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中国反腐剧红到海外

来源 :新民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yuf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BBC将《人民的名义》和美剧《纸牌屋》进行比较,但认为《人民的名义》有巨大的中国特色——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吸引观众的原因不仅仅在于其真实坦率地描绘了中国政治生态丑陋的一面,同时也在于其蕴含着国家检察机关惩治腐败的强大决心。
  在中国影视剧历史上,如果说哪一部剧可以做到“全球同步热播”,那非反腐电视剧《人民的名义》莫属——自3月28日播出以来,截至4月15日,全网累计总播放量突破百亿次、收视率最高破5,连海外社交媒体脸书、推特、YouTube等平台也在热议该剧,其中YouTube几乎是与湖南卫视同步更新。
  
  这部“现象级”的作品,也让更多老外第一次知道,中国电视剧不是只有玄幻、宫斗和婆婆妈妈。
  外媒热议中国版《纸牌屋》
  春江水暖鸭先知。在《人民的名义》开播前,国外主流媒体早已密切关注此剧。
  根据《参考消息》的报道,早在3月24日该剧尚未播出之时,英国路透社就已经用“紧张刺激”来形容这部剧的剧情了。报道援引编剧周梅森的话表示,“当前反腐败斗争面临着更加严峻的任务和要求,让反腐题材作品上不封顶,天塌不下来。”此外,路透社专门介绍了《人民的名义》背后、最高人民检察院反贪总局的重要作用,“它是中国为反腐败设立的机构之一。”路透社说,“中国将继续采取重要举措,推进制度化反腐。”
  “过去(中国)政府可能认为反腐题材电视剧是一种负面的东西。但现在不同了,因为腐败是应当直面的问题,它不会因为你闭上眼睛就不存在。”《人民的名义》3月28日开播当天,英国《泰晤士报》网站也援引了周梅森的話。文章还写道:“在中国政府做出的‘老虎’‘苍蝇’一起打的承诺下,过去几年来,不少官员在反腐行动中锒铛入狱,而共产党一直认为反腐行动是一场关系到生死存亡的斗争。”
  电视剧热播后,美国媒体也纷纷跟进。3月30日,美国CNBC网站就以《中国的反贪运动也许就在你身边的屏幕上》(China’s anti-graft campaign may be headed for a screen near you)为题,进行了大篇幅的重点报道,为国外网友介绍了这部反腐神剧。“外籍情人、特警出动和钞票铺就的床——这些元素出现在中国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中。然而,更让人意外的是,该剧的主要反面人物是中国高层政府官员。”
  CNBC网站认为该剧真正吸引人的原因,是针对中国政府高层腐败的打击。《人民的名义》是自2004年以来,第一部描述高层政府腐败、并将其作为中心主题的电视连续剧。它也是习近平在2012年发动“反腐斗争”的最新发展。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告诉当地媒体,它每年将委托拍摄至少两部关于反腐的电影和电视剧。可见《人民的名义》并不是反腐电视剧里的一枝獨秀。CNBC网站援引中国市场研究集团一位分析师的观点称,《人民的名义》的热播,作为在中国十九大之前首次播映的“主旋律”电视剧有其重要性。
  同一天,美国新媒体新闻网站Quartz则以《介绍反腐斗争的中国最新电视剧,观看次数已达3.5亿次》(China’s new TV show about how good it is at fighting corruption has been viewed 350 million times)作为文章标题,指出:《人民的名义》传递了中国是“一个人民的国家,所有的权力属于人民”的信息。
  
  Quartz强调,这部耗资1.2亿元的电视剧仅仅是中国检察院影视中心已生产的5部反贪污题材的戏剧之一。这一中心在2015年收到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的指示,将生产更多反腐题材的电影和戏剧。报道还描述了中国老百姓们“全民追剧”的盛况:“反腐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受到了广大中国老百姓的喜爱,不过年轻一代网友更喜欢用段子和表情包来表达他们对这部剧的喜爱。”
  国内真正意识到《人民的名义》红到海外,可能是“达康书记”扮演者吴刚4月8日在微博上表示“国际化啦”,并连发三个点赞手势,配图正是英国BBC当天对该剧的新闻报道截图。在这篇题为《中国反腐电视剧掀起收视热潮》(China laps up glossy TV corruption drama)的报道中,BBC将《人民的名义》和美剧《纸牌屋》进行比较,认为《人民的名义》有巨大的中国特色。“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吸引观众的原因不仅仅在于其真实坦率地描绘了中国政治生态丑陋的一面,同时也在于其蕴含着国家检察机关惩治腐败的强大决心。”
  BBC分析称,对腐败案件“大尺度”的呈现以及对检察机关官员的正面塑造,是这部剧成功的两大主因。《人民的名义》有不少对政府官员腐败案件的“大尺度”呈现,比如处级干部4年受贿2亿多现金,副市长案发后连夜潜逃美国等情节。同时,BBC也强调,对腐败案件的真实呈现只是这部剧成功的原因之一,剧中对检察机关官员的正面塑造同样功不可没。除此之外,BBC还使用了大量篇幅介绍主演、人物关系,以及拍摄花絮。
  新加坡《联合早报》也关注了这一热播剧,称其为中国史上尺度最大的反腐剧。报道指出,该剧最吸睛的亮点是大尺度、真实地反映政治黑暗面的剧情。一方面把曾经属于禁区的内容以情景再现的方式展露出来,满足了观众对贪腐内幕的猎奇,另一方面贪官狼狈落马痛哭求饶的画面,既让老百姓看了大快人心,又对官员起到警示作用。剧中正派角色对贪官振振有词的斥责,起到了政治宣教的作用。
  “国剧出洋”,模式待更新
  在《人民的名义》之前,国产电视剧通常走出国外的模式往往是——国内火了以后再把版权卖出去,这样对于海外观众而言,就有一个时间差。
其他文献
常怀忧患意识,又要保持必胜信心。这样的探索前行,靠的正是韧性。“韧”,构成中国经济乃至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精神层面的一个核心意象。  有许多词可以作为衡量一个经济体乃至全球经济的指标。比如:股市、汇市及大宗商品价格“涨”还是“跌”,进出口“多”还是“少”,预期增速“高”还是“低”,复苏进程“快”还是“慢”。  这些词,国务院在调控宏观经济时当然需要时时关注,总理也经常把它们挂在嘴边,作为研判经济形势的
96年前,中共一大召開,宣告中國共产党成立。13名平均年龄28岁的年轻人,代表了全国50多名党员。而如今,中国共产党已成为拥有8000多万党员的世界第一大执政党。
我相信都是零零碎碎地在坊间流传,上海的女孩有机会东听西听,视野一开阔,日子一久俨然就是“浑身本事”了。上海女知青準备乘火车支边。  上海女人首先是上海这个城市氛围的产物,是特有的亚文化集群,所以和她们的祖籍无关。和“上海人”这个概念一样,你的祖籍可以五花八门,但一旦集中到这个城市,这个强大的“染缸”和窑场,便随着时光沉淀而酿出独特的花蜜,如果洒向祖国的各地,便是怡人的上海芬芳。  我在特殊的时代“
这一爱人助人的理念从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诞生以来,便刻在了他们的基因中。  “我在医院里住了很久了,我很想去上学……”  “我家小孩好不容易骨髓配上型,路上那么远运过来,我们也比较担心……”  “小朋友当时晕倒的时候,我们都很紧张,惊慌失措,如果早点知道一些急救知识就好了……”  “我家宝宝在ICU里已经住了几天了,我特别想他,如果里面的护士姐姐们可以拍一点他的照片或者小视频给我看的话,我会觉得特别的
从党代會报告解读上海發展路线图
习近平希望日方同中方“相向而行”。这番话的核心,是说中日拥有共同利益,双方合作空间很大,这值得日本朝野深思。  日前,习近平在中南海会见二阶俊博,说了一番中肯的话,他希望日方同中方“相向而行”。这番话的核心,是说中日拥有共同利益,双方合作空间很大,这值得日本朝野深思。  经常往返中日间,这些年,发现中日两个社会日益趋近。每天走过涩谷,一些我以为的日本人,突然讲中文。相反,有些我以为的中国人,却讲日
说起今年流行起来的网络用语,“跟我走,皮皮虾”以一张魔性表情图火遍全网,但“扎心了老铁”却后来居上,不仅在多档节目中现身,在网民的日常造句中,也成为了一个高频词汇——扎心了老铁,原来2017年已经过去了!  似乎,近些年来能流行成为全国人民口头禅的,东北方言占了有一多半。扎心了老铁这短短5个字里,就已经包含了两个东北人才懂的词汇。  扎心了,可不是字面上扎到心了的意思,而是说走心了,颇有点英文里“
雾霾在中国,不过是世界消费所产生的污染留在中国而已。  过一段时间,我们就不得不谈论雾霾。这样的时候,我们可以听到民众的声音、政府的态度,还有一些大V的打趣, 但我们听不到经济学家的讨论。这不是个正常现象。近些年里,经济学指点一切,解释一切,拿一切方案,为什么就没有解释一下雾霾的根源,提供一套治理的办法呢?  雾霾之所以形成,是能耗高了。能耗高是生产方式有问题、产业结构有问题、发展速度有问题。这是
此次访问不仅为中俄关系保持高水平运行注入了新动力,不断给两国创造出更多利益契合点与合作增长点,为中俄关系深入发展增添了更多新的内涵,也为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提供了新方案。  在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世界经济复苏缓慢、大国关系深刻调整的背景下,国家主席习近平在G20峰会前夕赶赴俄罗斯与德国,开始了新一轮的国事访问。此次访问不仅为中俄关系保持高水平运行注入了新动力,不断给两国创造出更多利益契合点与合作增
盛夏酷暑,也没有挡住上海市民排长队一睹“大英博物馆百物展”的热情。  为什么对这一百件展品如此牵挂?恰恰因为这一百件展品不只是文物,更浓缩了人类200万年的历史。关心百物展的背后,是人类对于自身命运和走向的关心。  最近,在中国创下百万销量的《人类简史》作者尤瓦尔·赫拉利也来到了上海,作了一场题为“主动进化·造就未来大会”的剧院式演讲。在舞台上,赫拉利尽情展望了人类可能迎接的未来。  将来的人类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