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达:千年茶王的野性基因

来源 :中国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nvy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绝大部分人印象中的茶园,是秩序与驯服的象征,茶株都像菜地里种植的蔬菜 一般,排列成整理齐齐的方阵。但勐海人眼中的茶园,则是大巧不工的创意,茶树就像挑剔的仙家灵草,只长在灵气汇聚的地方。
  勐海人之所以对茶树的认识如此别具一格,是因为勐海身处野性的热带雨林怀抱之中。而茶树,就像热带雨林中的原始物种一样,还保持着最纯正的基因。勐海人是幸运的,在其它地方的茶客味蕾只能接触到被人工驯服的台地茶时,勐海人却品尝到古色古香的“勐海味”古树茶,甚至在西双版纳人迹罕至的丛林中,还有保存完好的野茶树基因库。
  巴达山正是勐海众多野茶树基因库中最有代表性的样本。
  地处勐海县和缅甸交界处的西定乡曼佤村贺松村民小组,是一个不起眼的地方,但是在茶痴们的眼中,这里却是一处圣地。因为,这里是世界最大野生茶树“巴达茶王树”仙逝的地方。
  “2012 年 9月27日晚上,我正在家里吃晚饭,村民江搓神色慌张地跑到我家,气喘吁吁地说‘不好了,茶王树死了’。我听说后,连忙放下碗筷,拿着手电筒提着刀就和江搓一起进山,看到倒地后砸成三段的茶王树时,我和江搓都哭了!”壮 硕的哈尼族汉子则罗坐在古树根制作的茶台前,端着一杯普洱茶,神色凝重地回忆发现“巴达茶王树” 仙逝的情景。
  “我哭了,江搓当时也哭了,我把这事向村人宣布时,全村人都哭了!”
  一棵树倒下,全村人都哭了,生活在大都市中,还会有人相信么?除非这树是《阿凡达》中的生命之树。而这些朴素的哈尼族村民却发自内心地认为他们是古茶王树庇护的子民!
  午饭过后,第一个发现“巴达茶王树”仙逝的江搓要带我们去寻访野生茶王树生长的地方。但正当我们准备起身时,天空却下起了滂沱大雨。则罗说,野生茶王树是有灵性的,不是什么人想见就能见到的。这阵大雨,也许就是为考验我们的诚意而下的。下大雨我们无法出门,只能在则罗家和他闲聊。则罗是贺松村村支书,也是村里的致富带头人,开设了村里第一个茶叶加工厂。
  “你可别小看这只是家庭作坊,还藏在山沟沟里,但我的茶叶却是销往全国各地的。在你们北京也有我的代销点!”雨下个不停,则罗就不停地给我们品尝他家的各种物产:红茶、绿茶、生普、熟普、野生的蜂蜜,绝对不含任何添加剂;还有野芭蕉,刚从原始森林里采来的,味道绝对正……
  


  则罗边让我们品尝这些自然的馈赠,一边讲述村庄和茶的故事:
  贺松村,是西定乡 90 多个村寨中的一个。这个纯哈尼族村寨有 178 户 855 人。贺松村在巴达大黑山自然保护区边上,全村面积 4.47 平方 公里,海拔1600 米,年平均气温 20℃,年降水量1800毫米,虽然适宜种植 粮食以及茶叶、甘蔗等经济作物,但是因为太偏僻,像勐海其它的村落一样,千百年来一直贫穷而原始。
  


  村庄命运的转变,要追溯到 1961 年。这一年,在巴达山中,发现了一株 1800 年树龄的野生茶树—这便是贺松村甚至整个勐海县引以为傲的“巴达山 野茶王树”。随后,在巴达山野茶王树周围又发现了10余万株野生古茶树。这是茶叶史上的一个“地理大发现”。那时,正值中国和印度为茶树起源国争得 不可开交之时。茶王树的发现,确定了茶树起源于中国。
  从此,巴达山成了全世界茶人心中的圣地。
  贺松,是距离茶王树最近的村庄,便成了寻访茶王者必到的村庄。“背靠大树好乘凉”,贺松背靠着的却是世界最大的野生茶王树,以及整个巴达山千年野生茶树群。
  


  村里自上世纪30年代就开始零星在原始森林周围种茶。但大规模种植, 还是在古茶王树发现之后。目前,贺松树茶园面积达到3200亩(不含野生茶),年可采摘面积达1107亩,年产量达32吨。巴达的茶叶和野生茶王树一样,属大叶种茶,有回甘好,耐饮耐泡的特点。
  “西定乡90多个自然村,村村都产茶,但是贺松,却是茶叶品质最好的一个。因茶叶卖得好,贺松的经济条件也是西定乡最好的一个!”
  “贺松的茶园就在原始森林周围,因而无虫害。更重要的是,贺松村是茶王树生长的地方,是受到茶王树庇护的!”聊起茶王树时则罗神色飞扬。他说他的客户选择贺松,或多或少是因为茶王树。
  听完则罗讲茶王的故事,雨也慢慢停了,则罗要下山去接慕名而来的客户。野茶树似乎在呼唤着,在江搓的带领下,我们深入野性的巴达山。
  前往野生茶树群是一条村民脚踩 出的路,以往村民在原始森林中开荒种地,或者牧牛放羊。但如今实行了森林保护政策后,进入原始森林的村民就少了。原始森林中,路只要没人走,一两个月就会长满植物。因而在前方带路的江搓,手提一把朴刀,边走边用刀开路。
  在原始森林中穿行了大约两公里后,江搓偏离小路,开始往坡下的走去。在绕过了层层的藤蔓后,用手上的朴刀指着眼前的大树朝我们呼喊:“看到没,这是一株野生茶树 !”他用朴刀清理茶树周围的杂草和茶树树干上的藤蔓。
  


  “1705,是这棵野生茶树的编号!”同行的勐海县茶叶局副局长陈强指着挂在古茶树上的标牌让我们看。   “巴达山的古茶树资源非常丰富,现阶段,政府所能做的就是给 每一棵野生古茶树做一张“身份证”,而保护这些古茶树则主要由贺松村村民在承担。”
  以往,村民们对茶园投入不足,把茶树种在原始森林里后,就开始靠山吃山,靠树吃树。原始森林中10多万株野生古茶树也一度成为了采摘对象。这使得野生古茶树这一重要的世界性自然、文化遗产和种质资源面临严重危机。
  古茶树资源包括栽培型、过渡 型、野生型和野生近缘型古茶树, 以及由古茶树与其它物种和环境形成的古茶园和野生茶树群落。自野生茶王树被发现后,相关部门经过多次调研,发现西定乡贺松村拥有大面积的野生茶树群落、众多树龄在千年以上的大茶树。这些丰富的种质资源和人类驯化使用茶叶的古茶园,具有重大的科学价值、景观 价值和文化价值。“古茶树资源对于研究茶树原产地、茶树群落、茶 树遗传多样性、茶树种质资源的利用,都具有重大意义。无论从古茶树的文化底蕴还是从科研价值、生态价值、观赏价值来看,贺松野生古茶树资源是整个社会的珍贵遗产。加强对贺松野生古茶树资源的保护,不仅对研究茶的栽培历史、未来茶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而且是研究茶树起源、演化等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具有稀缺和不可复制的特性,蕴藏巨大的社会经济和茶文化的价值,对古茶树资源的保护性刻不容缓。”陈强副局长说。
  “那天下午像往常一样,我放牛经过这里时准备去祭拜一下茶王树。但是近前一看,老茶王树倒在地里断成了三截。我当时就哭了,感觉像是天塌下来了一样!”在丛林深处1800年茶王树倒下的地方,江搓有些酸楚地描述着。如今,当年的茶王树下建起了一座石亭,亭子中间立有一块碑,碑上有祭文《巴达山野茶王树祭》。
  自从茶王树在 1961年被发现之后,贺松村村民就慢慢形成了祭拜茶王树的传统。茶王树似乎也一直在庇护着贺松村。近十几年,随着茶王树名气越来越大, 贺松茶的茶叶销路越来越好,村民已经把茶王树当成了村子的保护神。
  鉴于茶王树的特殊性,为了防止死去的茶王树在热带雨林中迅速腐烂,政府决定把茶王树抬出深山,交由陈升号茶叶公司代为保管。
  “这遭到了全村人的反对,大家希望茶王树能留在贺松,但是苦于村里没 有防腐条件,最终只能把茶王树送走。送茶王树的那一天,全村人都来了,那种场景,像是出殡一样!”
  茶王树死去后一年之内,巴达山野生茶树群有二三十棵相继枯死。这现象至今连茶树专家也无法解释。而贺松村民自己给出的解释是:这些古茶树都是茶王树的兄弟或臣子,他们看到古茶王树倒下,也都抑郁而死!还有人猜测, 它们可能是心灰意冷,不想再让贺松人“靠树吃树”了!
  从那以后,贺松人就成立了专门的野生茶树护林队,协助政府部门对未定位的野生古茶树定位编号;对已定位确认的古茶树,由村民进行认养,定期检查与管护。
  如今,贺松人已经从茶王树庇护的“子民”,变成了庇护茶王树的“主人”。
其他文献
我的一位朋友,在公关行业努力奋斗了十余载。凭借他的热情、真诚和细致,公司日渐壮大,在业内做出了名声。但是,他的身体垮了,医生发出了最后通牒。因为这十余年里,他几乎每一分钟都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客户的每一个需求,对他来说都是必须完成的指令。吃饭、喝酒、打高尔夫,这些享受都是他日复一日在紧张中强装笑脸的工作。客户的一切,甚至客户孩子的教育,填满了他大脑中的每一个细胞。  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来到了一片山清
期刊
拍摄时间:1969 年  人数:20  拍摄地点:吉林省白城市镇赉县坦途公社双宝袋大队(现坦途镇双宝袋村)  后排:左一老五柴凤荣(女)、左二老三柴凤琴(女)、左三老二柴凤林(男)左四老四柴凤顺(男)、左五二嫂陈淑芳(蒙古族)  倒数第二排: 左一老六柴凤杰(女)、左二宫海燕(大姐柴凤云的二女儿)、左三老大柴凤云(女)、左四老七柴凤臣(男,即本文采访对象)左五大嫂周玉莲、左六柴东梅(大哥二女儿) 
期刊
日本时间11月10日3时49分,高仓健因恶性淋巴瘤去世,享年83岁。按理讲,异国他乡一位演员过世,本是一件极其普通之事。但高仓健不同,他影响了那代人的生活审美,也引爆了大多数人的缅怀。就像当年处于封锁之下的人们偶然在电台里偷听惯了“靡靡之音”,突然有一天要面对邓丽君之逝一样。  这是那个时代人们对生活的追问和反思,更是那个时代中国人梦里的自己。  1978年,日本电影《追捕》成为中国封闭时代结束后
期刊
杭州瑞德设计股份总裁李琦2014年12月19日,北京,敲响中国“工业设计”第一股的洪亮钟声。图为隆重的瑞德设计新三板挂牌典礼现场。  2014的冬天不温不火,上帝像葛朗台一样吝啬地洒下过几片雪花,不过立春前后这几天倒是颇冷,终于有个冬天的样子了。就是在这样一个寒冷冬日的早晨,杭州瑞德设计股份总裁李琦准时出现在位于北京东三环附近的昆仑饭店大堂,我紧走几步并递上了自己冰冷的手,而他的手则是暖烘烘热呼呼
期刊
中国最早的新式公立小学,是1897年盛宣怀奏办的南洋公学外院。18年之后,一班在清华任教的教授未 解决清华子弟的教育问题创办了成志学校。  成志学校成立的年代,中国的教育在学制上已经经过了三次改革:第一次是光绪 28年颁布的壬寅学制,第二次是光绪29年颁布的癸卯学制,第三次则是民国初建时颁布的壬子癸丑学制。在最后一次的学制改革中,旧学制中的“读经讲经“已经不见,而”留意儿童身心之发育,培养国民道德
期刊
前不久,来自中国一些艺术家的作品被组织在卢浮宫的卡鲁塞尔厅展览,一位来自重庆的画家对我哭诉其上当受骗——“自己的经理人缴纳了百万人民币的费用,却没有起到一点宣传效果”。  原来,这位画家在当地小有名气,有企业家愿意投资包装他。正好这次展览的组织者的代理人找到他们,向其出示宣传册,证明“已经举办数次,有法国政要和中国驻法大使馆官员出席,展览将在法国艺术界引起强烈反响”。  企业家一听卢浮宫三个字,并
期刊
且行且品,一如那穿越沧桑却依然生机勃勃的古茶树,勐海 以惯有的云淡风轻、宠辱不惊,用一片茶便诠释了热带雨林 的特有魅力。寻茶勐海,寻味茶乡里的千年茶香茶韵,内心 注定会如一壶充满期待的净水,等着与一片茶叶的神奇邂逅。    勐海,这个因茶而兴、因茶而名的地方,是滇藏茶马古道的起点和滇缅通关的要地。  这里不仅是国际茶界公认的茶树原产地之一和普洱茶的故乡,更有得天独厚的旅游地理区位优势,交通便利,四
期刊
文字曾是张洁的钟爱。好友胡紫微多次听到过张洁说——“再没有什么能像我的文字那样,让我从容地独立于世。我曾狂妄地说过,哪怕天下人都讨厌我,我也会因为这些文字而活得自由自在。”  张洁在接受采访时也曾说:“从1978年开始写东西,即便手上不写,脑子也没有休息,有时做梦都在写小说。”  然而,2014年10月23日至26日,77岁的张洁在中国现代文学馆举办了个人首次油画展后,就宣告着那个写文字的她远去了
期刊
人的一生大抵会读很多书。多数,读过也就过了,过后就不再思量。但是,也有少数,看了还想再看,读了还想再读。最近读过的徐迅的乡土散文集《半堵墙》,于我来说,便是属于这样的少数,让人念念不忘的一本书。  念念不忘《半堵墙》,是因为我和它的作者徐迅一样,心中都有那样一份浓厚得难以化解的乡土情怀。《半堵墙》当中的许多篇目,无不与作者的故乡有关,或写故乡的人,或写故乡的物,或写故乡的事。那人,仿佛一见面我都能
期刊
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是国际公认的世界茶树原产地和普洱茶发 祥地,也是茶树良种的种质基因库,素有“世界茶王之乡”“普洱茶圣地”之称, 它是滇藏茶马古道的源头和滇缅通关的重要驿站。勐海种茶、制茶、用茶、 贸茶的历史悠久,是我国最早的普洱茶出口基地县。  酽酽地沏上一壶勐海普洱,氤氲香气中,那鲜艳透亮的汤色,总令人感到自 然和岁月的温暖,带着它醇香的回甘,我们一起去揭秘勐海茶、勐海味。勐海,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