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歌当哭

来源 :脊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lely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2012年7月22日,这是一个极其平常的日子。然而对我,却是一个黑色的日子。
  下午四点钟的时候,我的手机响了,萧育轩先生的长子,怀着极其沉痛的心情告诉我,他最爱的父亲于今天凌晨三点驾鹤西去了。我听了,如五雷轰顶,一时蒙了,几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早一晌他和我通电话,说他新写的中篇小说《爱,绽放在喜马拉雅山》时,声音不是挺宏亮的吗。人怎么这么脆弱,说走就走了呢?想到从此再也听不到先生的教诲,见不到先生的面容,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七月的长沙像个火炉,三十七度的高温,热的人喘不过气来,我顶住酷暑往长沙市上大垅东风二村,湖南省作家协会先生的家里赶。天热地热,车厢里连扶手都烫人,我一条新毛巾很快就被汗水揩湿了。我与先生相识是1990年代的事,屈指算来已是二十多年了,友谊从未间断。无论他当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还是退休在家,他都把我这个陌生的业余作者,当成朋友,当成忘年交。去年农历九月初二,阳历9月28日是他74岁生日,我特意去长沙为他祝寿。觥筹交错时,他笑着对我说,李炎光呀,今后我生日你不要年年来,打个电话就行了。天气这么热,百多里路难得跑。待我八十岁生日的时候,你全家都来我欢迎,住宾馆。可见,他对自己的寿元是蛮有信心的。那天吃了晚饭,他要我不回去,说他准备出一本中篇小说集,最近写了三个中篇小说,谦虚的说,要我看看,提提意见,将错别字一并改了。他打开电脑要我看。七十多岁高龄了,人老眼花,他还真不服老,还真能与时俱进。他的显视频是一个32寸的液晶彩电显视屏,挂在墙上,连着电脑主机。他熟练地打开电脑,牛大一样的字就在屏幕上出来了。别看他从早上醒来,到晚上睡觉前,酒杯不离口,香烟不离嘴,浑浑浩浩,写起小说来,思维还蛮敏捷的。那种奇特的构思,故事的安排,情节的发展都是出人意料的。读了就不能放手,你不得不跟着人物的命运,情节的发展读下去。期间我与他聊起了他发表在《文学界》2011年6月号上旬刊上的散文《归来吧:归水》。他问我,读了,感觉怎么样?我说,好呀。他说,好在哪里?我说,当然好呀。归水,是他家乡生他养他的一条母亲河。他写了一万多字。文章中,字里行间充满了作者对故乡山水、亲人的热爱和眷恋。季节轮回,霜风秋雨,落叶有情,片片归根。根是生命的起点,也是生命的归宿。是绿叶对根的情谊。是对生命春天的珍惜。他笑了。对我说,我写了这一篇,我就写完了故乡所有的人和事,再没有写的了。我当时并没在意,现在回想起来,是否也是一种预兆?是他的大限将至?!
  二
  我戴好白花,和着悼念的人群,徐徐进入殡仪馆。肃穆庄严的灵堂正中,高高的悬挂着萧育轩先生笑容可掬的彩色遗像,先生的遗体安放在百花从中。我向先生恭恭敬敬的鞠了三个躬。
  灵堂里高高悬挂了三幅大的挽幛和摆满了大大小小的花圈。送花圈的有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宣传部、中国作家协会、人民文学出版社、人民文学杂志社、上海少儿出版社、湖南省作家协会、湖南省文联、湖南省总工会、各地州市文联、作家协会以及他家乡娄底、涟源的四大家。个人送花圈的有谭谈、唐浩明、谭仲池等等。哀乐如诉如泣在整个灵堂里回荡。
  一会,追悼大会开始了。
  湖南省作家协会主席唐浩明致悼词。我随着悼词,追忆的思绪把我带到了遥远的过去……
  先生1937年出生在涟源市檀山村一个泥水匠家里。那是一个钟灵毓秀,人杰地灵,出人才的地方。地名檀山缘自蜀国第二任丞相蒋琬要在这里建立庄园,取名檀山而得名。前有蒋家、中州二段,一马平川,清澈的归水从二段之中蜿蜒流过,给庄稼带来勃勃生机,是个米粮仓;后面是青翠的山峦。古木参天,鸟飞兽走,一条古驿道,青石铺成,从安化盘旋而来,从他屋门前经过,贩夫脚力,络绎不绝。一年四季,桃花吐艳,檀木飘香,好一个世外桃源。兄弟姐妹七个,他排行第五,兄弟中排行老二,原名萧毓灵。发蒙时,老师觉得毓灵不好听,改名毓辉。长大后,他觉得“毓辉”二字繁杂,自作主张简化为“育轩”了。
  发蒙读的是私塾,学的是《幼学琼林》《三字经》《孟子》,满肚子塞饱了子曰诗云。可他读高小的时候,有了算术。他没有学过算术,学校不收。这可急坏了母亲。母亲只好从笼里捉了一只鸡,牵着他的手,去给一位远房舅舅求情。他舅舅和那老师是朋友,拿了外甥的成绩单,他写的作业、作文给那老师看,不料,一篇作文就打动了老师,笑着说,孺子可教也。发榜时居然名列前茅。
  高小毕业后,父亲去世了,家庭的生活重担全部压在了母亲弱小的肩膀上,七个嗷嗷待哺的儿女,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哪里还有能力供他上学。那时政府正开展劝学运动,可怜的母亲拗不过那些老师和学生妹子的甜言蜜语,咬着牙巴把他送到了桥头河建国中学(即现在的涟源市第四中学)。他家离学校来回二十里地,每天要天亮出门,黄昏归家,遇上冬天,两头抹黑。雨雪天,一双草鞋,冻得上牙碰下牙。最难熬的是中午没饭吃。后来他跟我说,习惯了,反而觉得世人吃中饭是一种奢侈。中午闲着无事,读了学校图书室大部分文学书籍,开始接触了西方文学和现代中国文学。
  初中毕业后,家里实在无力供他上高中了。母亲含着眼泪说,伢子,你自寻出路吧,我这把老骨头再也熬不出油了。生活逼迫他只能报考一所不要学费,而又能很快挣到钱的学校。皇天不负孝心人,他居然考中了沈阳电力学校。一个乡里伢子,挑着一只破木箱,告别家乡,去到千里迢迢的东北,那份凄凉,那份彷徨,那份得意,是可想而知的了。
  沈阳电校毕业后,他分配到了郴州资兴鲤鱼江电厂当工人,一干就是十八年,成了异乡倦客。不久冷水江建起了一个现代化大电厂,顿时勾起了他的思乡之情,他争取调到了金竹山。他从一个青皮后生孤身一人南下,直到1972年北归,拖儿携女,已经有半个班的兵力了。
  先生从小痴迷文学,立志要当作家。他曾对我讲,他的文学启蒙老师是三个人:一个瞎子,一个跛子,一个篾匠。瞎子是八字先生,走乡串户,给他带回数不清的见闻和故事;跛子是瞎子的弟弟,是专治无名包毒的郎中先生,他给他打酒买盐,他教他唐诗宋词和封血的神咒:篾匠住上边屋,收工回来,他夹在大人中,一边围炉取火,一边听他讲《七侠五义》、《施公案》、《三国演义》、《西游记》等,对他后来的创作奠定了爱好和神往的基础。他生性笨拙与孤僻,不善唱歌与跳舞,业余时间全用在了看小说。下了班或休息天就泡在厂图书馆里,看完了图书馆的,便狠心的从有限的工资中节省一笔钱来,购买书刊。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创作的冲动使他不能自抑,他毫不犹豫地铺开稿纸,写起小说来。那时候,怕人打小报告,告他不务正业,有成名成家的资产阶级思想,他只能像做地下工作一样,偷偷地写。1962年8月,他的第一篇小说《刘兰》在《湖南文学》发了头条。作品获得了好评,被选进《中国工人优秀短篇小说选》,不久又被译成英文,发行到了国外。无疑,这给了他很大的鼓励。1964年是个丰收年,他27岁,写出了轰动一时的成名作——小说《迎宾曲》,堂而皇之的出现在《人民文学》4月号的头条上。紧接着全国各大报刊纷纷发表评论,一片叫好声,充分肯定了作品的艺术成就,并译成英文发行国外。他也因此出席了全国青年文学积极分子代表大会。同年5月,他的又一篇小说《风火录》荣登《人民文学》,旋即被改编成话剧、歌剧、广播剧《电闪雷鸣》,引起全国轰动。《人民文学》是中国作家协会的唯一刊物,是引领中国文学潮流的杂志,大作家的集结地。在那文化单一的上世纪60年代,能在那上面露脸,无异于金榜题名,高中状元。粉碎“四人帮”后的1977年,他以一个作家的敏感和责任,以很快的速度,写出了小说《心声》和《希望》,发表在《人民文学》同年的4、6月号上。不仅受到全国人们的欢迎,也引起了世界文坛的关注,翻译成了英文、法文等。这是文革后中国的第一篇短篇小说(比刘心武的《班主任》还要早),终于拉开了中国新时期文学的序幕。期间,他还创作了大量的中、短篇小说,散文、随笔、杂文和评论。1978年他被调到娄底地区文联,任文学专干、编辑。那年,他41岁,结束了24年的工人生涯,修成了正果。几年后,又调到湖南省总工会主办的《主人翁》杂志社,当记者、编辑、副主编。
  粉碎“四人帮”后,我国迎来了文学的春天。他从1979年开始创作长篇小说《总角年华》,共三部100多万字。第一部《乱世少年》1983年6月由上海少儿出版社出版,很受欢迎,被评为全国第一届陈伯吹儿童文学优秀长篇小说奖和国家优秀读物二等奖。1997年又选入了当代湖南作家作品选萧育轩卷,同年12月由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并由日本儿童文学翻译家石田稔翻译成日文,2006年印成精装版在日本出版,同年4月16日他应日中友好协会之邀,出席了日中儿童文学交流中心年会,会上他作了题为《春催桃李》的发言。第二部《三怪客》1989年4月,仍由上海少儿出版社出版。第三部《天堂没有眼泪》2000年由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另一部反映水电建设生活的长篇小说《山水依依》,1985年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1985年调入湖南省作家协会。曾担任《新闻人物》报总编辑、湖南省作家和企业家联谊会秘书长、湖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名誉主席。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作家,享受国家特殊津贴。他曾说,“如若人生的光辉顶点,与晚霞辉映,那将是天人合一的完美与崇高。”他多次对我说过,文学对他而言是与生俱来的,文学是生命,写作是心的出路。临终前,他还在修改他即将出版的中篇小说集,他真正做到了他说的,“人不扬灰,笔耕不息。”
  唐浩民主席在悼词中说,萧育轩先生为我省、我国的文学艺术事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特别是新时期的文学艺术事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他的逝世,是我们湖南文坛的一大损失,也是我国文坛的一大损失。
  安息吧,先生,一路走好。
其他文献
在一些医院的病床前,给患者喂饭、翻身、清洗……护工的身影随处可见,而护工行业现状如何?8月中旬,记者连续采访了辽宁省人民医院、沈洲二院等多家医院及家政公司了解到,这一行业存在需求量大但愿意从事这一职业的人少;护工多数不经过培训、素质参差不齐;去医院陪护需打通护士关节等问题。  随着住院病人对于护理要求的不断增加,护工这一行业应运而生。虽然自其出现之日起,就伴随着医疗纠纷等一系列的负面报道,使其一度
期刊
8月1日,河南郑州72岁高龄环卫工靳春波晕倒在高温下,经抢救无效死亡。关注过超龄农民工,养老只是他们权益保障缺失的一部分。对他们来说,劳动合同、同工同酬、工伤维权、工亡抚恤这些劳动者应有的权益,几乎都是难以迈过去的“坎儿”——  按目前人社部门政策规定的退休年龄:工人编制为男60岁,女50岁。这些超龄农民工本该老有所乐,或含饴弄孙,或潇洒“夕阳”,然而,他们却因为家庭经济压力所迫,不得不继续到城里
期刊
7月9日上午,湖南省双峰县青树坪镇村民陈明献来到了青树坪镇工会法律援助站,紧紧拉着谢所长的手,感谢家乡工会法律援助,为他早逝的儿子讨回了公道。  17岁民工中暑身亡索赔未果  原来,陈明献年仅17岁的儿子陈果,2013年春节后跟随自己的父亲一起进入了东莞市石碣镇某电子厂打工,主要负责测试电磁炉高温断电性能。测试电磁炉性能时,需将水放至电磁炉上连续加热1小时,因此车间温度很高。5月28日,陈果开始感
期刊
一  杜中全蹲在桌子下面哇哇地呕吐着,把一肚子的酒水吐出来还没有完,还要把苦胆汁吐出来,还要把心肝五脏都吐出来。杜中全一边吐一边骂着自已,我杜中全是头猪啊,是只狗啊,不过就是想他张太安去县里给我要点钱来把倒冲那条隧道打通么,不就是想让倒冲两个村民小组的人出山有一脚好路走么,出山不要爬那又窄又陡的石壁小路么,他张太安要我喝几杯我就喝几杯,醉了还要喝,吐了还要喝,他张太安酒桌上说出的话还不是放屁,酒醒
期刊
每当我走进李日标的花鸟世界,细嚼他的花鸟作品,便会闻到一股清新、明丽的雅逸之气,特别是他的苍鹭,充满活力,富有性灵,徜徉其间,仿佛听到了苍鹭妙如笙篁的歌唱,闻到了花儿沁人心脾的芳香,让人赏心悦目,涤身净心。  情融画中、笔墨鲜明,是李日标写意花鸟画的主要特色。他取苍鹭为主要画材,也画鸳鸯等活泼可爱的禽鸟,所作画面,无论大小,都能深入体察苍鹭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抓取了苍鹭最能动人的情趣;他的造型,
期刊
从事新闻工作17年,我从来没有像此次采访那样慎重,或是敬畏。采访之前,我花了整整一周时间,读采访对象的作品、业内的书评、粉丝的文章,甚至网上有关于他的东西。如此的“做足功课”,不仅仅因为不了解,更重要的是想消除心中的疑团,还原一个真实的他。  他当过兵,扛过枪,上过战场,搞过指挥;转业后分到师范,管水电,管学生,管保卫。这样的经历似乎与舞文弄墨的生活没有交集,出人意料的是,真正引人关注让人惊诧的是
期刊
一日,我在某企业参加一个工会委员会议,公司实行民主管理,把大事交给职工代表研究。这回公司领导要求委员们对即将新聘的几名员工进行审议,这是把工人们真正当主人对待了。  大家发言因此都很踊跃。这时候,我不经意间看到有一个委员站了起来,眼睛望着上边,脚步挪到门旁,伸手往一个开关上摁了一下。  我同时抬起了头,看到顶上一盏亮着的小白炽灯熄了。很显然,这时候不需要这灯光,屋子里自然的光线很好。我抬头的时候也
期刊
王小五来到阿基曼已经20多天了。现在,他被关在一间水泥房子里,同他一块被关在这间房子里的,还有和王小五一块从中国来到阿联酋打工的八九个老家老乡。这间四十多平米的水泥房子过去好像是一座仓库,王小五琢磨着,飞豹国际建筑有限公司大约是为了安排他们一行10人的临时住处,在他们来到阿基曼之前,专门给他们腾出来的。黢黑的水泥地上铺着几领破篾席,东山墙下还堆着大堆的水泥、木料和工具。墙角落放了一个陶罐,那是专门
期刊
本刊讯 7月17日,娄底市委常委、组织部长、统战部部长雷绍业,组织部副部长刘乔晚来到市总工会,调研督导创先争优和作风建设工作。市总领导安敏、谢晓明、谭红卫陪同。  雷绍业指出,市总工会在深化创先争优和作风建设活动中,提出了“三为先”、“三承诺”、“三對比”、“三提升”的工作方向,在此基础上创建“三型”工会。结合全年工作重点,市总工会精心策划了别具特色的创先争优和作风建设“四季大行动”。以调研普查
期刊
本刊讯 湖南省纪委副厅级纪检员吴淑华率省厂务公开工作调研检查组于7月4日至5日到娄调研检查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检查组一行深入新化县、潇湘职业学院、中石化公司等基层单位检查指导后,听取了娄底市厂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的汇报。汇报会由市厂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市纪委副书记、监察局局长刘建中主持,市厂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市总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安敏作工作汇报,省总工会民管部部长袁申辉提出工作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