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世界局势处于美苏两级格局的乌云之下。此时,制定正确的外交政策对于新成立的新中国来说显得尤为重要。新政权根据中华民族以和为贵的文化传统、发展经济的客观需要以及当时国际形势,提出和平共处的五项外交原则,不仅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威望,而且对当下外交政策也产生一定启示。
关键词: 建国初;和平共处;现代启示
【中图分类号】 D232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236-1879(2018)15-0082-01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精神的来源
和平共处五项原則是在会见印度代表团时由当时的周恩来总理提出的,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处理两国关系的思想体系。它规定中印两国之间互相尊重、互不侵犯、互不干涉等,紧接着,这个外交准则得到周围邻国印度以及缅甸的认同,并以联合声明的形式加以倡导。之后的日内瓦会议和万隆和会问题的成功解决,说明中国初期外交政策的正确性以及外交家的聪睿;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运用,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1]
(一)中华民族“以和为贵”的历史传统。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厚重的文化传统以及道德规范,爱好和平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精神追求。春秋时期墨家主张“兼爱非攻”,儒家主张“仁义”,中华民族受到儒家思想以及中国地理环境的影响,历代统治者的活动范围基本固定。传统的非战”、“和为贵”的思想,塑造了中国人爱好和平的性格,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中国的外交政策。
(二)中国和平发展的客观需要。
近代以来,西方列强以战争的形式打开了中国的大门。至此,中国逐渐沦为两半社会性质的国家,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农民阶级、地主阶级以及资产阶级均未能救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基本处于百废待兴的状态。连年的战争导致除了东三省以外基本没有可以完整通车的铁路;国内经济方面,虽然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经济达到历史的最高水平,但与美国等发达资本主义相比,差距甚远。因此,废除封建主义、发展民族经济,建设富强的人民共和国[2],是当时中国所必须首先要做的。而国家建国初期美国的封锁、外交孤立等政策,使得中国必须采取和平的外交政策才有可能同其他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因此,和平共处是中国发展经济所必须遵守的基础。
(三)顺应国际民族解放运动的趋势。
和平共处并不是中国所独享的。在其他国家,他们也迫切希望打破美苏两级格局,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二战之后,很多国家刚刚摆脱西方殖民者的殖民统治,急需维护自己本民族的政治独立、进而发展经济。因此,稳定和谐的国际环境对他们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这就说明和平共处的外交政策有充分的基础。所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顺应了当时爱好和平国家的需要,逐渐为众多国家所接受,成为国与国之间处理外交关系的准则。
(四)外交官的努力与付出。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形成是一个过程,有其产生、发展的历史轨迹。早在建国前,周恩来与民主人士的谈话中就已经指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使我们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建国以后,这一观点与立场又被多次阐述,具体加以深化与完善,最终形成“政治独立,经济建设应自力更生。”的观点。[3]这一立场已经初步总结了中国近代以来中国应坚持的独立的国家立场,一定程度上勾画了以后中国外交所应秉持的外交方针。之后,在会见印度代表团时由周恩来总理提出。可以说,周恩来在将历史文化传统中的爱好和平的精髓,结合国际政治的逻辑传统,进而提出和平共处的外交原则。正如领导人所述,他以自己的智慧与经历,制定和贯彻和平共处的外交政策,为我国外交事业的起步与发展作出巨大贡献。”[4]
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现实启示
建国初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提升了中国当时的国际声望。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下,中国和邻国签联合声明。除此之外,运用正确的外交策略,消除了外国对新中国的担心与顾虑,促进了万隆会议的成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表明“中国政府的国际威望与影响力愈益加强,似乎在一段时间内要逐渐成为新独立第三世界国家的旗帜”。[5]足以说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作用与影响。因此,吸收借鉴其中精华,对我们当下外交政策的制定,亦能产生重要影响。
(一)继续坚持走和平发展的外交道路。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反之亦然。当下,世界经济是俨然已经成为一个共同体。任何国家如果置身事外,只能被当下改革的潮流所抛弃。因此,我们应继续实行和平发展的外交政策,为当下改革奠定稳定和平的环境。其次,不断扩大对外交流与联系,在和平发展的潮流下,继续深化改革开放,为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
(二)独立自主、艰苦奋斗。
在中国继续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应该发扬自力更生的精神,不断解放思想、创新发展。不久之前的中兴芯片事件、美国高端武器对华禁售等事情,足以表明,即使在和平年代,关乎国家安全的核心利益、高精尖技术产品,不是靠金钱所能买到的。因此,我们应不断加大创新投入,加快中国工业化进程,在关乎国家安全的高精尖技术方面实现突破。中国近现代历史告诉我们,忘战必危。只有自己强大,才能避免战争的发生,进而维护和平局面。
(三)保护自身合法利益下与邻为善。
当下,国际关系异常复杂,昨天还是战略伙伴,转眼之间已经陌生人甚至敌人也是有可能的。再者,当下外贸保护主义有复苏的趋势,美国对华实行的外贸制裁违背了世贸组织的规定。因此,我们应该采取相应的反制措施。其次,运用世贸规则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中华民族自古以来是爱好和平的民族。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应该不断增强自身综合国力,如期实现脱贫目标。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中国也应尽一个大国的责任,履行相应的义务。我们不应主动找事情,但也不怕事,在保护自身合法利益的前提下做到与邻为善。
参考文献
[1] 夏太彪.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国外交政策的基石[N]. 宁夏日报,2016-03-23(014).
[2] 张春荣.毛泽东独立自主思想及其历史贡献[J].前沿,2010( 10) : 57.
[3] 周恩来年谱(下卷)[M].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 436.
[4] 江泽民.在周恩来同志诞辰一百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1998 -02 -24.
[5]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949- 1965)[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278.
关键词: 建国初;和平共处;现代启示
【中图分类号】 D232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236-1879(2018)15-0082-01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精神的来源
和平共处五项原則是在会见印度代表团时由当时的周恩来总理提出的,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处理两国关系的思想体系。它规定中印两国之间互相尊重、互不侵犯、互不干涉等,紧接着,这个外交准则得到周围邻国印度以及缅甸的认同,并以联合声明的形式加以倡导。之后的日内瓦会议和万隆和会问题的成功解决,说明中国初期外交政策的正确性以及外交家的聪睿;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运用,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1]
(一)中华民族“以和为贵”的历史传统。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厚重的文化传统以及道德规范,爱好和平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精神追求。春秋时期墨家主张“兼爱非攻”,儒家主张“仁义”,中华民族受到儒家思想以及中国地理环境的影响,历代统治者的活动范围基本固定。传统的非战”、“和为贵”的思想,塑造了中国人爱好和平的性格,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中国的外交政策。
(二)中国和平发展的客观需要。
近代以来,西方列强以战争的形式打开了中国的大门。至此,中国逐渐沦为两半社会性质的国家,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农民阶级、地主阶级以及资产阶级均未能救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基本处于百废待兴的状态。连年的战争导致除了东三省以外基本没有可以完整通车的铁路;国内经济方面,虽然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经济达到历史的最高水平,但与美国等发达资本主义相比,差距甚远。因此,废除封建主义、发展民族经济,建设富强的人民共和国[2],是当时中国所必须首先要做的。而国家建国初期美国的封锁、外交孤立等政策,使得中国必须采取和平的外交政策才有可能同其他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因此,和平共处是中国发展经济所必须遵守的基础。
(三)顺应国际民族解放运动的趋势。
和平共处并不是中国所独享的。在其他国家,他们也迫切希望打破美苏两级格局,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二战之后,很多国家刚刚摆脱西方殖民者的殖民统治,急需维护自己本民族的政治独立、进而发展经济。因此,稳定和谐的国际环境对他们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这就说明和平共处的外交政策有充分的基础。所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顺应了当时爱好和平国家的需要,逐渐为众多国家所接受,成为国与国之间处理外交关系的准则。
(四)外交官的努力与付出。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形成是一个过程,有其产生、发展的历史轨迹。早在建国前,周恩来与民主人士的谈话中就已经指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使我们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建国以后,这一观点与立场又被多次阐述,具体加以深化与完善,最终形成“政治独立,经济建设应自力更生。”的观点。[3]这一立场已经初步总结了中国近代以来中国应坚持的独立的国家立场,一定程度上勾画了以后中国外交所应秉持的外交方针。之后,在会见印度代表团时由周恩来总理提出。可以说,周恩来在将历史文化传统中的爱好和平的精髓,结合国际政治的逻辑传统,进而提出和平共处的外交原则。正如领导人所述,他以自己的智慧与经历,制定和贯彻和平共处的外交政策,为我国外交事业的起步与发展作出巨大贡献。”[4]
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现实启示
建国初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提升了中国当时的国际声望。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下,中国和邻国签联合声明。除此之外,运用正确的外交策略,消除了外国对新中国的担心与顾虑,促进了万隆会议的成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表明“中国政府的国际威望与影响力愈益加强,似乎在一段时间内要逐渐成为新独立第三世界国家的旗帜”。[5]足以说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作用与影响。因此,吸收借鉴其中精华,对我们当下外交政策的制定,亦能产生重要影响。
(一)继续坚持走和平发展的外交道路。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反之亦然。当下,世界经济是俨然已经成为一个共同体。任何国家如果置身事外,只能被当下改革的潮流所抛弃。因此,我们应继续实行和平发展的外交政策,为当下改革奠定稳定和平的环境。其次,不断扩大对外交流与联系,在和平发展的潮流下,继续深化改革开放,为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
(二)独立自主、艰苦奋斗。
在中国继续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应该发扬自力更生的精神,不断解放思想、创新发展。不久之前的中兴芯片事件、美国高端武器对华禁售等事情,足以表明,即使在和平年代,关乎国家安全的核心利益、高精尖技术产品,不是靠金钱所能买到的。因此,我们应不断加大创新投入,加快中国工业化进程,在关乎国家安全的高精尖技术方面实现突破。中国近现代历史告诉我们,忘战必危。只有自己强大,才能避免战争的发生,进而维护和平局面。
(三)保护自身合法利益下与邻为善。
当下,国际关系异常复杂,昨天还是战略伙伴,转眼之间已经陌生人甚至敌人也是有可能的。再者,当下外贸保护主义有复苏的趋势,美国对华实行的外贸制裁违背了世贸组织的规定。因此,我们应该采取相应的反制措施。其次,运用世贸规则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中华民族自古以来是爱好和平的民族。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应该不断增强自身综合国力,如期实现脱贫目标。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中国也应尽一个大国的责任,履行相应的义务。我们不应主动找事情,但也不怕事,在保护自身合法利益的前提下做到与邻为善。
参考文献
[1] 夏太彪.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国外交政策的基石[N]. 宁夏日报,2016-03-23(014).
[2] 张春荣.毛泽东独立自主思想及其历史贡献[J].前沿,2010( 10) : 57.
[3] 周恩来年谱(下卷)[M].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 436.
[4] 江泽民.在周恩来同志诞辰一百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1998 -02 -24.
[5]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949- 1965)[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