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视域下高校落实“三全育人”的路径探析

来源 :新课程研究(中旬-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ggosho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全育人”是立德树人的内在要求,也是当今人才培养的新趋势.在此背景下,如何更好地落实“三全育人”,开辟人才培养新路径,已成为高校亟待解决的议题.文章从“三全育人”的内涵出发,对高校育人队伍、育人工作衔接、育人形式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探究,并对应地提供了改善路径.
其他文献
教育是培养人才的主要途径,但是从当前的教育资源分布情况来看,受经济条件的限制,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和教学水平远低于城市地区.为了保证教育公平,保证各地学生都能够获得最好的教育资源,国家开始尝试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当前农村地区教育师资力量不足和教育资源匮乏的问题,提倡将“三个课堂”引入农村课堂教学之中,为农村地区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奠定基础.
德育是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当前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教师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的德育优势,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内容,通过结合历史典故、应用影视资源、加强实践教学等多种教学路径,引导学生将德育学习内容落实到日常生活实践当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文章从以积极情绪体验增强高职高专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挖掘高职高专学生积极的人格品质促使其品德内化,以积极组织理论构建积极德育生态系统三个方面讨论如何实施高职高专学校的道德教育,旨在增强高职高专院校道德教育的实效性,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
文章以吉林大学基础学科拔尖人才试验班的大学英语为例,从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维提升、品行养成四个方面,讨论课程的总体目标和微观目标,重点阐述德育目标的设计方法,希望能够在知识、能力和思维培养的三维目标基础上有机融入德育目标,实现由微观到宏观、由低阶到高阶、由小我到大我,以及由个体道德到社会道德逐层逐级的目标设定,厚植拔尖人才的家国情怀和世界胸怀.
文章首先在分析初中生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对其进行思政教育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接着从思政内容拓展和思政主体两个方面,层层深入探究初中生思政教育的策略,倡导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融入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微课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与传统的面对面教学不同,微课是视频教学,方便学生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课下学习,能够打破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局限,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时间和场地,对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内容以字词、诗歌为主,如果教师仅进行口头讲授,很难激起学生的兴趣,但如果适当地利用微课,则能够很好地将授课变得生动,使内容浅显易懂.基于此,文章从小学语文教学出发,探讨微课在其中的应用.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作为为国家输送技术型人才的重要阵地,近年来越发受到国家的重视,这就促使各中等职业学校及相关教师不断革新旧的教育理念和模式,致力于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但从实际来看,改革的效果不如人意.究其原因,主要是传统理念根深蒂固,部分教师一时难以改变自己陈旧的教学模式,照本宣科现象严重.为了改善这一情况,基于当前信息化技术迅猛发展的背景,中职教师不妨尝试将信息技术引入教学中,充分利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来提升教学质量,同时增强学生的信息素养.文章以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程为例,针对如何利用线上线下混合式
教学的本质特征之一是有效,如何开展有效教学是当前教师普遍关注的问题.文章以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为例,提出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就应重视对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现代教学背景下,开放教学以其开放的空间、环境和资源为传统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文章指出,历史学科与开放教学有多重融合点,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够在开放教学理念的指导下革新历史课堂,就不仅能够将学生与教师的心理空间进行融合,还能完成教材知识空间与学生学习经验空间的接轨,帮助学生顺利实现知识体系构建.
高等数学是高等院校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课程,文章主要结合高等数学课程的特点,以及笔者的课堂教学经验,探讨高等数学课程教师应该如何进行教学设计,以达到构建高效的高等数学课堂的目标.