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的茶趣

来源 :人生与伴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ovve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茶,是中国人的尤物。梁实秋在《喝茶》中说,凡是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茶。
  鲁迅对品茶有独到见解。他说:“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不过,要享这‘清福’,首先就须有工夫,其次是练习出来的特别的感觉。”2004年在一次拍卖会上,鲁迅收藏的清宫贡品茶膏,现身公众面前,震撼了茶界,为鲁迅喜欢品茶提供了有力的佐证。
  对于喝茶,自号“苦茶庵”老人的周作人更是有独特的体会。他说:“喝茶当于瓦屋低窗下,清泉當渌,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尘梦。”对品茶感受,可谓独得其妙。
  老舍认为“喝茶本身是一门艺术”。他喜欢一边喝茶一边写作,如果没有茶,喝多少水都觉得不解渴。出国或外出体验生活,他都不忘随身携带茶叶。饮茶,可以说是老舍一生的嗜好。他在《多鼠斋杂谈》中说:“有一杯好茶,我便能万物静观皆自得。”
  郭沫若喜欢喝茶,11岁就写下了“闲钓茶溪水,临风诵我诗”的句子。1942年他写剧本《孔雀胆》时,曾经借主人公的口,说出自己的泡茶心得:“在放茶之前,先要把水烧得很开,用那开水先把这茶杯茶壶烫它一遍,然后再把茶叶放进这壶里面,要放大半壶光景。再用开水冲茶,冲得很满,用盖盖上。这样便有白泡冒出,接着用开水从壶盖上冲下去,把壶里冒出的白泡冲掉。这样,茶就得赶快斟了。”
  巴金喝茶用白瓷杯,抓把茶叶,用开水一冲,就开喝,味道自然一般。而且,他喜欢把茶叶丢在书柜里,这样,茶水就有了油墨的味道,外人实在难以下咽。
  制壶大师许四海看到巴金如此喝茶,就送了他一只自制的仿生壶,还专程从家里带了一套紫砂茶具,为他表演茶艺。一经大师之手,香味自然弥漫,巴金喜不自禁,一边喝一边感叹:“没想到这茶还真听许大师的话,说香就香了!”
  (摘自《中国老年报》)
其他文献
蒋介石的早餐有固定的搭配,被士林官邸的人称为“早餐三味”:一片木瓜、一个炒蛋和一份酱瓜。  这三种食物其实并不简单,是经过蒋的随侍多次调整确定的。以木瓜来说,国内只有广西、云南才有种植,抗战时期,蒋介石身居重庆,物资运送困难,保证其早餐的木瓜供应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木瓜并不是蒋介石一开始就喜欢的食物,他刚接触时甚至有些反感其味道。但因为吃木瓜对胃病很有好处,在医生和宋美龄的建议和监督下,蒋介石
合理地选用切削液,可以减少刀具磨损,提高刀具耐用度,减少工件的热变形,提高工件表面质量和加工精度.介绍了切削液的功能,论述了如何正确选用切削液以及选择切削液时应注意的
在工作中,时常遇到三相动力用户固定可靠的单相电能表掉或扣在计量箱内,左相多于右相,中相略少,外观检查,铅封、封条、标记均正常,似无人为破坏迹象.
蒋介石有五个兄弟姐妹,两个是同父异母。其中同父异母的哥哥蒋介卿,大蒋介石12岁。他毕业于宁波四明专门学校法政科,早年任过台州地方法院推事、广州地方审判厅推事等职。介卿生性顽固放荡,让蒋介石既爱又恨。蒋父去世不久,介卿即提出分家。继母王采玉不同意,但介卿一意孤行。无奈只好请来娘舅作中间人,分家析产。自此,蒋介石便对这位异母兄长心存芥蒂。  1921年4月,蒋介卿因为蒋介石的关系被广东省政务厅长古应芬
同样的粮食,会养出性格不相同的人。有少数人就特别喜欢生闷气,殊不知,生闷气对人的身体非常有害。经医学家研究发现,人们在生闷气时,会产生以下十大危害,而且招招致命:  一是危害呼吸系统。它可以引起气促、胸闷、肺部膨胀、气逆咳嗽及哮喘等疾病。  二是危害肝脏。容易造成肝郁不舒,肝气不顺,肝胆不和。  三是危害消化系统。生气之后,气结于胃肠,使消化系统停止蠕动,使人不知饥饿,没有食欲。民间常说“气饱了”
为了搞好施工项目设备安全管理,必须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建立健全设备管理机构与制度,严格遵守机械设备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和保养规程,同时要加强对设备事故的管理.
从使用工况、载荷、材料及热处理等方面分析DP-340皮带机滚筒轴颈断裂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