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农业劳动力转移五十年历史考察(1936-1986)

来源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一1、晋江县位处福建东南沿海,与台湾隔海相望,是福建省的重点侨乡。历史上迫于人多地少的压力,晋江人不断沿着由海外贸易开辟的航路向东南亚等地移民。遂使晋江经济烙上了浓厚的侨乡经济的色彩。抗战前夕。由侨资扶植起来的商品流通业为晋江的过剩农业人口提供了充分的就业机会,晋江因此成为名闻遐迩的全国“首富县”。根据当时的统计资料,只有南京市郊的两个村能与晋江的收入水平相媲美。而在农村改革前的1978年,晋江农民人均年收入只有52元。不少晋江姑娘为了逃避穷困而远嫁到人均资源相对富裕的偏僻山区,形成劳动力人口的逆
其他文献
文章论述了学校图书馆不仅是科学文化的宝库,知识信息资源的集散地,它同时也是学生心目中最向往的课堂。在新形势下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促进学生自我发展。并结合本馆实际,
【正】 明末清初,四川地区“土旷人稀”,清初统治者面对战后“有可耕之田,而无耕田之民”的四川,制定了一系列的优惠垦荒措施,积极鼓励各省民人入川落籍垦荒,于是出现了清初
【正】 闽台隔海相望,人文地理相近,两岸交流历史悠久,关系密切。1895年甲午战后,台湾沦为日本殖民地,闽台关系渐趋衰微,直至1945年台湾光复后,两省关系才得以恢复正常,本文
面对当前全球金融风暴对铁路运营形势带来的严重影响,从搞好本单位安全运输和经营管理的新需求,分析了段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针对存在的不足,提出了树立正确人才理念,
多媒体技术改变了人们固有的思维习惯和生活方式,也给教学改革带来了勃勃生机。运用多媒体教学,使以往教学中孤立的人工背景变为了现在仿真的、现实生活中的背景,充分地激发
【正】 关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林业和渔业,过去基本上没有什么研究探讨文章,原因大概是有关此时期林业和渔业的史料比较少,而又十分分散,以及魏晋南北朝林业和渔业规模不太大
【正】 虽然唐前期均田制实际实施的程度还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但如本文开头所提到的那样,似乎应该是:因为国内的土地按规定被划分(译者注:按指各户田土根据其户口与田土状
【正】 一 自然地理条件的制约 自然条件是生产力发展的物质基础。在人类生存的各个地区,自然地理条件的差异,必然影响生活于其中的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速度和发展形式。马克
结合工程实例,阐述预应力连续箱梁箱梁施工过程中,从混凝土外观质量及线形控制两个方面提出注意事项。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其中工业发展尤为明显,但是由于粗放型的工业发展方式并未实现根本性转变,工业快速发展中的资源、环境的瓶颈约束变得日益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