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社会的假新闻

来源 :世界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jtuzhangl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天人们造假的能力已经超过了人们辨别真假的能力”,这是出自美国电影《西蒙尼》中的一句对白。如今,各式各样的“假”存在于人们的周围,而假新闻已成为当代西方社会的一种社会现象,其漫天飞舞之势,令人防不胜防,稍不留神,就会落入陷阱之中。著名史学家卜斯丁在其作品《幻象》的“假事件之洪流” 一文中用了如下的引言——朋友带着羡慕的神情:
  “看呐,你的孩子多么漂亮啊!”
  母亲:“哦,这没什么——你应该去看看他更美丽的照片!”
  这位母亲的回答,夸张但生动地描述出假事件充斥于我们生活之中的情景。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之所系,是其立身之本,同时也是世界新闻界所共同遵循的道德准则。而假新闻的出现无疑是世界新闻界的耻辱。
  假新闻(pseudo events),又称假事件,史学家卜斯丁在他的著作《幻象》一书中对它的定义是指:经过设计而刻意制造出来的新闻,如果没有透过设计安排的过程,可能不会发生的事件。假新闻是有计划性的,而不是自发性的,它同时也是预发稿,不问真实性只问有没有“新闻价值”。由于假新闻事件是经过特别安排,通常较一般真实事件来的有趣也较有张力。假新闻之所以会大行其道,就是因为媒体与消息来源间的共生关系所导致。
  假新闻之所以大行其道的原因,从传播学角度分析,可以从两方面来看:假新闻客体,即假新闻本身;假新闻主体,即造假者与传假者。就假新闻客体来说,假新闻的产生与假新闻涉及事件的新闻价值、模糊程度等有关;而从假新闻主体来看,主要是由于媒体急功近利,一味追求轰动性效应以及增强报纸的吸引力,同时利用了公众的猎奇心理而产生的。如果从新闻工作者制造假新闻的动机着眼,西方社会的假新闻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 媒体由于服从于某种政治需要制造、报道假新闻
  
  二战期间,英国一座秘密电台“大西洋德语短波广播”常在新闻节目中,将真新闻和假新闻混在一起播出,目的是在德国制造混乱,散布恐慌情绪。例如,在1943年10月的一次广播中,它将两条真消息和两条假消息混杂在一起播报。其中一条假消息是:法兰克福市各医院住进了650名市民,因为他们喝了有毒的自来水。消息播出后,在当地引起了普遍的恐慌。
  当时,德国“哈哈爵士”广播的新闻和解说节目是其秘密电台中影响最大的节目。“哈哈爵士”每天通过设在柏林市郊的短波发射台向全世界播送15分钟的英语新闻,时间不固定。他故意将短波频率安排在非常靠近BBC短波频率的地方,以误导听众,让人以为这是BBC的广播。他用一口流利而纯正的英语与听众进行亲切的交谈,并不时地播报一些关于战争局势的假新闻。在英国,竟有1800万台收音机收听他的广播,除了少数人之外,大多数人竟成了他的忠实听众。
  类似的例子在二战中不胜枚举,后来甚至发展成为一种借由广播为媒介的心理战术被广泛应用。再如,1943年8月15日至18日,德军大批西线部队向东线集结,其间必须经过一个名为马格登堡的小镇。为了制造混乱、阻滞德军集结,盟军设立的秘密电台“德国之音”精心设计了“紧急通告”:“为了德意志居民的安全,元首已拨出专列等候在马格登堡车站。登上这列车,你将会被载往一个难以听到隆隆飞机声的理想所在。在马格登堡,元首已为你备足了免费的食品、衣物、饮料和巧克力。居民们,放心地向着马格登堡进发,祝你平安。”许多人放下了原本携带的衣物食品,徒手向着马格登堡涌去。其实这里根本就没有什么衣物食品和列车,居民们将这里挤得一塌糊涂,不少人挤死挤伤,德军也无法按时集结。
  这种新闻工作者或媒体为了服从组织需要、达到某种政治目的而不顾客观真实,不记社会效果公开做虚假报道的行为,就好比“狼来了”的故事,也许前几次人们会相信,而渐渐地人们就不会再信以为真了,而到那时,也许媒体失去的就不仅仅是公信力了。
  
  二、 新闻工作者或媒体出于追求史料轰动制造、报道假新闻
  
  1983年4月20日,《明星》杂志首先长篇连载长达60卷的《希特勒日记》,一时间全世界为其轰动,人们纷纷抢购杂志以一睹这位二战罪人的内心独白。紧接着,英国著名报纸《星期日泰晤士报》也花大价钱买下来长篇连载。然而许多专家却对此表示了怀疑,有专家称二战时,希特勒总是忙到快天亮才去睡觉,从来没有记日记的习惯,此外,与他共事多年的人也从未在回忆录中提到过《希特勒日记》。一些历史学家指出日记上的一些记载明显牛头不对马嘴,违反史实。
  1983年5月,当时的西德档案馆、西德刑事和联邦材料检验局终于对《希特勒日记》进行联合调查。1983年5月6日,西德科学家们宣称这些日记全属伪造。手稿是由4种墨水写成,然而没有一种在二战期间被使用过。通过测量墨水中氯化物的蒸发,科学家们鉴定出这本写于1943年的日记实际问世时间才不到一年。在强大的舆论压力下,《星期日泰晤士报》宣布不再刊登《希特勒日记》,两名责任编辑被迫辞职。《明星》杂志则把这一切账都算到了《希特勒日记》的发现人——新闻记者杰丹·黑德曼的头上,控告他诈骗出版社财产。经过长时间的审讯,黑德曼最后吐露了日记的来源。
  原来,所有这些日记,都是黑德曼跟斯图加特市的一位古董商人、造假大师肯拉德·库贾买下的。此人在西德经营一家纳粹纪念品专卖店,当然,里面大多数纪念品都是他伪造的,包括希特勒的诗、纳粹密件、像章等,但普通人绝对看不出来。当纳粹旧物爱好者杰丹·黑德曼看见柜台里展出的三册贴有希特勒私人标记、系着黑缎带的《希特勒日记》,他惊住了。记者的新闻敏感告诉他,如果这些日记是真货,那他绝对能创造新闻史上的吉尼斯记录!黑德曼相信——或者宁愿让自己相信这些日记是真的,他当即将它们全部预订了下来,以每册8.5万马克的价格付酬,并要他不要对外张扬,而是一致宣称日记的来源是一位逃到南美的希特勒前副官。于是库贾总共花了整整3年时间,关在家里创作了这长达60册的假《希特勒日记》。
  此事一经败露,《明星》周刊销量大跌,而这一愚弄了全世界新闻媒体的报业大丑闻也使得人们对以后出现的所谓“史料”抱以极其谨慎的态度。我们都说,历史是最不会骗人的事实,而媒体报道“假史料”的出现不禁让我们产生质疑:难道新闻只是文字游戏吗?
  
  三、 新闻工作者或媒体为满足人们对科技的遐想制造、报道假新闻
  
  2002年10月8日,美国《世界新闻周刊》刊登了一则名为《3000年前女木乃伊出土后怀孕了》的消息,并且配有新闻图片——一具“怀孕”的木乃伊。消息中描述到:木乃伊的看守者坦承自己难以抗拒女木乃伊的美色,不禁对她表达爱意,致使其怀孕。某科学家指出,这具已死去3000年的木乃伊仍能受精怀孕,或许浸泡这具木乃伊的液体具有神奇功效,并且科学家经过检查后已断言胎儿是一名女婴。整个消息言之凿凿。
  这是一则很有趣的假新闻,因为稍有科学常识的人都会知道一个死人是不可能怀孕的,更别提是一具被掏空内脏(包括子宫)的干尸!至于那张假新闻图片,后来经过查证,照片的原身是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的木乃伊之一的埃及的国王King Sethos(有时称作King Seti)一世,也是木乃伊中第一个双手掌贴前胸的国王。他是第19王朝的国王,墓地曾被盗且木乃伊本身遭到损坏,随后在第21王朝得到修复。很明显,这具所谓的女木乃伊孕妇正是现在被存放在埃及开罗博物馆的埃及国王King Sethos一世的木乃伊。
  再如,2001年7月22日有报道说,美国医生怀特将赴乌克兰操刀换人头。据怀特透露说,经过近30年的实验,换猴头手术已经达到了绝对娴熟的程度。在最后一次移植猴头手术中,两只互换了头的猴子在手术结束后6个小时内就苏醒过来。这则假新闻因为寄托着人类换器官的梦想,很能迷惑一些读者,也会迷惑一些编辑。但仅过3天,一位留美生物学博士在网上揭露,有关怀特医生“换头术”的最早报道出自1979年6月5日的美国超市小报《全国探究者》,所言全部不真实。
  有人说问题只能归咎于某些媒体编辑当年上生理课时常走神,但我认为至少我们的智商也受到了极大的挑战。新闻工作者或媒体为了满足人们对科技的遐想而制造、报道假新闻,使得科技新闻正在走娱乐化的道路,而我们的泛娱乐化时代是否已经到来?
  
  四、 新闻工作者或媒体为迎合受众的情感需要制造、报道假新闻
  
  1980年,《华盛顿邮报》女记者珍尼特·库克曾杜撰了一个令人揪心的故事:一个年仅8岁的海洛因吸食者男孩吉米,一个在华盛顿贫民区内饱受猖獗毒品交易摧残的受害人。他成长于毒瘾、暴力和绝望之中,小小年纪就在其母亲的同居男友教唆下染上毒瘾。故事写得非常精彩、感人,读者常常在阅读时流下同情的泪水。这篇报道因此而获得了最负盛名的普利策新闻奖。然而正所谓树大招风,小吉米吸毒的新闻引起了社会的强烈震动,很多人要求珍妮特·库克说出这个男孩的所在,好让他能得到社会各界的救助,美国华盛顿警方则要求报社提供吉米的真实地址,以便调查。几百名警察和便衣在报社提供的地区侦查了3个星期,没有发现这个叫吉米的8岁吸毒小孩。这篇编造的报道露出了马脚,她被报社开除,并勒令退回奖品。事后,珍尼特·库克发表声明承认“《吉米的遭遇》这篇报道基本上是杜撰的”。她在辞职声明中说:“我从来没有遇见或访问过一个有海洛因毒瘾的 8 岁孩子。1980 年 9 月 28 日《华 盛顿邮报》刊登的文章是一次使我深感遗憾的严重歪曲。我向我的报纸道歉,向我所从事的职业,向普利策奖金委员会和追求真理的人们道歉。 面对真理,我今天已提出我的辞呈。”自此,美国没有一家媒体敢雇用这位声名狼藉的女记者。因为她的任何作品,都可能被人调侃地质疑:“这篇是真的还是假的?”试问哪个报社消受得起?
  然而我们不能否认珍尼特·库克编造的故事是成功的,因为它成功地赚取了读者的眼泪,它迎合了人们同情弱者的情感需要。可是毕竟新闻不是简简单单的故事,新闻永远是以其真实性立足的。失去了真实性,它可以是一则浪漫的故事,也可以是一部科幻电影,但绝不再是一则新闻。
  
  五、 新闻工作者为谋私利放弃职业操守制造、报道假新闻
  
  2003年5月,大名鼎鼎的《纽约时报》自揭伤疤,主动披露该报记者杰森·布莱尔剽窃及编造假新闻的丑闻,并将其开除,同时主动向读者、不真实新闻的受害者和被剽窃者道歉,也向“有良知的专业新闻从业人员”道歉,并鼓励读者专门针对此事来函来电指正。6月,《纽约时报》发表声明说,该报执行总编豪威尔·瑞恩斯因受到其部下年轻记者剽窃他人作品丑闻影响,而被迫宣布辞职。与此同时,《纽约时报》总编辑杰拉尔德·博伊德也宣布辞职。
  据介绍,杰森在实习期间就通过不断炮制虚假新闻,在很短的时间之内就从一名小小实习生被提拔为报道国内新闻的重要记者。而后,杰森一直在纽约布鲁克林居住,但是他却通过使用手机和电脑与报社联系的方式,创造了其正在外地四处奔波、辛勤工作的假象。从《纽约时报》发稿记录上看,马里兰州、西弗吉尼亚州、俄亥俄州、德克萨斯州等地都留下了这位年轻记者那“勤奋工作的足迹”。自从2002年10月升任国内新闻记者后,杰森总共发表了73篇文章,其中竟有至少36篇“存在各种抄袭问题”。最终,在《旧金山快报》质疑这位大记者可能“剽窃”该报一篇有关失踪美军的新闻报道后,杰森向上司提出了辞呈。
  此事成为《纽约时报》创刊152周年来爆出的最大丑闻。美国其他主流媒体对此也纷纷予以大篇幅报道,并且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而《纽约时报》的一系列动作,却也在让人们感到钦佩和感慨的同时,更希望这家世界印刷媒体的龙头老大通过这次事件能重振雄风。
  2003年5月,《纽约邮报》承认,该报一名自由撰稿人的作品是通过对《国民问询》杂志上的一篇文章进行抄袭后得来的。
  2004年3月,《今日美国报》在头版刊登一篇文章,承认该报的一名明星记者杰克·科利在最近10年间至少凭空捏造了8篇重大新闻,另外还从其他媒体剽窃了很多当事人的谈话和素材。
其他文献
奇玛曼达·恩戈齐·阿迪奇埃是来自非洲尼日利亚的一位“70后”“美女作家”。然而,这两个时髦称谓只能突出她的年轻貌美,无法概括她的文学成就。虽然阿迪奇埃迄今只出版了长篇小说《紫芙蓉》(2003)和《半轮黄日》(2006)、短篇小说集《绕在你脖子上的那个东西》(2009)、剧作《因为热爱比夫拉》(1998)和诗集《决定》(1998),还有零星发表的一些短篇小说和论说文,但她在国际上赢得的奖项已超过10
韩国教育科学技术部和统计厅联合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韩国国内的校外文化补习和学习技艺的私塾数量38年来增长了约50倍。  统计表明,1970年韩国国内有私塾1421个,到1990年增加到2.9万个,2000年增加到5.8万个,2008年达到了7.0213万个,2000年以后以年均超过1500个的势头增长。在私塾听课补习的学生由1970年的12万人增加到2008年的468.9万人。韩国的私塾教育达到空
芝加哥一向是美国举足轻重的经济中心,号称“美国的超级市场”,拥有许多全美乃至世界“第一”:世界上最大的股票期权交易所、粮食交易市场、牲畜交易市场,全球最繁忙的国际机场,全美最大的铁路和公路枢纽、会展中心、期货交易所……所有这些,会让不少人认为它只是一个热闹喧嚣的大都市,并没有令人期待的风景。实际上,芝加哥不仅是一个工业城市,也是一个旅游城市,东倚浩瀚宁静的密歇根湖,又有巨大的城市公园和壮丽的博物馆
在现今意大利的首都罗马城内西北角,有个城中之国——梵蒂冈。它是世界上最小的国家,是天主教教皇的驻地、世界天主教的中心。它的面积仅0.44平方公里(与天安门广场一样大),人口约1000人。别看它如今只不过是弹丸之地,但上溯千年,教皇国可是意大利中部一个不小的国家,且在中世纪历史舞台上扮演着颇为重要和显赫的角色。在教皇国建立之前,教会虽然得到国王们捐赠的大量地产,但教会是作为私人领主占有这些土地,并不
一、研究背景  五子棋就是双方分别使用黑白棋子,下棋时将棋子落在棋盘直线与横线的交叉点上,率先形成5子连线者获胜,是起源于中国上古时代的传统黑白棋种之一。五子棋老少皆宜,而且趣味横生,引人入胜,不仅能增强思维能力、提高智力,而且富含哲理,有助于修身养性。我们班的同学特别喜欢下五子棋,当然我也不例外,午间我们常常迷恋其中,直到上课才肯罢手。但每当我们下完棋后,在收棋的时候就会耽搁许多时间,我想如果能
当一种技术革命发生时,其艺术语言也充满了多元的可能性。这种全球独家原创技术——不锈钢薄壁浸润铸造法,给塑型带来了完全的自由。许燎源在这种技术自由面前,狂野之心开始脱缰,以心象为原点,他将对自然的感悟,折射出对生命全新的、诗意化的流泻。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他以全新的形式语言,在东西方文化交融中呈现出当代的、东方的、国际的艺术范式。  流水的写意、榫铆的臆解、明式家俱的解构、墨的涂鸦……不锈钢铸造艺术
1991年,在奥地利和意大利交界的阿尔卑斯山奥茨山区,有人发现了一名男性的干尸,后来这具干尸被考证为5300年前(当时吉萨金字塔还没出现)的古人。这名被称为“奥茨”的古人(以下简称冰人)的遗体被冷冻保存得几乎完好,因此他的外伤和胃内物已经帮助科学家重建了他在山区的最后日子。2019年10月,对发现于冰人体内和遗体周围的苔藓和地钱进行的一项新研究结果,进一步揭示了这名铜器时代男子的最后时光。  当冰
I lived between my heart and my head  like a married couple who can't get along.    I lived between my left arm which is swift  and sinister and my right which is righteous.    I lived between a l
城市化进程似乎不可阻挡。今天,生活在城市中的人要比生活在农村的人多。据估计,再过40年,全世界的城市人口将达到人口总数的70%。这种无法阻挡的趋势标志着人类和地球未来发展的方向。2010年5月1日在中国上海开幕的世博会,就紧紧围绕着城市化进行,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作为主题。  不过,在城市化进程中,将会遇到许多问题,如环境污染、文化多样性的缺失和脏乱差的城市郊区等等。尽管城市被人们当作寻找机遇
康科德(Concord),坐落于美国新英格兰地区波士顿的西北郊,和大多数美国小镇一样,康科德面积不大,人口不多。但是如果你了解美国的历史,就会知道18世纪曾经在这里揭开了美国独立战争的序幕。如果你懂得美国文学,就会明了美国文坛巨匠爱默生、霍桑、梭罗和奥尔科特等都曾经生活在这里,并于身后葬在同一个公墓。这一切都为康科德笼罩了一层神秘的面纱,美国著名作家亨利·詹姆斯称它是美国最大的小镇。  我们从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