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是基础中的基础,地位举足轻重。可是,近几年来,却出现了一种怪现象:虽然上面是三令五申,可家长就迷信“补课”。于是乎,英语、数学等课的老师成了抢手货,可语文却是“门前冷落鞍马稀”啊!为此,我在学生中做了调查,他们普遍反映语文见效慢,要学好语文关键靠记,而且也没有数理化那么重要,何必花功夫学呢?这些反映引起了我深深的思考,语文难道真的只要靠记就能学好,语文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真的如此不堪吗?
针对这种现状,反思背后原因,其实觉得也很正常。首先语文学习绝对是一种“累积的学习”,如加涅所说“学习的过程是逐渐积累的过程”。“博学于文,积渐成学”是中国语文学习的经验总结。它不能一蹴而就,更不能偷工减料。它需要我们认真地投入,用心地领悟,反复地练习。再是在快餐文化充斥的这个时代,又有多少人静得下心去学这个“慢工出细活”的语文呢?语文被打入“冷宫”也就见怪不怪了。这就导致相当一部分学生对语文学习缺乏主动性,语文成绩不够理想。难道我们做语文教师的就这样听之任之吗?我们怎样才能拉回学生的心,让他们能多学一点语文,多爱一点语文呢?古语云“玉不琢,不成器”,同样道理“人不促,不成才”。因此,我认为做好语文的促学工作,势在必行。
一、以情促学
学生和老师之间由于年龄等因素往往存在着代沟,我们要用情感作为联系学生和老师之间的纽带。要充分寻找学生的闪光点,给予鼓励,赋予他们真挚、纯真的爱。对学生要充满爱和赏识,这种出于真挚的“赏识”一旦被学生理解和接受,就会产生极大的感召力和推动力。所谓,“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以情动人”,说的就是这个理。所以,在学生面前我没有“师道尊严”,而是把他们当作我的兄弟姐妹,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对学生表示出一种信任和赏识,以促进情感,尽量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比如:学生来办公室找我,我坐着时也一定找来凳子让他们坐下来;我什么地方做得不对时,会主动向学生认错,说声“抱歉”……虽然这些都是小事,可我并不高高在上,而是充分尊重、理解学生,时间一长,学生就把我当作了可以信任的朋友,愿意和我说说心里话,当然,他们也就愿意去学好语文了。
二、以奖促学
人的潜意识都存在一种积极向上的潜质。奖励学生,就是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潜质,这是对学生的肯定和鼓励。哪一个学生不希望得到老师的认同呢?所以,当学生取得好成绩时,我不仅给予他们口头表扬,更多的是实质奖励。如现代文阅读竞赛,我任教的两个班级有2人得了一等奖、3人得了二等奖,我都分别奖励给他们每人一袋水果,其中一个学生特别高兴,他不仅把水果分给了周围的同学,还拿着桔子给他的班主任,并对班主任说:“这是语文老师给我的奖励,你也尝尝。”你瞧,这个学生的高兴劲可见一斑了。这以后的语文课,我注意到这个学生听得特别认真,上课回答问题也比以前积极多了。所以,一旦发现学生取得进步,教师要及时地表示肯定或赞同。这样一来,就有连锁反应了,现代文竞赛后又有作文竞赛,我让学生自愿报名参加,报名的学生可多啦!看来,有时候给学生一些奖励真的挺有意义的。充分运用表扬、奖励,引导学生体会学习语文的具体好处,激发他们产生乐于学习语文的兴趣,从而重视语文学习,何乐而不为呢?
三、以勤促学
“笨鸟先飞,勤能补拙。”说得多么形象,虽然我不是一只很笨的鸟,但我也信奉这个哲言。每次早自修,我都早早地来到教室,布置早读任务,督促学生上好早自修。每次上课,我也提早五分钟进入教室,有时抄一些资料,有时和学生谈一些有关语文学习的事。记得有一次一个学生对我说:“老师,你真勤快!要给你评先进了。”但我心中非常清楚,我这么做的良苦用心无非是希望用我的勤快来感染学生、打动学生。
勤批作业,是我做得“勤”功课中的重头戏。每天我都布置半个小时左右的作业,并及时批改,而且每次都面批5个学生。尤其是作文,每次作文面批10个学生左右。虽然这么做辛苦了些,但如果能促使学生去多学一点语文,能多提高一点语文成绩,我的辛苦又算得了什么呢?
四、以趣促学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好语文的先决条件。有兴趣才能高高兴兴地去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尽量把课上得生动有趣,做到“实而活”。既让学生扎扎实实地掌握知识,又能轻松愉快地接受它,这始终是我努力的方向。具体做法是以语文教师自身的教学实践激起学生的共鸣,进而感染学生,逐步形成学语文的兴趣。如教师和蔼可亲的教态,善于控制和表达自己的情感,主动创造民主、融洽的课堂气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创设使学生有美感享受的情境,调动学生的情感,引起学生的注意,在其乐融融的气氛中获得知识,陶冶情操;充分发挥教材本身的情感和美感作用,并辅之以教师得当的教材处理和动情的朗读引导,恰当而富于启发性的提问等。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喜爱你的语文课,学语文的兴趣也会日益形成和加深。■
针对这种现状,反思背后原因,其实觉得也很正常。首先语文学习绝对是一种“累积的学习”,如加涅所说“学习的过程是逐渐积累的过程”。“博学于文,积渐成学”是中国语文学习的经验总结。它不能一蹴而就,更不能偷工减料。它需要我们认真地投入,用心地领悟,反复地练习。再是在快餐文化充斥的这个时代,又有多少人静得下心去学这个“慢工出细活”的语文呢?语文被打入“冷宫”也就见怪不怪了。这就导致相当一部分学生对语文学习缺乏主动性,语文成绩不够理想。难道我们做语文教师的就这样听之任之吗?我们怎样才能拉回学生的心,让他们能多学一点语文,多爱一点语文呢?古语云“玉不琢,不成器”,同样道理“人不促,不成才”。因此,我认为做好语文的促学工作,势在必行。
一、以情促学
学生和老师之间由于年龄等因素往往存在着代沟,我们要用情感作为联系学生和老师之间的纽带。要充分寻找学生的闪光点,给予鼓励,赋予他们真挚、纯真的爱。对学生要充满爱和赏识,这种出于真挚的“赏识”一旦被学生理解和接受,就会产生极大的感召力和推动力。所谓,“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以情动人”,说的就是这个理。所以,在学生面前我没有“师道尊严”,而是把他们当作我的兄弟姐妹,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对学生表示出一种信任和赏识,以促进情感,尽量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比如:学生来办公室找我,我坐着时也一定找来凳子让他们坐下来;我什么地方做得不对时,会主动向学生认错,说声“抱歉”……虽然这些都是小事,可我并不高高在上,而是充分尊重、理解学生,时间一长,学生就把我当作了可以信任的朋友,愿意和我说说心里话,当然,他们也就愿意去学好语文了。
二、以奖促学
人的潜意识都存在一种积极向上的潜质。奖励学生,就是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潜质,这是对学生的肯定和鼓励。哪一个学生不希望得到老师的认同呢?所以,当学生取得好成绩时,我不仅给予他们口头表扬,更多的是实质奖励。如现代文阅读竞赛,我任教的两个班级有2人得了一等奖、3人得了二等奖,我都分别奖励给他们每人一袋水果,其中一个学生特别高兴,他不仅把水果分给了周围的同学,还拿着桔子给他的班主任,并对班主任说:“这是语文老师给我的奖励,你也尝尝。”你瞧,这个学生的高兴劲可见一斑了。这以后的语文课,我注意到这个学生听得特别认真,上课回答问题也比以前积极多了。所以,一旦发现学生取得进步,教师要及时地表示肯定或赞同。这样一来,就有连锁反应了,现代文竞赛后又有作文竞赛,我让学生自愿报名参加,报名的学生可多啦!看来,有时候给学生一些奖励真的挺有意义的。充分运用表扬、奖励,引导学生体会学习语文的具体好处,激发他们产生乐于学习语文的兴趣,从而重视语文学习,何乐而不为呢?
三、以勤促学
“笨鸟先飞,勤能补拙。”说得多么形象,虽然我不是一只很笨的鸟,但我也信奉这个哲言。每次早自修,我都早早地来到教室,布置早读任务,督促学生上好早自修。每次上课,我也提早五分钟进入教室,有时抄一些资料,有时和学生谈一些有关语文学习的事。记得有一次一个学生对我说:“老师,你真勤快!要给你评先进了。”但我心中非常清楚,我这么做的良苦用心无非是希望用我的勤快来感染学生、打动学生。
勤批作业,是我做得“勤”功课中的重头戏。每天我都布置半个小时左右的作业,并及时批改,而且每次都面批5个学生。尤其是作文,每次作文面批10个学生左右。虽然这么做辛苦了些,但如果能促使学生去多学一点语文,能多提高一点语文成绩,我的辛苦又算得了什么呢?
四、以趣促学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好语文的先决条件。有兴趣才能高高兴兴地去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尽量把课上得生动有趣,做到“实而活”。既让学生扎扎实实地掌握知识,又能轻松愉快地接受它,这始终是我努力的方向。具体做法是以语文教师自身的教学实践激起学生的共鸣,进而感染学生,逐步形成学语文的兴趣。如教师和蔼可亲的教态,善于控制和表达自己的情感,主动创造民主、融洽的课堂气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创设使学生有美感享受的情境,调动学生的情感,引起学生的注意,在其乐融融的气氛中获得知识,陶冶情操;充分发挥教材本身的情感和美感作用,并辅之以教师得当的教材处理和动情的朗读引导,恰当而富于启发性的提问等。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喜爱你的语文课,学语文的兴趣也会日益形成和加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