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麻风组织中麻风杆菌LSR/A15基因的临床应用

来源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tao8705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报告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麻风病人皮肤活检和切刮液中的麻风杆菌。PCR引物根据LSR/A15基因序列设计(引物顺序为:290~309bp CGAAGAACTGACCGTCAACC和609~628bp AATCCGTCAATGACGTCGGC)该序列编码麻风杆菌15kD抗原,是麻风病人、特别是Ⅱ型反应病人抗体反应的靶部位。

其他文献
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中真菌是常见条件致病菌,其中最常见的是念珠菌、新生隐球菌、粗球孢子菌及荚膜组织胞浆菌,近来还报告一些不常见的致病真菌,这里介绍其中几种。
己酮可可碱有减低血液粘滞度、抗凝、促纤溶、扩血管、免疫抑制及抗纤维化的作用,近来已用于治疗皮肤脉管性疾病、血管炎、皮肤感染性疾病、免疫缺陷病、皮肤肿瘤、结缔组织病、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及代谢性皮肤病等,有较好疗效。
腱黄瘤和结节性黄瘤常合并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而正常脂质的黄瘤病仅见于几种罕见的情况,但该文报告的1例并不符合已知的正常脂质黄瘤病的原因。患者女,20岁。主诉指、腕、肘和踝部周围多发性无痛性肿胀2年。
期刊
作者曾报告Benzoxazinorifamycin(KRM-1648)在治疗小鼠麻风菌感染的疗效比利福平(RFP)强的多。本研究中对KRM-1648与氨苯砜(DDS)、氯苯吩嗪(B663)合用在裸鼠中抗麻风菌感染的活性进行了评价。
期刊
Heath等发现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一个阴险的存活策略:当HIV结合到淋巴样组织生发中心的滤泡树突状细胞(FDCs)时,即使有中和抗体存在,仍具有对CD4+T细胞的高度感染性。
期刊
在瑞典于默奥地区的4个年龄组(19、21、23和25岁)女性队列人群中应用培养和血清学检测方法对沙眼衣原体的感染流行状况进行了调查,并应用问卷对与沙眼衣原体感染有关的危险因素进行了调查。共调查611例女性,调查参加率为75%。
最近,对采用液氮治疗角化性皮损的一位皮肤科医师进行了一次调查,得知液氮治疗操作过程如下:从治疗柜中取出一个盛有液氮(LN2)的小罐,将一支顶端附有棉花的皮肤涂药器浸入液氮中,然后快速涂于皮损表面;用同一液氮和同一棉花涂药器反复涂抹几次,直至皮损冻死;将盖子盖好小罐,放回治疗柜中,让其内装液氮继续给后来的患者治疗使用。下午下班时,弃掉小罐内液氮并清洗小罐。
期刊
本研究目的是比较氯雷他啶和阿司咪唑在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CIU)引起中~重度瘙痒及皮损的效果和安全性。该研究采用随机、平行设组、双盲、多中心研究方法,6个中心110病人参加。物理性荨麻疹、遗传血管神经性水肿、食物或药物过敏的病人,以及在14天内服用皮质类固醇或72小时内用过抗组胺药(在4周内用过阿司咪唑)者不作为研究对象。记录就诊时的症状及持续的时间,并以此为基线,对其严重程度打分。
外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封包治疗各种类型的银屑病均有效,但复发得早,因此使人们对用激素后再用短期PUVA治疗产生兴趣。作者用单盲随机交叉试验来比较外用皮质类固醇封包与封包后再加用短期PUVA治疗慢性掌跖脓疱病(PPP)的疗效。慢性PPP患者22例(女性20例,男性2例,32~72岁,平均52岁)于研究开始前3个月停止以往所有治疗。所有病例均是跖部受累,其中11例合并有掌部皮损。掌部皮损留作观察,在跖部治
为了探讨黑长尾猴(SMM)血清中抗PGL-1及抗LAM的IgM和IgG及二者比率、PGL-1抗原(Ag)水平与临床麻风发生的关系,作者用不同菌量(4.5108~1109)的麻风杆菌(ML)以静脉内(IV)/皮内(IC)两种途径联合接种7只SMM,以及IV或IC单途径各接种2只SMM,定期进行临床检查。分别在ML接种前及接种后间隔一定时间取血清样品,低温贮存备检测。用ELISA法测其抗PGL-1及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