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数学教学将课堂练习的作用定位于巩固知识,形成能力。而在实践中发现,练习的价值还在于通过对学生兴趣的激发、实践的反馈,创新学生的思维方法,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练习的设置只有紧扣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板块流程,才能实现课堂练习效益的最大化。
一、复习板块:以准备为目的,激发兴趣,链接新知
数学课堂教学的导入环节旨在通过学生已经具备的原有知识与新知识的内在联系,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因此,复习导入环节下的练习应该注重对学生兴趣的激发,注重对新知识所需知识储备的激活,促使学生在原有的知识体系中形成冲突,为本节课的教学做好充足的准备。
例如:在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时,创设了少年宫的叔叔阿姨为同学们过10岁生日赠送价值为每本23元的《上下五千年》的情境。学生猜测了下月过10岁生日的人数可能是5个、8个、10个、14个。教师有选择地让学生计算出5、8、10人所需要的钱。然后,再次引导学生估算14人需要的钱,并顺利引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教学内容。
整个练习设置,教师以学生10岁生日礼物赠送为认知兴奋点,并选择了学生已经学习过的两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内容进行复习,为即将开始的教学进行技能的储备和知识的铺垫。这样的设置注重了对学生思维情绪的调控,同时唤醒了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低耗高效,颇有价值。
二、新授板块:以吸收为目的,内化知识,形成能力
动态性练习就是学生在数学课堂的学习过程中,为了促进学生数学知识体系以及自身的数学能力能够有效形成,教师设置的具有针对性的练习。当下数学教材的编排特点是任何一种知识的传递并非直接的言语叙述,而是借助典型的例题加以呈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从例题中开掘全新的教学内容。鉴于此,教师应该根据学生解读例题,特别是汲取新知所需要的阶段匹配相应的练习,从而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内化和能力的形成。
例如:在教学“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时,教师设置了以下环节:
第一环节:包子8角一个,1.6元可买几个?引导学生以不同的单位列式,引导学生体验其商不变的原理。
第二环节:13.36÷11.4=( )÷114此题聚焦除数由小数向整数转化的练习,是被除数转换的练习。
第三环节:相应的题型,将原本在横式上转化的内容,通过变型移植到竖式上进行体验,旨在小数向整数的转变应该以除数为标准。
教师依据教学内容的特点以及教材中例题的呈现方式,为学生设置了三个层次的练习内容,每个内容指向不同的认知阶梯,为准确掌握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原理奠定了基础。
三、巩固板块:以强化为目的,夯实体系,深化认知
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自主获取新知,打破了原有的认知平衡,促发了全新的知识体系构建,但还需要运用所习得的新知进行解决问题式的巩固性练习,从而促进知识向能力的真正转变,并使练习成为学生数学认知再创造、再发展的契机。在这一段解读的练习设置中,教师要注重层次性的体现,即以基本题巩固知识,以变型题举一反三,以创造题灵活运用,解决问题。
例如:在教学“乘法分配律”一文时,可尝试如下设计:
先让学生进行以下练习:
25×(40+8)=25×( )+25×( ) 93×68+93×32=( )
这两道题目旨在让学生熟练掌握乘法分配律的基本形式,并运用其实现综合运算的简便计算。紧接着,引导学生进行格式的转变:
65×99+65 43×14-43×4 通过这两道题型的练习让学生感知乘法分配律在格式转换之后或者在学生全然没有接触过的减法中进行应用,从而探寻掌握其本质内涵。
最后进行能力提升的巩固练习:33×68+66×16 这道题需要引导学生对其中具有两倍关系的数字进行变形,继而将68和32进行整百数的结合,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
四、延伸板块:以拓展为目的,注重实践,升华认知
课堂教学的结束并不意味着学习的终止,而应该成为另一层次学习的开始。因此数学课堂教学应该注重教材与生活的关联,注重课堂内外的链接。为了不增加学生学习的负担,课外练习的设置应该努力避免书面作业的形式,而采用实践探索的方式加以呈现。
例如:在学习完“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面积”等相关知识后,教师可以创设家中装修的实际需求,要求学生通过自主测算,为家中的装修提供方案。由学生自主测量家中房间的长度和宽度,从而准确地计算其相应的面积,并调查家长每个人的喜好购置相应的物品,通过网络咨询了解物品的价格,测算需要的费用。
这种拓展延伸性的实践性练习,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距离很近,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探究动力,更重要的是,这种练习摈弃了传统意义的书面作业形式,让学生以愉悦的心情、娱乐的心态从事实践研究,起到了较好的实践效果。在整个练习中,学生充分调动了自身的综合数学知识和能力,实现了知识能力的有效迁移,达成了升华的教学目标。
(作者单位:江苏张家港市乐余中心小学)
一、复习板块:以准备为目的,激发兴趣,链接新知
数学课堂教学的导入环节旨在通过学生已经具备的原有知识与新知识的内在联系,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因此,复习导入环节下的练习应该注重对学生兴趣的激发,注重对新知识所需知识储备的激活,促使学生在原有的知识体系中形成冲突,为本节课的教学做好充足的准备。
例如:在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时,创设了少年宫的叔叔阿姨为同学们过10岁生日赠送价值为每本23元的《上下五千年》的情境。学生猜测了下月过10岁生日的人数可能是5个、8个、10个、14个。教师有选择地让学生计算出5、8、10人所需要的钱。然后,再次引导学生估算14人需要的钱,并顺利引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教学内容。
整个练习设置,教师以学生10岁生日礼物赠送为认知兴奋点,并选择了学生已经学习过的两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内容进行复习,为即将开始的教学进行技能的储备和知识的铺垫。这样的设置注重了对学生思维情绪的调控,同时唤醒了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低耗高效,颇有价值。
二、新授板块:以吸收为目的,内化知识,形成能力
动态性练习就是学生在数学课堂的学习过程中,为了促进学生数学知识体系以及自身的数学能力能够有效形成,教师设置的具有针对性的练习。当下数学教材的编排特点是任何一种知识的传递并非直接的言语叙述,而是借助典型的例题加以呈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从例题中开掘全新的教学内容。鉴于此,教师应该根据学生解读例题,特别是汲取新知所需要的阶段匹配相应的练习,从而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内化和能力的形成。
例如:在教学“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时,教师设置了以下环节:
第一环节:包子8角一个,1.6元可买几个?引导学生以不同的单位列式,引导学生体验其商不变的原理。
第二环节:13.36÷11.4=( )÷114此题聚焦除数由小数向整数转化的练习,是被除数转换的练习。
第三环节:相应的题型,将原本在横式上转化的内容,通过变型移植到竖式上进行体验,旨在小数向整数的转变应该以除数为标准。
教师依据教学内容的特点以及教材中例题的呈现方式,为学生设置了三个层次的练习内容,每个内容指向不同的认知阶梯,为准确掌握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原理奠定了基础。
三、巩固板块:以强化为目的,夯实体系,深化认知
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自主获取新知,打破了原有的认知平衡,促发了全新的知识体系构建,但还需要运用所习得的新知进行解决问题式的巩固性练习,从而促进知识向能力的真正转变,并使练习成为学生数学认知再创造、再发展的契机。在这一段解读的练习设置中,教师要注重层次性的体现,即以基本题巩固知识,以变型题举一反三,以创造题灵活运用,解决问题。
例如:在教学“乘法分配律”一文时,可尝试如下设计:
先让学生进行以下练习:
25×(40+8)=25×( )+25×( ) 93×68+93×32=( )
这两道题目旨在让学生熟练掌握乘法分配律的基本形式,并运用其实现综合运算的简便计算。紧接着,引导学生进行格式的转变:
65×99+65 43×14-43×4 通过这两道题型的练习让学生感知乘法分配律在格式转换之后或者在学生全然没有接触过的减法中进行应用,从而探寻掌握其本质内涵。
最后进行能力提升的巩固练习:33×68+66×16 这道题需要引导学生对其中具有两倍关系的数字进行变形,继而将68和32进行整百数的结合,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
四、延伸板块:以拓展为目的,注重实践,升华认知
课堂教学的结束并不意味着学习的终止,而应该成为另一层次学习的开始。因此数学课堂教学应该注重教材与生活的关联,注重课堂内外的链接。为了不增加学生学习的负担,课外练习的设置应该努力避免书面作业的形式,而采用实践探索的方式加以呈现。
例如:在学习完“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面积”等相关知识后,教师可以创设家中装修的实际需求,要求学生通过自主测算,为家中的装修提供方案。由学生自主测量家中房间的长度和宽度,从而准确地计算其相应的面积,并调查家长每个人的喜好购置相应的物品,通过网络咨询了解物品的价格,测算需要的费用。
这种拓展延伸性的实践性练习,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距离很近,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探究动力,更重要的是,这种练习摈弃了传统意义的书面作业形式,让学生以愉悦的心情、娱乐的心态从事实践研究,起到了较好的实践效果。在整个练习中,学生充分调动了自身的综合数学知识和能力,实现了知识能力的有效迁移,达成了升华的教学目标。
(作者单位:江苏张家港市乐余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