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家岙:山里人家迎客来

来源 :宁波通讯·图话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bbz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原本默默无闻的小山村,因为旅游业的发展,顿时热闹了,游人如织;一个曾经欲富无门的小村庄,借着美丽乡村建设的春风,让山水资源变成了致富之源。
  一进象山县墙头镇方家岙村,只见村道两旁千棵水杉开路迎客。村内,清澈的大雷溪绕村而过,周边群山环抱,生态观光长廊、环溪游步道、瑞安古桥等景致,犹如美丽的丝带点缀着村庄。
  “景在村中,村融景中”,这是记者在方家岙采访时的真实感受。近年来,立足依山傍水的资源优势,方家岙以环境整治为起点,大力发展民宿经济,精心打造全域旅游,带动村民和村集体双增收。2017年11月初,方家岙村荣膺宁波市首批“3A级景区村庄”,成为宁波市一张靓丽的山水名片。
  村庄即景区 打造全景式花园村落
  从1986年至今,欧昌伍在方家岙担任村支书已有30多年。“方家岙山水资源丰富,古道、古树、古桥与自然景观相互交融,是天然的旅游胜地。”欧昌伍告诉记者,发展乡村旅游,是他的初心。
  然而,欧昌伍也坦言,当时的方家岙光露天粪坑就有六七百个,短短500米溪坑里倒满垃圾。纵有美丽山水,但环境这么差,如何吸引游客?于是,从1993年开始,方家岙村开始环境整治,整治河道、清理垃圾、拓宽道路、补种绿化、保护古树古桥。到2002年,村里所有露天粪坑被铲除,代之以漂亮的绿化。
  近年来,尤其是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开展,村里更是先后投入2000多万元,以整治大雷溪为纽带,扩增环溪观光游步道、生态溪流观光长廊、游泳池、垂钓中心等项目,打造“河清、水碧、岸绿、景美”的秀美村庄。
  同时,依托“古韵山水田园”休闲旅游精品风情线打造,按照“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的美丽乡村建设理念,方家岙还编制了3A级景区建设规划,融合旅游、文化、农业等多项元素,精心打造集旅游度假、生态养生、农家休闲为一体的全景式花园特色村落,让绿水青山真正变成金山银山。
  随着环境不断变美,方家岙村也先后荣获了國家级生态村、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省级农家乐特色村、宁波市首届最洁美村庄等各类荣誉称号。
  民宿留客 撬动美丽经济
  早在2006年,方家岙就评上了宁波市全面小康示范村。然而,在此后的6年,村级集体经济却一直徘徊不前。
  不进则退。看着别的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欧昌伍心里很是着急。“虽然环境美了,也有游客入村,但大多走上一圈就回去了。”怎么留住客人?成了欧昌伍一直思考的问题。
  2012年,墙头镇开始大力推广乡村旅游。欧昌伍敏锐地意识到,机会来了!2012年10月1日,方家岙村7家农家客栈正式开业,共128个床位。然而,整整三个月里,压根就没有客人。面对村民的抱怨,欧昌伍“奇思妙想”大胆迈出第一步:向沙地村“借来”了两车上海的客人。同时,他还发动家人一起“吆喝”,在市里工作的外甥女从宁波带来了第二批客人。
  “当时村里民宿包吃包住,每天每人仅收费60—80元,基本上亏损经营。”欧昌伍说,但山里人的纯朴感动了客人,他们回去后纷纷主动帮方家岙“打广告”。
  随着客人越来越多,2013年,方家岙民宿每个床位平均纯收入就达到了2000元。2016年,全村300多个床位,平均每床纯收入突破1万元。2017年,方家岙村民欧大青家的客栈盈利20多万元,平均每床纯收入高达2万元。
  民宿经济的蓬勃发展,让强村富民成为现实。2016年,方家岙村接待游客10万余人,旅游综合收入2000万元。其中,仅农家客栈经营性收入就突破800万元,帮助村民致富570余万元。
  擦亮品牌 让全域旅游走向更远
  民居即景点,村庄即景区。在3A级景区村庄方家岙行走,移步换景,让人流连忘返。然而,多点铺开的各项工程告诉你,这个小山村还不打算止步于此。
  “村里‘腰包’鼓了,又投入到村庄整体环境和旅游配套功能的进一步提升上。”欧昌伍说。这两年,村里继续拉大旅游框架,重点打造方家岙水库旅游景点核心区及周边双龙潭、千年古道的游览圈,进一步建设樱花长廊,在溪坑景点沿线种植月季花,实现“步步繁花入目”;建设农家茶室、咖啡馆、会议室等文化休闲场所,提升服务功能。同时,村里将组织民宿业主走出去,到外地“取经”,并把专家请进来“把脉”指导。
  为不断拓展旅游销售渠道,方家岙村还推行“互联网+”经营模式,借助“小资原味生活”电子商务平台及“象山墙头”微信公众号推送旅游项目新动态,并在农家客栈率先使用“淘点点”。自试行网上预订以来,农家客栈淡季入住率可达40%,同比提升30%,节假日甚至“一房难求”。
  光有景致还不行,没有文化就没有灵魂。为此,以丰富“民食、民宿、民游”乡村旅游项目为出发点,方家岙通过举办泼水节、登山节、相亲会、校友会等节庆文化礼仪活动,提升该村旅游知名度。2016年4月16日,方家岙村举办了首届企业文化节暨登大雷山旅游文化节活动开幕式,参与登山徒步人数达2500余人。下一步,方家岙还将充分挖掘村庄历史内涵,讲好“小村故事”,让全域旅游走向更远。
  记者手记
  坚守初心,方得始终。这是记者在采访后的一大感受。带动村庄搞旅游,是村支书欧昌伍在20多年前就已萌芽的想法。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想法不仅没有淡去,相反,通过不懈努力,让梦想一步一步照进了现实,3A级景区村庄的获得就是最好的证明。
  欧昌伍说,以前孩子还小,我放三成精力在家里,另外七成在村里;孩子长大后,我便将所有精力都投入了村庄发展,还组织村干部每天晚上召开碰头会,商讨村务,带领大家心往一起想,劲往一处使。
  全域旅游就这样发展起来了,不仅让村级集体经济壮大了,也让村民的腰包鼓了起来。而在这背后,我想,正是“领头雁”欧昌伍30年如一日对这块土地的热爱和对初心的坚守吧。
其他文献
最近一段时间,宁波精琪电子有限公司总经理施秀英忙得不可开交。作为总经理,她要每天过问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情况;作为泗门镇小路下村爱心联谊会会长,临近年底,她要跟会员、村干部等一起商量春节期间的慰问事宜;作为一名爱心妈妈,她要关心“干女儿”小丽(化名)的终身大事……  施秀英是小路下村较早进入企业工作的村民之一,1984年,她就到村里的一家大企业工作,先后做过工人、保管员、财务出纳、主办会计等。1994
期刊
茶源于中国。在距今6000年的余姚田螺山遗址中,就发现了多片类似人工栽种的山茶属植物根须。由于饮茶具有特别明显的保健作用,加之我国茶叶区广阔,茶价低廉,所以饮茶之风迅速普及到庶民百姓之中。而在中国与世界的对话过程中,融入厚重文化的茶叶,又成为特殊的文化产品,成为世界了解中国风尚、中国品质的重要载体,也成为宁波作为海丝古港“活化石”的重要见证。  宁波港与宋元时代的茶叶输出  历史上,宁波所产茶叶享
期刊
开栏语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乡村振兴战略紧扣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给广大农村带来了新期待、新希望。从本期起,本刊推出《大美乡村》专栏,向读者诉说新农村的新发展,领略新农村的新面貌,展示新农村的美丽蝶变。  初冬时节,走进宁海县海头村,一栋栋漂亮别致的房屋整齐规范,道路干净整洁,绿化苗木和鲜花取代了之前的垃圾堆、柴草。優美的村容环境让村民忍不住夸耀:“一出门看到
期刊
非遗名片  北仑新碶锡器,以做工讲究、保存长久而闻名,目前已被列入宁波市、北仑区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传承人贺信华师承父亲  ——老店贺仁泰锡业店创办人贺桂生,手艺精湛,作品自成风格。  “盛水水清甜,盛酒酒甘醇,储茶色不变,插花花长久”——这句听上去像谜语的俗语,仿佛谜面应该是什么新材質的魔术瓶,却不知说的正是锡器,一种从古至今都被广泛使用的手工制品。餐具、酒具、茶具、祭具……在北仑锡器制
期刊
改革,是当今时代的最强音。  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拉开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大幕。三年多来,宁波市紧跟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涉险滩、啃硬骨、趟深水,不断开创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局面,全力推进新兴产业培育、科技创新、户籍管理、行政审批、医疗、教育各领域改革取得新的突破,改革红利充分释放,群众的獲得感、满意度得到明显提升,为推动宁波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提供强大动力,为打造“名城名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期刊
随着“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国家保险创新综合试验区、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等“国字号”试点花落宁波,一张张喜人的改革“成绩单”印证着宁波发展的铿锵步伐,越来越多的改革红利释放出来。改出发展速度,改出民生福祉。近年来,宁波乘着全面深化改革的东风,牢固树立改革强市的鲜明导向,全力推进新兴产业培育、科技创新、户籍管理、行政审批、医疗、教育等重点领域改革取得新突破,一份份实施方案相继出炉、一
期刊
借一辆共享单车,悠闲地骑行在九龙湖环湖路上;到横溪村尝一尝农家菜,再去农业基地内采摘新鲜的水果;入夜,在秦山村的民宿里伴着月光和山风入眠。如今,九龙湖镇已经打造成为全方位、全地域旅游的集聚地。2017年以来,九龙湖镇依托国家4A级旅游景区,对全镇内“吃、住、行、游、购、娱”等要素整体布局,全力打造市级乡村全域旅游示范区。  九龙湖山水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依托各类特色资源,九龙湖镇确立了打造“三
期刊
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农村要美,不仅要“外在美”,让村庄生态宜居,而且要“内在美”,使村庄温馨和谐。  近两年,北仑这片“海濡之地”在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坚持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贯穿美丽乡村建设的全过程,秉承“以家风带动民风、以文化滋养文明、以道德引领风尚”的思路,大力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使广大农村呈现道德高尚心灵美、文化丰富生活美、社会和谐乡风美的“三美”新风。
期刊
好家风建设是公民道德建设的源头,它承载着规范人们行为导向、奠定孩子品德养成的基础性作用。推进好家风建设是抓常抓新精神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  “行要好伴,居要好邻,屋要好住,人要好心。”“家和万事兴。”“勤奋、节俭、跟党走。”……在小港街道兴岙村,可以看到家家户户的门牌都从原本的蓝色方形换成了红底书卷的形状,门牌号的下方,几行隶书小字记录下这家人的家规家训。  近两年,北仑区把家风建设作为农村精神文
期刊
道德,如一盏明灯,照亮前进之路,指引人们向着真、善、美,向着文明和谐的理想社会前行。  徐既仁,白峰街道小门村一个普通的老人。但在去年80岁大寿时,徐既仁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将多年省吃俭用积攒下的和子女们平日孝敬自己的钱,共265万元,全部捐给村里做公益。  老人的事迹先后被《光明日报》《浙江日报》《宁波日报》等中央、省市媒体纷纷报道,老人也先后被评为“北仑好人”“宁波好人”和“浙江好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