主要来源是教师在讲台上的传授,属于被动接受,理解十分浅薄,短时间内强迫记忆,考完试即全部抛于脑后。这种现象造成培养出来的学生知识深度、广度和综合运用能力明显不足,进入工作岗位之后感觉十分吃力,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3 ]。科学研究是一项运用多学科专业知识进行探索、研究和创作的过程,是学生将所学专业知识进行融会贯通的好机会,一项科研工作的完成,不仅需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作为基础,还需要相关的其他跨学科知识作为支撑和辅助,学生参与科研工作之后,能够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相关知识进行学习与理解。比起被动接受知识的灌输,这种积极主动,有的放矢的学习,常常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作为学生,只有以扎实的知识基础和完善的知识结构武装自己,在择业过程中才能有更好的竞争优势。
1.2.2 全方位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在实验过程中,每天都要详细地记录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与预测,及时总结失败的经验教训。这项工作看似简单,在科研过程中却是相当关键,人的记忆力是十分有限的,如果实验结果没有及时整理,一段时间后大量的实验结果堆积起来,会让人无从下手,研究方向也会变得模糊起来。那些没有经过整理的结果,很可能就付诸东流了,白白浪費了大量的时间。只有对自己的研究结果有着十分清醒的认识之后,对其中的亮点与不足才能了然于胸,可以及时地发现一些方向性的错误,避免走弯路浪费时间。实际上,这些也是撰写科研成果的开始,在这些日总结、周总结、月总结的基础上,提炼出有价值的部分,就形成了一篇学术论文的核心。一项科研工作圆满完成之后,都需要将创造性成果进行理论分析和科学总结,其中最主要的形式就是科研论文和专利。在撰写过程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写作水平、数据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都得到了全方位的锻炼与提升。
1.2.3 培养学生科研能力,激励创新
科研活动本身就是一个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开展科学研究活动之前,必须对研究对象的相关信息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思考,如研究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难点、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通过各种手段查阅资料和获取信息,在对这些搜集到的资料与信息进行有效地筛选过滤、综合分类、归纳总结之后,再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提出自己的想法,进行探索与创新[ 3 ]。在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人们每天都要接收大量的信息与数据,面对大量的信息时,如何进行整理与归类,去伪存真,提炼出对自己有用的东西,是十分重要的。在科学研究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始料未及的难题,也会出现很多理论与现实的碰撞,在面对各种“拦路虎”的时候,都必须利用自己的知识积累去找出问题的关键,对问题进行全方位的分析,提出众多可行性方案,再结合各种实际情况逐一排查,最终得以拨开现实的迷雾认识问题本质与规律,从而圆满的解决问题。在反复的锻炼之下,学生分析与判断问题的能力、检索与过滤信息的能力、决策能力等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这些能力正是一个创新型人才所必备的条件。
1.3 走科研创新道路,创学校特色品牌
独立学院肩负着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和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本科生使命,应该明确科研兴教的重要性,广泛调动全校师生的科研积极性和创造性,制定相应的科研管理机制和奖励政策,鼓励师生申报参与国家级、省部级和地方政府的科研项目和科研课题,提升学校的科研竞争力[ 6-7 ]。当学校形成了稳定的科研团队和良好的科研氛围之后,一方面教师的专业水平大大提高,教学质量得到了保证,另一方面,培养出来的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拥有更好的就业前景,整个学校的优势日渐突出,势必会成为学生报考时优先考虑的对象[ 6 ]。同时整体科研实力的提升,也让教师们有更多的机会得到重大项目的资助,形成良性循环,提升学校的综合实力。
1.4 小结
“给科研一个舞台,还创新一片精彩”,独立学院应当结合本校的特点和优势,立足于地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着力提升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一方面逐渐加大科研的投入,购置必要仪器设备,改善实验条件,另一方面鼓励广大教师在教学之余积极投身科研活动,并将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列入教学计划,为创新型国家的创建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持,实现教学和科研全方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综合竞争力的不断提升,在改革创新的浪潮中展现自己的“速度与激情”。
参考文献:
[1] 孙利生.独立学院办学定位与发展趋势[J].中南论坛:综合版,2006,1(1):15-17.
[2] 徐哲.独立学院的定位及其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 24(1):48-52.
[3] 周芳,郝红英,吴建丽等.民办高校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途径探究[J].广东化工,2014, 41(16):236-236.
[4] 霍霞,徐锡金.浅谈大学生科研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J].医学教育,2002(1):7-8.
[5] 杨博宇,张桂荣,朱丹等.加强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探讨[J].时珍国医国药,2007,18(9):2188-2188.
[6] 娄自强.民办本科高校科研工作的营销价值探讨——以山东省为例[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8):23-25.
[7] 王万里,娄自强.民办高校科研工作的困境与出路探讨[J].山东广播电视大学报, 2013(1).
作者简介:
彭新艳(1985-),女,湖南浏阳人,博士,现就职于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工业自动化学院。主要从事无机纳米材料、天然高分子材料、有机-无机复合材料等研究,以第一作者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SCI收录的论文3篇,EI收录的论文1篇。以通讯作者在国外SCI收录的期刊发表论文1篇。申请发明专利6项,授权2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已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