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见的爱因斯坦双环

来源 :大科技·科学之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lfo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久前,哈勃太空望远镜发现了一个很奇异的天文现象,一个亮点外面套了两个同心环,内圈的环比较明亮,外圈的环有些黯淡,两个环清晰可见,再加上中心的亮点,看上去就像太空中的一只眼睛:中心是瞳仁,然后是黑眼球,然后是白眼球。
  太空放大镜造就
  爱因斯坦环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科学家对此现象认真分析后,认为这是引力透镜现象引起的爱因斯坦环。
  对于爱因斯坦环,科学家是很熟悉的。当大质量天体,例如黑洞或者较大的椭圆星系挡住了后面的星系时,也就是地球、大质量天体和被观察的星系三者在一条直线上时,就会看到大质量天体的外圈包围着一个圆环。
  为什么这种情况会出现圆环呢?这是因为大质量天体的引力场很大,会让经过它的光线弯曲,也就是原本直线传播的光线在这里拐弯了,就像一个凸透镜一样让光线发生了弯曲,于是这个大质量天体的引力场就会起到类似凸透镜的作用,因此被叫做“引力透镜”。当我们透过引力透镜看去,后面的物体就会被放大,这样,引力透镜就放大了后面的星光,让原本看上去是一个亮点的星系变成了一个亮环。
  可为什么是亮环呢?凸透镜放大物体可不是把亮点放大成亮环,而是放大成更大的亮斑的呀?别忘了,这里的引力透镜中心是不透明的黑洞或椭圆星系,只有边缘部分的光线可以透过,因此放大的效果就像用中间模糊的凸透镜看东西一样,只能看到亮斑的边缘,也就是亮环了。
  两点星光化为双环
  很显然,爱因斯坦环正常情况下应该是一个环,但这里怎么会出现两个亮环呢?而且两个亮环的形状还不太一样?科学家认为,这种双环是更罕见的情况,应该是前面的大质量天体——这里应该是椭圆星系——挡住了后面的两个星系,也就是地球、椭圆星系、星系A和星系B等四点在一条直线上。于是椭圆星系的引力透镜效应就把星系A和星系B的亮点放大成了两个亮环。
  那为什么会出现一个亮环比另一个亮环大很多,而且明亮程度差异很大呢?这容易理解,就像通过放大镜看物体一样,如果让书上的字离放大镜远一点,字就会看上去更大一些,但字却显得更模糊。这里的两个星系距离引力透镜远近不同,因此被放大的程度就不同,距离较远的星系形成的就是较暗、较大的亮环。
  根据计算,起引力透镜作用的椭圆星系位于距离地球3亿光年的地方,看上去像是亮点,而另外两个星系分别距离地球6亿光年(星系A)和11亿光年(星系B)。
  黑白互补,双环相扣
  可这里还有个令人迷惑的问题,这个爱因斯坦双环有缺口,内圈的亮环好像是面包圈被咬了两口,出现了两个黯淡的缺口,在这两个缺口的外围,则是外圈环最亮的部分,其他部分则黯淡得几乎看不见。为什么会这样呢?如果是同一个引力透镜效应造成的,那应该外环的明暗部分与内环的明暗部分是相对应的,可是这里偏偏两个环的明暗部分是互补的。也就是说,如果内环的上半部分是黯淡的,外环的上半部分就是明亮的。这个现象又如何解释呢?
  别忘了,距离地球最远的那个星系B前面还有个星系A。内环是星系A被放大后的形象,可以看出星系A在上半部分恒星较少,不够明亮。那么当星系B经过星系A的时候,星系A的上半部分就不会挡住星系B的星光,从而让星系B的星光能够透过来,从而形成了这种明暗互补的爱因斯坦双环。
  爱因斯坦双环比较罕见,但科学家认为在10000个爱因斯坦环中也许能找到一个。这种双环的天文意义很大,科学家想利用它研究暗物质如何分布的问题。
其他文献
采用固相反应方法制备了铁电材料BST(Ba1-xSrxTiO3)和铁磁材料YIG(Y3Fe5O12)、及铁电-铁磁复合材料YIG/BST。系统研究了铁磁材料YIG的掺杂与低温烧结和铁电材料BaTiO3的掺杂与介
ITO ( Indium Tin Oxide)膜为体心立方铁锰矿结构的多晶体,为n型半导体薄膜材料,其半导化机理为掺杂(掺锡)和组分缺陷(氧空位)半导化,具有禁带宽、可见光谱区光透射率高和电阻率低等光电特性,成为薄膜太阳电池和发光元器件理想的电极材料。本文采用电阻蒸发和电子束蒸发的方法,通过优化ITO薄膜的制备工艺,如衬底温度、氧压、蒸发速率,并通过对薄膜厚度、薄膜电阻率、霍尔迁移率、载流子浓度、
期刊
水泥是重要的建筑材料,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水泥工业所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多,对其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提高传统硅酸盐水泥的性能,满足现代建筑工程对水泥材料的多功能、高性
一rn陆夏云觉得自己是没有资格谈恋爱的,因为她太穷了.而且她认为冯丘铭也是一样,因为他比她更穷.rn他有多穷呢?吃的是泡面,住的是地下室,生活来源是靠在陆夏云学校北门的地
期刊
采用内生法制备了含韧性β树枝晶的ZrTiNbCuNiBe.(LM2)大块非晶合金基复合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XRD)、差示扫描量热(DSC)、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INSTRO
炎症与肿瘤转移的相关性研究备受关注,已取得一系列的初步成果,如versican-TLR2-TNFα通路、RANKL-RANK-IKKα-Maspin通路等,极大地转变了目前的肿瘤治疗思路。传统的单纯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