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标改革之下,高考历史材料题越来越朝着综合性、开放性、创新性等方向发展,重视开放式思维模式,突出表现考生的个性和创新精神。如何在高考中节省时间,获得更好的成绩,掌握一定的答题技巧,是制胜的重要法宝。
关键词:材料题 解题 技巧
新课标改革之下,高考历史材料题越来越朝着综合性、开放性、创新性等方向发展,重视开放式思维模式,答案与评分标准灵活,突出表现考生的个性和创新精神。因此,如何在高考中节省时间,获得更好的成绩,掌握一定的答题技巧,是制胜的重要法宝。笔者根据近几年的一些教学心得,总结自己的体验,与同行分享,以求得他山之石。
一、材料题考查的基本要求
高考历史材料题一般考查考生阅读理解历史材料,对材料进行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由表及里的整理,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充分利用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有关问题进行说明论证三方面的能力。新考试说明将其定位于运用层次,即借助材料提供的新情景,考查对所学课本基本知识的识记、理解;考查运用所学知识理解、综合、分析、辨别、评价材料中新史实、新观点的能力;考查运用所学知识和材料提供的信息,扩展、生成知识、观点的能力。在原则上,充分体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要求从材料提供的史实作立论基础,以鲜明的观点作立论导向,从而得出正确的观点和结论。在命题选材上,运用文字材料(单一资料与多组材料)和图表(包括漫畫)两类,强调对基础主干知识的考查,试题可能通过引用大量课本以外的史料或其他社会生活素材,构成新的设问角度。但无论如何变化,可以说都是源于课本、高于课本、归于课本。在能力考查上,更多突出知识迁移,这在运用知识、处理信息以解决问题方面,对考生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
二、材料题解题的基本要求
1、审清设问规定,明确答题方向:审问题——答题的关键
材料题解题第一步,必须先审问题,然后带着问题有针对性的去读材料,这样可以节省时间,效率较高,忌先读材料,后审问题。审好题目的基本要求,确定好题目类型,我们就可以确定解题的基本思路和答题基本方法。 通常情况下,问题由限制项、作答方式、中心项(求答项)三部分构成。限制项是对题目答案的来源、涉及的学科主题或专题领域的规定,作答方式是对考生回答方式的提示,中心项则是答题依据的对象和内容,是答题的核心部分。操作上,可以运用语文学科中的有关缩句或扩句的知识,简化题目条件,把握住核心,排除题目中只起叙述、连接、支撑、限制作用的语句(条件)亦或增加题目隐藏着的条件,解题就容易得多。审题时同时应尽量揣摩命题者的命题意图。如2012年全国新课标历史二卷第40大题第(1)题“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城市道路交通信号灯诞生的历史背景”。问题中,限制项为“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和城市道路交通信号”,可确定答案范围是经济方面的科技、城市化等内容,且材料与所学是答案来源;“指出”是作答方式,表达方式应该为概括;中心项(求答项)是历史背景,可结合材料中的时间范围去思考。
2、解读材料内容,明晰所含信息:读——答题的前提
阅读材料时,应该带着所审的问题有针对性的解读材料,忌无问题而读。两类不同材料的解读技巧:(1)文字材料解读读的基本方法:①看两头。材料的首尾两头,一般是命题者对材料的出处和内容作简要介绍的地方,内容一般包括材料的背景、时间、国别和作者,甚至材料的中心等一个或多个信息。这些文字,往往给解题者某种暗示和引导,有可能埋伏着解题所需的信息,有一定的启发作用,不可漏读。②用提要法、勾划法找材料关键字、词、句,注意把握材料中哪些文字属于叙述性,哪些属于评论性,正确区分史实与观点。任何文字材料,都会包含或多或少的关键字、词或句子,这些关键字、词、句,可以为我们确定答题的背景、具体领域(政治、经济或文化)、内容等,阅读时可在材料中提取或勾画出来。③注重材料中的标点符号,理清句子内部的逻辑关系,分析段与段之间的相互联系,思考其角度。这有助于我们把握材料的范围、核心问题。④材料阅读完后,可用发微法(即深入发掘材料的内在本质)在其段后概括段意,在整个材料后简要概括其核心意思,找出材料隐藏的实质内容。
(2)图表材料解读的基本方法:①看表头、图题。材料的表头、图题,一般是命题者对命题范围(领域)的规定,这对于我们确定答题的背景、核心内容极其有帮助。②注意表格材料中横纵数字的变化,图片中重要的标识,图表后面的注释等,这些内容往往是我们答题的最重要信息来源,分析时不能考虑非历史因素。③分析图表之间的逻辑关系,结合问题寻找材料与材料的关联点,并能简要把图表内容转化成语言文字,并用发微法(即深入发掘材料的内在本质)简要概括材料隐藏的实质内容。
3、链接主干知识,提取精炼处理:链——答题的内容
解答材料题,忌回避教材,就材料答题,就题答题。“链”即挂靠法,就是把材料的核心内容挂靠到所学的历史知识中去,从材料与课本的主干知识方面找取相似点。不管材料多新,试题都是以课本知识为背景或依托,必定与课本有着不可分割的关联,“貌离神合”于所学知识。确定了材料与课本的某个或某方面主干知识的关联,材料便与课本联系在了一起,回答问题就找到了范围和依据,甚至有的可以在课本中对号入座。
4、构筑提纲要点,准确完结答案:答——答题的落点
材料解析问题的审、材料的读、链,只是为最后的解答作准备,答才是最终的落点。为了使这个落点完美,我们须要做到以下几点:
(1)内容规范化。内容规范的具体要求包括:内容的针对性,史论结合,论从史出,忌定位不准,迁移错误;构思的全面性,要求面宽、点多,忌以偏概全,重点缺失;史实的准确性,忌张冠李戴,答非所问;观点的明确性并有所升华,忌似是而非,含混不清。
(2)表达规范化。表达规范的具体要求包括:语言的简洁性,答题语言要简明扼要,言简意赅,忌套话连篇,空洞无物;文字准确性,使用名词准确,使用专业术语,忌口语化、错别字;论述条理化,要求表达层次清楚,逻辑严谨,主次得当,详略分明,忌主次颠倒,逻辑混乱。
(3)卷面规范化。卷面规范要求做到:卷面整洁,字体工整规范,讲究格式,实现答题提示化,答案要点化,要点段落化,段落序号化。
参考文献:
[1]《新课标高中历史考试大纲》 国家教育部制定
关键词:材料题 解题 技巧
新课标改革之下,高考历史材料题越来越朝着综合性、开放性、创新性等方向发展,重视开放式思维模式,答案与评分标准灵活,突出表现考生的个性和创新精神。因此,如何在高考中节省时间,获得更好的成绩,掌握一定的答题技巧,是制胜的重要法宝。笔者根据近几年的一些教学心得,总结自己的体验,与同行分享,以求得他山之石。
一、材料题考查的基本要求
高考历史材料题一般考查考生阅读理解历史材料,对材料进行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由表及里的整理,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充分利用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有关问题进行说明论证三方面的能力。新考试说明将其定位于运用层次,即借助材料提供的新情景,考查对所学课本基本知识的识记、理解;考查运用所学知识理解、综合、分析、辨别、评价材料中新史实、新观点的能力;考查运用所学知识和材料提供的信息,扩展、生成知识、观点的能力。在原则上,充分体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要求从材料提供的史实作立论基础,以鲜明的观点作立论导向,从而得出正确的观点和结论。在命题选材上,运用文字材料(单一资料与多组材料)和图表(包括漫畫)两类,强调对基础主干知识的考查,试题可能通过引用大量课本以外的史料或其他社会生活素材,构成新的设问角度。但无论如何变化,可以说都是源于课本、高于课本、归于课本。在能力考查上,更多突出知识迁移,这在运用知识、处理信息以解决问题方面,对考生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
二、材料题解题的基本要求
1、审清设问规定,明确答题方向:审问题——答题的关键
材料题解题第一步,必须先审问题,然后带着问题有针对性的去读材料,这样可以节省时间,效率较高,忌先读材料,后审问题。审好题目的基本要求,确定好题目类型,我们就可以确定解题的基本思路和答题基本方法。 通常情况下,问题由限制项、作答方式、中心项(求答项)三部分构成。限制项是对题目答案的来源、涉及的学科主题或专题领域的规定,作答方式是对考生回答方式的提示,中心项则是答题依据的对象和内容,是答题的核心部分。操作上,可以运用语文学科中的有关缩句或扩句的知识,简化题目条件,把握住核心,排除题目中只起叙述、连接、支撑、限制作用的语句(条件)亦或增加题目隐藏着的条件,解题就容易得多。审题时同时应尽量揣摩命题者的命题意图。如2012年全国新课标历史二卷第40大题第(1)题“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城市道路交通信号灯诞生的历史背景”。问题中,限制项为“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和城市道路交通信号”,可确定答案范围是经济方面的科技、城市化等内容,且材料与所学是答案来源;“指出”是作答方式,表达方式应该为概括;中心项(求答项)是历史背景,可结合材料中的时间范围去思考。
2、解读材料内容,明晰所含信息:读——答题的前提
阅读材料时,应该带着所审的问题有针对性的解读材料,忌无问题而读。两类不同材料的解读技巧:(1)文字材料解读读的基本方法:①看两头。材料的首尾两头,一般是命题者对材料的出处和内容作简要介绍的地方,内容一般包括材料的背景、时间、国别和作者,甚至材料的中心等一个或多个信息。这些文字,往往给解题者某种暗示和引导,有可能埋伏着解题所需的信息,有一定的启发作用,不可漏读。②用提要法、勾划法找材料关键字、词、句,注意把握材料中哪些文字属于叙述性,哪些属于评论性,正确区分史实与观点。任何文字材料,都会包含或多或少的关键字、词或句子,这些关键字、词、句,可以为我们确定答题的背景、具体领域(政治、经济或文化)、内容等,阅读时可在材料中提取或勾画出来。③注重材料中的标点符号,理清句子内部的逻辑关系,分析段与段之间的相互联系,思考其角度。这有助于我们把握材料的范围、核心问题。④材料阅读完后,可用发微法(即深入发掘材料的内在本质)在其段后概括段意,在整个材料后简要概括其核心意思,找出材料隐藏的实质内容。
(2)图表材料解读的基本方法:①看表头、图题。材料的表头、图题,一般是命题者对命题范围(领域)的规定,这对于我们确定答题的背景、核心内容极其有帮助。②注意表格材料中横纵数字的变化,图片中重要的标识,图表后面的注释等,这些内容往往是我们答题的最重要信息来源,分析时不能考虑非历史因素。③分析图表之间的逻辑关系,结合问题寻找材料与材料的关联点,并能简要把图表内容转化成语言文字,并用发微法(即深入发掘材料的内在本质)简要概括材料隐藏的实质内容。
3、链接主干知识,提取精炼处理:链——答题的内容
解答材料题,忌回避教材,就材料答题,就题答题。“链”即挂靠法,就是把材料的核心内容挂靠到所学的历史知识中去,从材料与课本的主干知识方面找取相似点。不管材料多新,试题都是以课本知识为背景或依托,必定与课本有着不可分割的关联,“貌离神合”于所学知识。确定了材料与课本的某个或某方面主干知识的关联,材料便与课本联系在了一起,回答问题就找到了范围和依据,甚至有的可以在课本中对号入座。
4、构筑提纲要点,准确完结答案:答——答题的落点
材料解析问题的审、材料的读、链,只是为最后的解答作准备,答才是最终的落点。为了使这个落点完美,我们须要做到以下几点:
(1)内容规范化。内容规范的具体要求包括:内容的针对性,史论结合,论从史出,忌定位不准,迁移错误;构思的全面性,要求面宽、点多,忌以偏概全,重点缺失;史实的准确性,忌张冠李戴,答非所问;观点的明确性并有所升华,忌似是而非,含混不清。
(2)表达规范化。表达规范的具体要求包括:语言的简洁性,答题语言要简明扼要,言简意赅,忌套话连篇,空洞无物;文字准确性,使用名词准确,使用专业术语,忌口语化、错别字;论述条理化,要求表达层次清楚,逻辑严谨,主次得当,详略分明,忌主次颠倒,逻辑混乱。
(3)卷面规范化。卷面规范要求做到:卷面整洁,字体工整规范,讲究格式,实现答题提示化,答案要点化,要点段落化,段落序号化。
参考文献:
[1]《新课标高中历史考试大纲》 国家教育部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