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年濉溪县小麦品种展示试验

来源 :现代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shux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为了加速小麦品种更新换代,于2015—2016年在濉溪县进行了小麦品种展示试验。结果表明,柳麦618在参试品种中平均产量最高,2016年获准进入安徽省生产试验,宜扩大示范,为大面积推广储备种源;淮麦33、徐麦33、安科157、乐麦L598平均产量较对照烟农19增产3.19%~4.95%,宜加速推广;淮麦21和良星99虽平均产量较对照烟农19略有减产(-2.91%~-0.82%),但3点增产,且在濉溪地区种植多年,表现较好,宜稳步扩大种植。
  关键词 小麦;品种展示;安徽濉溪;2015—2016年
  中图分类号 S512.1.0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9-0054-02
  濉溪县是安徽省小麦主产区和高产区,通过新一轮的小麦高产攻关,连续3年产量突破7 500 kg/hm2,实现“千斤县”目标。但主导品种烟农19高产潜力已发挥尽致,且存在易倒伏的问题。为加速小麦品种更新换代,濉溪县农委执法队联合种子协会安排了小麦品种展示试验[1-3]。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品种展示在五鋪农场、柳丰种业农业科学研究所、三丰肥业农业科学研究所和杨柳农业科学试验站4点进行。前3点土壤为潮土,土质砂壤土;杨柳试验站土壤砂姜黑土,土质黏壤土。柳丰种业肥力偏上,其余3点肥力中等。前茬作物为夏大豆。
  1.2 参试品种
  参试品种共20个,分别为烟农19、泰农19、乐麦L598、淮麦28、柳麦618、淮麦32、烟农999、周麦26、中麦895、淮麦21、涡麦99、良星99、淮麦29、徐麦33、烟农19、烟农5286、淮麦33、良星66、山农17和安科157,多为新审定的生产性能表现较突出的品种。
  1.3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20个处理,即每个品种为一个处理,其中以烟农19作对照(CK)。各试验点按统一方案进行。杨柳试验站间比法排列,首尾设置对照,每隔8~10个品种插入1个对照;其余为顺序排列,中间插入对照,不设重复。
  1.4 试验实施
  田间管理按高产田要求进行[4-6]。秸秆还田,旋耕耙实,基施复合肥(15-15-15)750 kg/hm2。10月中旬造墒播种,或播后补墒。冬前小麦三至五叶期或返青—拔节前进行化学除草和防治纹枯病,第一节间定长、第二节间开始伸长时视苗情追施拔节肥,早春病虫害和后期的“一喷三防”及时到位。把握赤霉病见穗、见花这一关键时期,用70%甲基硫菌灵和50%多菌灵加足量的水喷药防治。
  1.5 试验期间气候条件
  后期雨水较多,赤霉病偏重发生;气温整体偏高,越冬期冻害偏重;日照不足,灌浆期缩短。濉溪县2015年10月中旬至2016年6月上旬降水量268.0 mm,较历年平均272.5 mm少4.5 mm,总量正常;5月2—3日降水12.4 mm,正值小麦扬花期,有利于赤霉病侵染流行;5月31日和6月3日、5日、8日4 d降水54.9 mm,影响收获、晾晒,部分籽粒萌动,商品性降低。平均气温10.6 ℃,较历年平均10.1 ℃高0.5 ℃;1月中旬至2月上旬最低气温旬平均较历年平均低0.6~1.8 ℃,在气候变暖的背景下,1月23—25日持续3 d低于-10.0 ℃,近年少见。日照时数1 270.6 h,较历年平均1 446.6 h少176.0 h。5月27—28日降水49.4 mm,正值小麦灌浆后期,降低根系活力,出现未老先衰,造成灌浆期缩短,千粒重降低。
  2 结果与分析
  2.1 产量
  三丰肥业点产量差异较大,变异系数超过10%,达12.99%。五鋪农场点产量(6 232.94±438.45)kg/hm2(平均数±标准差),对照品种烟农19(CK)产量6 359.70 kg/hm2,涡麦99、柳麦618、徐麦33、乐麦L598、良星99、淮麦21、良星66和安科157较对照品种烟农19(CK)增产0.74%~8.45%,涡麦99产量最高。柳丰种业点产量(9 213.74±211.05)kg/hm2,对照品种烟农19(CK)9 133.35 kg/hm2,安科157、徐麦33、淮麦32、柳麦618、烟农999、淮麦28、良星99、乐麦L598、淮麦33、秦农19、中麦895、淮麦21和涡麦99较对照品种烟农19(CK)增产0.15%~6.60%,安科157产量最高。三丰肥业点产量(6 489.67±843.15)kg/hm2,对照品种烟农19(CK)6 637.35 kg/hm2,淮麦33、烟农5286、柳麦618、淮麦29、安科157、徐麦33、乐麦L598和山农17较对照品种烟农19(CK)增产1.70%~22.13%,淮麦33产量最高。杨柳试验站点产量(6 867.84±241.50)kg/hm2,对照品种烟农19(CK)6 909.30 kg/hm2,安科157、柳麦618、淮麦29、乐麦L598、淮麦28、涡麦99较对照品种烟农19(CK)增产0.26%~6.05%,柳麦618增产最多。
  4点平均产量(7 201.05±285.75)kg/hm2,柳麦618、淮麦33、安科157、徐麦33、烟农5286、乐麦L598和淮麦29较对照品种烟农19(CK)增产0.080%~6.056%,柳麦618增产最多。柳麦618、安科157、乐麦L598、徐麦33、呐麦99增产点次≥3(表1)。4点联合分析,试点间、品种间差异显著,柳丰种业点极显著高于其他3点。柳麦618、淮麦33、安科157、徐麦33、烟5286、乐麦L598、淮麦29、淮麦21、山农17、良星66、鲁原502、良星99、涡麦99和对照品种烟农19(CK)产量差异不显著。
  2.2 产量构成
  五铺农场、柳丰种业和三丰肥业3点平均穗数(580.0±49.5)万穗/hm2、穗粒数(33.90±2.58)粒、千粒重(42.70±2.35)g(表2)。
  2.3 生育期
  五铺农场、柳丰种业2点:参试品种较对照品种烟农19(CK)早熟1~4 d;抽穗—成熟46.0~48.5 d,除烟农5286外,较对照品种烟农19(CK)长0.5~2.5 d。
  3 结论与讨论
  柳麦618在参试品种中平均产量最高,4点增产,2016年获准进入安徽省生产试验;宜扩大示范,为大面积推广储备种源。淮麦33、徐麦33和2016年通过安徽省审定的安科157、乐麦L598平均产量较对照品种烟农19增产3.19%~4.95%,2~4点增产,宜加速推广。淮麦21和良星99虽然平均产量比对照略有减产(-2.91%~-0.82%),但2~3点增产,且在濉溪县种植多年,表现较好,宜稳步扩大种植。
  4 参考文献
  [1] 黄德娟,黄素霞,郑志洪,等.高邮市不同小麦品种比较试验[J].现代农业科技,2016(21):44-45.
  [2] 张建伟,杨保安,范家霖,等.河南省中部地区优质小麦品种比较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5(30):54-57.
  [3] 何井瑞,张洪树,祖兆忠,等.几种强筋小麦品种比较试验报告[J].农业科技通讯,2015(3):166-168.
  [4] 付庆云,杨金华,杨靖.四川和黄淮生态区小麦品种(系)主要产量性状比较[J].湖北农业科学,2014(20):4817-4820.
  [5] 黄雪峰,曾媛媛,何流.2012—2013年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新小麦品种比较试验[J].安徽农学通报,2014(8):58-59.
  [6] 李淑梅,王付娟,孙君艳,等.小麦品种比较试验初报[J].农业科技通讯,2013(11):61-62.
其他文献
摘要 对黑木耳高效栽培技术的示范结果进行总结,结果表明,涞源县黑木耳品种首选黑29,其次是丰收2号;栽培料配方在原有配方的基础上,以部分玉米芯替代木屑,所占比例以20%~40%为宜;母种培养基高压灭菌的设定温度为122~123 ℃,灭菌时间以30 min为宜;原种、栽培种、栽培袋高压灭菌的设定温度为129~130 ℃,灭菌时间为100 min;栽培袋开口数目以140孔/棒效果最好;最后,简要介绍
摘要 以四川省雅安市为例,在阐述该区域气候及大春作物种类概况的基础上,从气温、降水与光照3个角度出发,分析了不同气候条件与大春作物的生长及产量的关系,并以研究结果为依据,预报了2017年该区域大春作物的产量,以期为农业领域提供参考。  关键词 大春作物;气候;生长;产量;四川雅安  中图分类号 S31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03-0070-01  大春作物的生长
摘要 介绍了种子质量监管创新措施,主要包括及早谋划、精心部署,注重全年工作谋篇布局;深入宣传,营造氛围,注重宣传工作实际效果;强化培训,提升能力,注重加强自身素质提高;改进措施,强化监管,注重抓好各项制度落实等;最后提出可行性建议,以期为种子监管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参考。  关键词 种子质量监管;创新措施;建议  中图分类号 S339.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1
摘要 本文介绍了一些常见的大豆病虫害类型,并从药物种类和用量等方面阐述了其中几种病虫害的化学防治方法,以期为大豆种植户提供参考。  关键词 大豆病虫害;类型;化学防治  中图分类号 S435.65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9)22-0073-01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
摘要 森林作为“地球之肺”,不仅可以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同时还为城市化建设提供了无比重要的林业资源。近几年,青海省为响应建设生态文明的基本国策,大力发展林业建设。随着林业建设的稳步推进,林木面积持续增长。但随着林木面积的不断增加,病虫害的发生也越来越严重,成为当下破坏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主要因素。本文提出了青海高寒地区青杨病虫害防治技术,以期为青海省林业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 青杨;病虫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