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教材分析
根据新课程标准“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的要求以及初高中知识的衔接角度出发,把物质的分类编排在高中化学的第二章,使学生对物质的分类知识学习,既源于初中又高于初中,既有利于初、高中知识的衔接,又有利于学生运用科学过程和科学方法进行化学学习,立意更高。对于多达千万种的化学物质和为数众多的化学反应,人们要想认识它们的规律性,就必须运用分类的方法,分门别类地进行研究。这既反映了化学科学的发展规律,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因此,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是本章的一条重要线索。
二、教学设想
【教育理念】
根据高中化学新教材的特点,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探究活动,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关注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素质,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愉快学习的教学策略。倡导学生自我评价,关注学生个性发展,让每一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分类的方法:(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并学会用简单的分类法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实验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根据实验现象探究、分析、推理和判断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课前的实地考察、调查、收集有关信息,课内进行展示、交流、讨论,构建物质分类的知识;使学生学会运用观察、比较、归类的方法,抓住事物的特征、个性,把握事物间的共性,对收集的信息进行科学的、系统的研究,发现其变化的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认识分类的科学方法对于化学的学习和研究的重要性以及认识生活的重要性;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到“掌握方法比死记硬背更有效”。
四、教学重难点:了解常见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方法
五、教学方法:实地观察、交流讨论、类比研究、合作学习
六、 教学过程
【课题引入】
1.创设情境——老师展示超市的物品摆放和图书室的图书摆放
2.提出问题:到书店或超市买物品时,为什么图书管理员或售货员很快就能找到你所需要的那本书呢?为什么要分类呢? ——(教师活动)
3.讨论归纳:进行了合理的分类;数目太多,方便查找等。——(学生活动)
4.拓展延伸: 能否再例举在生活、工作、学习上应用分类法的例子?讨论对它们进行分类目的和意义。
5.学生讨论,然后再班上进行交流。(学生可能作出不同的回答:如从医院、酒店、商店的橱窗、仓库的物品、家里的书柜、化学实验室的药品柜、元素周期表、网站、网页……)
6.教師讲解:到目前为止已发现和合成的化学物质近3000多万种以它们之间发生的反应——人们为了更好地认识它们之间的变化规律及其之间的联系,同样要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规律进行合理的分类。
7.学生练习1:下列每组中都有一种物质与其他物质在分类上不同,试分析每组中的物质的组成规律,将这种不同于其他物质的物质找出来。找出以后,并说出你的理由。
①、NaCl KCl NaClO BaCl2
②、HClO3 KClO3 Cl2 NaClO3
8.合作探究:对下列物质进行分类,并说明分类依据。
O2 Cu H2SO4 HNO3 Ba(OH)2 NaOH KNO3NaCl CO2 空气含镁60%的MgO (引导学生作出树状分类图,选择合适的物质填在相应的位置上。)
树状分类法:像一棵树,有主杆,支杆,次支杆,小树丫。是对同类物质按照属性进一步细分类的方法。
9.问题思考:对于Na2SO4 、Na2CO3、K2SO4、K2CO3这几种盐如何分类?
由于一种分类方法所依据的标准有一定的局限,往往采用多种分类方法,来弥补单一分类方法的不足,其中一种是交叉分类法。
交叉分类法:是分别按照多种标准对某一事物进行类的方法。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不同。同一事物,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会得到不同的分类结果,因此在对物质进行分类时,必须指明分类的依据。
10.教师小结:物质分类的意义与应用
分类是一种学习化学的重要的科学方法。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分类是一种重要的科学方法,可以使复杂的事物简单化。对于同一事物,分类标准不同,可以把事物归为不同的类别。由于单一标准分类有局限性,因此,多种分类方法又利于对事物更全面的认识。
11.启发诱导,活动探究:上述反应除了可以从化合、氧化反应划分以外,能否还可以从其它角度再进行分类呢?
12.合作探究:请你选择一个角度将自己较熟悉的化学知识进行分类。
教师将各小组的反馈记录卡收集起来,并用实物投影仪开展班内合作交流。在肯定成绩的基础上指出存在的问题(如化学方程式的书写,错别字等),并给出一个恰当的评价(采用A、B、C、D四个等级),整理后归入学生成长记录袋中。
七、课后小结
本节课主要以初中知识为基础认识了科学的分类方法,体会到其在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应用;同时使学生认识到按物质组成、结构、色态、变化规律等方面进行分类,从而更快、更便捷地达到研究的目的。
八、教学反思
学生的大脑不是一个等待填充的容器,而是一个等待点燃的火炬!我原以为,学生只会按照课本提供的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对常见的化学物质和一些化学反应进行分类。可我没有想到的是,他们居然能从微粒、物质的色态、物质的溶解性、元素的化合价等角度进行分类,而且各有侧重,基本涵盖了初等化学的所有领域。
这种学习方式不但巩固了他们所学的知识,提高了归纳整理的能力,而且能够培养发散性思维。通过这节课使我意识到: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合作学习确实有着不可替代的优越性。
根据新课程标准“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的要求以及初高中知识的衔接角度出发,把物质的分类编排在高中化学的第二章,使学生对物质的分类知识学习,既源于初中又高于初中,既有利于初、高中知识的衔接,又有利于学生运用科学过程和科学方法进行化学学习,立意更高。对于多达千万种的化学物质和为数众多的化学反应,人们要想认识它们的规律性,就必须运用分类的方法,分门别类地进行研究。这既反映了化学科学的发展规律,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因此,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是本章的一条重要线索。
二、教学设想
【教育理念】
根据高中化学新教材的特点,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探究活动,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关注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素质,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愉快学习的教学策略。倡导学生自我评价,关注学生个性发展,让每一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分类的方法:(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并学会用简单的分类法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实验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根据实验现象探究、分析、推理和判断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课前的实地考察、调查、收集有关信息,课内进行展示、交流、讨论,构建物质分类的知识;使学生学会运用观察、比较、归类的方法,抓住事物的特征、个性,把握事物间的共性,对收集的信息进行科学的、系统的研究,发现其变化的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认识分类的科学方法对于化学的学习和研究的重要性以及认识生活的重要性;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到“掌握方法比死记硬背更有效”。
四、教学重难点:了解常见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方法
五、教学方法:实地观察、交流讨论、类比研究、合作学习
六、 教学过程
【课题引入】
1.创设情境——老师展示超市的物品摆放和图书室的图书摆放
2.提出问题:到书店或超市买物品时,为什么图书管理员或售货员很快就能找到你所需要的那本书呢?为什么要分类呢? ——(教师活动)
3.讨论归纳:进行了合理的分类;数目太多,方便查找等。——(学生活动)
4.拓展延伸: 能否再例举在生活、工作、学习上应用分类法的例子?讨论对它们进行分类目的和意义。
5.学生讨论,然后再班上进行交流。(学生可能作出不同的回答:如从医院、酒店、商店的橱窗、仓库的物品、家里的书柜、化学实验室的药品柜、元素周期表、网站、网页……)
6.教師讲解:到目前为止已发现和合成的化学物质近3000多万种以它们之间发生的反应——人们为了更好地认识它们之间的变化规律及其之间的联系,同样要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规律进行合理的分类。
7.学生练习1:下列每组中都有一种物质与其他物质在分类上不同,试分析每组中的物质的组成规律,将这种不同于其他物质的物质找出来。找出以后,并说出你的理由。
①、NaCl KCl NaClO BaCl2
②、HClO3 KClO3 Cl2 NaClO3
8.合作探究:对下列物质进行分类,并说明分类依据。
O2 Cu H2SO4 HNO3 Ba(OH)2 NaOH KNO3NaCl CO2 空气含镁60%的MgO (引导学生作出树状分类图,选择合适的物质填在相应的位置上。)
树状分类法:像一棵树,有主杆,支杆,次支杆,小树丫。是对同类物质按照属性进一步细分类的方法。
9.问题思考:对于Na2SO4 、Na2CO3、K2SO4、K2CO3这几种盐如何分类?
由于一种分类方法所依据的标准有一定的局限,往往采用多种分类方法,来弥补单一分类方法的不足,其中一种是交叉分类法。
交叉分类法:是分别按照多种标准对某一事物进行类的方法。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不同。同一事物,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会得到不同的分类结果,因此在对物质进行分类时,必须指明分类的依据。
10.教师小结:物质分类的意义与应用
分类是一种学习化学的重要的科学方法。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分类是一种重要的科学方法,可以使复杂的事物简单化。对于同一事物,分类标准不同,可以把事物归为不同的类别。由于单一标准分类有局限性,因此,多种分类方法又利于对事物更全面的认识。
11.启发诱导,活动探究:上述反应除了可以从化合、氧化反应划分以外,能否还可以从其它角度再进行分类呢?
12.合作探究:请你选择一个角度将自己较熟悉的化学知识进行分类。
教师将各小组的反馈记录卡收集起来,并用实物投影仪开展班内合作交流。在肯定成绩的基础上指出存在的问题(如化学方程式的书写,错别字等),并给出一个恰当的评价(采用A、B、C、D四个等级),整理后归入学生成长记录袋中。
七、课后小结
本节课主要以初中知识为基础认识了科学的分类方法,体会到其在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应用;同时使学生认识到按物质组成、结构、色态、变化规律等方面进行分类,从而更快、更便捷地达到研究的目的。
八、教学反思
学生的大脑不是一个等待填充的容器,而是一个等待点燃的火炬!我原以为,学生只会按照课本提供的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对常见的化学物质和一些化学反应进行分类。可我没有想到的是,他们居然能从微粒、物质的色态、物质的溶解性、元素的化合价等角度进行分类,而且各有侧重,基本涵盖了初等化学的所有领域。
这种学习方式不但巩固了他们所学的知识,提高了归纳整理的能力,而且能够培养发散性思维。通过这节课使我意识到: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合作学习确实有着不可替代的优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