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铜厂斑岩铜矿角闪石特征

来源 :矿物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ibiannic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了铜厂岩体中不同类型角闪石的岩相学和成分特征,探讨了角闪石形成和母岩浆演化的物理化学条件,并分析了这些过程对成矿作用的意义.铜厂岩体中存在成因不同的3种类型角闪石,简单记作Ⅰ型、Ⅱ型和Ⅲ型.Ⅰ型角闪石是岩浆在侵位过程中结晶形成的,多色性较强,以斑晶和斜长石包裹物2种形式存在,2种形式角闪石分别记作ⅠA型和ⅠB型.Ⅱ型角闪石是岩石基质矿物,Ⅲ型角闪石由岩石发生阳起石化形成,这2类角闪石多色性较弱.对角闪石进行了电子探针成分分析,按照Leake等的分类方案,Ⅰ型角闪石组成落于浅闪石与镁角闪石边界附近,Ⅱ型和Ⅲ型角闪石分别属于镁角闪石和阳起石,Ⅰ型角闪石Ti、Al、Fe、Na和K质量分数较高,而Ⅱ型和Ⅲ型角闪石Si和Mg质量分数较高.全铝压力计处理表明Ⅰ型角闪石的形成压力为160~240 MPa,结晶深度为8 km;Ⅱ型角闪石形成压力为58~80 MPa,表明岩浆最终侵位深度在2.3km左右.Ⅰ型角闪石开始结晶、岩浆侵位结束和岩体阳起化3个时间点的体系温度分别为810℃、775~810℃和720℃左右.温压条件表明,铜厂岩体母岩浆的水质量分数较高,水饱和度在50%以上,较高的水饱和度势必导致岩浆上升过程中出现沸腾作用,这有利于成矿金属在岩浆流体中的早期富集.Ⅲ型角闪石形成条件表明,阳起化发生在岩体刚刚固结之后、冷却之前,阳起石化伴随着硅酸盐矿物亲铁元素的带出,这个过程有可能为后期铜矿化提供了部分金属.
其他文献
期刊
①塞尔维亚是整个南斯拉夫地区最具代表性的一部分.从10世纪起,就是一个由许多小公国组成的独立国家.
由佛山彗星数码工作室和重点中学一线高级教师联合开发的《中学地理教师电子备课系统》系列软件广告说明自《地理教育》2002年第5期P59页刊发以后,收到了全国各地很多教师的汇款和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