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某客运专线XXTJ - Ⅱ标段路过渡段掺5%水泥的级配碎石施工过程情况介绍,该工程实例(DK1342+350 涵洞1- 5米過渡段)说明过渡段施工的施工工艺、施工质量控制以及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过渡段 施工 技术
1 过渡段的施工概述
该客运专线的路-涵、路-桥、路-隧过渡段设计均是采用掺5%水泥的级配碎石进行填筑,采用的填筑形式基本是正梯形填筑,过渡段靠近线路两侧用A 组和B组填料包边。确保路基和结构物顺利接续,避免其发生不均匀沉降。由此可见,路面行车的安全系数和舒适度主要取决于过渡段的施工质量。
2 过渡段施工的认识与过程管理
对于整个路基项目的施工建设而言,过渡段属薄弱环节,对施工质量的要求较高。就过渡段施工的工艺流程来分析,它与路基施工工艺大致相同,强调整体施工进度,施工要求更加严格,薄弱环节工程质量的控制是关键。因此,施工中必须对过渡段的施工过程严加管控,以确保整体施工进度和工程质量满足设计要求。开展过渡段施工建设之前,首先要全面交底,特别强调工艺流程和质量控制要点,确保所有参建人员对工艺流程和工序质量控制标准有清晰的认知;施工阶段严格把控工序质量,原材料经过复检后才可进入施工现场,采用厂拌法拌合掺5%水泥级配碎石。拌制好的混合料要及时运抵现场进行摊铺碾压;指派专人旁站监督现场施工,确保所有填筑层一次填筑成型,而且在施工过程中要不断的总结经验,改进工艺。
3 工程概况
客运专线XXTJ Ⅱ标DK1342+350 涵洞,设计孔径1- 5 米,涵长为17.52 米,涵高为6.16 米,涵顶填土1米,用C15 混凝土浇筑涵洞两侧的基坑,采用掺5%水泥的级配碎石填筑过渡段,填筑断面设计为正梯形,过渡段靠近线路两侧用A、B 两组填料包边。具体情况参见下图(图1、图2)。
4 过渡段施工工艺
4.1 施工顺序(以DK1342+350 涵洞为例)涵洞过渡段范围总计20 米(参见图1、图2)。采用掺5%水泥的级配碎石填筑延线路方向涵洞两侧2 米(基床表层底面算起,并按1:2 坡度放坡)和涵洞顶面以上的范围,用A、B 组填料对线路横向路基两侧进行包边处理,即(1)区,而且还要设如图2 所示的与路基过渡部分,即(2)区。
①结束涵洞施工后,用C15 砼回填涵洞两侧基坑底板底面以上1 米的部位
②先开展涵洞过渡段级配碎石施工时(即(1)区先施工时),需参照图2 进行(1)区的施工建设,然后按1:2 的设计要求在(1)区与(2)区做出边坡,再在接口部位作0.2*0.4 米的台阶,且台阶的压实度一定要满足施工要求。结束(1)区的施工建设后,(2)区、(3)区同时施工,碾压时(2) 区的填土应达到基床底层要求的压实度(K30≥150mPa/m,EV2≥60MPa,EVD≥35MPa,n≤28) 即可,(2)区、(3)区无需分别填筑,特殊路段除外。
③(3)区路基先施工时,根据设计要求在过渡段预留缺口,即(1)、(2)区,按1:2 的设计要求在(2)区和(3)区接口部位做出坡度,同时按要求的压实度做出1*0.5 米的台阶。(1)区施工过程中,将(1)、(2)区必须同步施工(特殊路段除外)。
④过渡段施工和路基施工同步进行,也就是(1)区、(2)区、(3)区的施工建设同步开展:先施工(1)区一层,根据1:2 的设计要求在(1)与(2)接口处做出坡度,然后(2)、(3)同时填一层,碾压时注意(2)区的填土必须达到基床底层的压实要求(K30≥150MPa/m,EV2≥60MPa,EVD≥35MPa,n≤28)即可,(2)区与(3)区无需分开填筑。实践证明,该施工方案效果最佳,可以推广应用。
4.2 施工工艺流程
4.3 施工工艺过程
4.3.1 级配碎石的材料选择及配比选定。按设计要求设计该施工段的碎石级配,碎石颗粒中所含针状或片状碎石不宜超过20%;质软、易破碎的碎石含量控制在10%以内;所含粘土团和有机物不宜超过2%,具体的级配范围
参见下表:
我们在施工过渡段之前通过几个料场及几个试验配比的比选,经反复修正,最终确定一套合理的配比设计:水泥(PO.32.5):5% 、0- 5mm:40% 、5- 16mm:25% 、16- 31.5mm:30%。成品筛分如下表:
4.3.2 机械设备配备。除用于大面积摊铺施工的重型压路机以外,挖掘机、装载机和振动夯机均采用小型机械。
4.3.3 掺5%水泥级配碎石拌和。在固定的拌和工厂或移动式拌和站拌制掺5%水泥级配碎石,即采用厂拌法将三种粒径的碎石按级配要求拌合,确保碎石强度、含污量、针片状含量符合施工要求,
4.3.4 填料范围的确定。
填筑过渡段前,首先厘清各填层的填筑线、级配碎石和填筑范围,切忌盲目施工。
4.3.5 平整。摊铺机具主要是小型挖掘机和装载机,机械摊铺后辅以人工精平。过渡段工作面较窄,且有数个沉降观测元件,人工精平可防止观测元件受损。
4.3.6 碾压。用重型压路机进行大面积碾压,辅以小型压路机和振动夯配合碾压薄弱部位和部分死角。
4.3.7 检测。根据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进行试验检测。
①孔隙率n:所有填筑层必须经过检测。
②Evd:填层每40cm 一次(每二层)EVd 检测。
③K30、EV2:填层每60cm 进行1 次K30、EV2 检测,即每3 层检测1 次。
4 .4 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4.4.1 结束涵洞施工后,根据施工规范用C15 砼回填涵洞两侧基坑。 4.4.2 填筑涵洞两侧过渡段时,先碾压基底,检测其压
实度符合设计要求后方可继续填筑下一层。
4.4.3 控制填料:掺5%的级配碎石料应该在厂拌进行,原料复检合格后运至施工现场;测定流速比后合理设计水泥的添加量,在施工阶段也要通过滴定实验检测水泥掺量,确保其符合施工规范。
4.4.4 确定填筑范围。①填筑涵洞前,需参照设计图设出过渡段的四周轮廓线,路基两侧分别加宽50cm。
②用红油漆在涵洞一侧划定级配碎石两侧的坡度线(1:1),确定级配碎石在涵洞高度范围内的顶宽、两侧边缘,确定级配碎石及A 组和B 组包边土的填筑范围。
③填筑好一层后,将填筑工作面上级配碎石和A 组、B 组填料的分界线明确标示出来,现场交底,按照设计要求的填筑范围逐层填筑,同一工作面的两组填料应该同步
于级配碎石的填筑和碾压施工,使整个过渡段的填筑施工一气呵成。
4.4.5 用红油漆在涵洞侧面由上至下明确标示每一层厚的刻度线(20cm),并分别编号,根据刻度线严格控制填筑层厚度。
4.4.6 平整。用挖掘机、装载机整平过渡段,适当辅以人工精平,根据设计要求作4%的横向排水坡。
4.4.7 碾压。
①填筑级配碎石后2h 内完成碾压,以免混合料凝固破坏压实效果。
②用重型压路机碾压,根据现场压实度检测结果确定碾压遍数,用小型压路机和小型振动夯机碾压涵洞四周1m 内的填土,碾压夯实。
③按人字型碾压方式碾压路基两侧边缘,确保压实度符合设计要求。
④过渡段四周互相连接部分属薄弱地带(级配碎石与A、B 组填料纵、横向接头、沉降板周围、涵洞侧1m 范围等),碾压过程中要重点碾压这些部位,切忌漏压。
4.4.9 填筑涵顶的过程中,确保涵顶填土超过1m 才可進行振动碾压,可采用静压的方式碾压1m 以内的填土。
4.4.10 填筑涵洞过渡段时应该连续施工,若下层施工与上层施工无法实现良好接续,完成上一层的填筑施工后及时覆盖土工布,并且洒水养护。
4.4.11 纵向与路基顺接,过渡段要挖台阶,台阶段的压实度应该满足施工要求。
5 结束语
严格按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管理桥涵过渡段施工过程,确保各道工序质量达标。经过严格的管控,本工程项目无论是工艺流程还是砌体的成型质量,均达到了铁路客运专线的设计要求,可以进一步推广应用。过渡段的施工建设是整个工程项目建设的关键阶段,相关部门、人员应该予以高度重视。施工时确保填筑一次成型,级配碎石掺5%水泥后强度增加,若因质量不达标而返工处理程序相当繁琐,严重者要用风镐破除,而且返工后材料无法二次利用,不仅影响成型质量,对施工成本而言也是极大的浪费。
参考文献
[1]李洪斌.客运专线过渡段施工技术[J ].山西建筑,2012(12).
[2]唐佳晨.加强铁路施工的组织与管理[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09(03).
[3]高兆林.运用价值工程原理优化铁路施工方案[J ].价值工程,1991(05).
作者简介
何红,1976年4月生,本科 四川蓬溪人,主要从事铁路、公路、市政工程、工程技术现场管理工作,目前从事铁路工程任项目总工程师,主要是下部结构工程。
关键词:过渡段 施工 技术
1 过渡段的施工概述
该客运专线的路-涵、路-桥、路-隧过渡段设计均是采用掺5%水泥的级配碎石进行填筑,采用的填筑形式基本是正梯形填筑,过渡段靠近线路两侧用A 组和B组填料包边。确保路基和结构物顺利接续,避免其发生不均匀沉降。由此可见,路面行车的安全系数和舒适度主要取决于过渡段的施工质量。
2 过渡段施工的认识与过程管理
对于整个路基项目的施工建设而言,过渡段属薄弱环节,对施工质量的要求较高。就过渡段施工的工艺流程来分析,它与路基施工工艺大致相同,强调整体施工进度,施工要求更加严格,薄弱环节工程质量的控制是关键。因此,施工中必须对过渡段的施工过程严加管控,以确保整体施工进度和工程质量满足设计要求。开展过渡段施工建设之前,首先要全面交底,特别强调工艺流程和质量控制要点,确保所有参建人员对工艺流程和工序质量控制标准有清晰的认知;施工阶段严格把控工序质量,原材料经过复检后才可进入施工现场,采用厂拌法拌合掺5%水泥级配碎石。拌制好的混合料要及时运抵现场进行摊铺碾压;指派专人旁站监督现场施工,确保所有填筑层一次填筑成型,而且在施工过程中要不断的总结经验,改进工艺。
3 工程概况
客运专线XXTJ Ⅱ标DK1342+350 涵洞,设计孔径1- 5 米,涵长为17.52 米,涵高为6.16 米,涵顶填土1米,用C15 混凝土浇筑涵洞两侧的基坑,采用掺5%水泥的级配碎石填筑过渡段,填筑断面设计为正梯形,过渡段靠近线路两侧用A、B 两组填料包边。具体情况参见下图(图1、图2)。
4 过渡段施工工艺
4.1 施工顺序(以DK1342+350 涵洞为例)涵洞过渡段范围总计20 米(参见图1、图2)。采用掺5%水泥的级配碎石填筑延线路方向涵洞两侧2 米(基床表层底面算起,并按1:2 坡度放坡)和涵洞顶面以上的范围,用A、B 组填料对线路横向路基两侧进行包边处理,即(1)区,而且还要设如图2 所示的与路基过渡部分,即(2)区。
①结束涵洞施工后,用C15 砼回填涵洞两侧基坑底板底面以上1 米的部位
②先开展涵洞过渡段级配碎石施工时(即(1)区先施工时),需参照图2 进行(1)区的施工建设,然后按1:2 的设计要求在(1)区与(2)区做出边坡,再在接口部位作0.2*0.4 米的台阶,且台阶的压实度一定要满足施工要求。结束(1)区的施工建设后,(2)区、(3)区同时施工,碾压时(2) 区的填土应达到基床底层要求的压实度(K30≥150mPa/m,EV2≥60MPa,EVD≥35MPa,n≤28) 即可,(2)区、(3)区无需分别填筑,特殊路段除外。
③(3)区路基先施工时,根据设计要求在过渡段预留缺口,即(1)、(2)区,按1:2 的设计要求在(2)区和(3)区接口部位做出坡度,同时按要求的压实度做出1*0.5 米的台阶。(1)区施工过程中,将(1)、(2)区必须同步施工(特殊路段除外)。
④过渡段施工和路基施工同步进行,也就是(1)区、(2)区、(3)区的施工建设同步开展:先施工(1)区一层,根据1:2 的设计要求在(1)与(2)接口处做出坡度,然后(2)、(3)同时填一层,碾压时注意(2)区的填土必须达到基床底层的压实要求(K30≥150MPa/m,EV2≥60MPa,EVD≥35MPa,n≤28)即可,(2)区与(3)区无需分开填筑。实践证明,该施工方案效果最佳,可以推广应用。
4.2 施工工艺流程
4.3 施工工艺过程
4.3.1 级配碎石的材料选择及配比选定。按设计要求设计该施工段的碎石级配,碎石颗粒中所含针状或片状碎石不宜超过20%;质软、易破碎的碎石含量控制在10%以内;所含粘土团和有机物不宜超过2%,具体的级配范围
参见下表:
我们在施工过渡段之前通过几个料场及几个试验配比的比选,经反复修正,最终确定一套合理的配比设计:水泥(PO.32.5):5% 、0- 5mm:40% 、5- 16mm:25% 、16- 31.5mm:30%。成品筛分如下表:
4.3.2 机械设备配备。除用于大面积摊铺施工的重型压路机以外,挖掘机、装载机和振动夯机均采用小型机械。
4.3.3 掺5%水泥级配碎石拌和。在固定的拌和工厂或移动式拌和站拌制掺5%水泥级配碎石,即采用厂拌法将三种粒径的碎石按级配要求拌合,确保碎石强度、含污量、针片状含量符合施工要求,
4.3.4 填料范围的确定。
填筑过渡段前,首先厘清各填层的填筑线、级配碎石和填筑范围,切忌盲目施工。
4.3.5 平整。摊铺机具主要是小型挖掘机和装载机,机械摊铺后辅以人工精平。过渡段工作面较窄,且有数个沉降观测元件,人工精平可防止观测元件受损。
4.3.6 碾压。用重型压路机进行大面积碾压,辅以小型压路机和振动夯配合碾压薄弱部位和部分死角。
4.3.7 检测。根据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进行试验检测。
①孔隙率n:所有填筑层必须经过检测。
②Evd:填层每40cm 一次(每二层)EVd 检测。
③K30、EV2:填层每60cm 进行1 次K30、EV2 检测,即每3 层检测1 次。
4 .4 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4.4.1 结束涵洞施工后,根据施工规范用C15 砼回填涵洞两侧基坑。 4.4.2 填筑涵洞两侧过渡段时,先碾压基底,检测其压
实度符合设计要求后方可继续填筑下一层。
4.4.3 控制填料:掺5%的级配碎石料应该在厂拌进行,原料复检合格后运至施工现场;测定流速比后合理设计水泥的添加量,在施工阶段也要通过滴定实验检测水泥掺量,确保其符合施工规范。
4.4.4 确定填筑范围。①填筑涵洞前,需参照设计图设出过渡段的四周轮廓线,路基两侧分别加宽50cm。
②用红油漆在涵洞一侧划定级配碎石两侧的坡度线(1:1),确定级配碎石在涵洞高度范围内的顶宽、两侧边缘,确定级配碎石及A 组和B 组包边土的填筑范围。
③填筑好一层后,将填筑工作面上级配碎石和A 组、B 组填料的分界线明确标示出来,现场交底,按照设计要求的填筑范围逐层填筑,同一工作面的两组填料应该同步
于级配碎石的填筑和碾压施工,使整个过渡段的填筑施工一气呵成。
4.4.5 用红油漆在涵洞侧面由上至下明确标示每一层厚的刻度线(20cm),并分别编号,根据刻度线严格控制填筑层厚度。
4.4.6 平整。用挖掘机、装载机整平过渡段,适当辅以人工精平,根据设计要求作4%的横向排水坡。
4.4.7 碾压。
①填筑级配碎石后2h 内完成碾压,以免混合料凝固破坏压实效果。
②用重型压路机碾压,根据现场压实度检测结果确定碾压遍数,用小型压路机和小型振动夯机碾压涵洞四周1m 内的填土,碾压夯实。
③按人字型碾压方式碾压路基两侧边缘,确保压实度符合设计要求。
④过渡段四周互相连接部分属薄弱地带(级配碎石与A、B 组填料纵、横向接头、沉降板周围、涵洞侧1m 范围等),碾压过程中要重点碾压这些部位,切忌漏压。
4.4.9 填筑涵顶的过程中,确保涵顶填土超过1m 才可進行振动碾压,可采用静压的方式碾压1m 以内的填土。
4.4.10 填筑涵洞过渡段时应该连续施工,若下层施工与上层施工无法实现良好接续,完成上一层的填筑施工后及时覆盖土工布,并且洒水养护。
4.4.11 纵向与路基顺接,过渡段要挖台阶,台阶段的压实度应该满足施工要求。
5 结束语
严格按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管理桥涵过渡段施工过程,确保各道工序质量达标。经过严格的管控,本工程项目无论是工艺流程还是砌体的成型质量,均达到了铁路客运专线的设计要求,可以进一步推广应用。过渡段的施工建设是整个工程项目建设的关键阶段,相关部门、人员应该予以高度重视。施工时确保填筑一次成型,级配碎石掺5%水泥后强度增加,若因质量不达标而返工处理程序相当繁琐,严重者要用风镐破除,而且返工后材料无法二次利用,不仅影响成型质量,对施工成本而言也是极大的浪费。
参考文献
[1]李洪斌.客运专线过渡段施工技术[J ].山西建筑,2012(12).
[2]唐佳晨.加强铁路施工的组织与管理[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09(03).
[3]高兆林.运用价值工程原理优化铁路施工方案[J ].价值工程,1991(05).
作者简介
何红,1976年4月生,本科 四川蓬溪人,主要从事铁路、公路、市政工程、工程技术现场管理工作,目前从事铁路工程任项目总工程师,主要是下部结构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