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针对生物化学的课程特点,采用激发学生兴趣、构建整体框架、反复比较、巧做习题等方法,使学生牢固地掌握生物化学知识。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品德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关键词 生物化学;理论教学;教学方法;品德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09-0071-02
Several Suggestions on Teaching of Biochemistry//Feng Junrong
Abstract Consider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biochemistry, strategy such as stimulating student′s interest, framework construction, comparing repeatedly and assigning homework reasonably was applied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results. Moreover, morality education was also suggested during teaching process.
Key words biochemistry; teaching; strategy; morality
Author’s address Ocean School, Yantai University, Yantai, Shandong, China 264005
生物化学是从分子水平揭示生命现象及本质的科学,是生物相关专业包括水产养殖学的学科基础课程。它对学生整合相关知识、构建完整的专业思维体系是极为重要的。但是,生物化学这门学科的内容多,信息量大,抽象难懂,而且内容前后交错,学生的学习和教师教学都有较大的难度。为了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好地掌握这门学科,笔者介绍几种方法。
1 适时引入专业知识,激发学生探索兴趣
生物化学课程内容多,学生一开始就有畏难情绪,特别是生物化学的静态生物化学部分,主要介绍各种生物分子的结构、性质和功能,知识点多,内容枯燥,而且有些知识内容交错,学生不易理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授课过程中除了课本上的知识外,从物质的化学结构和化学性质入手,以点带面,适时引入相关的专业知识,拓宽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并使学生意识到基础知识的重要性。例如,在讲蛋白质的性质时,用“点豆腐”来引入蛋白质的沉淀性质,用“点豆腐”的两种不同方式(加卤水或石膏、加葡萄糖酸内酯),形象地介绍要想获得活性蛋白质可以采取盐析、调节pH值至等电点的方式。
为了使学生把所学知识整合起来,可以引入一些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在糖化学中介绍肽聚糖中的糖链是由NAG和NAM通过β-1,4糖苷键相连,学生印象不深。在学习各种酶时可以通过介绍溶菌酶的作用机制,再回顾肽聚糖的结构,并且告诉大家溶菌酶其实普遍存在于人们的眼泪、鼻腔以及鸡蛋白、各种鱼类的体表粘液中,要想制备溶菌酶也不困难。这样,学生的兴趣大增,纷纷查阅资料。在讲糖类分类时,引入“功能性低聚糖”概念,这些低聚糖中的糖苷键多为α-1,2、α-1,3、β-1,3、β-1,4或β-1,6糖苷键,仅含有少量的α-1,4糖苷键。而动物消化系统中消化糖类的酶如唾液淀粉酶和胰淀粉酶主要水解α-1,4糖苷键,对其他类型的糖苷键的水解能力较弱甚至不分解,因而功能性低聚糖不能被动物消化酶消化。虽然低聚糖不能被动物直接利用,但由于它的结构和性质的特殊性,对动物消化道的改良方面却起到积极作用。
通过这些例子,一方面使学生深刻理解了物质的结构决定功能的道理,另一方面也增加了趣味性,不但把遥不可及的抽象知识变为具体的研究内容,而且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增强了专业自豪感。
2 抓住主线,构建知识框架
生物化学课程的信息量大,抽象而且难记,如果不能把握各知识点的内在逻辑关系,学生很容易迷失在知识的海洋中,一旦不能跟上教师的思路,学生就产生畏难情绪。这是一些学生成绩上不去的主要原因。针对这个情况,笔者在每一章的讲解过程中,把各知识点的逻辑关系作为课前复习和课后总结的重点内容,引导学生理清思路。指导学生自己对每章内容进行总结也是一个很好的构建知识框架的方法。各章的内容也不是孤立的,有很多共同之处。在静态生物化学这部分,不同物质的结构、性质和功能是主线,再从结构入手,层层剖析结构与性质和功能的关系,就能找出一般规律。例如维生素B2、维生素PP、维生素C虽然结构特点不同,但是都能自成氧化、还原体系,因而都能作为递氢体而发挥作用。
讲解物质的代谢和代谢调控部分时,对各个代谢过程进行比较,无论代谢过程多么复杂,只要清楚代谢发生的组织器官、发生的细胞器、初始反应物、终产物、关键步骤及关键酶、水及二氧化碳的产生、能量的转换形式及数量等主要特征,整个代谢过程也就基本清楚了。
3 适时设问,启发学生去思考
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调整,巧妙设问,及时解决问题。把生物氧化的内容安插到糖代谢这一章中,讲完糖酵解,留下一系列疑问:细胞质中糖酵解产生的NADH怎样生成ATP?为什么有氧条件下一分子葡萄糖糖酵解可以产生6个或8个ATP?然后引入生物氧化的概念和原理,最后解答细胞质中生成的NADH是如何通过苹果酸穿梭或甘油磷酸穿梭系统进入呼吸链完全氧化的。通过这样的调整,学生不但了解了葡萄糖有氧分解过程的细节问题,而且对整个过程也形成了完整的印象。在讲淀粉和糖原的结构时,可以留下疑问:为什么淀粉和糖原都只有一个还原端和许多个非还原端?这种结构特点有什么重要意义?可以先指出这种结构特点便于糖的迅速分解,具体细节则要到糖代谢内容中解答。
4 反复比较,把相关的知识串联起来
物质代谢途径虽然各不相同,但是都有一些相似的过程,在授课过程中,讲到其中一个时,可以先提出其他代谢途径的类似过程,反复提及,使学生印象深刻。例如,比较核苷三磷酸在糖代谢、脂代谢、蛋白质代谢过程中的大分子合成以及生物氧化的整个过程中的作用:核苷三磷酸除了作为核酸合成的底物以外,4种核苷三磷酸在糖、脂和蛋白质代谢过程中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ATP是各种物质代谢必需的能量货币,但是在不同物质的代谢中,ATP为活化物质所提供的高能磷酸键的数目是不同的,葡萄糖、甘油等含有羟基的物质,活化过程是磷酸化,只需要一个高能磷酸键,因此,ATP变为ADP;而脂肪酸、氨基酸中含有羧基,活化时都需要把羧基转变为酰基,需要消耗两个高能磷酸键,因此,ATP变为AMP。UTP是糖原合成过程中的必需物质,CTP是磷脂合成的关键物质,GTP则是蛋白质合成中必不可少的能量提供者。还可以比较三大物质代谢过程中物质在细胞器及组织器官之间的转运机制以及比较大分子合成过程中有无引物、大分子合成的方向等。通过这些比较,不但使学生对知识加深了印象,而且有助于增强综合分析能力。
5 巧做习题,增强知识的运用能力
生物化学这门课知识点非常多,要想掌握生物化学的内容,只依靠课堂听讲,理清知识脉络是不够的。选取有代表性的习题,可以有效地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知识的运用能力。例如,氨基酸等电点的计算是一个重点内容,在讲解时,选取甘氨酸、赖氨酸和谷氨酸3种不同类型的氨基酸为代表,使学生理解等电点计算公式的应用方法。在此基础上,在课后习题中可以以小肽的等电点计算来巩固这个知识点。例如:求小肽Lys-Ile-Glu的等电点。相比氨基酸等电点的计算,此题看似复杂,实际上只要理解了氨基酸等电点计算公式及意义是“两性离子两侧的两个pKa的平均值”,而且正确写出小肽中3个氨基酸的连接方式和解离顺序,此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核酸化学是本课程的重点章节,本章用大量篇幅介绍核酸的各级结构特征和性质,感觉内容比较松散,设计一个习题把松散的内容组织起来就很有必要。一个单链DNA与一个单链RNA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同,如何将它们区别开来?这一题目就很有代表性,解决这个问题可以从两种核酸中戊糖不同因而有不同的颜色反应来区分,可以用碱水解因而RNA有增色效应来区分,可以用专一性酶水解来区分,也可以用酸水解再采用层析法、电泳法来区分。一道习题,综合了多个知识点,一方面使学生对上课内容加深了理解,让自学能力不足的学生找到方向;另一方面通过一些综合练习,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挑战的乐趣,信心十足地迎接未来。
6 渗透德育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物质代谢的过程中有很多例子可以作为素质教育的素材。在三大物质代谢过程中,甘油磷酸穿梭、苹果酸穿梭、柠檬酸-丙酮酸循环和丙氨酸-葡萄糖循环是分别用来转运NADH由细胞质进入线粒体、转运乙酰CoA由线粒体进入细胞质和转运氨由肌肉进入肝脏的。这些过程都需要动用很多中间物和酶等才能完成,但是不管动用了哪种物质,最后都会把它们恢复如初。在学习过程中适时向学生指出,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有这种善始善终的严谨态度,对自己负责,就会为自己、为他人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脂酸合成酶系、丙酮酸脱氢酶系和酮戊二酸脱氢酶系是脂代谢和糖代谢过程中的多酶复合体,各个复合体中多种酶各司其职、密切配合,最终使一个代谢过程快速、高效地完成,要学习其中的严密配合的团队精神。另外,从糖原的合成和分解可以体会勤俭节约的原则,从激素、第二信使、酶对血糖的调节过程可以验证相互协作的重要性。讲蛋白质测定原理时,分析三聚氰胺案件,引导学生树立用知识造福人类的观念。在授课过程中对种种生命现象的分析,不但增强了课程的趣味性,而且启发学生审视自己做人处事的态度。
参考文献
[1]郑集,陈钧辉.普通生物化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4.
[2]陈希元,夏健鸿.在生化教学中进行素质教育的体会[J].卫生职业教育,2009(11):66-67.
关键词 生物化学;理论教学;教学方法;品德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09-0071-02
Several Suggestions on Teaching of Biochemistry//Feng Junrong
Abstract Consider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biochemistry, strategy such as stimulating student′s interest, framework construction, comparing repeatedly and assigning homework reasonably was applied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results. Moreover, morality education was also suggested during teaching process.
Key words biochemistry; teaching; strategy; morality
Author’s address Ocean School, Yantai University, Yantai, Shandong, China 264005
生物化学是从分子水平揭示生命现象及本质的科学,是生物相关专业包括水产养殖学的学科基础课程。它对学生整合相关知识、构建完整的专业思维体系是极为重要的。但是,生物化学这门学科的内容多,信息量大,抽象难懂,而且内容前后交错,学生的学习和教师教学都有较大的难度。为了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好地掌握这门学科,笔者介绍几种方法。
1 适时引入专业知识,激发学生探索兴趣
生物化学课程内容多,学生一开始就有畏难情绪,特别是生物化学的静态生物化学部分,主要介绍各种生物分子的结构、性质和功能,知识点多,内容枯燥,而且有些知识内容交错,学生不易理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授课过程中除了课本上的知识外,从物质的化学结构和化学性质入手,以点带面,适时引入相关的专业知识,拓宽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并使学生意识到基础知识的重要性。例如,在讲蛋白质的性质时,用“点豆腐”来引入蛋白质的沉淀性质,用“点豆腐”的两种不同方式(加卤水或石膏、加葡萄糖酸内酯),形象地介绍要想获得活性蛋白质可以采取盐析、调节pH值至等电点的方式。
为了使学生把所学知识整合起来,可以引入一些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在糖化学中介绍肽聚糖中的糖链是由NAG和NAM通过β-1,4糖苷键相连,学生印象不深。在学习各种酶时可以通过介绍溶菌酶的作用机制,再回顾肽聚糖的结构,并且告诉大家溶菌酶其实普遍存在于人们的眼泪、鼻腔以及鸡蛋白、各种鱼类的体表粘液中,要想制备溶菌酶也不困难。这样,学生的兴趣大增,纷纷查阅资料。在讲糖类分类时,引入“功能性低聚糖”概念,这些低聚糖中的糖苷键多为α-1,2、α-1,3、β-1,3、β-1,4或β-1,6糖苷键,仅含有少量的α-1,4糖苷键。而动物消化系统中消化糖类的酶如唾液淀粉酶和胰淀粉酶主要水解α-1,4糖苷键,对其他类型的糖苷键的水解能力较弱甚至不分解,因而功能性低聚糖不能被动物消化酶消化。虽然低聚糖不能被动物直接利用,但由于它的结构和性质的特殊性,对动物消化道的改良方面却起到积极作用。
通过这些例子,一方面使学生深刻理解了物质的结构决定功能的道理,另一方面也增加了趣味性,不但把遥不可及的抽象知识变为具体的研究内容,而且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增强了专业自豪感。
2 抓住主线,构建知识框架
生物化学课程的信息量大,抽象而且难记,如果不能把握各知识点的内在逻辑关系,学生很容易迷失在知识的海洋中,一旦不能跟上教师的思路,学生就产生畏难情绪。这是一些学生成绩上不去的主要原因。针对这个情况,笔者在每一章的讲解过程中,把各知识点的逻辑关系作为课前复习和课后总结的重点内容,引导学生理清思路。指导学生自己对每章内容进行总结也是一个很好的构建知识框架的方法。各章的内容也不是孤立的,有很多共同之处。在静态生物化学这部分,不同物质的结构、性质和功能是主线,再从结构入手,层层剖析结构与性质和功能的关系,就能找出一般规律。例如维生素B2、维生素PP、维生素C虽然结构特点不同,但是都能自成氧化、还原体系,因而都能作为递氢体而发挥作用。
讲解物质的代谢和代谢调控部分时,对各个代谢过程进行比较,无论代谢过程多么复杂,只要清楚代谢发生的组织器官、发生的细胞器、初始反应物、终产物、关键步骤及关键酶、水及二氧化碳的产生、能量的转换形式及数量等主要特征,整个代谢过程也就基本清楚了。
3 适时设问,启发学生去思考
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调整,巧妙设问,及时解决问题。把生物氧化的内容安插到糖代谢这一章中,讲完糖酵解,留下一系列疑问:细胞质中糖酵解产生的NADH怎样生成ATP?为什么有氧条件下一分子葡萄糖糖酵解可以产生6个或8个ATP?然后引入生物氧化的概念和原理,最后解答细胞质中生成的NADH是如何通过苹果酸穿梭或甘油磷酸穿梭系统进入呼吸链完全氧化的。通过这样的调整,学生不但了解了葡萄糖有氧分解过程的细节问题,而且对整个过程也形成了完整的印象。在讲淀粉和糖原的结构时,可以留下疑问:为什么淀粉和糖原都只有一个还原端和许多个非还原端?这种结构特点有什么重要意义?可以先指出这种结构特点便于糖的迅速分解,具体细节则要到糖代谢内容中解答。
4 反复比较,把相关的知识串联起来
物质代谢途径虽然各不相同,但是都有一些相似的过程,在授课过程中,讲到其中一个时,可以先提出其他代谢途径的类似过程,反复提及,使学生印象深刻。例如,比较核苷三磷酸在糖代谢、脂代谢、蛋白质代谢过程中的大分子合成以及生物氧化的整个过程中的作用:核苷三磷酸除了作为核酸合成的底物以外,4种核苷三磷酸在糖、脂和蛋白质代谢过程中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ATP是各种物质代谢必需的能量货币,但是在不同物质的代谢中,ATP为活化物质所提供的高能磷酸键的数目是不同的,葡萄糖、甘油等含有羟基的物质,活化过程是磷酸化,只需要一个高能磷酸键,因此,ATP变为ADP;而脂肪酸、氨基酸中含有羧基,活化时都需要把羧基转变为酰基,需要消耗两个高能磷酸键,因此,ATP变为AMP。UTP是糖原合成过程中的必需物质,CTP是磷脂合成的关键物质,GTP则是蛋白质合成中必不可少的能量提供者。还可以比较三大物质代谢过程中物质在细胞器及组织器官之间的转运机制以及比较大分子合成过程中有无引物、大分子合成的方向等。通过这些比较,不但使学生对知识加深了印象,而且有助于增强综合分析能力。
5 巧做习题,增强知识的运用能力
生物化学这门课知识点非常多,要想掌握生物化学的内容,只依靠课堂听讲,理清知识脉络是不够的。选取有代表性的习题,可以有效地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知识的运用能力。例如,氨基酸等电点的计算是一个重点内容,在讲解时,选取甘氨酸、赖氨酸和谷氨酸3种不同类型的氨基酸为代表,使学生理解等电点计算公式的应用方法。在此基础上,在课后习题中可以以小肽的等电点计算来巩固这个知识点。例如:求小肽Lys-Ile-Glu的等电点。相比氨基酸等电点的计算,此题看似复杂,实际上只要理解了氨基酸等电点计算公式及意义是“两性离子两侧的两个pKa的平均值”,而且正确写出小肽中3个氨基酸的连接方式和解离顺序,此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核酸化学是本课程的重点章节,本章用大量篇幅介绍核酸的各级结构特征和性质,感觉内容比较松散,设计一个习题把松散的内容组织起来就很有必要。一个单链DNA与一个单链RNA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同,如何将它们区别开来?这一题目就很有代表性,解决这个问题可以从两种核酸中戊糖不同因而有不同的颜色反应来区分,可以用碱水解因而RNA有增色效应来区分,可以用专一性酶水解来区分,也可以用酸水解再采用层析法、电泳法来区分。一道习题,综合了多个知识点,一方面使学生对上课内容加深了理解,让自学能力不足的学生找到方向;另一方面通过一些综合练习,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挑战的乐趣,信心十足地迎接未来。
6 渗透德育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物质代谢的过程中有很多例子可以作为素质教育的素材。在三大物质代谢过程中,甘油磷酸穿梭、苹果酸穿梭、柠檬酸-丙酮酸循环和丙氨酸-葡萄糖循环是分别用来转运NADH由细胞质进入线粒体、转运乙酰CoA由线粒体进入细胞质和转运氨由肌肉进入肝脏的。这些过程都需要动用很多中间物和酶等才能完成,但是不管动用了哪种物质,最后都会把它们恢复如初。在学习过程中适时向学生指出,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有这种善始善终的严谨态度,对自己负责,就会为自己、为他人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脂酸合成酶系、丙酮酸脱氢酶系和酮戊二酸脱氢酶系是脂代谢和糖代谢过程中的多酶复合体,各个复合体中多种酶各司其职、密切配合,最终使一个代谢过程快速、高效地完成,要学习其中的严密配合的团队精神。另外,从糖原的合成和分解可以体会勤俭节约的原则,从激素、第二信使、酶对血糖的调节过程可以验证相互协作的重要性。讲蛋白质测定原理时,分析三聚氰胺案件,引导学生树立用知识造福人类的观念。在授课过程中对种种生命现象的分析,不但增强了课程的趣味性,而且启发学生审视自己做人处事的态度。
参考文献
[1]郑集,陈钧辉.普通生物化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4.
[2]陈希元,夏健鸿.在生化教学中进行素质教育的体会[J].卫生职业教育,2009(11):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